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康是東門出城之後,思忖撫州離洪州較近,昭武軍很可能已經逼近洪州,前去埋伏有可能直接遭遇,於是選擇了北麵的奉化軍為目標。


    江州離洪州距離較遠,進逼洪州城還需要渡過贛水。


    於是,百裏康決定埋伏在贛水邊進行阻擊。


    如果李建勳直接攻城,以兩萬對五千,很有可能迫使百裏康放棄伏擊回援洪州。


    雖然百裏康沒有給丁思覲留下聯絡方式,但百裏康不傻,有騎兵在,戰局有變自然會主動聯絡丁思覲。


    但李建勳選擇了等候命令和聯絡奉化軍,這就給了百裏康充足的時間血洗奉化軍。


    未時方過,剛剛經過半天渡江的奉化軍正忙於整隊集結。


    這時,如雷鳴般的馬蹄聲傳來。


    甚至沒有絲毫猶豫的時間。


    大隊騎兵已經出現在視野中。


    結局可想而知。


    戰鬥僅僅維持不足半個時辰。


    這一戰,五千騎兵硬是將剛剛上岸的二萬奉化軍趕下江去。


    此戰陣亡者不多,岸上的屍體加上傷者不過一千餘人。


    俘虜者不過二千餘人。


    而江上漂浮的卻不計其數。


    ……。


    當奉化軍覆沒的消息由斥候帶回時,李建勳再也不敢向江州城發起進攻。


    他唯一的命令就是後退三十裏結陣。


    設置拒馬、柵欄,嚴防楚軍騎兵進攻。


    自此,進攻者倒成了防守者。


    而防守者卻在等待周行逢的兩廂援軍到來。


    百裏康押解著二千餘奉化軍俘虜回到洪州城中,丁思覲率士兵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但這不能抵消百裏康對他的厭惡之情。


    在百裏康一聲冷哼聲中,丁思覲發現自己竟會如何害怕這個比自己小十餘年的上官。


    ……。


    戰局已經變得糜爛不堪。


    南唐朝廷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卻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他們此時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南唐名將武昌節度使劉仁贍所率的三萬大軍戰勝,能為南唐體麵地結束這場錯誤的戰爭盡一份綿薄之力。


    是的,南唐君臣已經不期望勝利了,而僅僅是想體麵地結束。


    鎮南、奉化兩個節度使合計五萬大軍的覆沒已經令南唐君臣絕望,南唐雖不至於崩潰,但以南唐縱向長條的疆土而言,已經是非常危險了。


    寧國、昭武、百勝三鎮節度使本是為了上中下防禦東邊閩國、吳越而設。


    如果昭武軍再有什麽三長兩短,那麽南唐將要承受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南唐君臣現在隻想停戰,回複到戰前。


    可楚國不會答應,所以南唐君臣期望劉仁贍來幫他們這個忙。


    ……。


    三月二十八。


    這一戰是一場苦戰、惡戰。


    楚國荊南軍都指揮使孫仕旭以此戰正式進入了黑旗軍的行列。


    南唐武昌節度使劉仁贍名將的光環更加閃亮。


    這一戰徹底將冷兵器時代的戰鬥演繹得淋漓盡致。


    孫仕旭接到百裏無忌南下抗擊南唐軍的命令之後,迅速集結剛剛整訓兩個月的荊南軍趕到嶽州以東三十裏駐紮,靜候南唐軍的到來。


    其排兵布陣中規中矩。一萬五千荊南軍被其分成兩部,前出五裏,左右各兩廂駐紮在官道兩側。


    自己率六千定南都為中軍,坐鎮官道。


    劉仁贍在斥候報告二十裏外遭遇楚軍時,立即命令前鋒停止前進,並將後軍提上,與中軍橫排成三個方陣,並將一個方陣前出,組成三角陣型。


    此陣形共六個方陣,每個方陣各五千士兵。


    以前鋒為尖,兩個方陣為中軍,三個方陣為後軍。


    如此布陣,完全針對孫仕旭的陣形,不愧是名將,可圈可點。


    這場戰鬥,沒有絲毫取巧可能。


    白天、各自有充裕的時間布陣整束、沒有援兵、也沒有奇兵。


    初生之犢孫仕旭就這麽以二萬一千兵力硬碰硬地和南唐名將劉仁贍的三萬大軍在此地幹了一仗。


    這場仗是場惡仗,不但令天地動容,還體現在了雙方主將掌控軍隊的能力和指揮技能。


    劉仁贍輕輕地一揮手之後,戰鬥開始了。


    南唐軍如同大三角般的陣形,快速向前移動。


    孫仕旭已經看見那個三角形的人潮湧來,他知道這是敵軍主將針對他的布陣而設。


    但孫仕旭沒有順勢改變陣型。


    孫仕旭認為,既然荊南軍陣型已成,那麽無論敵人是什麽陣型而來,都沒有必要再改變。頻繁地改變陣形雖然可能會搶到先手,但依敵人陣形而動,士氣就落了下風。


    頭可斷,士氣不可丟。


    無論你進不進攻,無論你以何種陣形進攻,我都在這。


    於是,在南唐軍接近到相距荊南軍僅一裏之地時。


    孫仕旭動了,他命令官道兩側的荊南軍開始合擊。


    夾擊南唐軍那個大三角。


    攻擊是由荊南軍的弓弩手首先發動的。畢竟南唐軍的弓弩手正在行進之中,但相隔時間不長。


    一時間,空中飛舞的箭矢遮於蔽日。


    緊接著,南唐軍的弓弩手也開始射擊。


    雙方的士兵此時根本無瑕去考慮如何閃避箭矢。


    冒著箭矢拚命往前衝,以肉身擋箭。


    這個時候,能不能活命隻能各憑天意。


    數息之間,兩軍相撞。


    肉搏戰開始。


    劉仁贍名將的稱號非虛,他麾下有南唐軍戰意濃厚,因為士兵們相信,隻要劉仁贍在,勝利一定會屬於他們,他們也必將活到最後,載譽而歸。


    荊南軍卻不一樣,往日被黑旗軍壓著打的日子讓他們不堪回首,但今日,他們與黑旗軍同為楚軍,這讓他們的精神氣有了提升,而楚王百裏無忌所做的承諾,更讓他們的精神氣得到了升華,同為楚軍,當然不如同為黑旗軍。


    這注定是一場惡戰。


    雙方的士兵不斷地倒下,或死或傷,而傷者此時注定就是死,不是說雙方士兵會有閑暇去殺倒地的傷兵,而是倒地的傷兵終將會被搏鬥的士兵踩死,不論是敵人還是自己人,此時是絕不會留意地下的。雖然悲慘,但終究是無奈。


    南唐軍的陣形對荊南軍的陣形先天有利。


    眼看著被夾擊的三角形尖端要突破兩側的夾擊,戰局的天平開始傾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