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也不喚醒他,就在一旁悄悄地等著。一直等到日落西山,趙匡胤才醒來。可是他扛起盤龍棍,扭頭就走。陳摶連忙攔住說:“你這位壯漢,吃了我的桃,還躺在我的扁擔上睡了一覺,睡醒了分文不給,連個謝字都沒有,扭頭便走,講不講理呀?”


    “要錢?要什麽錢?多少錢?”趙匡胤從來就不懂得吃了東西還要付錢。


    陳摶並不生氣,仍然心平氣和地說:“得了,我看你也付不起,就要你一文錢吧。”


    趙匡胤一聽哈哈大笑,想這老頭好生奇怪,兩筐桃子才要一文錢,就慷慨大方地說:“好,一文錢就一文錢。”可是,他在身上摸了半天,連一文錢也沒有摸出來,不由羞得麵紅耳赤。


    陳摶老祖一看,一文錢難倒了英雄漢,忙找了個台階給他下:“沒有錢不要緊,隻要你陪我下一盤棋,贏了我,就算你付了桃錢。”趙匡胤心想,別的我不會,下棋賭博我可是行家,我不光要贏桃錢,還要讓你連家裏的桃樹都輸個精光呢?


    頭一盤,趙匡胤贏了,他越發得意,硬要來第二盤。陳摶老祖說:“你還了桃錢,也就罷了。天色已晚,我要回家呢。”趙匡胤急忙拉住道:“別忙老頭,下一盤棋我還要贏你家的桃樹呢。”陳摶老祖哈哈一笑說:“要是你輸了呢?”趙匡胤說:“我就賭這根盤龍棍。”


    誰知第二盤還沒走幾步,趙匡胤就敗下陣來。陳摶二話不說扛起盤龍棍直奔華山而去。趙匡胤豈肯認輸。跟在後麵連喊帶叫:“再來一盤,再來一盤!”就這樣喊著叫著,等他追上陳摶時,已來到了東峰下棋亭。


    此時明月當空,天宇如洗。山空穀靜,萬籟俱寂,隻有清風徐徐吹來。山巒隱隱如黛。趙匡胤從未體味過如此美妙的情景,直覺得身處境外仙天。不由一陣陣如幻如癡。直到他發現坐在石桌對麵的已不再是賣桃老漢,而是一位白發飄髯的老道長時,才想起自己是追著賣桃老漢來再殺一盤的。


    陳摶指著眼前已擺好的棋盤說:“你追著來是想再賭一局,不知這次用什麽作賭注?”趙匡胤知老者不是凡人,早已從心裏佩服了許多。他知道自己身上空空如也,盤龍棍已輸給對方,無論如何,也想不出拿什麽作賭注。隻好信口說:“我賭華山!”


    陳摶正等著這句話呢,他當然滿口應允,還說:“空口無憑,要寫個文約為證。”趙匡胤想,華山又不是我的,輸了就輸了,立個文約又有何妨。陳摶早就預備好筆墨紙硯,寫了文約,還讓趙匡胤壓了指印,然後才坐下下棋。下了三盤。趙匡胤輸了三盤。陳摶高興地說:“華山真的屬我道家了?”趙匡胤卻耍賴說:“山是道家的山,樹是皇家的樹。”陳摶一聽此話,連忙跑倒口呼:“謝主龍恩!”趙匡胤不知這位道長為何行起君臣之禮。正想問個明白,陳摶說:“壯漢身有九五之尊,日後便知。”


    趙匡胤知自己有天子之位,信口開河輸了華山,日後定遭世人譴責,心中悔恨,忙去搶奪文約。不料陳摶輕輕一口氣,文約就飛過穀澗,貼到棋亭對麵三鳳山的石壁上去了。


    趙匡胤知自己欲賴不成。就請求陳摶指點迷津,早日成就立國大業。陳摶說:“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征討李守貞。正在招兵買馬,征集良將。何不去投?”聽了陳摶的指點,趙匡胤立即下山直奔潼關,隨了郭威。


    這種傳言本就荒謬,但無風不起浪,柴榮雖然不信,但卻暗生警覺之心,傳言止於智者,但天下芸芸眾生中,又有幾個是智者?而流言竟然能傳到自己的耳朵裏,自然有居心叵測之人在背後煽風點火。


    柴榮考慮到趙匡胤正在前線作戰,為避免影響戰局,而自己又將前往夏州督戰,於是,下旨征召陳摶到慈州,打算探探他的口風。對外宣稱自己聽說陳摶有道術,將他征召前來覲見。


    十天之後,柴榮風塵仆仆地來到慈州接見了陳摶。


    柴榮不好直接問陳摶流言可是出自其口,而且柴榮也敬佩陳摶的為人,不想太過無禮。


    因為後唐明宗也曾經親自寫詔書傳召過陳摶,而陳摶應召前來卻隻揖不跪,明宗待他愈加恭敬,賜號“清虛處士”,並賜美貌宮女三人,陳摶謝絕不納,作詩雲:“雪為肌膚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處士不解巫峽夢,空煩雲雨下陽台。”陳摶見明宗隻會以美女攏絡自己,沒什麽大出息,與自己所期盼的明主大相徑庭,於是,另書一封辭別信,並此詩一並交給宮使,悄然遁去。自此,陳摶名聲大噪。


    柴榮采取迂回的方法對陳摶說:“素聞道教的黃白之術(煉丹術)奇妙,能把平常的鐵變成黃金,朕素有興趣,還望道長不吝賜教。”


    陳摶心中已經猜到柴榮傳召自己的用意,他悲憫地看著眼前這位這亂世中已經不多見的勤勉的皇帝,不覺得歎了一口氣,這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被錢財之事急瘋了,竟想通過虛無飄渺的黃白之術解決困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陳摶對柴榮說道:“陛下為四海之主,當以政治為務,奈何留意黃白之事?”


    其實陳摶心中也敬佩柴榮,但敬佩歸敬佩,看著這個麵露死氣的人,陳摶隻能選擇趙匡胤,天下流傳的傳言,正是陳摶通過門下的弟子散布出去的。


    唐亡以來數十年間,戰亂頻頻。五十年間,易王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弑者八,長不過十餘歲,甚者二、四歲而亡。天下大亂,連個穩定的朝廷都沒有,天下實際上就處於無官府狀態。


    當官府權力失效時,宗教組織就起了臨時官府的作用。


    道教曆來就有這個傳統,他們本來就起源於漢末大亂時的五鬥米教,陳摶看清了形勢,一方麵正式的權力組織朝廷極不穩定,走馬燈似的變換。另一方麵,民間的道教組織能聚集起信眾,維持天下秩序,是現實可用的力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