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夥,被激怒的遼軍,不攻擊也攻擊了,遼軍將領想著,怎麽著也得試探試探吧?於是,千餘人的騎兵衝鋒到跟前,隻差一百五十步的時候,宋軍的弓弩手開始射箭了,射的是前方一百二十步的位置。
很多遼軍騎兵剛剛到達這個位置,就被劈頭劈臉打懵了。
沒辦法,這箭射得太準了,好像是遼軍自己湊上去一樣。這是因為張正書教會了軍官計算提前量,這才收到了奇效。就是這麽一通箭雨下來,遼軍折損了七七八八,再連射兩輪,好家夥,千餘騎兵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幾十匹衝到跟前,放了幾箭。但是,一點用都沒。反而撞上了鐵絲網,掉入壕溝裏,筋斷骨折的……
反正吧,這對麵的遼軍將領一看就傻眼了。
話說殺雞殺鴨都沒那麽快啊,那可是千餘人命啊!
一眨眼功夫,人沒了,就幾匹命大的馬,還在戰場上晃悠著,不知道該去哪一邊了。
這會功夫,宋軍騎兵也休息完了,重新架起這厚重的木板,“蹬蹬蹬”地跑出來了。又是一陣箭雨襲來,這遼軍將領就努了,那壕溝拿你沒辦法,這幾百騎兵,還拿你沒辦法嗎?於是,立即上演了一出追逐戰。
追著追著,又到壕溝前麵了。一通箭雨下來,若不是契丹人天生在馬背上長大,見勢不對就勒住了馬,這保管又是搭進去幾百人命。
無恥,卑鄙!
這是遼軍將領的想法,義憤填膺,可偏生拿這壕溝陣沒啥辦法。
無奈之下,隻能讓漢兒軍拿起攻城器械衝鋒。
其實,這漢兒軍和契丹人、奚族、渤海族等草原部族差別很大,從發型、衣著上都看出來了。遼軍沒有固定的軍服,都是各穿各的,好家夥,一夥的花花綠綠,就跟叫花子似的。其實就是和叫花子差不多,漢兒軍在遼軍裏麵的地位太低了,都比不上馬,你說說看,這衣服能好嗎?而且這漢兒軍也是強征入伍的,是當炮灰使的。
“小相公,這咋辦呢?對麵也是漢人……”董成虎有點猶豫了,他是第一次和遼國打仗,或者說是第一次上戰場,真刀實槍的幹架。所以,他有點下不去手。
張正書卻很平靜,說道:“他們現在拿著武器,在我們對麵,他就是敵人。要不這樣,你去喊話,投降者可獲得良田二十畝,你看他們會不會投降?”
董成虎還真的去了,但對麵的漢兒軍置若罔聞。
為啥呢?
張正書太清楚了,這些漢兒軍都是家眷在遼國的,他們也明白自己的使命。若是沒戰死,回到家後一家大小團聚。但實際上,這個幾率太低太低。若是投降了,那對不起,家眷絕對是要被賣做奴隸的——雖然他們現在的地位,在遼國中也和奴隸差不多了。但作為會農耕的漢人,也還能活下去的。要是投降,絕對是妻女充伎,兒子為奴為宦。所以,他們絕不會投降的。
有道是,背叛者比敵人更殘忍,因為他們要向新主子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所以,董成虎的努力並沒有收到回報,那些漢兒軍咬著牙,扛著盾牌,拿著刀槍,簇擁著攻城器械,開始進攻了。
張正書歎了口氣,隻能說這是悲劇。現在,他要以戰止戈,結束這個悲劇。別的不說,容城裏麵的漢人,還有沿途擄掠回來的漢人、契丹人,甭管是什麽族的吧,反正有家眷的就行。張正書開始讓後方開始甄別了,要是有意反攻遼國的,可以編入伍中,訓練好了再上陣。為啥容城的、擄掠回來的能用,這些漢兒軍用不了?因為容城的家眷都安全了,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現在這些個不一樣,他們沒有後路了。
“噗噗噗”……
弓弩手接二連三的射擊,把整個壕溝陣打出一個環形的箭雨陣來。
漢兒軍被箭矢射傷射死的大有人在,可他們還是悍不畏死地往前衝。董成虎都嚇到了:“小相公,他們瘋了!”
“不是瘋了,是他們沒得選。”張正書沉著地說道,他知道,這一戰是他領兵以來最危險的一次戰役。因為,他從來不覺得有什麽援軍,也不會有友軍,現在他們就是孤軍深入!如果戰術成功的話,張正書能獲得巨大的收益,也將麵臨著遼國更加凶狠的反撲!
凶狠的搏殺開始了,有了防具的漢兒軍,不少能衝到壕溝陣前的。可惜的是,大部分都突破不了鐵絲網這一道防線,被長槍捅死了。而外麵的遼軍,也沒閑著,讓騎兵開始遊射,給予火力支持。
張正書還是挺佩服對方將領的,第一次麵對這樣的陣形,就找到了相對克製的辦法。但很可惜的是,他打錯了主意。
宋軍的弓弩手,穿著棉甲,根本不懼怕射來的箭矢,因為根本射不穿。即便有倒黴的,被射中麵門,那也隻是少數罷了。對射過後,遼軍隻能敗退了,一邊遊騎著,一邊覓機下手。而漢兒軍,總算是突破了第一道鐵絲網防線,可惜的是,後繼無力了。因為宋軍以逸待勞,從壕溝裏一躍而起,把他們都放倒在地。
想想看,前一段時間才是農民的漢兒軍,現在隻訓練了十天半月的就趕鴨子上架了,怎麽比得過精心訓練的宋軍?
所以說,這些是炮灰一點沒錯。
不多時,剩下的漢兒軍心膽俱裂,紛紛棄械而逃。
張正書也沒讓窮追猛打,好歹大家都是漢人,留點顏麵為好。
這一戰,打了將近兩個時辰,從中午打到幾乎日落。遼軍將領見炮灰都差不多完了,也是眉頭緊皺,收兵罷戰了。沒辦法,這炮灰雖然死了不心疼,可死完了,誰給搬運輜重,誰給搭帳篷幹苦活?
遼軍沒有駐紮進新城,因為新城離這還有五十裏地遠。這是一條岔道,往北邊走,就是涿州;往東北邊走,就是新城。雖然北麵還有個險峻的關隘叫岐溝關,但這是可以繞過去的。
很多遼軍騎兵剛剛到達這個位置,就被劈頭劈臉打懵了。
沒辦法,這箭射得太準了,好像是遼軍自己湊上去一樣。這是因為張正書教會了軍官計算提前量,這才收到了奇效。就是這麽一通箭雨下來,遼軍折損了七七八八,再連射兩輪,好家夥,千餘騎兵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幾十匹衝到跟前,放了幾箭。但是,一點用都沒。反而撞上了鐵絲網,掉入壕溝裏,筋斷骨折的……
反正吧,這對麵的遼軍將領一看就傻眼了。
話說殺雞殺鴨都沒那麽快啊,那可是千餘人命啊!
一眨眼功夫,人沒了,就幾匹命大的馬,還在戰場上晃悠著,不知道該去哪一邊了。
這會功夫,宋軍騎兵也休息完了,重新架起這厚重的木板,“蹬蹬蹬”地跑出來了。又是一陣箭雨襲來,這遼軍將領就努了,那壕溝拿你沒辦法,這幾百騎兵,還拿你沒辦法嗎?於是,立即上演了一出追逐戰。
追著追著,又到壕溝前麵了。一通箭雨下來,若不是契丹人天生在馬背上長大,見勢不對就勒住了馬,這保管又是搭進去幾百人命。
無恥,卑鄙!
這是遼軍將領的想法,義憤填膺,可偏生拿這壕溝陣沒啥辦法。
無奈之下,隻能讓漢兒軍拿起攻城器械衝鋒。
其實,這漢兒軍和契丹人、奚族、渤海族等草原部族差別很大,從發型、衣著上都看出來了。遼軍沒有固定的軍服,都是各穿各的,好家夥,一夥的花花綠綠,就跟叫花子似的。其實就是和叫花子差不多,漢兒軍在遼軍裏麵的地位太低了,都比不上馬,你說說看,這衣服能好嗎?而且這漢兒軍也是強征入伍的,是當炮灰使的。
“小相公,這咋辦呢?對麵也是漢人……”董成虎有點猶豫了,他是第一次和遼國打仗,或者說是第一次上戰場,真刀實槍的幹架。所以,他有點下不去手。
張正書卻很平靜,說道:“他們現在拿著武器,在我們對麵,他就是敵人。要不這樣,你去喊話,投降者可獲得良田二十畝,你看他們會不會投降?”
董成虎還真的去了,但對麵的漢兒軍置若罔聞。
為啥呢?
張正書太清楚了,這些漢兒軍都是家眷在遼國的,他們也明白自己的使命。若是沒戰死,回到家後一家大小團聚。但實際上,這個幾率太低太低。若是投降了,那對不起,家眷絕對是要被賣做奴隸的——雖然他們現在的地位,在遼國中也和奴隸差不多了。但作為會農耕的漢人,也還能活下去的。要是投降,絕對是妻女充伎,兒子為奴為宦。所以,他們絕不會投降的。
有道是,背叛者比敵人更殘忍,因為他們要向新主子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所以,董成虎的努力並沒有收到回報,那些漢兒軍咬著牙,扛著盾牌,拿著刀槍,簇擁著攻城器械,開始進攻了。
張正書歎了口氣,隻能說這是悲劇。現在,他要以戰止戈,結束這個悲劇。別的不說,容城裏麵的漢人,還有沿途擄掠回來的漢人、契丹人,甭管是什麽族的吧,反正有家眷的就行。張正書開始讓後方開始甄別了,要是有意反攻遼國的,可以編入伍中,訓練好了再上陣。為啥容城的、擄掠回來的能用,這些漢兒軍用不了?因為容城的家眷都安全了,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現在這些個不一樣,他們沒有後路了。
“噗噗噗”……
弓弩手接二連三的射擊,把整個壕溝陣打出一個環形的箭雨陣來。
漢兒軍被箭矢射傷射死的大有人在,可他們還是悍不畏死地往前衝。董成虎都嚇到了:“小相公,他們瘋了!”
“不是瘋了,是他們沒得選。”張正書沉著地說道,他知道,這一戰是他領兵以來最危險的一次戰役。因為,他從來不覺得有什麽援軍,也不會有友軍,現在他們就是孤軍深入!如果戰術成功的話,張正書能獲得巨大的收益,也將麵臨著遼國更加凶狠的反撲!
凶狠的搏殺開始了,有了防具的漢兒軍,不少能衝到壕溝陣前的。可惜的是,大部分都突破不了鐵絲網這一道防線,被長槍捅死了。而外麵的遼軍,也沒閑著,讓騎兵開始遊射,給予火力支持。
張正書還是挺佩服對方將領的,第一次麵對這樣的陣形,就找到了相對克製的辦法。但很可惜的是,他打錯了主意。
宋軍的弓弩手,穿著棉甲,根本不懼怕射來的箭矢,因為根本射不穿。即便有倒黴的,被射中麵門,那也隻是少數罷了。對射過後,遼軍隻能敗退了,一邊遊騎著,一邊覓機下手。而漢兒軍,總算是突破了第一道鐵絲網防線,可惜的是,後繼無力了。因為宋軍以逸待勞,從壕溝裏一躍而起,把他們都放倒在地。
想想看,前一段時間才是農民的漢兒軍,現在隻訓練了十天半月的就趕鴨子上架了,怎麽比得過精心訓練的宋軍?
所以說,這些是炮灰一點沒錯。
不多時,剩下的漢兒軍心膽俱裂,紛紛棄械而逃。
張正書也沒讓窮追猛打,好歹大家都是漢人,留點顏麵為好。
這一戰,打了將近兩個時辰,從中午打到幾乎日落。遼軍將領見炮灰都差不多完了,也是眉頭緊皺,收兵罷戰了。沒辦法,這炮灰雖然死了不心疼,可死完了,誰給搬運輜重,誰給搭帳篷幹苦活?
遼軍沒有駐紮進新城,因為新城離這還有五十裏地遠。這是一條岔道,往北邊走,就是涿州;往東北邊走,就是新城。雖然北麵還有個險峻的關隘叫岐溝關,但這是可以繞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