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無忌請高蓉蓉去勸慰負氣而去的孟延意,孟延意與高蓉蓉有著太大的不同,性格的差異加上剛剛女兒出嫁,孟延意極度希望百裏無忌陪在她的身邊。


    百裏無忌知道這一點,但他更希望自己能參與這一場明國的最後一戰。


    也許這是為自己的理想和未來老去之時,增添一份回憶,這是一種圓滿,人生的圓滿。


    也許百裏無忌心裏也和百裏義一樣,對著戎馬有著強烈的不舍之意。


    但兵者凶器,做為一個帝王,百裏無忌一麵向往著戰爭,一麵又期待著再也沒有戰爭。


    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


    百裏無忌隻是一個正常人,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可肩負的責任,使得他越來越不能為所欲為了。


    而這一次,很可能是他最後一次任性而為。


    為兄弟,也為自己。


    周家姐妹相對於百裏無忌來說,年齡相差太大,大到甚至可以做百裏無忌的女兒。


    對於這二妃,百裏無忌除了責任感之外,再無別的感情。


    有時,哪怕身在至尊之位的皇帝,也無法決定睡在自己邊上的女人是誰。


    百裏無忌請周家姐妹去說服她們的父親周宗支持自己親征,已經改變立場的周家姐妹,很輕易地被百裏無忌說服。


    於是,事情照著原計劃順利地進行下去。


    明國戰爭的巨輪再次轉動起來,但這一次與之前的任何一次戰爭都不同。


    因為,這次的戰爭是有絕對的把握,隻是一場簡單的滅國之戰,甚至連一場局部戰爭都算不上,因為出征的僅十萬新軍。


    對於新軍來說。這場戰爭甚至稱不上戰爭,就象是去了一趟明國西南邊陲的旅遊。


    明國朝廷並未做任何的戰爭準備,除了對民間糧食進行征收和對向大理國的商貿進行管製之外。什麽都與平常一樣。


    百姓們還是照吃吃照喝喝,誰也不知道。明國最後一場大戰的巨輪已經開始轉動了。


    百裏無忌等人由此開始按計劃運作。


    新軍第一、二軍開始遴選,凡已經經曆三次以上戰鬥的老兵被留下,因為這些將士將做為日後明軍的根基。


    百裏無忌與四人商議之後,決定此次出征,新軍士兵在到達成都、忒剌之後留下所有戰馬和火炮,隻攜帶火槍和手榴彈出征。


    為策安全,百裏無忌讓船舶院特意建造了八條小型車輪船,這種車輪船經過改造。可裝一門四寸船首炮,搭載十六名人員,時速可達每個時辰六十裏。


    有這八條吃水很淺的炮艦,那麽可以有效掩護新軍渡岷江和金沙江。


    還可以在必要時拆下火炮做為攻城的輔助。


    百裏無忌還征調了大量的平底船,做為運輸糧秣、彈藥之用。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和調度之後。


    徐守仁、百裏康二人按計劃各率三百精選的士兵喬裝西向,進入大理國。


    選擇徐守仁、百裏康二人潛入大理是經過五人仔細推敲的。


    徐守仁不容置疑,大量潛伏在大理國的細作都出自他的軍情院,再也沒有人能比他更適合前去領導細作進行各種活動了。


    而百裏義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他就是一個莽將,勇過之而謀不及。“潛伏”、策反和鼓動是種技術活。百裏義顯然無法勝任。


    在孫仕旭、百裏康二人中選擇,百裏無忌自然選擇了百裏康,從小百裏康屬於那種文不及徐守仁。武不及百裏義的文武半才型人物。


    但百裏無忌卻知道,百裏康無論文武兩道,與百裏義和徐守仁比起來,都有過之而不及。隻是百裏康的性格有如一個隱士,對於政治和戰爭有著天生的反感。


    這極大地抑止了百裏康的成就。


    但百裏康畢竟不是個真正的隱士,當年百裏無忌以突然襲擊方式攻滅馬楚時,百裏康在湘鄉、醴陵之間,以寡擊眾,完勝靜江軍。一戰聞名天下,自此被列入明國名將之列。


    此戰充分說明了百裏無忌對百裏康的判斷是正確的。百裏康的才能遠在他所展現的表象之上,這也是百裏無忌選擇讓百裏康潛入大理的主要原因。


    但真正說起來。其實百裏無忌是“沒得選擇”,孫仕旭已經闡述了他的態度,他是“打死也不要再做潛伏之事”,十多年東瀛的“潛伏生涯”已經讓孫仕旭心力交悴,他現在隻想堂堂正正地率兵一戰成名。


    這不但是他從小的夢想,也是孫光憲生前對兒子的期望。


    鑒於此,百裏無忌四人無論如何都隻能成全他,於是,潛伏的另一個人員也就隻能是百裏康了。


    百裏義、孫仕旭、雲揚三人正忙著遴選新軍士兵。


    而百裏無忌天天往來於軍械坊和楊廷式的“轟炸隊”之間。


    毫無疑問,粗鄙的“轟炸隊”經過兩次施展,已經展露出了它的猙獰,百裏無忌的興趣開始向它傾斜。


    在這個時代的軍械中,隻有如床弩這種大型或者重型弩,才能對在三十丈天空的熱氣球造成威脅,但可想而知,要讓床弩等重型弩指向空中談何容易。


    就算能有備的指向了空中,對於操控床弩的士兵來說,想要射中,更是難上加難。


    射擊時所需要的提前量、當時的風速等等先決條件,對當時甚至連鬥大的字都不識一籮筐的普通士兵來說,就如同天書般難以理解。


    也就是說,“轟炸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唯一的損失來自訓練,還有在空中操控不當或者氣候原因造成的墜落。


    但這畢竟是少數,百裏無忌自然不會因噎廢食,在他大力的支持下,軍械坊在熱氣球的體積、載重量上下了大功夫,還有最重要的彈體威力,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改良試驗。


    對於彈體外殼中裝置的預置碎片,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才確定將原不規則的碎片定為規則碎片。


    碎片為一個正方體小鐵塊疊加一個鐵圓珠,如此既加強了殺傷力,也減少了預置碎片的體積。


    之後,百裏無忌將炸彈定型,稱之為“天之怒一號”。(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