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豆豆獨家連載vip作品,閱讀中遇到亂碼漏字等,請聯係豆豆客服。】
【正文開始】
安然提著一桶水進了廚房,倒進角落的大缸裏,放下桶,扶著缸沿兒喘了口氣,舉起袖子抹了抹額頭的汗,探頭往水缸裏看了看,已經八分滿了,再提上兩桶,今兒上午的活兒就算幹完了。
提了十幾趟水,胳膊都快不是她的了,這腰也跟斷了似的,安然揉了揉,都不記得多久沒幹過這樣的體力活了。
身為安家的傳人,自小跟在祖父身邊學習廚藝,她頭一次代表安家參加全國私房菜大比,為安家捧回了冠軍獎杯的那天,正是自己的三十歲生日,拿著獎杯缺席了後麵的慶功宴,謝絕了那些急於想跟安家談合作的財團,直奔加護病房,把手裏的獎杯捧在祖父病床前,輕輕把祖父的手放在獎杯上,跟祖父說:「我贏了,安家贏了。」
祖父睜開渾濁的眼,點點頭安然長逝,臉上帶著欣慰的笑意,從那一天自己也正式接掌了安家,成了安家新一代的傳人。
她在祖父的靈位前發了誓,會承襲安家祖宗遺誌,把安家菜長長久久的經營下去,並努力把安家遺失的傳承補充完全。這是她不可脫卸的責任,卻也知道,這件事難之又難。
安家菜傳到她手裏的時候,已有千年之久,家譜裏密密麻麻記滿了祖先的名諱,聽祖父說過,安家曾出上百名禦廚,憑借一手廚藝,曾在皇宮內院叱吒風雲,更曾在亂世之中隱居山林,粗茶淡飯,韜光隱晦,也曾隱匿在市井之中,或擺個小食攤,或開個糕餅店,卻無論在哪兒,都不曾忘記自己是安家人,並且把安家菜記載在安家食單裏,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到了曾祖父幼年的時候,戰火彌漫九州,戰火中安家老宅付之一炬,安家族人死的死,散的散,一個傳承千年的家族就這般沒落了,曾祖父拚著命方尋回半卷食單,也已經燒的麵目全非。
曾祖父和祖父,曆經兩代也未曾補充完全,這是曾祖父,祖父一輩子的遺憾,好在安家還在,安家還有她安然,她會繼續努力補充安家食單,把安家菜永遠傳下去。
可安然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竟會穿越,她記得,自己正在給學生講課,安家烹飪學校是曾祖父創立,曆經百年兩代經營,到她手裏的時候,已頗具規模。
祖父去後,自己這個安家的傳人,便接替祖父出任校長,也沿襲祖父的習慣,每周都會親自給學生上一堂課,講一道安家私房菜。
那天她講的是炒肉絲,這道炒肉絲聽著尋常,做起來卻並不簡單,尤其於刀工火候的掌握上,異常講究,肉,去筋膜,皮,骨,切成細絲,切絲兒容易,保證沒跟肉絲粗細均勻,便考究刀工的強弱了,把切好的肉絲用醬油,酒醃漬片刻,鍋中菜油加熱,入鍋爆炒,加入澱粉,醋,糖,配菜,待肉色紅亮即可出鍋。
說著簡單,若想把這道炒肉絲做的色香味俱全,精湛的刀工之外,更需掌握準確的火候,自己照例做了示範,卻不想發生了意外。
肉絲入鍋的刹那,不知哪裏爆了,一聲巨響之後滾滾濃煙襲來,自己眼前一黑就沒知覺了,再次醒來就到了這裏,成了這個招人恨的小丫頭。
之所以說是小丫頭,是根據自己現代的年紀比較的,自己穿來的時候,已經三十多了,這個身體才十六,自然算小丫頭,這個年紀的小丫頭在現代見了自己都得叫阿姨了。
說起來,也不知什麽緣分,這丫頭也叫安然,名字一樣,性格卻完全不同,這丫頭,怎麽說呢,也不怪府裏的人都看不起她,這丫頭幹的事兒,簡直就是沒長腦子。
這裏安府,根據自己這些日子聽來的信息綜合,算是這裏挺牛的一個家族,生意做得很大,有錢更有勢。
安府的老太太沒了,如今就隻有三位老爺,大老爺是安家族長,管著安家所有的生意,二老爺在朝為官,官至吏部侍郎,三老爺聽說是個不著調的,年幼的時候拜了師傅,跟著師傅行走江湖去了,極少回家。
說是老爺,其實年紀都不算大,至少對於自己來說算很年輕的,大老爺安嘉慕剛至而立,前後娶了兩個老婆都死了,生了兩個兒子都沒等長大,算命的說,這位的命太硬,克妻,克子,這位倒也看得開,既如此幹脆不娶了。
不過,這古代的男人有錢有閑,女人自然少不了,所以,安府裏如今就這位大老爺的妾就有四位,另外還有倆通房丫頭,可見這位大老爺即便不續娶,也沒少過女人。
更何況,外頭還有諸多相好,總的來說,就是古代有錢的標準男人,府裏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折騰,花天酒地,日子過得滋潤非常。
二老爺安嘉言二十八,也早已成親,聽說娶得是恩師大人的千金,青梅竹馬,門當戶對,生了兩個兒子,二房的大少爺都七歲了,可見這位倒是個不克妻克子的,常年在京城,也就年節兒的回來祭祖。
三老爺安家樹,二十五,聽說是個極不靠譜的,至今尚未娶妻,也不知是不是有什麽隱疾。
囉嗦了一大堆,是想說這位跟自己同名的小丫頭,有多不長眼,本來是蘭院裏伺候大姨娘的丫頭,大姨娘雖說沒有其他幾位得寵,可年頭資曆在哪兒擺著,掛著蘭院這杆大旗,至少吃穿不愁,可這丫頭心大啊,不知是不是天天看著主子跟大老爺親密無間,受了刺激,以至於萌生了不該有的念頭。
趕上那天大老爺在外頭吃醉來了蘭院,大姨娘正好不在,就上趕著伺候了一回,事兒是成了,可大老爺根本沒記住她是誰。
估摸這種丫頭爬床的風流事兒多了,想記住也難,大老爺完事之後拍拍屁股走了,大姨娘心裏恨得不行,見大老爺不在意,哪還會留著這丫頭,估計是怕大老爺那天抽風想起來,沒敢下死手,隻把這倒黴孩子發落到外頭的廚房來幹活。
這丫頭之前性子不好,刁蠻任性,仗著自己是大姨娘跟前的丫頭,沒少欺負人,以前有大姨娘在後頭撐著,沒人敢得罪她,如今倒黴了,誰不來踩上一腳,話說的難聽不說,給她的活兒也都是最累的,什麽提水,劈柴,生火,收拾灶台,什麽髒活兒累活兒都扔給她。
【正文開始】
安然提著一桶水進了廚房,倒進角落的大缸裏,放下桶,扶著缸沿兒喘了口氣,舉起袖子抹了抹額頭的汗,探頭往水缸裏看了看,已經八分滿了,再提上兩桶,今兒上午的活兒就算幹完了。
提了十幾趟水,胳膊都快不是她的了,這腰也跟斷了似的,安然揉了揉,都不記得多久沒幹過這樣的體力活了。
身為安家的傳人,自小跟在祖父身邊學習廚藝,她頭一次代表安家參加全國私房菜大比,為安家捧回了冠軍獎杯的那天,正是自己的三十歲生日,拿著獎杯缺席了後麵的慶功宴,謝絕了那些急於想跟安家談合作的財團,直奔加護病房,把手裏的獎杯捧在祖父病床前,輕輕把祖父的手放在獎杯上,跟祖父說:「我贏了,安家贏了。」
祖父睜開渾濁的眼,點點頭安然長逝,臉上帶著欣慰的笑意,從那一天自己也正式接掌了安家,成了安家新一代的傳人。
她在祖父的靈位前發了誓,會承襲安家祖宗遺誌,把安家菜長長久久的經營下去,並努力把安家遺失的傳承補充完全。這是她不可脫卸的責任,卻也知道,這件事難之又難。
安家菜傳到她手裏的時候,已有千年之久,家譜裏密密麻麻記滿了祖先的名諱,聽祖父說過,安家曾出上百名禦廚,憑借一手廚藝,曾在皇宮內院叱吒風雲,更曾在亂世之中隱居山林,粗茶淡飯,韜光隱晦,也曾隱匿在市井之中,或擺個小食攤,或開個糕餅店,卻無論在哪兒,都不曾忘記自己是安家人,並且把安家菜記載在安家食單裏,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到了曾祖父幼年的時候,戰火彌漫九州,戰火中安家老宅付之一炬,安家族人死的死,散的散,一個傳承千年的家族就這般沒落了,曾祖父拚著命方尋回半卷食單,也已經燒的麵目全非。
曾祖父和祖父,曆經兩代也未曾補充完全,這是曾祖父,祖父一輩子的遺憾,好在安家還在,安家還有她安然,她會繼續努力補充安家食單,把安家菜永遠傳下去。
可安然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竟會穿越,她記得,自己正在給學生講課,安家烹飪學校是曾祖父創立,曆經百年兩代經營,到她手裏的時候,已頗具規模。
祖父去後,自己這個安家的傳人,便接替祖父出任校長,也沿襲祖父的習慣,每周都會親自給學生上一堂課,講一道安家私房菜。
那天她講的是炒肉絲,這道炒肉絲聽著尋常,做起來卻並不簡單,尤其於刀工火候的掌握上,異常講究,肉,去筋膜,皮,骨,切成細絲,切絲兒容易,保證沒跟肉絲粗細均勻,便考究刀工的強弱了,把切好的肉絲用醬油,酒醃漬片刻,鍋中菜油加熱,入鍋爆炒,加入澱粉,醋,糖,配菜,待肉色紅亮即可出鍋。
說著簡單,若想把這道炒肉絲做的色香味俱全,精湛的刀工之外,更需掌握準確的火候,自己照例做了示範,卻不想發生了意外。
肉絲入鍋的刹那,不知哪裏爆了,一聲巨響之後滾滾濃煙襲來,自己眼前一黑就沒知覺了,再次醒來就到了這裏,成了這個招人恨的小丫頭。
之所以說是小丫頭,是根據自己現代的年紀比較的,自己穿來的時候,已經三十多了,這個身體才十六,自然算小丫頭,這個年紀的小丫頭在現代見了自己都得叫阿姨了。
說起來,也不知什麽緣分,這丫頭也叫安然,名字一樣,性格卻完全不同,這丫頭,怎麽說呢,也不怪府裏的人都看不起她,這丫頭幹的事兒,簡直就是沒長腦子。
這裏安府,根據自己這些日子聽來的信息綜合,算是這裏挺牛的一個家族,生意做得很大,有錢更有勢。
安府的老太太沒了,如今就隻有三位老爺,大老爺是安家族長,管著安家所有的生意,二老爺在朝為官,官至吏部侍郎,三老爺聽說是個不著調的,年幼的時候拜了師傅,跟著師傅行走江湖去了,極少回家。
說是老爺,其實年紀都不算大,至少對於自己來說算很年輕的,大老爺安嘉慕剛至而立,前後娶了兩個老婆都死了,生了兩個兒子都沒等長大,算命的說,這位的命太硬,克妻,克子,這位倒也看得開,既如此幹脆不娶了。
不過,這古代的男人有錢有閑,女人自然少不了,所以,安府裏如今就這位大老爺的妾就有四位,另外還有倆通房丫頭,可見這位大老爺即便不續娶,也沒少過女人。
更何況,外頭還有諸多相好,總的來說,就是古代有錢的標準男人,府裏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折騰,花天酒地,日子過得滋潤非常。
二老爺安嘉言二十八,也早已成親,聽說娶得是恩師大人的千金,青梅竹馬,門當戶對,生了兩個兒子,二房的大少爺都七歲了,可見這位倒是個不克妻克子的,常年在京城,也就年節兒的回來祭祖。
三老爺安家樹,二十五,聽說是個極不靠譜的,至今尚未娶妻,也不知是不是有什麽隱疾。
囉嗦了一大堆,是想說這位跟自己同名的小丫頭,有多不長眼,本來是蘭院裏伺候大姨娘的丫頭,大姨娘雖說沒有其他幾位得寵,可年頭資曆在哪兒擺著,掛著蘭院這杆大旗,至少吃穿不愁,可這丫頭心大啊,不知是不是天天看著主子跟大老爺親密無間,受了刺激,以至於萌生了不該有的念頭。
趕上那天大老爺在外頭吃醉來了蘭院,大姨娘正好不在,就上趕著伺候了一回,事兒是成了,可大老爺根本沒記住她是誰。
估摸這種丫頭爬床的風流事兒多了,想記住也難,大老爺完事之後拍拍屁股走了,大姨娘心裏恨得不行,見大老爺不在意,哪還會留著這丫頭,估計是怕大老爺那天抽風想起來,沒敢下死手,隻把這倒黴孩子發落到外頭的廚房來幹活。
這丫頭之前性子不好,刁蠻任性,仗著自己是大姨娘跟前的丫頭,沒少欺負人,以前有大姨娘在後頭撐著,沒人敢得罪她,如今倒黴了,誰不來踩上一腳,話說的難聽不說,給她的活兒也都是最累的,什麽提水,劈柴,生火,收拾灶台,什麽髒活兒累活兒都扔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