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與心腹會合的趙匡胤才得知真實情況,立即下令追擊,可這時,兩路人馬已經遠在十餘裏之外。


    趙匡胤隻好命令緊追不舍,卻也知道,希望已經不大。


    所幸汴京城已經張開雙臂,正等待著趙匡胤,因此趙匡胤的心情開始變好。


    令叛軍在城外駐紮,趙匡胤帶著親衛和一幹將領進入了這座剛剛換皇帝不到半年的汴京城。


    進城之前,趙匡胤對麾下將領下令:“進京敢搶掠百姓、傷及宰相、危害太後幼主,我夷他九族!”


    眾人當然答應,這有什麽啊,趙匡胤當皇帝,自己就可以富貴終身,誰還會幹那傻事?


    負責守衛汴梁城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是柴榮的親信,聽說趙匡胤要回來做皇帝,哪裏肯依。


    奔回府中,告之妻小城中發生兵變,然後準備指揮禁軍防禦。


    但這時趙匡胤手下大將王彥升已經率小股部隊闖進了汴梁,王彥升入城第一件事就是殺入韓府,將準備調動禁軍的韓通及其妻小一並殺死。


    韓通也就成為此次開封陷落唯一殉於柴家的將軍,看來柴榮真的沒白疼他。


    趙匡胤由三軍擁戴進城,登上明德門。


    還沒喝口水,手下的弟兄們就把宰相範質、王溥給押了過來,趙匡胤知道範質名望隆重,不敢越次,衝著範質就是一通狂嚎:“我對不起世宗皇帝啊!我本意並非如此,都是他們逼我的啊,冤枉啊!”


    範質認識趙匡胤也十多年了,知道這人野心不小,也不信他這個。


    旁邊的都虞候羅彥瑰見範質沒動靜,挺劍指範質。喝道:“拜!”


    範質等人怕死,隻好對這位趙皇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以定君臣之分。


    趙匡胤此時得知從西、北兩門出去的是小符太後、柴宗訓和李筠部。心中大急,他們逃走。特別是柴宗訓的逃脫,這可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患。


    趙匡胤趕緊私下密令大軍向西、北兩個方向連夜追擊,萬萬不可讓柴宗訓躲至徐州以南的明國國境。


    由於事出意外,離西門最近的軍隊是鄭恩所部,當趙匡胤得到稟報,知道是鄭恩部在追擊柴宗訓後,仰天長歎了一口氣,他知道。柴宗訓是追不回來了。


    趙匡胤太了解鄭恩了,甭說鄭恩與柴榮也是結義兄弟,就算不是,看在往日的情份,鄭恩也不可能真將柴宗訓帶回開封了。


    趙匡胤隻能將鬱結之氣灑向了北逃的李筠處。


    可憐李筠本已經逃出很遠,但由於事先沒有準備,趕到黃河岸邊被滾滾河水所阻,一時間哪裏去打那麽多船擺渡?但後麵追兵漸漸接近,無奈之下,李筠猶豫再三。隻好斷臂求存,打算隻率數百親衛先行過河。


    但沒等李筠等人上船渡河,羅彥瑰便率追兵趕到了黃河岸邊。


    李筠見事已至此。為了保全麾下將士性命,隻能選擇了投降。


    羅彥瑰立下如此大功之後,便率軍押送李筠回到了開封。


    此時的趙匡胤已經急不可耐地準備登基稱帝了,趙匡胤認為隻有迅速稱帝,造成即成事實,才不會給明國出兵幹預有可乘之機。


    當得知李筠被擒獲的消息之後,趙匡胤遣使加兼其中書令,並喻示李筠入朝。


    李筠當時想拒絕受命,但被左右心腹親隨苦苦勸阻。不得已勉強下拜。


    等到使者升階,排酒奏樂。李筠卻突然把後周太祖柴榮的畫像掛在牆上,痛哭流涕。


    使者將李筠的言行稟告趙匡胤。趙匡胤心中大怒,但麵上卻不作理會,為了更好地安撫周國群臣,趙匡胤隻能將此事先行記下,等秋後算帳。


    趙匡胤沒有猜錯,鄭恩率軍在商丘就追上了柴宗訓等人,但在小符太後的梨花帶雨的哀求和柴宗訓驚恐表情的映照下,鄭恩終究令將士讓開了一條路,放這群人繼續向西而去。


    元月二十一日。


    僅準備了兩天,心急的趙匡胤便假惺惺的臨禦崇元殿,被服冠冕,在大殿之上接受以範質為首的文武跪拜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建國號為“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為宋建隆元年。


    而這時,柴宗訓等人卻在明軍的護送之下,由徐州趕到了金陵府。


    在出示了柴榮遺詔和親筆書信之後,小符太後便默認了禪位之事,畢竟周國現在已經被趙匡胤竊據,想要奪回,憑小符太後自己和七歲的柴宗訓恐怕是不可能了。


    與其這樣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也正是這一天,元月二十一日。


    小皇帝柴宗訓由小符太後代為寫下禪讓詔書,詔曰:“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谘爾明國皇帝百裏,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


    百裏無忌得到柴榮的遺詔和柴宗訓的禪讓詔書,自此,北上的大門已經打開。百裏無忌當日就命令二十萬新軍齊進徐州,準備討伐趙匡胤。


    百裏無忌沒有分兵,也沒有令燕雲以北的百裏義部新軍南下。


    因為百裏無忌知道,柴榮一死,趙匡胤登基,麵對新政權,後周舊臣中識時務者則俯首稱臣,但也有不甘任人擺布者。


    尤其是昔日與趙匡胤一樣手握兵權的將領們。


    柴榮去世後,懷有帝王野心的人又何止趙匡胤一個?隻是趙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機會,但並沒有打消他們的念頭,他們仍在等待時機去實現自己的帝王夢想。


    趙匡胤麵對從徐州出兵的明軍,所能做的隻有兩條路,一是固守;二是迎擊。再無第二條路可走。


    趙匡胤此時登基就已經將他自己的後路斷絕了,而且此戰唯有勝,不能敗,一敗則簇擁左右的幾個節鎮就會一哄而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