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李筠反宋的消息傳到開封,19日,石守信、高懷德前軍速發,趙匡胤令:勿令李筠下太行山,急行軍堵住隘口!命三司使張美籌集軍糧。升懷州為團練,以懷州刺史馬令琮為團練使,防備澤州失守後懷州再失。5月2日,慕容延釗、王全斌率軍由東路與石、高會合。3日,令郭進為洺州防禦使兼西山巡檢,防備北漢。
而北漢皇帝劉承鈞也親出太原,來打這一大戰。可自己、李筠、趙匡胤,這是個三缺一。劉承鈞馬上想到自己老搭檔遼國,讓他來湊湊腳吧?可李筠一口拒絕,咱們這回不打麻將,改鬥地主,三個人足矣。在太平驛,李筠見到了劉承鈞“北漢大軍”的那一刹那,不知他有沒有對自己造反前景的覺悟?僅僅數千之眾,還儀衛寡弱。可人家皇帝都來了,兵馬再少也是皇帝,不能拿村長不當幹部。李筠勉強前去迎接。可這一見麵,更使聯盟走到了名存實亡的邊緣。
先是李筠一上來大表自己對周朝和先帝的忠心,劉承鈞沉默不語。誰都知道後周跟北漢,郭威跟劉崇是什麽關係。劉承鈞不悅,卻也不好發作。眼下還要利用此人,隻好強忍不滿,說了些實質性的話——朕要送給愛卿三百匹馬,一個西平王封號,以及:一個大活人。
劉承鈞給李筠派來一叫盧讚的監軍。怎麽說你李家軍都是我大漢的兵了,派個監軍無微不至的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西平王李筠至此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最後忍無可忍,留下長子李守節守潞州,自己領著3萬兵馬,帶上盧讚和北漢送來的3百匹馬,南下澤州而來。
此時的大宋江山,不僅南北邊關動蕩,就連京城內也潛伏著反叛的暗流。趙匡胤怎麽也想不到,危險竟會突然間發生在他身邊。
當時趙匡胤正坐著禦輦,緩緩行進在開封城裏的大溪橋上。一支冷箭突然射了過來。箭沒射中,但場麵大亂。誰也不知這一箭是從哪兒射出來的,更不知還有沒有第二箭。這時隻見趙匡胤在禦輦裏慢慢站了起來,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射,教他射”雖趙匡胤的身體沒有受到一絲傷害,但皇帝的心理卻被沉重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且就在他身邊。怎麽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大開殺戒?皇帝沉默了很久,又緩緩坐下了,就當什麽事都沒發生。
但我想,這次事件應促成了趙匡胤的親征決心。沒辦法,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隻有禦駕親征,以最快速度把反叛蕩平!960年是宋太祖最忙碌的一年。他不像柴榮每戰必親征。16年的皇帝生涯中,他一共才親征3次。可960這一年中他就要親征2次,平定南北各一場叛亂。
建隆元年(960)5月19日,命吳廷祚為東京留守,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命韓令坤率兵屯河陽。21日出大梁城,踏上親征平叛之路。在走之前,他交代趙光義“是行也,朕勝,自不待言。如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別作一家計較”仔細分析,為什麽是趙普不是別人?因趙匡胤本人已決心與李筠決一死戰,不勝即死!且他非常清楚,自己家裏人都太嫩了。就連22歲最年長的趙光義都難挑大梁。真要到了那一步,都得倚仗39歲的趙普來支撐危局!就這樣,趙匡胤不顧一切,直撲巍峨險峻的太行山!
24日,大軍來到滎陽。洛陽留守向拱來見趙匡胤“皇上趕快渡河。趁李筠軍隊沒有集結而擊之,定一舉成功”趙普也道“李筠定會以為國家新建,皇上不會親征。如日夜兼行,攻其不備,可一戰而克”不禁想起柴榮當年北漢來襲,大臣們多是勸阻。而到趙匡胤這裏,大家都說去吧去吧。皇帝你一去,定打勝仗。趙普可能是忠心的。而向拱、吳廷祚這2位前朝舊臣有沒有想試下新皇帝的武略成色,看看坐了皇位後的人還有沒有以前做將軍時的膽量之意在內呢?
石守信、高懷德的禁軍對李筠下手毫不手軟。5月5日,他們先是在長平將李筠的先鋒擊潰,斬敵3千餘級,拔其大會寨。29日,又在澤州南大破李筠南下的3萬人。盧讚被殺,李筠見勢不妙,逃入澤州城內,拒城堅守。我們沒機會見識儋珪槍快不快了,此人腿腳挺麻利的,已偷個空棄城逃跑了。
就這樣,6月1日的澤州城外迎來了翻過太行山的趙匡胤的親征大軍。宋太祖二話不說,日夜圍攻10多天卻攻不進去。時間開始對趙匡胤不利。全國各地節度使,尤其南邊揚州的李重進,都在盯著澤州城蠢蠢欲動。而趙匡胤籌碼都壓在了李筠這裏,其它地方都是空的。也就是說,李筠現在是要拖著趙匡胤一起下地獄了。局勢要求就算是宋太祖本人用牙去咬,也得馬上把澤州城牆啃破!
馬全義站了出來。率一批敢死隊在“箭如雨下,飛矢貫臂,而全義拔鏃進戰,帝親率衛士繼之”的情況下終於在6月13日攻破澤州城。迎接宋太祖的是一團熊熊大火。李筠以死宣告了與宋帝國的不共戴天!宋史有一篇特殊的列傳《周三臣傳》,李筠你以死報答了周太祖的知遇之恩,實踐了與周世宗的兄弟之情。你是繼韓通之後第二個殉國的周臣!寧食周粟不食宋祿的李將軍,一路走好!黃泉路上你且放慢腳步,我們馬上讓第三個人下來陪你。你不是常說禁軍裏有你的兄弟嗎?此人便是禁軍中人,和你一個姓:千裏之外遠在揚州的李重進命運,也隨著這團大火被確定了。
5月17日,大軍北上進攻潞州。19日,李守節開城降宋。趙匡胤赦免了他,還給了一單州團練使。北漢皇帝劉承鈞本在太平驛等候李筠勝利的消息,等來的卻是澤州城破,李筠**。連忙退回太原,邊還暗自慶幸“果然還是聽了趙華愛卿的話,自己大軍未有損失,隻可惜了盧讚被殺,衛融在澤州被俘”
6月29日,宋太祖在免掉澤潞2州本年的租稅,收買人心之後,從潞州啟程還朝。7月10日回到開封。先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石守信加了一宰相虛位,高懷德成了檢校太尉,並成了趙家自己人。那位拿著擀麵杖追打趙匡胤的小妹公主在前夫米福德死後嫁給了高懷德。此等凶悍的豔福就留待高懷德慢慢腎虛去吧。慕容延釗加兼侍中,王全斌授安國軍節度使,趙光義領泰寧軍節度使。趙普升為兵部侍郎、副樞密使。看來這又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不然。當日隨趙匡胤一起爬太行山的中書舍人趙行逢覺得山高路遠,兵凶戰危,能不去還是不去的好。於是他假裝從馬上摔下摔斷了腿,留在懷州不走了。等大軍凱旋,趙行逢奉旨寫獎狀。他幹脆做假到底,上書一封說自己腿傷未愈,請求在家百度。趙匡胤一怒,馬上撤了他的官。
還有一人表麵看跟李筠隔著八輩子遠,卻也因李筠之死而一命烏呼了。此人,前朝重臣李穀。
李穀退休後家在洛陽。而李筠準備占據洛陽為根據地,就悄悄送了五十萬錢給李穀。希望這位前朝名相在自己進城後出山主持大局。李穀收下了這筆錢。可隨即李筠造反、皇帝親征,李筠**。李穀不禁寢食難安。7月17日,與李筠黃泉路上做伴去了。
倒黴的衛融以北漢堂堂宰相之尊成了李筠的陪葬品。這一天趙匡胤親自提審衛融“汝教劉承鈞助李筠反,何也”衛融毫無懼色“犬吠非其主。臣誠不忍負劉氏。陛下縱不殺臣,臣必不為陛下用”趙匡胤大怒,以鐵撻擊其首,血流披麵。衛融大呼“臣得死所矣”趙匡胤才突然猛然醒悟“此忠臣也”給衛融敷藥治傷,寫信給劉承鈞,要以衛融交換周光遜。但北漢沒回應,也許周已被殺了。最後趙匡胤留下了衛融,任他為太府卿。
7月末,趙匡胤開始改革禁軍,且訂立更戍法。漸漸實現‘將不得專其兵,士卒不至於驕惰’具有趙宋特色的軍事製度。
8月17日,宋太祖立他的第二位夫人,彰德節度使王饒之女為皇後。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而北漢皇帝劉承鈞也親出太原,來打這一大戰。可自己、李筠、趙匡胤,這是個三缺一。劉承鈞馬上想到自己老搭檔遼國,讓他來湊湊腳吧?可李筠一口拒絕,咱們這回不打麻將,改鬥地主,三個人足矣。在太平驛,李筠見到了劉承鈞“北漢大軍”的那一刹那,不知他有沒有對自己造反前景的覺悟?僅僅數千之眾,還儀衛寡弱。可人家皇帝都來了,兵馬再少也是皇帝,不能拿村長不當幹部。李筠勉強前去迎接。可這一見麵,更使聯盟走到了名存實亡的邊緣。
先是李筠一上來大表自己對周朝和先帝的忠心,劉承鈞沉默不語。誰都知道後周跟北漢,郭威跟劉崇是什麽關係。劉承鈞不悅,卻也不好發作。眼下還要利用此人,隻好強忍不滿,說了些實質性的話——朕要送給愛卿三百匹馬,一個西平王封號,以及:一個大活人。
劉承鈞給李筠派來一叫盧讚的監軍。怎麽說你李家軍都是我大漢的兵了,派個監軍無微不至的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西平王李筠至此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最後忍無可忍,留下長子李守節守潞州,自己領著3萬兵馬,帶上盧讚和北漢送來的3百匹馬,南下澤州而來。
此時的大宋江山,不僅南北邊關動蕩,就連京城內也潛伏著反叛的暗流。趙匡胤怎麽也想不到,危險竟會突然間發生在他身邊。
當時趙匡胤正坐著禦輦,緩緩行進在開封城裏的大溪橋上。一支冷箭突然射了過來。箭沒射中,但場麵大亂。誰也不知這一箭是從哪兒射出來的,更不知還有沒有第二箭。這時隻見趙匡胤在禦輦裏慢慢站了起來,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射,教他射”雖趙匡胤的身體沒有受到一絲傷害,但皇帝的心理卻被沉重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且就在他身邊。怎麽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大開殺戒?皇帝沉默了很久,又緩緩坐下了,就當什麽事都沒發生。
但我想,這次事件應促成了趙匡胤的親征決心。沒辦法,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隻有禦駕親征,以最快速度把反叛蕩平!960年是宋太祖最忙碌的一年。他不像柴榮每戰必親征。16年的皇帝生涯中,他一共才親征3次。可960這一年中他就要親征2次,平定南北各一場叛亂。
建隆元年(960)5月19日,命吳廷祚為東京留守,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命韓令坤率兵屯河陽。21日出大梁城,踏上親征平叛之路。在走之前,他交代趙光義“是行也,朕勝,自不待言。如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別作一家計較”仔細分析,為什麽是趙普不是別人?因趙匡胤本人已決心與李筠決一死戰,不勝即死!且他非常清楚,自己家裏人都太嫩了。就連22歲最年長的趙光義都難挑大梁。真要到了那一步,都得倚仗39歲的趙普來支撐危局!就這樣,趙匡胤不顧一切,直撲巍峨險峻的太行山!
24日,大軍來到滎陽。洛陽留守向拱來見趙匡胤“皇上趕快渡河。趁李筠軍隊沒有集結而擊之,定一舉成功”趙普也道“李筠定會以為國家新建,皇上不會親征。如日夜兼行,攻其不備,可一戰而克”不禁想起柴榮當年北漢來襲,大臣們多是勸阻。而到趙匡胤這裏,大家都說去吧去吧。皇帝你一去,定打勝仗。趙普可能是忠心的。而向拱、吳廷祚這2位前朝舊臣有沒有想試下新皇帝的武略成色,看看坐了皇位後的人還有沒有以前做將軍時的膽量之意在內呢?
石守信、高懷德的禁軍對李筠下手毫不手軟。5月5日,他們先是在長平將李筠的先鋒擊潰,斬敵3千餘級,拔其大會寨。29日,又在澤州南大破李筠南下的3萬人。盧讚被殺,李筠見勢不妙,逃入澤州城內,拒城堅守。我們沒機會見識儋珪槍快不快了,此人腿腳挺麻利的,已偷個空棄城逃跑了。
就這樣,6月1日的澤州城外迎來了翻過太行山的趙匡胤的親征大軍。宋太祖二話不說,日夜圍攻10多天卻攻不進去。時間開始對趙匡胤不利。全國各地節度使,尤其南邊揚州的李重進,都在盯著澤州城蠢蠢欲動。而趙匡胤籌碼都壓在了李筠這裏,其它地方都是空的。也就是說,李筠現在是要拖著趙匡胤一起下地獄了。局勢要求就算是宋太祖本人用牙去咬,也得馬上把澤州城牆啃破!
馬全義站了出來。率一批敢死隊在“箭如雨下,飛矢貫臂,而全義拔鏃進戰,帝親率衛士繼之”的情況下終於在6月13日攻破澤州城。迎接宋太祖的是一團熊熊大火。李筠以死宣告了與宋帝國的不共戴天!宋史有一篇特殊的列傳《周三臣傳》,李筠你以死報答了周太祖的知遇之恩,實踐了與周世宗的兄弟之情。你是繼韓通之後第二個殉國的周臣!寧食周粟不食宋祿的李將軍,一路走好!黃泉路上你且放慢腳步,我們馬上讓第三個人下來陪你。你不是常說禁軍裏有你的兄弟嗎?此人便是禁軍中人,和你一個姓:千裏之外遠在揚州的李重進命運,也隨著這團大火被確定了。
5月17日,大軍北上進攻潞州。19日,李守節開城降宋。趙匡胤赦免了他,還給了一單州團練使。北漢皇帝劉承鈞本在太平驛等候李筠勝利的消息,等來的卻是澤州城破,李筠**。連忙退回太原,邊還暗自慶幸“果然還是聽了趙華愛卿的話,自己大軍未有損失,隻可惜了盧讚被殺,衛融在澤州被俘”
6月29日,宋太祖在免掉澤潞2州本年的租稅,收買人心之後,從潞州啟程還朝。7月10日回到開封。先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石守信加了一宰相虛位,高懷德成了檢校太尉,並成了趙家自己人。那位拿著擀麵杖追打趙匡胤的小妹公主在前夫米福德死後嫁給了高懷德。此等凶悍的豔福就留待高懷德慢慢腎虛去吧。慕容延釗加兼侍中,王全斌授安國軍節度使,趙光義領泰寧軍節度使。趙普升為兵部侍郎、副樞密使。看來這又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不然。當日隨趙匡胤一起爬太行山的中書舍人趙行逢覺得山高路遠,兵凶戰危,能不去還是不去的好。於是他假裝從馬上摔下摔斷了腿,留在懷州不走了。等大軍凱旋,趙行逢奉旨寫獎狀。他幹脆做假到底,上書一封說自己腿傷未愈,請求在家百度。趙匡胤一怒,馬上撤了他的官。
還有一人表麵看跟李筠隔著八輩子遠,卻也因李筠之死而一命烏呼了。此人,前朝重臣李穀。
李穀退休後家在洛陽。而李筠準備占據洛陽為根據地,就悄悄送了五十萬錢給李穀。希望這位前朝名相在自己進城後出山主持大局。李穀收下了這筆錢。可隨即李筠造反、皇帝親征,李筠**。李穀不禁寢食難安。7月17日,與李筠黃泉路上做伴去了。
倒黴的衛融以北漢堂堂宰相之尊成了李筠的陪葬品。這一天趙匡胤親自提審衛融“汝教劉承鈞助李筠反,何也”衛融毫無懼色“犬吠非其主。臣誠不忍負劉氏。陛下縱不殺臣,臣必不為陛下用”趙匡胤大怒,以鐵撻擊其首,血流披麵。衛融大呼“臣得死所矣”趙匡胤才突然猛然醒悟“此忠臣也”給衛融敷藥治傷,寫信給劉承鈞,要以衛融交換周光遜。但北漢沒回應,也許周已被殺了。最後趙匡胤留下了衛融,任他為太府卿。
7月末,趙匡胤開始改革禁軍,且訂立更戍法。漸漸實現‘將不得專其兵,士卒不至於驕惰’具有趙宋特色的軍事製度。
8月17日,宋太祖立他的第二位夫人,彰德節度使王饒之女為皇後。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