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箏這回湊近了看才發現,說是鹿其實就是麂子,頭頂的角很小隻有一點點,應該是河麂吧,體型不會太大,一般隻比麝大一點,是中國特有的動物,要是黑麂會大一點。現在地上躺著的這隻就更小了,應該是剛出生沒幾個月的小麂子,大約隻能讓他們吃兩頓。烏是族裏跑的最快的人,這隻麂子他出力最大,他告訴大家今天他們找了一上午都沒見到獵物就去了前幾天去的溪邊,沒想到又遇到了那群麂子。遵照老祖母的意思,唐箏為烏和桃各煮了一碗湯,鮮的兩個人把碗都給舔幹淨了,饞的其他人咽口水。分肉的時候老祖母讓人把大塊的肥油都剔下來給唐箏,瘦肉也分到了四拳,基本上除了第一天剛來的時候唐箏就沒有餓過肚子。把吃剩下的肉吊起來,之前那塊已經比較幹燥表麵發硬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麽樣。唐箏又把寶貝的八角拿出來,處理掉表皮洗幹淨,仔細的放在火堆旁的葉子上,看了好幾眼才安心的睡去。--------------新的一天在被烘烤的香氣愈濃的八角氣味中醒來,唐箏伸了個攔腰舒展筋骨,漱過口吃過飯卻沒有再隨人出去采集,隻是囑咐桃遇上些什麽植物都挖一根或是采一個果實給她看看,作為報酬唐箏為她弄好吃的,桃自然是樂的應下了。曬了會兒早上的太陽整個人都精神了一點,唐箏拉上山背上筐去稍微遠一點的溪邊挖濕泥,這裏的泥勉強能算得上是黏土,再說就近了挖影響部落周圍的環境,不符合唐箏的審美。有了山的幫忙幹什麽都快,沒一會兒他們就挖了一筐濕泥一筐幹泥,幹的少一點隻有大半筐唐箏背著還是有點吃力,看山背著一整筐濕泥毫無影響的樣子還稍稍有點羨慕。拿過大石板子,兩個人開始挑揀裏麵的石子和樹葉。接著就是捶打,這個環節唐箏自然隻是在旁邊看著,觀察黏土的濕度,往裏麵適當的加一些幹的。整個過程山都參與在裏麵,這也是唐箏刻意為之的,山做事很有耐心,她想把山帶成第一個徒弟。昨天烏帶著麂子回來的時候唐箏注意到了山眼裏的羨慕和一點失落,怎麽說山也算得上是她在部落裏關係最好的人,對待小弟總是要好一點的。等處理完了所有的黏土,唐箏取等份搓成一個個高和底麵直徑差不多的圓柱形泥料便於堆放,然後把剩下的一大塊黏土在撒上草木灰防粘的石板上敲平,切掉多餘的部分差不多是一個直徑一米不到圓餅。修整了一下毛邊,唐箏在泥餅的中間用手指鑽上一個洞,依次向外把泥餅摳成一個蜂窩煤一樣的東西。她準備做個簡易的窯來燒陶,溫度會穩定很多,成品率也能提高,這個部件很重要,但叫什麽唐箏還真是有點想不起來了。處理完之後唐箏帶著山在山洞旁邊找了個地方挖坑,坑不用很深,夠塞柴火就行,不用很大,剛好能卡住剛剛做的泥盤就行。挖著挖著唐箏就想起來了,架住柴火的橫條還沒做,因為需要空氣從柴火的下方進去讓柴充分燃燒,使得溫度更高更穩定,所以必須讓柴離開地麵架起來才行。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有個問題我改一下,蔥薑蒜也不能說是舶來品,原生地都不在中國所以是後來傳入的,但方式不舶來。第6章 窯與徒弟讓山挖著,唐箏跑回石板那兒拿了一個泥料開始搓,給手上沾點水可以防止搓的時候斷開,沒一會兒就搓了一根大約六十公分長的泥條,在石板上壓成側麵正方形的橫條,大概是三厘米的寬度。做完五根橫條,唐箏不敢動它們,怕會變形,去看泥盤子的情況。因為挖了會兒坑的關係,泥盤子已經有點幹了,搬起來也沒事兒,唐箏就給它翻了個麵兒,手指上沾了點水重新修了一下底麵的窟窿,然後搬到篝火旁邊去烘著。因為工具比較簡陋的關係山用木棍挖著很費勁兒也很費時,唐箏想了想把他叫了過來,從柴堆裏挑了一根完整的圓木棍,大概是她的手臂那麽粗,又從山的石料堆裏挑了了一個長梯形的石頭讓他磨著,把寬的那頭磨扁平了。從晾架旁邊拿出自己之前磨的那個鑿子,唐箏找了根趁手的木棍配合著開始在之前那根木棍的頭上鑿洞。開始的時候鑿起來是很容易的,把鑿子往裏敲一點,然後斜著一挫就能摳下來一大片木屑,越往裏就越不方便。翻了個麵兒,找準了位置大小又鑿去一部分,唐箏從火堆裏麵找了點沒完全燒掉的碎炭用樹枝夾進剛鑿的洞裏,然後用嘴對著吹,燃燒的木炭在風的動力下發紅發燙,這樣直接燒穿比較省力也比較快。木棍比較粗,燒穿的時候唐箏覺得自己腮幫子吹的有點兒發酸,用舌頭頂了頂兩邊的口腔內壁緩解一下,又拿起鑿子對木棍上的洞做最後修整。等唐箏弄完,左右看了看還算滿意,山的石料也磨得差不多了。去找了些比較細又比較結實的草藤,唐箏拿過山手裏的石料把細的那頭契進木棍上的洞裏,然後又找了兩塊石頭把木棍墊高,用一根木棍抵在石刃上再把石料往裏頭敲實了,要是直接敲容易把刃敲壞。最後用草藤把石料和木棍捆結實,一把原始的鋤頭就完成了。唐箏上下揮了揮,還算滿意,有點小小的高興。有了石鋤,山挖起坑來越發得心應手,在唐箏的指導下沒一會兒就挖了一個二十多公分深的圓坑,又從一頭開始下去,橫跨整個坑往外挖了一條五十多公分寬的溝,完成的時候山也累得滿頭大汗。讓山用腳把坑裏的泥踩實了,唐箏把橫條拿過來,因為做石鋤的時間比較久,基本上已經幹了。在坑裏的溝上每隔一段距離嵌一根橫條進去,再把泥盤子拿來契在坑上,窯的大頭就算是完成了。挖出來的泥正好用來砌窯身,唐箏把泥堆在一塊兒,中間挖一個小坑凹下去,用陶碗在溪邊接了水往裏倒,再把旁邊的土推進去讓山用腳踩。之前溪邊挖的幹泥沒用多少,加進去差不多夠把窯砌起來,唐箏看差不多了就讓山停下,抓了一大塊在手裏捏了幾下往泥盤子旁邊堆,然後用手把泥糊的方一點。因為有一塊兒是溝的關係,唐箏又去找了點細樹枝墊上再砌泥巴,一圈砌下來大約是十公分厚度的一個圓形,接著便讓山幫忙一起往上砌。等到狩獵和采集的人回來的時候,唐箏和山才堪堪把窯砌成,真真是耗去了一整天的功夫。今天采集的人和之前沒什麽兩樣依舊還是收獲滿滿,大概再有半個月雪季的蔬菜就不用愁了。狩獵的人今天沒什麽收獲,大概是被嚇怕了,那群麂子沒去溪邊喝水,因為蹲麂子的關係其他動物也沒獵到。桃給唐箏帶來了兩樣東西,竹子的一根短枝和一顆芥菜。竹子自然是沒話說,到哪兒都是萬金油的寶貝,其實唐箏記憶裏也見過竹子但她自己沒留意,現在見了真是驚喜萬分。芥菜有點像青菜,一般都長得很大,還能用來醃製,兩樣東西都讓唐箏喜出望外,吃飯的時候按照之前答應的給桃煮了一碗蘑菇湯。吃完了飯,唐箏向老祖母提出了一件她想了很久的事情,那就是收徒,收山為徒弟。雖然是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但唐箏對於傳統的師徒傳承關係很看重,也很喜歡。幾天觀察下來唐箏覺得,山有耐心,品性好,悟性也不錯,不論是學習還是以後教導別人應該都是個很好的徒弟或師傅。老祖母不懂師徒是什麽意思,但她知道傳承,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仔細的聽著唐箏和她講的話,唐箏說:“我要做很多事情,陶需要有一個人專門去負責,但燒陶很重要不能什麽人都學,人多了不好管以後容易被別的部族偷了去,學的人必須立下死誓忠於部落,然後一代一代傳下去。”老祖母聽完想了很久,最後同意了唐箏的決定,她讓所有人都安靜的圍在篝火的一邊,用特殊的墨綠色植物汁液在唐箏臉上劃了兩道,讓她坐在另一邊,又從山洞裏請出了刻著部落圖騰的石碑。把一個動物的頭顱放在石碑前,是之前的那隻麂子,然後老祖母圍著火堆和唐箏跳起了奇怪的舞蹈,口中念念有詞,唐箏聽不太明白,但大約是請求先祖保佑之類的話語。所有人都格外的安靜,盤腿坐著,身體前屈伏在地上。跳完了整支詭異的舞,老祖母把手裏奇怪的杖子點在唐箏的頭上,像是什麽動物的脊柱。“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石器去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瓜不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瓜不鹹並收藏重生石器去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