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都是後話了。
大邯官製九品十八級,要從頭到尾記下來不難,難的是晏雉要記住的是每一個官職它所管轄的內容和範圍。
她不像沈宜,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也並非是生來聰慧。所謂的早慧,說到底,不過是因為她重生過一次,小小的身體裏有著一個成年人的思維,也因此,要她記下完整的官製,仍舊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九品十八級,還包括了爵位和文武散官。
晏雉接連幾日挑燈夜讀,每日清早去小佛堂給熊氏請安的時候,總是顯得有些疲乏。殷氏看著心疼,偷偷把夜讀的事告訴熊氏。
「平日裏再聰明,到底不過是個小娘子,日後也無須跟著大郎他們一起科舉,又何必挑燈夜讀。那個鬆壽先生實在是太嚴苛了,哪有這樣教小娘子的!」殷氏越說越心疼,一想到小娘子每日風雨無阻地去私學,學的還都是大郎在學的東西,她就越發覺得那個什麽鬆壽先生不是個良師。
雲母也瞧仔細了小娘子眼眶下的暗影,同仇敵愾了起來:「娘子,小娘子那模樣,奴瞧著也心疼。這要是沒幾日又病倒了,可怎麽好?」
玉髓一旁道:「不若還是同先生說一說吧,到底是小娘子,實在不必太嚴苛。」
熊氏想了一想:「四娘如今,都學了些什麽?」
她們母女倆如今雖然日日都會見麵,卻除了問安的話,便隻剩下並肩坐著,在觀音像前念上一會兒經書。
要問熊氏,晏雉如今學了些什麽,她是絲毫不知。
殷氏想了想,回道:「前幾日,已將祭器和銘文全部幾下,奴聽著,似乎認全了。這些天,成日在記官製。」
熊家如今也是幾代未再出過一個入仕的,可擋不住人家三代之前出過宰相,以至於子子孫孫無不是在以官家自居。可若說世家,卻是攀不上的。
是以,熊氏知道,認祭器銘文和官製,究竟意味著什麽。
熊氏回過神,道:「官製,可都記下了?」
殷氏點點頭,有些驕傲:「小娘子是真聰明。如今,已能順順趟趟地把官製都背出來了,就連大郎都忍不住誇她。」
熊氏若有所思。其實,她並不覺得鬆壽先生對四娘要求嚴苛,隻是,這世上並無神童,四娘早慧必然會引人注意,一開始說不定還能迎來名聲,可等日後長大一些,漸漸變作普通人時,隻怕這落差,會讓旁人難以接受。
在小佛堂內主仆幾人憂心忡忡的時候,另一邊的賀毓秀靠著後院水榭中的榻上,皺著眉頭喝下一口茶,最後忍無可忍,還是放下茶盞,痛苦道:「這茶葉太澀,委實難喝。」
在一邊正默寫官製的晏雉,握筆的手頓了頓,然後繼續。
晏節今日在前頭代先生授課,這時候整個後院隻有師徒二人,就連平日裏形同尾巴的小童,這時候也被賀毓秀差使地去了外頭到處找好茶。
賀毓秀嗜茶,即便遠遊,也必然隨身帶著一整套茶具。可茶具有了,好茶沒有,難免有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憂傷。
「四娘啊。」
晏雉停筆,抬頭看著先生,也不說話,就那樣看著,等他自己繼續。賀毓秀摸了摸光滑的下巴,道:「你這官製默地如何了?」那日說的文章方才看了他看了,兄妹倆依舊是各有所見,可歸根究底,卻都是同個道理,不難看出,這對兄妹的確是可塑之才。
晏雉擱下筆,拿起案上的紙,輕輕吹了吹,而後起身,恭謹地呈給賀毓秀:「先生請過目。」
字是清秀的小楷,落筆看得出十分自信,九品十八級每一個官職都仔仔細細地默寫下了品階和職責。
賀毓秀看得十分滿意。
「四娘啊。」他放下手,看著晏雉,目光閃動,「陪先生出去走走如何?」
晏雉微怔。
賀毓秀道:「讀書者,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還得付之於行才是。」說話時,眼睛不由自主地瞄了眼榻邊小幾上的茶盞。
晏雉恍然:「先生是想去茶坊嗎?」
東籬靠海,不產茶,是以東籬當地的茶坊屈指可數。
碼頭邊上有一家茶肆,平日裏多的是在碼頭做工的人實在口渴了,進去花個一文錢討完粗茶喝喝,或者累了發閑的時候,進茶肆坐下聽會兒故事,聊聊天。
城東有塊花茶坊,其實就是幾家打著賣茶的幌子,做皮肉生意的小茶肆。多的是登徒浪子閑來無事,呼朋喚友往裏頭走,那裏的茶資有高有低,全看消費。
賀毓秀顯然不會帶晏雉這樣的小娘子去花茶坊。師徒二人坐著轎子,一路晃晃悠悠地到了城南一家名叫「聚英齋」的茶坊。
城南的聚英齋在東籬已經開了大約有十三、四年了,做的主要是一些文人雅士和有錢人家的生意。茶坊外懸著旗幟幌子,上頭寫了「聚英齋」三字,表明了茶坊的名號,又有桅子燈在門前排設,不時吸引往來生客熟客往裏走。
聚英齋的小廝正送客到門口,一頂轎子晃晃悠悠地在門前停下,他抬頭看去,隻見一隻青蔥似的小手掀開轎簾,一個粉雕玉琢的小郎君穿著藍底青蓮暗紋的袍子,笑盈盈地從轎子裏彎腰走了出來。而後,小廝聽到,那小郎君轉身道:「先生,就是這兒了嗎?」
大邯官製九品十八級,要從頭到尾記下來不難,難的是晏雉要記住的是每一個官職它所管轄的內容和範圍。
她不像沈宜,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也並非是生來聰慧。所謂的早慧,說到底,不過是因為她重生過一次,小小的身體裏有著一個成年人的思維,也因此,要她記下完整的官製,仍舊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九品十八級,還包括了爵位和文武散官。
晏雉接連幾日挑燈夜讀,每日清早去小佛堂給熊氏請安的時候,總是顯得有些疲乏。殷氏看著心疼,偷偷把夜讀的事告訴熊氏。
「平日裏再聰明,到底不過是個小娘子,日後也無須跟著大郎他們一起科舉,又何必挑燈夜讀。那個鬆壽先生實在是太嚴苛了,哪有這樣教小娘子的!」殷氏越說越心疼,一想到小娘子每日風雨無阻地去私學,學的還都是大郎在學的東西,她就越發覺得那個什麽鬆壽先生不是個良師。
雲母也瞧仔細了小娘子眼眶下的暗影,同仇敵愾了起來:「娘子,小娘子那模樣,奴瞧著也心疼。這要是沒幾日又病倒了,可怎麽好?」
玉髓一旁道:「不若還是同先生說一說吧,到底是小娘子,實在不必太嚴苛。」
熊氏想了一想:「四娘如今,都學了些什麽?」
她們母女倆如今雖然日日都會見麵,卻除了問安的話,便隻剩下並肩坐著,在觀音像前念上一會兒經書。
要問熊氏,晏雉如今學了些什麽,她是絲毫不知。
殷氏想了想,回道:「前幾日,已將祭器和銘文全部幾下,奴聽著,似乎認全了。這些天,成日在記官製。」
熊家如今也是幾代未再出過一個入仕的,可擋不住人家三代之前出過宰相,以至於子子孫孫無不是在以官家自居。可若說世家,卻是攀不上的。
是以,熊氏知道,認祭器銘文和官製,究竟意味著什麽。
熊氏回過神,道:「官製,可都記下了?」
殷氏點點頭,有些驕傲:「小娘子是真聰明。如今,已能順順趟趟地把官製都背出來了,就連大郎都忍不住誇她。」
熊氏若有所思。其實,她並不覺得鬆壽先生對四娘要求嚴苛,隻是,這世上並無神童,四娘早慧必然會引人注意,一開始說不定還能迎來名聲,可等日後長大一些,漸漸變作普通人時,隻怕這落差,會讓旁人難以接受。
在小佛堂內主仆幾人憂心忡忡的時候,另一邊的賀毓秀靠著後院水榭中的榻上,皺著眉頭喝下一口茶,最後忍無可忍,還是放下茶盞,痛苦道:「這茶葉太澀,委實難喝。」
在一邊正默寫官製的晏雉,握筆的手頓了頓,然後繼續。
晏節今日在前頭代先生授課,這時候整個後院隻有師徒二人,就連平日裏形同尾巴的小童,這時候也被賀毓秀差使地去了外頭到處找好茶。
賀毓秀嗜茶,即便遠遊,也必然隨身帶著一整套茶具。可茶具有了,好茶沒有,難免有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憂傷。
「四娘啊。」
晏雉停筆,抬頭看著先生,也不說話,就那樣看著,等他自己繼續。賀毓秀摸了摸光滑的下巴,道:「你這官製默地如何了?」那日說的文章方才看了他看了,兄妹倆依舊是各有所見,可歸根究底,卻都是同個道理,不難看出,這對兄妹的確是可塑之才。
晏雉擱下筆,拿起案上的紙,輕輕吹了吹,而後起身,恭謹地呈給賀毓秀:「先生請過目。」
字是清秀的小楷,落筆看得出十分自信,九品十八級每一個官職都仔仔細細地默寫下了品階和職責。
賀毓秀看得十分滿意。
「四娘啊。」他放下手,看著晏雉,目光閃動,「陪先生出去走走如何?」
晏雉微怔。
賀毓秀道:「讀書者,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還得付之於行才是。」說話時,眼睛不由自主地瞄了眼榻邊小幾上的茶盞。
晏雉恍然:「先生是想去茶坊嗎?」
東籬靠海,不產茶,是以東籬當地的茶坊屈指可數。
碼頭邊上有一家茶肆,平日裏多的是在碼頭做工的人實在口渴了,進去花個一文錢討完粗茶喝喝,或者累了發閑的時候,進茶肆坐下聽會兒故事,聊聊天。
城東有塊花茶坊,其實就是幾家打著賣茶的幌子,做皮肉生意的小茶肆。多的是登徒浪子閑來無事,呼朋喚友往裏頭走,那裏的茶資有高有低,全看消費。
賀毓秀顯然不會帶晏雉這樣的小娘子去花茶坊。師徒二人坐著轎子,一路晃晃悠悠地到了城南一家名叫「聚英齋」的茶坊。
城南的聚英齋在東籬已經開了大約有十三、四年了,做的主要是一些文人雅士和有錢人家的生意。茶坊外懸著旗幟幌子,上頭寫了「聚英齋」三字,表明了茶坊的名號,又有桅子燈在門前排設,不時吸引往來生客熟客往裏走。
聚英齋的小廝正送客到門口,一頂轎子晃晃悠悠地在門前停下,他抬頭看去,隻見一隻青蔥似的小手掀開轎簾,一個粉雕玉琢的小郎君穿著藍底青蓮暗紋的袍子,笑盈盈地從轎子裏彎腰走了出來。而後,小廝聽到,那小郎君轉身道:「先生,就是這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