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更別說巡邏兵卒眾多的皇宮大內了。不一會,這個八卦就傳開了,很多人都很同情張正書,認為這小子得罪了彭元量,怕是不死也脫層皮。可惜的是,他們猜錯了,彭元量不僅不敢動張正書,反而要給他最好的保護——萬一趙煦心血來潮還要找人,彭元量能怎麽辦?
其實,彭元量是欣賞張正書的,最起碼他對任何人都是一副僵屍臉,哪怕是章惇當麵,也別想他有什麽好臉色。但是,章惇也別想讓彭元量動怒。偏生張正書一句話就做到了,彭元量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涵養不過關。
“走快些,有甚麽好看?”
彭元量不耐煩地催促道,然而張正書卻好像沒聽見一樣,閑庭信步的模樣,真讓人懷疑他是回到了自家的後花園。
當然了,張正書是有腦袋的,這隻是大宋皇宮的前麵部分,也就是上朝點卯辦公的地方,是沒有女眷、妃嬪出現的。要是到了後、宮所在,張正書也不會這麽無禮了。他還是要腦袋的,萬一被那些妃嬪誣陷,那他說不得都要把小命交代在這,或者最起碼落個家破人亡。
反正磨磨蹭蹭的,一段不長不短的路,愣是走了小半個時辰才算走完。
彭元量算是見識到了,什麽是汴梁城第一混世魔王,他也被弄得毫無脾氣。哪怕彭元量知道,張正書這是故意在報複他的,卻也毫無辦法。在皇宮外麵,他能拿捏張正書;可偏生在皇宮內,彭元量卻無法怎麽樣張正書。
當然了,宋朝皇宮不算大,而趙煦的寢宮也不算遠,福寧殿就在垂拱殿的後麵。怎麽磨蹭都好,遲早都會到的。
張正書為啥要走得這麽慢?
其實,這也多虧了後世的天、朝神劇。張正書不止一次看過了被皇帝召見的大臣,忙不迭地就去了。從常理上講,這是應該的,畢竟是皇帝召見嘛。但實際上呢,張正書覺得這就很傻瓜了,除非你知道皇帝找你什麽事,你預備好了說辭,不然的話,你都是一路慢慢走,慢慢揣摩才行。
張正書就是這樣,一路揣摩地走到了福寧殿前。
彭元量恨恨地看了張正書一眼,壓低聲音,卻滿帶著惱怒的口吻:“你且在這呆著,咱家去稟告官家。”
張正書很大度地說道:“嗯,你去吧。”
聞言,已經轉身的彭元量差點沒摔倒,這都什麽渾話啊!
張正書饒有興致地看著這福寧殿,總算是來到後、宮了,這可是張正書第一次見到皇宮裏的後、宮啊!瞧那幾個在殿外服侍的宮女,拿著好奇的眼神打量著他。張正書也不怯場,一樣拿著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她們。說實話,這些宮女的姿色都是中上之選,甚至還有不少容貌清秀的。
“妹的,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這享受……”
張正書在心中酸溜溜的想著,但他又絕對不會自討苦吃。他早就聽說了,在垂拱殿上有堆積如山的奏折,趙煦每天的工作就是看那堆奏折,然後寫上批示。雖然大多是一個“可”、“善”,或者直接留中,甚少有否決的時候。最多心血來潮了,給個長長的批示。
別看這麽工作量不大,好像拿著報紙看新聞一樣。但想到這政策施行下去,就關乎千萬百姓的,你就隻能提起精神來應付了。好在這堆奏折,已經有重臣提前篩選過了,重點的奏折都會放在前麵。不重要的,他們自己做主批示了。不然的話,累死趙煦都看不完這些奏折。
饒是如此,工作量也大大超出了後世的八小時工作製度。
這也是為什麽明君都不長壽的緣故了,太過勞心勞力。
如果叫張正書俯首埋案在這樣的奏折堆裏,他寧可做一個昏君。
不過,這也是文官底氣的來源——你瞧,皇帝都離不開我們,一旦我們罷朝,皇帝豈能不就範?
所以,宋朝的文官之所以敢指著皇帝鼻子罵,不是沒有原因的。
正胡思亂想的時候,彭元量回來了,陰鷲著臉說道:“官家宣你覲見……誒,你等會!聽好了,你守些規矩,若是壞了小命,莫道咱家沒提醒你!”
張正書大咧咧地說道:“放心吧!”
說罷,張正書跟著彭元量抬腳進了福寧殿。
撲鼻而來的,是一股還算好聞的香味。
這香,自然是焚香了。從古代到後世,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的雅趣。文士淑女操琴時焚香,也是為了創造一種幽靜風雅的氛圍。這種“香”不是後世常見的竹簽香,而是經過“合香”方式製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餅或香的散末,原料有蜜、棗膏、白芨水、蠟等等。焚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並非直接燃燒。焚香時須不斷往香爐內添加各種配料,以保證香氣的質量。香爐中的炭火燃得很慢,火勢低微,久久不滅。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會盡量減少煙氣,使香味低回悠長。
“還真舍得用料啊……”
張正書忍不住吐槽道,做皇帝的享受真的不一般。
轉過屏風,張正書才看到彭元量站在一張床榻前,趙煦正穿著內衣,坐起來看著他。
不得不說,趙煦的臉色有點白得嚇人。張正書知道,這是傷了元氣的表現。幸好他這段時間忍得住,不然的話,他早就病情惡化了。
“參見陛下!”
張正書也不算小白了,知道見了宋朝皇帝可以不下跪的,也就還算恭敬地拱了拱手。
趙煦卻笑了:“你這家夥,還不情願了?你可知道,多少人想見朕一麵嗎?”
“確實不怎麽情願,我很早就想進皇宮看一看了,畢竟好奇心大嘛。但是,可不想被人一路扯著過來的,我肩膀還疼著哩!”張正書毫不客氣地就告狀了。
趙煦一愣,扭頭看著彭元量眉頭在挑動著,也知道了是怎麽回事:“那你肯定是得罪了他。”趙煦果然是“英明神武”,一下就猜中了事情的真相。聽了趙煦的話,彭元量鬆了口氣,到底趙煦還是知道他的。
其實,彭元量是欣賞張正書的,最起碼他對任何人都是一副僵屍臉,哪怕是章惇當麵,也別想他有什麽好臉色。但是,章惇也別想讓彭元量動怒。偏生張正書一句話就做到了,彭元量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涵養不過關。
“走快些,有甚麽好看?”
彭元量不耐煩地催促道,然而張正書卻好像沒聽見一樣,閑庭信步的模樣,真讓人懷疑他是回到了自家的後花園。
當然了,張正書是有腦袋的,這隻是大宋皇宮的前麵部分,也就是上朝點卯辦公的地方,是沒有女眷、妃嬪出現的。要是到了後、宮所在,張正書也不會這麽無禮了。他還是要腦袋的,萬一被那些妃嬪誣陷,那他說不得都要把小命交代在這,或者最起碼落個家破人亡。
反正磨磨蹭蹭的,一段不長不短的路,愣是走了小半個時辰才算走完。
彭元量算是見識到了,什麽是汴梁城第一混世魔王,他也被弄得毫無脾氣。哪怕彭元量知道,張正書這是故意在報複他的,卻也毫無辦法。在皇宮外麵,他能拿捏張正書;可偏生在皇宮內,彭元量卻無法怎麽樣張正書。
當然了,宋朝皇宮不算大,而趙煦的寢宮也不算遠,福寧殿就在垂拱殿的後麵。怎麽磨蹭都好,遲早都會到的。
張正書為啥要走得這麽慢?
其實,這也多虧了後世的天、朝神劇。張正書不止一次看過了被皇帝召見的大臣,忙不迭地就去了。從常理上講,這是應該的,畢竟是皇帝召見嘛。但實際上呢,張正書覺得這就很傻瓜了,除非你知道皇帝找你什麽事,你預備好了說辭,不然的話,你都是一路慢慢走,慢慢揣摩才行。
張正書就是這樣,一路揣摩地走到了福寧殿前。
彭元量恨恨地看了張正書一眼,壓低聲音,卻滿帶著惱怒的口吻:“你且在這呆著,咱家去稟告官家。”
張正書很大度地說道:“嗯,你去吧。”
聞言,已經轉身的彭元量差點沒摔倒,這都什麽渾話啊!
張正書饒有興致地看著這福寧殿,總算是來到後、宮了,這可是張正書第一次見到皇宮裏的後、宮啊!瞧那幾個在殿外服侍的宮女,拿著好奇的眼神打量著他。張正書也不怯場,一樣拿著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她們。說實話,這些宮女的姿色都是中上之選,甚至還有不少容貌清秀的。
“妹的,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這享受……”
張正書在心中酸溜溜的想著,但他又絕對不會自討苦吃。他早就聽說了,在垂拱殿上有堆積如山的奏折,趙煦每天的工作就是看那堆奏折,然後寫上批示。雖然大多是一個“可”、“善”,或者直接留中,甚少有否決的時候。最多心血來潮了,給個長長的批示。
別看這麽工作量不大,好像拿著報紙看新聞一樣。但想到這政策施行下去,就關乎千萬百姓的,你就隻能提起精神來應付了。好在這堆奏折,已經有重臣提前篩選過了,重點的奏折都會放在前麵。不重要的,他們自己做主批示了。不然的話,累死趙煦都看不完這些奏折。
饒是如此,工作量也大大超出了後世的八小時工作製度。
這也是為什麽明君都不長壽的緣故了,太過勞心勞力。
如果叫張正書俯首埋案在這樣的奏折堆裏,他寧可做一個昏君。
不過,這也是文官底氣的來源——你瞧,皇帝都離不開我們,一旦我們罷朝,皇帝豈能不就範?
所以,宋朝的文官之所以敢指著皇帝鼻子罵,不是沒有原因的。
正胡思亂想的時候,彭元量回來了,陰鷲著臉說道:“官家宣你覲見……誒,你等會!聽好了,你守些規矩,若是壞了小命,莫道咱家沒提醒你!”
張正書大咧咧地說道:“放心吧!”
說罷,張正書跟著彭元量抬腳進了福寧殿。
撲鼻而來的,是一股還算好聞的香味。
這香,自然是焚香了。從古代到後世,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的雅趣。文士淑女操琴時焚香,也是為了創造一種幽靜風雅的氛圍。這種“香”不是後世常見的竹簽香,而是經過“合香”方式製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餅或香的散末,原料有蜜、棗膏、白芨水、蠟等等。焚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並非直接燃燒。焚香時須不斷往香爐內添加各種配料,以保證香氣的質量。香爐中的炭火燃得很慢,火勢低微,久久不滅。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會盡量減少煙氣,使香味低回悠長。
“還真舍得用料啊……”
張正書忍不住吐槽道,做皇帝的享受真的不一般。
轉過屏風,張正書才看到彭元量站在一張床榻前,趙煦正穿著內衣,坐起來看著他。
不得不說,趙煦的臉色有點白得嚇人。張正書知道,這是傷了元氣的表現。幸好他這段時間忍得住,不然的話,他早就病情惡化了。
“參見陛下!”
張正書也不算小白了,知道見了宋朝皇帝可以不下跪的,也就還算恭敬地拱了拱手。
趙煦卻笑了:“你這家夥,還不情願了?你可知道,多少人想見朕一麵嗎?”
“確實不怎麽情願,我很早就想進皇宮看一看了,畢竟好奇心大嘛。但是,可不想被人一路扯著過來的,我肩膀還疼著哩!”張正書毫不客氣地就告狀了。
趙煦一愣,扭頭看著彭元量眉頭在挑動著,也知道了是怎麽回事:“那你肯定是得罪了他。”趙煦果然是“英明神武”,一下就猜中了事情的真相。聽了趙煦的話,彭元量鬆了口氣,到底趙煦還是知道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