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黨進是個大老粗。自從當上禁軍高級軍官後,沒事就會碰到趙匡胤搞軍隊人口大普查“老黨啊,你下麵有多少兵啊”黨進記不住也不願記,舉起一木片“老大你自己看,我的兵數全在上麵呢”趙匡胤無奈,自己手下文盲半文盲太多了,自己三番五次搞讀書活動,可秀才也不是一日能練成的。沒辦法,隻好半要求半請求的讓這些將軍們有空多翻翻書了。


    很好,黨進像有所進步,他會掉書袋了,一次調任外地駐守邊境前,按例應要到皇上那裏表表決心什麽的。黨進覺得這是次展示自己學習成績的好機會,於是要下麵人把決心書寫好,自己背誦下來。可到趙匡胤麵前,背下來的詞全不記得了。情急的黨進決定臨場發揮,急中生文“聽說以前風格是走簡潔路線的,我也不多說了,隻願皇上吃好喝好睡好身體好(臣聞上古其風樸略,願官家好好將息)”滿朝皆笑,這是什麽詞?黨進解釋他的臨場文采“我見那些文官沒事喜歡引經據典,今天我也露兩手,讓他們知道咱家也是讀過書的”黨進應是讀過書的,雖隻有半桶水。可歪打正著了,真正有文采的決心書不一定代表著忠誠。黨進這一如孩童般的祝詞直接讓趙匡胤酒噴,覺得此人天真爛漫,毫無城府。


    可黨進真的是單純的人嗎?再看一件他做京城城管大隊長時的事,那時他經常在京城街道到處轉悠,看到有人提籠養鳥的就來氣:這幫富二代有錢不去奉養父母,卻玩這些東西。生氣的黨進直接采取行動,他衝上前,搶過那些鳥籠,解開枷鎖,讓這些鳥兒全部放生。讀書少卻懂得大道理啊,正當要為他叫好時,發生了件很不光彩的事情,那天黨隊長又去視察街道,看有沒有亂設攤兼玩鳥的,很巧被他發現了一位,這位提著一隻大鷹大搖大擺走街串巷。黨大人生氣了,大膽!不知道我不讓你們玩這些東西嗎?他衝了上去,就要強行放生。可那人輕輕說了一句:這是晉王的。晉王?趙光義!黨大人的手如觸電般縮了回來,臉上表情也如觸電般換上了張笑臉“喲,是晉王的啊,長的真不錯,好好養啊,是隻好鷹”


    得!原來大老粗黨進也有小心細啊!其實黨進更是個黨大膽。


    劉繼業是大膽的,他敢數百騎就去衝擊人家大營,可沒想到黨進比他更大膽,黨大膽直接領著幾個人就殺奔了過去,且直奔劉繼業!劉繼業掉轉馬頭就逃,他知道這次他挑錯了對象,不該到東寨來。隻有保存實力,來日再戰。


    於是等黨進幹掉了路上小兵,要找劉繼業一對一單挑時,發現對方主將不見了。剛才還勇猛無敵的敵將哪去了?劉繼業正縮身在戰壕中,他忍著這恥辱,看著外麵自己領出去的兵被敵人全殲了。


    唉,這本是次冒險活動,劉繼業也沒指著一擊成功,可眼下這幅樣子自己卻沒想過,堂堂大將竟要龜縮在溝裏偷活。太沒麵子了,劉繼業內心在流血,他差點要殺出去,戰死成仁,可最終理智戰勝了衝動,夜晚,宋兵退去,他悄悄溜回了太原。是爬回去的,因城門已關,裏麵不肯為這敗將冒險開城門,他隻好攀著上麵垂下的救命繩,爬回了太原。


    劉繼業失敗了,但失敗並非毫無意義,他已通過一次次偷襲向趙匡胤表了態:太原人寧死不降!


    趙匡胤徒喚奈何,他心裏清楚,太原人敢這麽頑抗是有所恃的,那就是北方的契丹鐵騎。有這位國際主義戰士撐腰,北漢當然不願束手就擒。人是不見棺材不掉淚,而北漢是不見遼亡不死心。這就牽涉到統一大問題下的一分問題:是先對付北漢還是先對付遼國?平邊策裏,北漢是放到最後的,在攻取北漢前必須先攻擊遼國,拿回燕雲16州,使遼國實力大損,無力再管北漢的事。這樣北漢不攻自降。柴榮與王樸這一策略是深思熟慮的,他們自知周朝與北漢有血海深仇,劉家必定死拚到底。而到趙匡胤這裏,趙匡胤認為已是大宋了,宋朝與北漢沒什麽太大過節,大家打打,擺擺實力意思意思應就差不多了。北漢該不會硬撐至最後一人吧?他沒想到北漢仗著遼國撐腰,直接將對周朝的恨轉移到了宋朝身上。


    好吧,趙匡胤對太原人的頑強表示服氣,他也走了下一步,拿遼國開刀。太原兄弟們,你們不就在等遼國援兵嗎?朕也在等,等我拿了他們的頭給你們看,你們該知怎麽做了吧?


    遼國騎兵此時正兵分兩路:一路走陽曲縣、一路向定州直撲而來。


    一叫何繼筠的老將此時就坐在趙匡胤麵前,在他們之間是張地圖,而趙匡胤手指著一個地點:石嶺關。這是位於陽曲縣北的一險要之處,兵家必爭之地。要阻擊前來增援太原的遼兵,這無疑是一關鍵地點。千年後另一夥極凶窮惡的侵略者就是從這裏攻擊了太原。那是日本鬼子。


    趙匡胤給何繼筠指點了退敵方略,他是位經常扮演參謀長角色的皇帝,取荊湖、收後蜀,他無不出謀劃策,定下戰略甚至戰術。這也許是好事,師未行已有定謀,可又不見得全是好事,上麵的一手包辦,怎麽發揮下麵的創造力呢?換句話說:如趙匡胤死了,誰還能再為大宋軍事出謀劃策?這似是遙遠的問題(其實也不遠。10年後,大宋就要為這一問題付出血的代價),我們還是解決當下的。


    趙匡胤給何繼筠精兵數千,皇上意思已很明確:絕不放遼國一兵一卒過來,當然如是死的,則越多越好。


    何繼筠正要出營房,突然又被趙匡胤叫住。回過頭來,隻見趙匡胤手上捧著碗東西。送行酒?何繼筠一飲而盡,可入喉的竟不是酒,是去暑的麻漿粉。涼涼的直入腹部,可何繼筠心卻熱了起來。這碗普通而冰涼的麻漿粉比任何烈酒更能激發一名戰士的熱血。何繼筠領兵拒敵去了,他記住了皇帝的話:明天中午,我等你好消息。


    第二天4月12日,太原城內外都在等待石嶺關之戰的消息。趙匡胤親自站在北麵高台上,眺目北望。時間一點點過去,趙匡胤的汗水一滴滴滴落。遠處,很寂靜……


    幸運的趙匡胤跟希臘人一樣等到了屬於自己的菲迪皮得斯。在他焦急的目線裏,終於出現了一黑點,越來越近,漸漸清晰,那是一人一馬。趙匡胤再也無法忍耐,他命令迎上去,馬上問出消息!


    來人是何繼筠兒子何承睿,他給趙匡胤和全體宋軍帶來了驚喜。宋軍大勝,抓住了遼國武州刺史王彥符,斬首千餘,且獲得了大量的戰馬和鎧甲。


    5月2日,遼軍另一路由定州的增援部隊也大敗。這是趙匡胤早就埋伏下的一枚棋子。


    立功的是韓重贇。這是宋朝重量級人物,名列趙匡胤‘義社十兄弟’之一。當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買地的買地,置房的置房,喝酒作樂時,他仍奔戰在大宋統一的第一線。可能這人很老實,隻有一次犯大忌了,趙匡胤要砍他頭。因聽聞他竟在親兵中培養親信,這可是觸動了趙匡胤最敏感神經,在軍中拉黨結派,這是趙匡胤發家秘訣。誰要學就意味著要造反。就在韓重贇差點要腦袋搬家,趙普為他說了好話,救了他。最後他被趕出京城,來到相州當了彰德節度使。


    相州離定州很近。趙匡胤早在親征前就料到了遼國進軍路線“契丹知朕親征太原,必率眾來援,他們定認為鎮州定州沒什麽防備,將由此路進軍。你可為朕領兵前去埋伏,擊其不意”


    遼兵來了,他們已獲知了石嶺關之敗的消息,他們隻希望宋軍忘記在這一路上設置伏兵,此去若能拿下定、鎮這兩個大州,就是丟掉太原也是劃算的。算盤很精,現實很殘忍。他們行至定州的嘉山,就發現原本以為一片坦途的前路突然冒出很多鮮豔旗幟來。有埋伏!遼兵大吃一驚,立刻調轉馬頭就想開溜。可韓重贇不肯就此算數,何繼筠已立了一戰功在前,自己要是隻趕走算數,以後怎麽回汴梁跟那班人喝酒吹牛呢?急令部下速速出擊。


    2場酣暢淋漓的大捷證明了契丹鐵騎並非無敵。或者可以說:隻要自己意誌夠堅強,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


    趙匡胤相信這種勝利可成功打擊太原人最後信心,他將那些砍來的遼國人頭在太原城外辦了次頭顱展,一並展出的還有契丹富有異國風格的鎧甲:你們看,你們盼星星盼月亮的援兵已被我盡數擊敗。請不要頑抗以累一方之民了。


    可太原城內是一陣沉默,然後突然從上麵射下無數箭來。太原人已用行動表現了決心:寧死不降!見過不到黃泉不死心的,但沒見過看到棺材也不掉淚的。趙匡胤麵對高大的太原城甚至有點技窮的感覺。


    其實北漢人是灰過心的。可現在城裏有條犀利的鞭子在抽著他們,給他們加油打氣:不要怕,這隻是我遼國先鋒,大軍尚未到,我們再多撐一會,大軍一到,就可在太原城外盡殲宋軍了。這個人是韓知璠,他本該是來幹些花樣文章的(奉遼帝之命來冊立劉繼元),此時卻有些喧賓奪主,他接過了北漢軍隊指揮權,在城內日夜督察,指揮堅守,將北漢士氣重又鼓舞了起來。


    趙匡胤憤怒了,他想了一切辦法,希望可輕鬆拿下北漢,本不願在太原城浪費太多精力,在南方,在燕雲,還有更多需使用兵力的地方。可到了今天,一切算盤全部落空,北漢依然硬過石頭。


    那剩下辦法隻有一個了。趙匡胤召來陳承昭“當初圍城時,你便說朕有千萬大軍在此。如今你就把他們都召來吧”5月8日,趙匡胤引汾河圍城,皇帝就像龍王爺,用起了千萬水兵。可太原城厚,修得估計比三峽大壩還要堅固,滾滾汾河水並沒衝垮太原城,倒像是為太原人修了道護城河。


    千萬水兵都不夠用,隻有派出自己精心訓練的禁軍了。12日,趙匡胤親臨太原城東南督軍。王廷乂一看皇上都親自來做啦啦隊員了,豪氣瞬間激發,一把脫下頭盔甲胄,跳上小船就往前衝。可他不該把自己頭盔取下來,城上箭矢如雨,其中一支直接射中了他頭部。王廷乂一頭栽進了汾河水裏。14日卒。王廷乂不是唯一死在前線的禁軍高級軍官。15日,石漢卿也在一次進攻中被亂箭射中,掉入水中淹死。


    此方位看來不利,21日,趙匡胤又轉到西門,諸軍強攻西門。可太原人將他們的進攻一次次擊退。


    但太原城局勢還是越來越不妙,城內的郭無為坐不住了,到時城破,自己成了俘虜,還談什麽宋朝功臣,安國節度使呢?他突然從右傾投降派轉身一變成了堅定的左傾死戰派,要求親自領軍出城與宋軍決戰。他這一驚天動地的變化沒驚動劉繼元。劉繼元相信了他,給了他精兵千人,還將城內最善戰的大將劉繼業、郭守斌派去做他副將。在延夏門親自為他舉行了出軍儀式。


    可讓劉繼元失望的是,郭無為一去,無所作為的回來了。這本是郭無為策劃已久的妙計,一個勸降皇上失敗後第二方案。隻要成功引出城內大軍一起投降,也許趙匡胤不會小氣那個安國節度使職位吧?


    出城後走著走著,郭無為才漸漸發現了不對勁,剛剛還晴朗的天空突然風雨大作。風蕭蕭兮雨水寒,郭無為的心更是寒到了冰點。因他發現了不妙的情況。


    郭無為急急催馬前行,心裏默念:到了宋營就好,也許宋營上空是風和日麗也不一定。行至北橋,他勒馬駐步,招呼兩位副將,是的,到攤牌時候了,跟這兩位大將說明厲害,指明前途,或許郭無為懷裏還有宋朝招降這兩位的詔書,他們應是良禽,知道擇木而棲吧。可現實很殘忍:劉繼業回城了。有人報告:劉將軍的馬弄傷了腳,沒法出兵了。戰都沒打,這馬腳怎就傷了?可這還不是最壞消息,另一位大將郭守斌沒任何原因,沒任何解釋,突然就失蹤了。郭無為在風雨中大叫郭將軍名字,可沒人應答,他再看看自己身後,一千精兵隻剩下數十人。宋營還能再去嗎?幾十人根本沒與宋朝要官的資本,更何況如趙匡胤知道自己私藏了那40多份招降書卻又策反劉繼元失敗,那就不妙了。剩下的選擇隻有一條:回城。


    回到太原城的郭無為又成了投降派,沒事又在劉繼元耳旁嘮叨:看,我們援兵已被打敗了,契丹人頭還在城外展覽呢,還是降了吧?


    劉繼元這回點頭了,做了決定:郭無為腦袋被展示在太原城內。劉繼元忍無可忍了,他已放了郭無為一條生路,讓他自去投降,可他偏要回城來動搖軍心,這就怪不得自己不念舊恩了。況且他也保不住這位老道了,此人多番異舉已是路人皆知,太監衛德貴都來告狀了。為保存北漢最後一點士氣,為安慰前線流血的戰士,郭無為你死吧!帶著你對政治生涯的無限向往、對大宋富裕生活的美好憧憬及那張安國節度使任命書去吧!隻不知地府會不會需要一亂國的安國節度使呢?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陳橋到崖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中宋韻5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中宋韻55並收藏從陳橋到崖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