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兒不想聽她繼續發牢騷,端起一盆洗淨泡好的鮮藕、鮮蓮子、鮮菱角,說:「我到裏麵小廚房試菜去,你們把雞頭米剝好了,送過來給我。」
走到小廚房裏,她才終於落了個清淨。
夏夜裏,蟈蟈吵個沒完沒了。
月牙兒低垂著頭,煮沸一鍋水,撒些幹桂花、倒些冰糖粒,慢慢攪動。
瞧著冰糖融化在桂花水裏,她的一顆心才漸漸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有腳步聲響起,應該是送剝好的雞頭米。
月牙兒頭也不回,說:
「放在灶台上,出去吧。」
那人靜默一會兒,輕聲說:「我能幫你做些什麽嗎?」
聽見這聲音,月牙兒立刻回眸,是吳勉。
「你怎麽過來了?不是要讀書嗎?」
吳勉將手中的木盆放在灶台上:「反正我院試也考完了,若真能過,也要明年才繼續考。」
他轉身,目光落在她身上,關切道:「我能幫你做些什麽嗎?」
月牙兒沉著臉,轉過身去:「你就站在那,不要動不要說話也不要問我出了什麽事。」
她將雞頭米拿過來,新熟的雞頭米,很鮮嫩,潔白如蓮子,個頭卻小些。
下入糖水一起煮,盛出來,和藕、蓮子、菱角一起裝在荷葉碗裏,澆上兩勺桂花糖水,香味便溢出來,是夏天的味道。
月牙兒手捧荷葉,將這一荷葉的小點心放在冰碗裏,自己拿調羹試一試。
桂花金黃,散落在白嫩的湖鮮上、咬一口,可拉出糖絲來。
風味極佳。
月牙兒將這什錦冰碗往外挪一挪:「你試一試。」
吳勉這才動了一動。
月牙兒看他的樣子,忍俊不禁:「呆子,我叫你不動,你就真的不動嗎?」
吳勉抿唇,沒說話。
月牙兒兩手撐在灶台上,說:「你也以為我在生氣嗎?」
「我怕你傷心。」
「我爺爺曾經說過,每一次危機都是機遇。我覺得,或許是我的機遇來了,你信不信?」
「信。」
他答得不假思索,神情卻很認真。
月牙兒看了他一會兒,低下頭挖了一勺雞頭米吃:「哼,真是個呆子。」
杏花館巳時開門。
連巳時還有小半個時辰,杏花巷裏已然浮動著許多聲音。
婦人一邊閑話家常一邊用掃帚「刷刷」地掃塵;送冰來的夥計哼唱著小曲,手按在扁擔上打節拍;偶爾有幾聲孩子們的笑,他們三三兩兩湊在河邊跳房子。
陳一吃力的推著獨輪車,爬上橋時有些麻煩,但坡緩,也不是很累。一過橋心,獨輪車自個兒往前走,他得以有機會擦一擦額上的汗。
大概一兩個月前,住在附近的陳一瞧見杏花館生意那樣好,等位的顧客有好些在河邊閑談。他靈機一動,便將自己擺攤的地點挪到杏花巷來。
這附近多是人家居住的小巷,沒有什麽特別熱鬧的地方。往常陳一要做生意,非得一大清早起來,走到挨近秦淮河的地方,人煙才熱鬧,生意也才做得好。
春秋還好,一到冬天,手上便生凍瘡。而如今這樣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一背的痧痱子,很癢。
但隨著杏花館名氣越發大,杏花巷每日聚集的人也越發多了,尤其是天氣晴朗的時候,有些人就是不到杏花館吃點心,也愛在河邊柳蔭下坐著,或釣魚、或賞景、或談天——小凳是杏花館的蕭老板免費提供的,據說小河裏偶爾出沒的肥魚也是她買的。
人多,好做生意啊。
陳一算是最早到杏花巷做買賣的,漸漸的,來這裏討生活的小買賣人也多起來。
一開始過來擺攤,他還有些忐忑,怕掙的錢少,不夠。但一日下來,陳一數了數銅錢,心裏樂開了花,於是日日將攤子擺在這裏。
他做的是茶湯生意,獨輪車上載著一個雙層紫銅大茶湯壺,還有一個木桶,分門別類擺放著小罐,有枸杞、葡萄幹、碎果仁、熟芝麻,還有一罐顆粒很粗的紅糖。
獨輪車上還載著一摞粗陶碗,有主顧來,陳一便熟練的勺兩匙糜子麵,一手捧碗,一手扶住大茶湯壺,高高地將水一衝,調成糊,再撒上五色果仁和紅糖,一碗茶湯便好了。
來買的主顧,有許多是等著杏花館放出位子的,在外頭散步,總能嗅見杏花館傳出來的甜香,一陣一陣的,勾得人肚子很餓。他們來之前又不敢多吃東西,生怕將肚子塞得飽飽的,沒地兒放杏花館的點心,於是就更餓了。
這個時候,從陳一那裏買一碗茶湯,既解饞,又不至於吃太飽,也算得上是兩全。
陳一有個習慣,每月去知鶴觀上香,自從來杏花巷擺攤後,他禱告的心願又多了一條:希望杏花館的生意一直這樣紅火,他也能喝點湯,方便照顧爹娘和妻兒。
走到小廚房裏,她才終於落了個清淨。
夏夜裏,蟈蟈吵個沒完沒了。
月牙兒低垂著頭,煮沸一鍋水,撒些幹桂花、倒些冰糖粒,慢慢攪動。
瞧著冰糖融化在桂花水裏,她的一顆心才漸漸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有腳步聲響起,應該是送剝好的雞頭米。
月牙兒頭也不回,說:
「放在灶台上,出去吧。」
那人靜默一會兒,輕聲說:「我能幫你做些什麽嗎?」
聽見這聲音,月牙兒立刻回眸,是吳勉。
「你怎麽過來了?不是要讀書嗎?」
吳勉將手中的木盆放在灶台上:「反正我院試也考完了,若真能過,也要明年才繼續考。」
他轉身,目光落在她身上,關切道:「我能幫你做些什麽嗎?」
月牙兒沉著臉,轉過身去:「你就站在那,不要動不要說話也不要問我出了什麽事。」
她將雞頭米拿過來,新熟的雞頭米,很鮮嫩,潔白如蓮子,個頭卻小些。
下入糖水一起煮,盛出來,和藕、蓮子、菱角一起裝在荷葉碗裏,澆上兩勺桂花糖水,香味便溢出來,是夏天的味道。
月牙兒手捧荷葉,將這一荷葉的小點心放在冰碗裏,自己拿調羹試一試。
桂花金黃,散落在白嫩的湖鮮上、咬一口,可拉出糖絲來。
風味極佳。
月牙兒將這什錦冰碗往外挪一挪:「你試一試。」
吳勉這才動了一動。
月牙兒看他的樣子,忍俊不禁:「呆子,我叫你不動,你就真的不動嗎?」
吳勉抿唇,沒說話。
月牙兒兩手撐在灶台上,說:「你也以為我在生氣嗎?」
「我怕你傷心。」
「我爺爺曾經說過,每一次危機都是機遇。我覺得,或許是我的機遇來了,你信不信?」
「信。」
他答得不假思索,神情卻很認真。
月牙兒看了他一會兒,低下頭挖了一勺雞頭米吃:「哼,真是個呆子。」
杏花館巳時開門。
連巳時還有小半個時辰,杏花巷裏已然浮動著許多聲音。
婦人一邊閑話家常一邊用掃帚「刷刷」地掃塵;送冰來的夥計哼唱著小曲,手按在扁擔上打節拍;偶爾有幾聲孩子們的笑,他們三三兩兩湊在河邊跳房子。
陳一吃力的推著獨輪車,爬上橋時有些麻煩,但坡緩,也不是很累。一過橋心,獨輪車自個兒往前走,他得以有機會擦一擦額上的汗。
大概一兩個月前,住在附近的陳一瞧見杏花館生意那樣好,等位的顧客有好些在河邊閑談。他靈機一動,便將自己擺攤的地點挪到杏花巷來。
這附近多是人家居住的小巷,沒有什麽特別熱鬧的地方。往常陳一要做生意,非得一大清早起來,走到挨近秦淮河的地方,人煙才熱鬧,生意也才做得好。
春秋還好,一到冬天,手上便生凍瘡。而如今這樣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一背的痧痱子,很癢。
但隨著杏花館名氣越發大,杏花巷每日聚集的人也越發多了,尤其是天氣晴朗的時候,有些人就是不到杏花館吃點心,也愛在河邊柳蔭下坐著,或釣魚、或賞景、或談天——小凳是杏花館的蕭老板免費提供的,據說小河裏偶爾出沒的肥魚也是她買的。
人多,好做生意啊。
陳一算是最早到杏花巷做買賣的,漸漸的,來這裏討生活的小買賣人也多起來。
一開始過來擺攤,他還有些忐忑,怕掙的錢少,不夠。但一日下來,陳一數了數銅錢,心裏樂開了花,於是日日將攤子擺在這裏。
他做的是茶湯生意,獨輪車上載著一個雙層紫銅大茶湯壺,還有一個木桶,分門別類擺放著小罐,有枸杞、葡萄幹、碎果仁、熟芝麻,還有一罐顆粒很粗的紅糖。
獨輪車上還載著一摞粗陶碗,有主顧來,陳一便熟練的勺兩匙糜子麵,一手捧碗,一手扶住大茶湯壺,高高地將水一衝,調成糊,再撒上五色果仁和紅糖,一碗茶湯便好了。
來買的主顧,有許多是等著杏花館放出位子的,在外頭散步,總能嗅見杏花館傳出來的甜香,一陣一陣的,勾得人肚子很餓。他們來之前又不敢多吃東西,生怕將肚子塞得飽飽的,沒地兒放杏花館的點心,於是就更餓了。
這個時候,從陳一那裏買一碗茶湯,既解饞,又不至於吃太飽,也算得上是兩全。
陳一有個習慣,每月去知鶴觀上香,自從來杏花巷擺攤後,他禱告的心願又多了一條:希望杏花館的生意一直這樣紅火,他也能喝點湯,方便照顧爹娘和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