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泰三年。
十二月二十八,大吉。
宜嫁娶。
荊南江陵府,是南平國都城,人口稠密,熱鬧非凡。
與往日不同,今天江陵府臨街樓屋皆披紅掛綠,張燈結彩,一片喜氣。原來今日是行軍司馬高從諄嫡女與都指揮使百裏元望之長子訂親的日子。
說起高從諄,是現今南平王高從誨的弟弟,更是王府長史,而百裏元望更是大王麾下的猛將,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手中執掌荊南大部分軍隊,聲勢顯赫。
此次南平王親自指婚,江陵城中,凡有頭麵之人皆前往道賀。
走在江陵府街上,隻見當地居民麵露神秘,三三兩兩地紮堆私語,連街上酒肆中也是數個酒客抱頭竊竊,冷不丁地飄來嗓門大的隻語片言。
“百裏郎此次必受重罰,說不定連其父親也會受到牽連。”
“我看未必,百裏指揮使對大王有救命之恩,板子自然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也是,何況百裏郎還是梁公的得意弟子,梁公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可高長史可是大王的親弟弟,不狠狠懲治怎麽找回臉麵來。”
……
寶塔河畔,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宅院,朱紅色的大門樓,兩扇釘著金色葉片的朱漆大門,大門兩側,擺著一對威武的白石獅子,襯托這家人的非凡氣派。但最耀眼的,還是橫掛大門正上方的一塊牌匾,上書六個鎦金大字“都指揮使府邸”。一陣微風吹飄起朱紅門樓上的彩緞、綾花。敢情,這家人正在辦喜事。
大門內寬敞的廳院中,分坐著四班吹鼓手。賀客眾多,坐落在寬闊的廳院裏,一個個衣履鮮明,似是地方上體麵人物。這該是喜氣洋溢,鑼鼓喧天的時刻。但除了那四周的彩緞、綾花點綴出一片熱鬧氣象外,其它的,卻一點不像辦喜事的樣子。大門裏分兩排站著八個仆人。四班吹鼓手,木然地坐著。盈院的賀客,一個個麵無表情。廳院中雲集了百號以上的人,但靜得聽不到一點聲息。
大廳內坐了三個人,兩男一女,都衣著喜慶。雖然坐姿各不相當,但臉色一樣的難看,右邊一男一婦皺著眉苦著臉,右邊一個一付恨得想殺人的模樣。這是一幅極不協調的畫麵,衣履鮮明卻苦著臉,怎麽看也不相配。
此時,大廳門口,軟簾忽然掀動,急匆匆地進來一個管家打扮的人,低頭拱手道:“稟主人,據北門守兵證實,一個時辰前大郎確實帶了百裏義和百裏仁出了城,往荊門方向去了。”“不知死活的孽畜。百裏光,傳某令,著馬校尉帶三十精騎,速速攔截,捉拿後直接送往長史府中,請高長史處置。”右邊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猛地起身吼道。
“諾,主公,…”管家百裏光輕輕抬眼看了一眼主人,欲語還休,退了出去。
中年男子隨即轉向左邊男子一揖:“高長史,某教子無方,待某捉拿孽子,由長史隨意處置。明日,某去長史府陪罪。”
左邊中年清瘦男子一臉怒容,站起身狠狠一甩衣袖,“哼……”不看對方一眼,徑自出門而去。
右邊麵善,發梳盤桓髻的婦人急切地問:“郎君,這可如何是好?”
“自作孽,不可活。哎……。”百裏元望也是無計可施,“隻願這小孽畜跑得越遠越好,這場禍事看來是躲不過了。”
中年清瘦男子出了指揮史府,對站在府門口等候的親隨喝道:“速命孫校尉率騎往北追捕,務必將百裏無忌捉拿歸案。”
頓了頓加了一句,“留活口。”
說完輕歎了口氣。
江陵府通往荊門的官道。
正是正午時分。
遠處,三匹駿馬迎麵而來,馬上騎著三個少年郎,為首的十五六歲,玉麵朱唇,劍眉星目,鼻挺口端。此時卻緊鎖著雙眉。這正是從江陵府逃婚的百裏無忌。
“大郎,我們已經奔跑了兩個多時辰了,是不是跑慢點讓馬也歇歇吧。”後麵一個黑臉強壯的少年道。
為首少年頜首同意,於是,三人減慢了速度。
“大郎,其實高家娘子長得不蠻,江陵府誰人不傳其貌美。不知大郎為何要逃婚呢?”後麵一個身材略瘦,眉目清秀的少年,究竟是忍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問道。
“阿仁,閉嘴。”為首少年轉過頭對黑臉少年說,“阿義,前麵好象有個酒攤,過去歇歇,你去招呼一聲。”
“諾。”黑臉蛋身材魁梧的少年應了一聲,拍馬而去。
官道上的酒攤,名太白酒家。
說是酒家,其實就是四根木頭頂著一塊大油布,左邊攤前斜挑一根木棍,掛著張三角布片,上麵寫著“太白酒家”。裏麵放著三張舊桌子,已經有兩張桌子坐了人,唯有左側最外的桌子空著。
百裏無忌跳下馬來,自有阿義接到韁繩,交由店家去拴馬,喂馬。
無忌三人來到桌前坐下,讓店家上了酒水飯菜,端起酒碗,一嚐,“噗……”
又酸又辣,無忌放下酒碗,心想此種小攤也不可能有好酒,也就將就準備吃點飯食。
忽聞右側一聲大吼,“石胡豬狗不如,逆天行事,必遭天遣。”
無忌三人舉頭右顧,隻見說話者身材高大,身著一件破爛軍服,滿腮黑胡,一隻腳踩著凳,右手正舉起碗酒,直著脖子,一氣喝幹,然後一抹嘴巴,瞪著巨眼對著同桌其餘二人說道:“此胡割讓疆土,賣祖求榮,待某來日將千騎,定誅此獠。”活脫脫一個猛張飛啊。
百裏無忌心中一動,莫不是石敬塘已經造反了?
於是站起,轉身走向大漢,拱手道:“這位軍爺請了,你剛才話中的石狗所指是誰?”
大漢回首看了一眼無忌,見此少年郎眉清目秀,不象歹徒,再說這裏也不是石敬塘轄境之內,便順勢答道:“某說石狗便是大唐原河東節度使石敬塘。”
無忌繼續問道:“壯士,方才你說割讓的疆土又是何處疆土?你又是哪裏人士?”
十二月二十八,大吉。
宜嫁娶。
荊南江陵府,是南平國都城,人口稠密,熱鬧非凡。
與往日不同,今天江陵府臨街樓屋皆披紅掛綠,張燈結彩,一片喜氣。原來今日是行軍司馬高從諄嫡女與都指揮使百裏元望之長子訂親的日子。
說起高從諄,是現今南平王高從誨的弟弟,更是王府長史,而百裏元望更是大王麾下的猛將,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手中執掌荊南大部分軍隊,聲勢顯赫。
此次南平王親自指婚,江陵城中,凡有頭麵之人皆前往道賀。
走在江陵府街上,隻見當地居民麵露神秘,三三兩兩地紮堆私語,連街上酒肆中也是數個酒客抱頭竊竊,冷不丁地飄來嗓門大的隻語片言。
“百裏郎此次必受重罰,說不定連其父親也會受到牽連。”
“我看未必,百裏指揮使對大王有救命之恩,板子自然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也是,何況百裏郎還是梁公的得意弟子,梁公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可高長史可是大王的親弟弟,不狠狠懲治怎麽找回臉麵來。”
……
寶塔河畔,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宅院,朱紅色的大門樓,兩扇釘著金色葉片的朱漆大門,大門兩側,擺著一對威武的白石獅子,襯托這家人的非凡氣派。但最耀眼的,還是橫掛大門正上方的一塊牌匾,上書六個鎦金大字“都指揮使府邸”。一陣微風吹飄起朱紅門樓上的彩緞、綾花。敢情,這家人正在辦喜事。
大門內寬敞的廳院中,分坐著四班吹鼓手。賀客眾多,坐落在寬闊的廳院裏,一個個衣履鮮明,似是地方上體麵人物。這該是喜氣洋溢,鑼鼓喧天的時刻。但除了那四周的彩緞、綾花點綴出一片熱鬧氣象外,其它的,卻一點不像辦喜事的樣子。大門裏分兩排站著八個仆人。四班吹鼓手,木然地坐著。盈院的賀客,一個個麵無表情。廳院中雲集了百號以上的人,但靜得聽不到一點聲息。
大廳內坐了三個人,兩男一女,都衣著喜慶。雖然坐姿各不相當,但臉色一樣的難看,右邊一男一婦皺著眉苦著臉,右邊一個一付恨得想殺人的模樣。這是一幅極不協調的畫麵,衣履鮮明卻苦著臉,怎麽看也不相配。
此時,大廳門口,軟簾忽然掀動,急匆匆地進來一個管家打扮的人,低頭拱手道:“稟主人,據北門守兵證實,一個時辰前大郎確實帶了百裏義和百裏仁出了城,往荊門方向去了。”“不知死活的孽畜。百裏光,傳某令,著馬校尉帶三十精騎,速速攔截,捉拿後直接送往長史府中,請高長史處置。”右邊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猛地起身吼道。
“諾,主公,…”管家百裏光輕輕抬眼看了一眼主人,欲語還休,退了出去。
中年男子隨即轉向左邊男子一揖:“高長史,某教子無方,待某捉拿孽子,由長史隨意處置。明日,某去長史府陪罪。”
左邊中年清瘦男子一臉怒容,站起身狠狠一甩衣袖,“哼……”不看對方一眼,徑自出門而去。
右邊麵善,發梳盤桓髻的婦人急切地問:“郎君,這可如何是好?”
“自作孽,不可活。哎……。”百裏元望也是無計可施,“隻願這小孽畜跑得越遠越好,這場禍事看來是躲不過了。”
中年清瘦男子出了指揮史府,對站在府門口等候的親隨喝道:“速命孫校尉率騎往北追捕,務必將百裏無忌捉拿歸案。”
頓了頓加了一句,“留活口。”
說完輕歎了口氣。
江陵府通往荊門的官道。
正是正午時分。
遠處,三匹駿馬迎麵而來,馬上騎著三個少年郎,為首的十五六歲,玉麵朱唇,劍眉星目,鼻挺口端。此時卻緊鎖著雙眉。這正是從江陵府逃婚的百裏無忌。
“大郎,我們已經奔跑了兩個多時辰了,是不是跑慢點讓馬也歇歇吧。”後麵一個黑臉強壯的少年道。
為首少年頜首同意,於是,三人減慢了速度。
“大郎,其實高家娘子長得不蠻,江陵府誰人不傳其貌美。不知大郎為何要逃婚呢?”後麵一個身材略瘦,眉目清秀的少年,究竟是忍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問道。
“阿仁,閉嘴。”為首少年轉過頭對黑臉少年說,“阿義,前麵好象有個酒攤,過去歇歇,你去招呼一聲。”
“諾。”黑臉蛋身材魁梧的少年應了一聲,拍馬而去。
官道上的酒攤,名太白酒家。
說是酒家,其實就是四根木頭頂著一塊大油布,左邊攤前斜挑一根木棍,掛著張三角布片,上麵寫著“太白酒家”。裏麵放著三張舊桌子,已經有兩張桌子坐了人,唯有左側最外的桌子空著。
百裏無忌跳下馬來,自有阿義接到韁繩,交由店家去拴馬,喂馬。
無忌三人來到桌前坐下,讓店家上了酒水飯菜,端起酒碗,一嚐,“噗……”
又酸又辣,無忌放下酒碗,心想此種小攤也不可能有好酒,也就將就準備吃點飯食。
忽聞右側一聲大吼,“石胡豬狗不如,逆天行事,必遭天遣。”
無忌三人舉頭右顧,隻見說話者身材高大,身著一件破爛軍服,滿腮黑胡,一隻腳踩著凳,右手正舉起碗酒,直著脖子,一氣喝幹,然後一抹嘴巴,瞪著巨眼對著同桌其餘二人說道:“此胡割讓疆土,賣祖求榮,待某來日將千騎,定誅此獠。”活脫脫一個猛張飛啊。
百裏無忌心中一動,莫不是石敬塘已經造反了?
於是站起,轉身走向大漢,拱手道:“這位軍爺請了,你剛才話中的石狗所指是誰?”
大漢回首看了一眼無忌,見此少年郎眉清目秀,不象歹徒,再說這裏也不是石敬塘轄境之內,便順勢答道:“某說石狗便是大唐原河東節度使石敬塘。”
無忌繼續問道:“壯士,方才你說割讓的疆土又是何處疆土?你又是哪裏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