“所以蜂窩煤計劃必須要盡快實施了,拖不起啊!”張正書知道時間的緊急,女真人崛起就在這二十幾年間,西夏的李乾順也眼看要奪得大權了。外麵群狼環伺,大宋卻還是保持呆萌屬性,這不是擺明了自己是肥羊嗎?要是禁軍再無起色,那大宋就真的是香餑餑,誰都能上來咬一口了。


    “哪有這般簡單!”


    趙煦皺起了眉頭,“要想說服我那些臣子,還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將門那邊倒是好辦,把分紅奉上,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你這皇帝,做得真心憋屈。”沒穿越之前,張正書看到的電視劇都是皇帝下個旨意,臣子不得不全然接受。不曾想,穿越到了宋朝,這種情況居然不存在!皇帝的旨意要是沒有臣子的點頭,根本沒人鳥你。這太顛覆張正書的認知了,這雖然說是政治上的進步,畢竟從一言堂到群策群力,減少了決策失誤。但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在朝堂上扯皮一番,任誰都會覺得不耐煩。


    很多時候,大宋不是沒有機會,但就是因為這種無休止的扯皮而白白地看著機會溜走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需要強人政治的時候,大宋偏生玩了一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滅亡也是理所應當了。


    趙煦深有同感,說道:“有啥辦法哩,祖製如此……”


    “你是不夠離經叛道。”張正書不以為然地說道,“王文公都說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果不變革,我們豈不是要學祖宗,在叢林中茹毛飲血?祖宗之法,好的自當是要繼承,但不合時宜的,於國無益的,就要堅決摒棄。且不說什麽,百餘年前太祖、太宗時,我大宋的人口有這麽多嗎?國勢民情都不一樣了,還抱著以前的製度不放,那是傻子!”


    “道理誰都懂,可有的人就是不放手啊!”


    趙煦也是無奈,他不相信朝中諸公看不到這一點。但問題是,他們看出來了,卻不打算改變。因為這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就成了“保守派”。其實,世間並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保守派,隻不過因為利益問題,他們就成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護衛者罷了。


    “那是因為沒有利益去跟他們換,所以他們不願意。”


    張正書一針見血地說道,“一旦有個新利益,比現在舊利益好的時候,而且兩者隻能選其一,你看他們會不會放手?說白了,他們隻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你怎麽說得好似在街市上討價還價一樣?”


    趙煦就覺得奇怪了,他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實際上,大宋的朝臣裏真心為國的也不少,他們隻是怕新政另天下動蕩,朝局不穩而已。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很多事情,脫離了一個‘利’字,它就運轉不了。”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官家,你認為這是政治問題,但是在我看來,不過是利益問題罷了。換做是你,你家裏有良田萬畝,但朝廷新政卻是在剝奪你的利益,你願意嗎?”


    “不願意……”


    趙煦歎了口氣,說道:“怪不得新政總是進行不下去,原來問題在這!”


    “你又不是第一天才發現問題所在,恐怕先帝的施政得失,你早就了然於胸了吧?”張正書毫不留情地揭穿道。


    趙煦有點尷尬地說道:“你做人就不能這麽直接嗎?我不要麵子啊?”


    “麵子是自己掙來的,不是別人給的。”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別的問題就不扯那麽多了,現在還是說回土地和農民的問題。農民是國家的根基,恐怕誰都不會否認吧?但你認為,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你覺得合適嗎?中原地區,地少人多,要不是有江南糧食輸入,恐怕現在已經養不活這麽多人了,你不會否認吧?”


    “我當然明白不合適,但這又有什麽辦法?”趙煦無奈地說道,“他們又不願意售賣土地,你難道還能逼著他們賣不成?”


    “使用暴力手段是不可取的,那會引起天下動蕩的。但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倒逼他們出賣土地。”


    張正書嘿嘿一笑道,要是來財在這裏,肯定會反應過來,張小官人又要坑人了。


    趙煦眼前一亮:“我就知道你有法子!”


    沒辦法,張正書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太新穎了,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還行之有效!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趙煦倚重張正書了,比那些隻會誇誇其談,說兩句話都要扯文論經典的朝中諸公好多了。


    “辦法不是沒有,但收效會很慢。”


    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當然,我之前提議建立銀行,就是為了這個辦法探路的。”


    “銀行?”


    趙煦一愣,“土地問題,和銀行有關?”


    “土地,說白了就是金錢。有關金錢的事,自然是和銀行有關了。不止和銀行有關,還和作坊有關。”張正書認真地說道,“如果這個改革成功,大宋延續國祚三百年也不是問題!”


    趙煦皺眉,說道:“你是說,大宋隻有四百年天下?”


    張正書嘿嘿說道:“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要是按照現在的勢頭下去,出現一個昏君的話,別說四百年了,再過幾十年就完蛋都有可能。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沒有永恒的王朝,估計你比我清楚。”


    趙煦很想說一句“放肆”,可他卻怎麽都說不出口,因為張正書說的都是真理。


    “那延續國祚三百年的法子,是什麽?”


    趙煦是真心想知道,張正書有什麽高見。


    張正書能有什麽高見啊,他不過是一個穿越者,知道曆史的進程,知道社會的發展方向罷了。“很簡單,大力發展作坊。你還記得我說過‘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社會運行規律吧?作坊,就是最重要的一環!可以說,如果作坊辦得好,形成風潮的話,大宋的土地問題也就跟著解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