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過鎮州城南慘敗,莫庫斯和他麾下各部首領依舊沒有意識到鐵騎兵乃是騎兵中的王者,專克輕騎、遊騎。不過也難怪,沒有見識過鐵騎兵威力的人,無法想像三萬鐵騎兵一齊衝鋒的氣勢,鎮州城南一戰,阻卜軍根本沒有還擊的餘地,就被衝垮,所以也無法向莫庫斯和各部族首領提供更詳細的情報。
莫庫斯等人他們以為一切隻要麾下將士要命,就有希望獲得勝利。
當百裏義三人看到阻卜軍列陣以待時,不自禁地笑了。
三路新軍根本沒有動作,隻是為鐵騎兵掠陣,在百裏義一聲令下之後,三萬鐵騎兵開始了屠殺之旅。
這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根本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鐵騎兵的衝鋒之勢,就算是新軍也不能。
阻卜軍將士在莫庫斯和各部族首領親自督戰下,奮不顧身地衝殺,可根本無法對鐵騎兵進行有效的殺傷。
弓箭根本無法穿透重甲,不單人身上,連同戰馬皆在鐵甲的保護之下。
阻卜軍將士眼看著三萬鐵騎兵組成的洪流穿過密密麻麻如蝗的箭雨向他們衝來時,所剩下唯一的手段就隻有對衝反擊了。
以衝鋒對衝鋒,是克製對方騎兵唯一的方法。
隻可惜,對方是鐵騎兵,刀劍根本無法劈開鐵甲,而相對於馱著兩百斤鐵甲衝鋒的戰馬來說,僅憑著慣性,就能撞飛迎麵而來的敵人。
鐵騎兵飛逝而過,它的身後皆是一片狼籍,殘肢斷臂和著一灘灘地肉泥,很少有幸存的活人,因為哪怕撞飛的阻卜軍士兵。也會在落下時被後麵緊隨而來的鐵騎兵踏成肉泥。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屠殺,三萬鐵騎兵麵對二十萬阻卜輕騎,直殺得天暈地暗。手腳發麻,這時新軍開始全軍壓上。
莫庫斯見大勢不妙。趕緊下令,棄城向西撤退。
此時天色將黑,身處異國作戰,百裏義等人不敢冒險黑夜追擊,便下令全軍在阻卜大王府修整一夜。
此戰,鐵騎兵僅付出五百餘人的傷亡,擊殺阻卜軍五萬多人,戰果不可謂不顯赫。
其實這也就是百裏無忌一直忌憚耶律撒剌的原因。麵對這樣的軍隊,最好的武器就是火炮,但火炮過於笨重,無法與鐵騎兵比拚腳力。手榴彈雖然可以造成一定的殺傷,但投擲距離過近,士兵在投擲之後,基本就是被鐵騎兵秒殺的結局。火槍那就更無法對鐵騎兵造成殺傷了,除非正好擊中對方的眼睛等地方。
莫庫斯逃了,丟下阻卜的首都大王府逃了,丟下大王府周邊數十萬牧民逃了。
當晚。百裏義三人商量之後,由百裏義鎮守大王府等候皇上的旨意,並將阻卜牧民向燕雲方向遞解。
由雲揚、丁思覲兩部對阻卜軍西向追擊而去。
這場追擊戰的結局早在開戰前就已經注定。
莫庫斯率大軍一路西逃。由於天色將黑,明軍沒有尾追,莫庫斯逃得非常心安理得、不慌不忙,他深信,在這大漠之上,隻要讓他領先一個晚上,誰也無法再能追上他。
很可惜,僅僅兩天時間,莫庫斯卻發現自己已經走投無路。因為前出的斥候遊騎向他稟報,前路被斡朗改、轄戛斯聯軍截斷。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更有十多萬大軍嗷嗷待哺。莫庫斯與各部族首領緊急商議之後,決定強行突破前方斡朗改、轄戛斯聯軍的阻擊。
在莫庫斯心裏,斡朗改、轄戛斯聯軍的戰力遠不如明軍犀利。
這個判斷確實沒錯,聯軍戰力自然比不過明軍,隻是莫庫斯沒有想到,這支聯軍會變得如此地堅韌和難纏。
斡朗改、轄戛斯聯軍這兩天得到了鎮州和阻卜大王府戰況的大概情況,明軍所向披靡的戰績震撼了聯軍,如此一來,消極怠戰的思緒瞬間拋棄,轉換的是奮不顧身地強悍阻擊。
唯有如此才能在麵對明軍時,可以理直氣壯地分辨,聯軍沿薛靈哥河西向迂回是正確的。
雙方由此而暴發了慘烈的戰鬥。
色樓格河西南末端與紮裕汗河東南端的燕然山中段,二十多萬遊騎在薛靈哥河西端殊死搏殺。
由於雙方都是輕騎,幾乎每個落馬的士兵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縱然命大,逃過一死,也是斷臂殘肢,落下一生殘疾。
這兩支軍隊一個是為生路拚命突圍,一個是為了對明國有交待,硬擋著不放。
兩邊都是歇斯底裏地咬牙堅持,拚得就是個誰先崩潰。
經過一天決戰,聯軍確實已經頂得精疲力竭,聯軍統率就是兩族首領,也就是當初被百裏無忌冊封為斡朗改可汗、轄戛斯可汗的二人。
二人夜裏商量,如果明軍再不趕到,恐怕憑聯軍的實力,恐怕是擋不住了。
為了保全實力,二人決定如果明天午時,明軍再不趕到,就放開一個缺口,讓一部分阻卜軍西逃,以此來減輕聯軍承受的壓力,況且隻要攔截到一半西逃之敵,也能勉強向明國交待了。
也就是在這時候,雲揚、丁思覲兩部其實已經趕到戰場之外五十裏處,在得到斥候稟報之後,雲揚“陰險”地知會丁思覲,令兩部就地駐紮下來,任由戰場雙方拚個你死我活。
這倒不是雲揚真想袖手旁觀,他心中其實有兩個想法,一是百裏無忌臨行前將楊廷式這支剛組建的熱氣球“轟炸隊”交給了他,囑咐他讓這支“轟炸隊”能有實戰的機會,而此時天色已黑,不適合其部實戰,隻能等待天明。
二是雲揚依舊對阻卜軍有著難言的憎惡,新軍做為百裏無忌手中的王牌,有著嚴厲的軍紀,豈是曾經黑旗軍第一軍時那樣為所欲為,哪怕是雲揚也不敢再犯濫殺戰俘之罪。
所以,雲揚希望借聯軍之手,盡可能地殺傷阻卜軍有生力量,當然也消耗掉一些聯軍實力。此戰之後,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再無與明國抗衡的勢力,如果讓聯軍一家獨大,勢必影響到明國的利益。(未完待續)
莫庫斯等人他們以為一切隻要麾下將士要命,就有希望獲得勝利。
當百裏義三人看到阻卜軍列陣以待時,不自禁地笑了。
三路新軍根本沒有動作,隻是為鐵騎兵掠陣,在百裏義一聲令下之後,三萬鐵騎兵開始了屠殺之旅。
這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根本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鐵騎兵的衝鋒之勢,就算是新軍也不能。
阻卜軍將士在莫庫斯和各部族首領親自督戰下,奮不顧身地衝殺,可根本無法對鐵騎兵進行有效的殺傷。
弓箭根本無法穿透重甲,不單人身上,連同戰馬皆在鐵甲的保護之下。
阻卜軍將士眼看著三萬鐵騎兵組成的洪流穿過密密麻麻如蝗的箭雨向他們衝來時,所剩下唯一的手段就隻有對衝反擊了。
以衝鋒對衝鋒,是克製對方騎兵唯一的方法。
隻可惜,對方是鐵騎兵,刀劍根本無法劈開鐵甲,而相對於馱著兩百斤鐵甲衝鋒的戰馬來說,僅憑著慣性,就能撞飛迎麵而來的敵人。
鐵騎兵飛逝而過,它的身後皆是一片狼籍,殘肢斷臂和著一灘灘地肉泥,很少有幸存的活人,因為哪怕撞飛的阻卜軍士兵。也會在落下時被後麵緊隨而來的鐵騎兵踏成肉泥。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屠殺,三萬鐵騎兵麵對二十萬阻卜輕騎,直殺得天暈地暗。手腳發麻,這時新軍開始全軍壓上。
莫庫斯見大勢不妙。趕緊下令,棄城向西撤退。
此時天色將黑,身處異國作戰,百裏義等人不敢冒險黑夜追擊,便下令全軍在阻卜大王府修整一夜。
此戰,鐵騎兵僅付出五百餘人的傷亡,擊殺阻卜軍五萬多人,戰果不可謂不顯赫。
其實這也就是百裏無忌一直忌憚耶律撒剌的原因。麵對這樣的軍隊,最好的武器就是火炮,但火炮過於笨重,無法與鐵騎兵比拚腳力。手榴彈雖然可以造成一定的殺傷,但投擲距離過近,士兵在投擲之後,基本就是被鐵騎兵秒殺的結局。火槍那就更無法對鐵騎兵造成殺傷了,除非正好擊中對方的眼睛等地方。
莫庫斯逃了,丟下阻卜的首都大王府逃了,丟下大王府周邊數十萬牧民逃了。
當晚。百裏義三人商量之後,由百裏義鎮守大王府等候皇上的旨意,並將阻卜牧民向燕雲方向遞解。
由雲揚、丁思覲兩部對阻卜軍西向追擊而去。
這場追擊戰的結局早在開戰前就已經注定。
莫庫斯率大軍一路西逃。由於天色將黑,明軍沒有尾追,莫庫斯逃得非常心安理得、不慌不忙,他深信,在這大漠之上,隻要讓他領先一個晚上,誰也無法再能追上他。
很可惜,僅僅兩天時間,莫庫斯卻發現自己已經走投無路。因為前出的斥候遊騎向他稟報,前路被斡朗改、轄戛斯聯軍截斷。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更有十多萬大軍嗷嗷待哺。莫庫斯與各部族首領緊急商議之後,決定強行突破前方斡朗改、轄戛斯聯軍的阻擊。
在莫庫斯心裏,斡朗改、轄戛斯聯軍的戰力遠不如明軍犀利。
這個判斷確實沒錯,聯軍戰力自然比不過明軍,隻是莫庫斯沒有想到,這支聯軍會變得如此地堅韌和難纏。
斡朗改、轄戛斯聯軍這兩天得到了鎮州和阻卜大王府戰況的大概情況,明軍所向披靡的戰績震撼了聯軍,如此一來,消極怠戰的思緒瞬間拋棄,轉換的是奮不顧身地強悍阻擊。
唯有如此才能在麵對明軍時,可以理直氣壯地分辨,聯軍沿薛靈哥河西向迂回是正確的。
雙方由此而暴發了慘烈的戰鬥。
色樓格河西南末端與紮裕汗河東南端的燕然山中段,二十多萬遊騎在薛靈哥河西端殊死搏殺。
由於雙方都是輕騎,幾乎每個落馬的士兵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縱然命大,逃過一死,也是斷臂殘肢,落下一生殘疾。
這兩支軍隊一個是為生路拚命突圍,一個是為了對明國有交待,硬擋著不放。
兩邊都是歇斯底裏地咬牙堅持,拚得就是個誰先崩潰。
經過一天決戰,聯軍確實已經頂得精疲力竭,聯軍統率就是兩族首領,也就是當初被百裏無忌冊封為斡朗改可汗、轄戛斯可汗的二人。
二人夜裏商量,如果明軍再不趕到,恐怕憑聯軍的實力,恐怕是擋不住了。
為了保全實力,二人決定如果明天午時,明軍再不趕到,就放開一個缺口,讓一部分阻卜軍西逃,以此來減輕聯軍承受的壓力,況且隻要攔截到一半西逃之敵,也能勉強向明國交待了。
也就是在這時候,雲揚、丁思覲兩部其實已經趕到戰場之外五十裏處,在得到斥候稟報之後,雲揚“陰險”地知會丁思覲,令兩部就地駐紮下來,任由戰場雙方拚個你死我活。
這倒不是雲揚真想袖手旁觀,他心中其實有兩個想法,一是百裏無忌臨行前將楊廷式這支剛組建的熱氣球“轟炸隊”交給了他,囑咐他讓這支“轟炸隊”能有實戰的機會,而此時天色已黑,不適合其部實戰,隻能等待天明。
二是雲揚依舊對阻卜軍有著難言的憎惡,新軍做為百裏無忌手中的王牌,有著嚴厲的軍紀,豈是曾經黑旗軍第一軍時那樣為所欲為,哪怕是雲揚也不敢再犯濫殺戰俘之罪。
所以,雲揚希望借聯軍之手,盡可能地殺傷阻卜軍有生力量,當然也消耗掉一些聯軍實力。此戰之後,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再無與明國抗衡的勢力,如果讓聯軍一家獨大,勢必影響到明國的利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