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城樓上再嚴密的防守,在明軍土製“坦克”的群體掩護推進下,東城門終究毫無保留地暴露在明軍麵前。


    爆破是不可阻擋的,對於高智平和守軍來說,東門陷落非戰之罪,而是武器軍械之故。


    如果有相應的火器守城,東門無疑是牢不可破的,但東門守軍僅有弓弩阻敵,城樓上的四架床弩對於已經攻陷了兩側衛城和中間甕城的明軍來說,僅僅隻有恐嚇作用,根本起不到殺傷效果。


    弓弩是無法殺傷那些躲在“土製坦克”後的明軍士兵的,唯一對明軍士兵有殺傷力的還是最古老的滾木、擂石和火油,但當這些古老的守城武器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表明明軍已經接近城門。


    可以說,被明軍接近的城門,沒有一個能守得住的,因為用之不盡的炸藥可以讓任何一個堅固的城門土崩瓦解。


    高智平死得很冤,很憋曲,但也很安詳,沒有絲毫的痛苦,甚至他還沒有感覺到傷亡的痛苦時,一切都結束了,他死於明軍對東城門的爆破中,整整五車炸藥連環引爆,將城門和頂上的城樓完全炸塌,可就算如此,城樓左右的城牆卻依舊聳立,除了些許裂縫,可謂紋絲不動,可見城牆的堅固。


    高氏軍除了城牆上的數千士兵,最大部分卻在城門後,當城樓坍塌後,城門後的高氏軍士兵因高智平的陣亡。突然失去了指揮,在麵對明軍三路突擊時,隻能選擇後撤。


    數以萬計的潰兵向城中心撤退。而百裏義三人率明軍尾隨緊隨。


    這種情況之下,勝利已經注定,但其間的小插曲卻依然令人回味。


    因為城中心有楊廷式部的存在,本來楊廷式部硬頂著高正理的大軍尚且能堅持,但東門上萬一潰兵從背後而來,這就打亂了楊廷式的部署。


    這時高正理已經將立盾調來,正準備以立盾為掩護。讓弓弩陣順利接近敵人,進行射擊。


    不想。戰場局勢出現了有利於高氏軍的一幕,東門潰兵無形之中對楊廷式部形成了夾擊之勢,更意外的是,潰兵根本不顧火槍的射擊。不要命地向楊廷式部衝來。


    其實潰兵也很無奈,後邊有追兵,隻能往城裏逃,在潰兵看來,與楊廷式部數百人相比,背後追來的明軍更要命,於是,無奈的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這一幕,又無形之中給高正理做了一個現場示範。那就是,明軍火槍是無法阻擋大軍衝鋒的。


    高正理馬上反應過來,下令以立盾做掩護。全軍向明軍突擊。


    楊廷式此時欲哭無淚,隻能下令向南門撤退,但這時,想撤退已經不容易了。


    東西兩麵遭受夾擊,楊廷式部如同夾在中間的肉餡,岌岌可危。


    現實就是那麽無奈。明軍勝利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但為破城立下赫赫戰功的楊廷式部。卻遭遇滅頂之災,明明百裏義部就在數裏之外,可是就被一萬多東門潰兵所間隔,無法及時救援。


    騰衝城中心,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近五萬人從三麵全在往一個方向衝,而楊廷式的八百人就在這個中心點上。


    火槍射擊已經根本無濟於事,射殺十個,上來百人。


    楊廷式眼看情況不妙,隻能背水一戰。


    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兩麵防守肯定是條死路,隻有集中力量向一個方向突破,或許還有生機。


    可是向哪個方向突圍呢,正常情況下,肯定是向東門突圍,因為在潰兵之後就是友軍,突破的可能性自然大一些。


    但楊廷式卻選擇反向突破,目標高正理。


    瘋子一般有傻子自己的邏輯,在楊廷式看來,潰兵是無序的,他們並不是因為有人指揮而衝鋒,而僅僅是為了逃命。


    他們既然可以衝擊自己的陣地,那麽一樣也會衝亂高正理大軍的陣列。


    隻要順著潰兵的潰逃方向突破,那麽反受其亂的就會是高正理大軍。


    反之,如果向東門突破,就算潰兵不足為慮,但背後的高正理大軍弓弩手對自己造成的傷害,遠比向高正理部突擊更大。


    防守正麵和防守背後是完全不同的,人的後背是沒長眼睛的。


    所以,楊廷式斷然決定向高正理部反向突破。


    說時遲,那裏快,就在潰兵衝至麵前十丈開外時,八百明軍迅速從“簡易工事起身”,拋棄手中火槍,卸下軍刺,僅持手榴彈,向高正理部逼近的刀盾兵投擲出連續四輪手榴彈。


    而這時,潰兵已經接近至三丈距離,楊廷式一聲令下,所有士兵一齊向高正理部衝鋒。


    四輪手榴彈對立盾後的敵人造成的殺傷不大,但作用是明顯的,爆炸激起的塵土掩蓋了明軍突然向他們衝鋒的意圖,而這對衝鋒中的八百明軍士兵來說,無疑躲過了高氏軍弓弩手的射擊。


    而在高正理發現明軍向自己衝來時,明軍士兵已經與自己的刀盾兵糾纏在了一起,這時,就算想射箭,也晚了。


    而手持立盾的高氏軍士兵這時發發現,立盾並不能保護他們的性命,反而成了他們的催命符。


    一隻左手或者右手套在立盾箍裏的士兵們,根本無從抵擋明軍士兵刺來的軍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軍刺從自己的身體中沒入,然後帶走自己一長溜的鮮血。


    而明軍士兵隻是刺殺擋在自己麵前的盾兵,一刺即中,一中便立即往前衝,留下大量的盾兵給尾隨的東門潰兵。


    潰兵隻所以叫潰兵,是因為他們此時已經不再是士兵,他們眼中沒有敵我之分,隻有生死。


    誰擋他的路,誰就是敵人,就算最前麵的幾個潰兵能分辨出前方是自己人,想要規避,但立馬被後麵的潰兵衝撞,往往一跤摔倒,踐踏而死。


    場麵完全混亂,高正理眼見明軍從自己的盾兵陣中穿插而來,心中惱怒不已。


    如果任由明軍如此穿過盾兵陣列,自己麵前的弓弩兵就無法阻擋他們向自己靠近,而明軍那如雷霆般的火器,令高正理心驚膽寒至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