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也精,兩句話把事兒又歸到廚藝上了,也是間接提醒韓子章,別胡亂攀扯,真要是把事兒都翻出來,隻會更沒他的好兒。
可韓子章這會兒哪還聽得出來這些啊,一個謀害皇上太後之名扣在腦袋上,那就是掉腦袋滅九族的大罪,心裏怕的不行,早已方寸大亂,不僅沒聽出柳海話裏的意思,反而覺得這死太監是想把自己扔出來。
心裏頭又恨又起,咬了咬牙,指著柳海道:「柳海,到這會兒你想撇幹淨,沒門,既然你不仁,也別怪我不義,今兒咱們索性來個一不做二不休,全抖摟出來,看你柳海還裝什麽好人,崔慶這會兒還病著呢,都起不來炕,哪找的來青精米,就是說南邊有烏飯樹浸米吃了能強身健體,可惜這時候已過了時令,弄不來,你便說承恩公府養著不少能人,去承恩公府問問,沒準有別的法子……」
韓子章話沒說完,就挨了一腳,不是別人,正是陳恩公王庚,從席上下來,狠狠就是一腳,這一腳踹的極重,若不是韓子章身體壯實,這一腳下去,弄不好都能踹斷氣。
如此,仍不罷休,接著又是一腳踹了過來,這王庚雖說如今年紀大了,早年間,卻也是習武之人,帶過兵,隻要是內行的都看得出來,王庚這兩腳那就是想踹死韓子章以絕後患。
安然愣神的功夫,已經被安嘉慕護到了身後,在她耳邊低聲道:「今兒這場大戲才開鑼呢,咱們離遠點兒,瞧熱鬧就是。」
安然不免著急的道:「可是……」
安嘉慕酸溜溜的道:「不用擔心你那老鄉,那小子比誰都精,更何況,有皇上護著,誰能把他如何。」
安然想想也是,林杏兒可比自己聰明多了,斷然不會吃虧,便安心躲在安嘉慕後頭,瞧這場狗咬狗的大戲。
嶽錦堂哪能讓王庚如意,在這兒枯坐了大半天,不就為的這會兒嗎,要是讓他把韓子章踢死了,這場戲還怎麽唱下去,韓子章要是死了,還怎麽收拾柳海跟王庚啊。
故此,沒等王庚第二腳下去,就跳出來的嶽錦堂攔下了:「我說承恩公,您老這火氣也太大了,這踹死了韓子章,可有殺人滅口之嫌啊。」
王庚眉頭一豎:「嶽錦堂你給老子滾一邊兒,收拾個廚子罷了,跟殺人滅口什麽幹係,這樣無法無天的廚子,敢毒害太後皇上,死有餘辜。」
嶽錦堂臉色一肅:「承恩公這話說的可不對了,便韓子章再死有餘辜,他也是禦廚,有刑部大理寺,就算千刀萬剮,也輪不上您承恩公親自動手吧,更何況,這裏頭可還有您承恩公的事兒呢。」
王庚瞪著他:「真是笑話,這廚子的胡言亂語誰信,難道老夫還能害了太後。」
嶽錦堂嗬嗬一笑:「本來是不信,可您要是把韓子章踹死,本王就有點兒迷糊了,既然不是您出的主意,就更不能著急了,怎麽也得等事情水落石出,把您老摘出去吧,不然,落這麽個謀害太後皇上的名頭,便承恩公您也兜不住吧。」
王庚目光一閃,瞪了韓子章一眼,不吭聲了。
卻剛那一腳,正踹中了韓子章的胸口,這會兒嘔出一口血來,心裏明白今兒不死也得死,可自己死也絕不能讓別人好過,尤其柳海。
想到此,瞪著柳海的眼裏仿佛射出毒光來,掙紮而起,撲通跪在皇上跟前:「皇上給小的做主,都是這柳海的主意,小的說的句句是實,不止這件事,還有六年前的禦廚大比,就是柳海尋了小的,讓小的逼著鄭春陽立下斷腕的誓言,買通了禦膳房的幾個管事,換了鄭春陽的食材,為的就是把小的安插進禦膳房,想撈好處,小的本說鄭禦廚是廚行的前輩,不該如此,可柳海逼著小的幹,說小的不幹就弄死小的全家。」
噗……這話說出口,好幾個官都忍不住笑了出來,這韓子章還真好意思把自己往外摘啊,他不樂意,沒有他,就柳海一個能把鄭春陽擠兌的斷腕之後遠避冀州嗎,這事兒用屁,股想,也能想明白。
太後心知不好,這麽下去柳海可也保不住了,這柳海可是自己的心腹,什麽事都知道,若是獲罪,把什麽都抖摟出來,可就麻煩了。
想到此,冷笑一聲:「六年前禦廚大比的時候,鄭春陽還在禦膳房,便照你說的,柳海串通了別人陷害於他,鄭春陽難道是啞巴,不會伸冤嗎,以他的地位,隻要跟皇上說清楚,又何必自己斷腕遠走,你狼子野心,想要謀害哀家謀害皇上,如今事敗,卻還要牽三掛四,簡直膽大包天,這樣的混賬留著做什麽,打死了幹淨,還不拖下去,留著他在這兒胡說八道,胡亂攀咬好人不成。」
太後一發話,後頭的兩個太監剛要過去抓人,卻給皇上一眼,忙縮了回去:「此事幹係甚大,勢必要問個水落石出,且如今還牽連起六年前的禦廚大比,更要審個清楚明白才行,若如此稀裏糊塗的過去,天下的百姓,滿朝大臣,該如何看待朕。」
太後臉色一變:「不過一個廚子罷了,難道還能累了皇上的名聲。」
皇上卻道:「廚子也是人,廚子也是我大燕的百姓,先帝曾說,天下萬民都是朕的子民。」說著看向韓子章:「太後的話你可聽見了,你來說說,為甚鄭春陽明知你們動手腳的前提下,卻不惜斷腕認輸。」
韓子章吱吱嗚嗚說不出來。
安然卻掙開安嘉慕的手上前兩步:「回皇上,民婦知道師傅為何認輸。」
這些大臣真看迷糊了,本來一場好端端壽宴加禦廚大比,怎麽就弄出怎麽多事啊,一出接著一出,讓人看著心驚肉跳,生怕把自己也牽連進去,卻也沒想到,這當口安然會跳出來說知道,六年前她才多大,不過十歲出頭的小丫頭罷了,還不知在哪兒玩呢,哪會知道宮裏禦廚大比的事兒。
王庚冷哼了一聲:「安大廚,這可不是出頭的時候,便你是鄭春陽的徒弟,六年前你才多大,知道什麽?」
安然:「這與年紀大小有甚幹係,安然隻是明白師傅這麽做的苦衷罷了,眾所周知,我們廚行裏,分為南北兩派,兩派之間多年來爭鬥不斷,師傅半生都想消弭廚行的南北之爭,讓廚行真正太平,這才進宮做了禦廚,不想,卻因師傅當了禦廚,南派的某些廚子,仗著師傅的名頭,擠兌北派,這南北之爭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可韓子章這會兒哪還聽得出來這些啊,一個謀害皇上太後之名扣在腦袋上,那就是掉腦袋滅九族的大罪,心裏怕的不行,早已方寸大亂,不僅沒聽出柳海話裏的意思,反而覺得這死太監是想把自己扔出來。
心裏頭又恨又起,咬了咬牙,指著柳海道:「柳海,到這會兒你想撇幹淨,沒門,既然你不仁,也別怪我不義,今兒咱們索性來個一不做二不休,全抖摟出來,看你柳海還裝什麽好人,崔慶這會兒還病著呢,都起不來炕,哪找的來青精米,就是說南邊有烏飯樹浸米吃了能強身健體,可惜這時候已過了時令,弄不來,你便說承恩公府養著不少能人,去承恩公府問問,沒準有別的法子……」
韓子章話沒說完,就挨了一腳,不是別人,正是陳恩公王庚,從席上下來,狠狠就是一腳,這一腳踹的極重,若不是韓子章身體壯實,這一腳下去,弄不好都能踹斷氣。
如此,仍不罷休,接著又是一腳踹了過來,這王庚雖說如今年紀大了,早年間,卻也是習武之人,帶過兵,隻要是內行的都看得出來,王庚這兩腳那就是想踹死韓子章以絕後患。
安然愣神的功夫,已經被安嘉慕護到了身後,在她耳邊低聲道:「今兒這場大戲才開鑼呢,咱們離遠點兒,瞧熱鬧就是。」
安然不免著急的道:「可是……」
安嘉慕酸溜溜的道:「不用擔心你那老鄉,那小子比誰都精,更何況,有皇上護著,誰能把他如何。」
安然想想也是,林杏兒可比自己聰明多了,斷然不會吃虧,便安心躲在安嘉慕後頭,瞧這場狗咬狗的大戲。
嶽錦堂哪能讓王庚如意,在這兒枯坐了大半天,不就為的這會兒嗎,要是讓他把韓子章踢死了,這場戲還怎麽唱下去,韓子章要是死了,還怎麽收拾柳海跟王庚啊。
故此,沒等王庚第二腳下去,就跳出來的嶽錦堂攔下了:「我說承恩公,您老這火氣也太大了,這踹死了韓子章,可有殺人滅口之嫌啊。」
王庚眉頭一豎:「嶽錦堂你給老子滾一邊兒,收拾個廚子罷了,跟殺人滅口什麽幹係,這樣無法無天的廚子,敢毒害太後皇上,死有餘辜。」
嶽錦堂臉色一肅:「承恩公這話說的可不對了,便韓子章再死有餘辜,他也是禦廚,有刑部大理寺,就算千刀萬剮,也輪不上您承恩公親自動手吧,更何況,這裏頭可還有您承恩公的事兒呢。」
王庚瞪著他:「真是笑話,這廚子的胡言亂語誰信,難道老夫還能害了太後。」
嶽錦堂嗬嗬一笑:「本來是不信,可您要是把韓子章踹死,本王就有點兒迷糊了,既然不是您出的主意,就更不能著急了,怎麽也得等事情水落石出,把您老摘出去吧,不然,落這麽個謀害太後皇上的名頭,便承恩公您也兜不住吧。」
王庚目光一閃,瞪了韓子章一眼,不吭聲了。
卻剛那一腳,正踹中了韓子章的胸口,這會兒嘔出一口血來,心裏明白今兒不死也得死,可自己死也絕不能讓別人好過,尤其柳海。
想到此,瞪著柳海的眼裏仿佛射出毒光來,掙紮而起,撲通跪在皇上跟前:「皇上給小的做主,都是這柳海的主意,小的說的句句是實,不止這件事,還有六年前的禦廚大比,就是柳海尋了小的,讓小的逼著鄭春陽立下斷腕的誓言,買通了禦膳房的幾個管事,換了鄭春陽的食材,為的就是把小的安插進禦膳房,想撈好處,小的本說鄭禦廚是廚行的前輩,不該如此,可柳海逼著小的幹,說小的不幹就弄死小的全家。」
噗……這話說出口,好幾個官都忍不住笑了出來,這韓子章還真好意思把自己往外摘啊,他不樂意,沒有他,就柳海一個能把鄭春陽擠兌的斷腕之後遠避冀州嗎,這事兒用屁,股想,也能想明白。
太後心知不好,這麽下去柳海可也保不住了,這柳海可是自己的心腹,什麽事都知道,若是獲罪,把什麽都抖摟出來,可就麻煩了。
想到此,冷笑一聲:「六年前禦廚大比的時候,鄭春陽還在禦膳房,便照你說的,柳海串通了別人陷害於他,鄭春陽難道是啞巴,不會伸冤嗎,以他的地位,隻要跟皇上說清楚,又何必自己斷腕遠走,你狼子野心,想要謀害哀家謀害皇上,如今事敗,卻還要牽三掛四,簡直膽大包天,這樣的混賬留著做什麽,打死了幹淨,還不拖下去,留著他在這兒胡說八道,胡亂攀咬好人不成。」
太後一發話,後頭的兩個太監剛要過去抓人,卻給皇上一眼,忙縮了回去:「此事幹係甚大,勢必要問個水落石出,且如今還牽連起六年前的禦廚大比,更要審個清楚明白才行,若如此稀裏糊塗的過去,天下的百姓,滿朝大臣,該如何看待朕。」
太後臉色一變:「不過一個廚子罷了,難道還能累了皇上的名聲。」
皇上卻道:「廚子也是人,廚子也是我大燕的百姓,先帝曾說,天下萬民都是朕的子民。」說著看向韓子章:「太後的話你可聽見了,你來說說,為甚鄭春陽明知你們動手腳的前提下,卻不惜斷腕認輸。」
韓子章吱吱嗚嗚說不出來。
安然卻掙開安嘉慕的手上前兩步:「回皇上,民婦知道師傅為何認輸。」
這些大臣真看迷糊了,本來一場好端端壽宴加禦廚大比,怎麽就弄出怎麽多事啊,一出接著一出,讓人看著心驚肉跳,生怕把自己也牽連進去,卻也沒想到,這當口安然會跳出來說知道,六年前她才多大,不過十歲出頭的小丫頭罷了,還不知在哪兒玩呢,哪會知道宮裏禦廚大比的事兒。
王庚冷哼了一聲:「安大廚,這可不是出頭的時候,便你是鄭春陽的徒弟,六年前你才多大,知道什麽?」
安然:「這與年紀大小有甚幹係,安然隻是明白師傅這麽做的苦衷罷了,眾所周知,我們廚行裏,分為南北兩派,兩派之間多年來爭鬥不斷,師傅半生都想消弭廚行的南北之爭,讓廚行真正太平,這才進宮做了禦廚,不想,卻因師傅當了禦廚,南派的某些廚子,仗著師傅的名頭,擠兌北派,這南北之爭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