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王瞟了他一眼,沒答他,反道:「明日便是議事之日,顏長史不等明日,而是今日求見,可是有何緊急要事?」
顏長史跪下,道:「王爺,微臣的確是有一要事要請示王爺。王爺您年紀已經不小,本該早就當大婚,奈何西寧偏僻,無合適淑女堪以匹配,如今王爺回京,正當擇一名門淑女,迎娶為王爺正妃,以延續天家正統嫡係血脈。」
肅王看著他。
顏長史自認滿腔肺腑皆是為了麵前這主子,滿心正義,但不知為何此時在自家王爺的目光下頭皮仍是有些發麻,不過要說的話他還是要說的,他續道,「王爺,這些時日老臣細細斟酌,特準備了一份王妃的備選名單,還請王爺過目。」
老長史說完就雙手呈上了單子,待呈了半晌,肅王終於接過展開,這才又侃侃而道,「王爺,這單子上的前兩位,一位是內閣首輔鄭成徽鄭大人家的嫡次孫女,一位則是吏部尚書洪銘遙的嫡長孫女。」
「鄭大人為文臣之首,在仕林中名望極高,若王爺能娶得鄭大人家的嫡孫女,必能讓文臣和天下學子對王爺更為親近信任,也會讓更多的能人幹事相信王爺,臣屬王爺,且這位鄭二姑娘端莊賢淑,在京中素有賢名,若為肅王妃,必能與王爺琴瑟和鳴,傳為佳話。」
「洪大人出身嶺南世家,在成武帝年間又外任為嶺南布政使司參政,在嶺南就任多年,之後因政績卓著,一路升遷,終至吏部尚書,王爺您的根基在西北,對東南嶺南一帶多有不熟,成武帝和先帝都重用洪大人,雖主要還是因洪大人才能卓著,精明能幹,但未嚐沒有籠絡南地仕人之心的意思,王爺您若是迎娶洪家嫡女為王妃」
顏長史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最終以「老臣以為,這前麵兩位皆為殿下正妃之最佳人選,後麵的幾位,殿下亦可考慮,或者待他日,聘為側妃也未嚐不可」來結束。
肅王性子冷厲,不喜多言,外人多覺他脾氣必是暴躁,但實際他耐性很強,至少顏長史叨叨叨地說了好幾盞茶的時間,他既沒打斷他,麵色更是絲毫未變。
隻待他說完之後,才道:「長史多勞了,隻是這安撫天下仕林之心,消除南北隔閡,隻想著要靠本王娶一個王妃就能解決,怕正如想著靠送一個公主去異邦和親就能解決邊疆問題一般,都是癡人說夢。顏卿您身為王府長史,知道這些問題,就當好好想想從根本上的解決之法,而不是琢磨著利用本王的婚事。」
「就算本王的王妃位子那麽有用,也隻有一個。長史還是下去好好草擬一份政令回頭我拿出去讓大家議上一議吧,至於本王的王妃,本王早已經定下,就不勞長史憂心了。」
這話可真毒,好像他們下麵這些臣子整天不琢磨著如何做正事,實事,盡想著歪門邪道,竟是想要利用王爺的婚事來解決本該他們這些做臣子該解決的事一般
顏長史性子板正,聽了肅王這話老臉一下子給憋得通紅,也不知是氣得還是臊的。
不過他心性還算堅韌,又固執得很,沒被肅王給擠兌得立馬就退下,還是頂著紅臉耿著脖子問道:「王爺,那您定下的這位王妃不知是哪個府上的姑娘?」
肅王冷著臉沒出聲。
顏長史就道:「王爺,天家家事,亦為國事,王爺娶妃,雖為王爺的私事,卻也關係到朝堂格局,不能不慎,還請王爺明示。」
肅王繼續看著他沒出聲。
顏長史腦袋上冒出汗來,但他仍戰戰巍巍堅持道:「王爺,您不會當真要娶淩家的二姑娘吧?王爺,淩二姑娘雖然是您母族的姑娘,但老臣已經著人調查過,這位姑娘品貌皆是平庸,並不適合殿下,太後娘娘唆使淩太妃和淩家,乃是不懷好意,還請殿下三思。」
肅王一哂,道:「不必思了,本王不會娶她,本王定下的王妃是承恩公府二房的嫡女,明家的三姑娘。」
顏長史先是一呆,隨即眼前就是一黑,這,這還不如娶了淩二姑娘呢!
可是此時他對著自家王爺突然轉厲的目光,再多的話就給卡在了喉嚨裏,再說不出來 , 耿言直諫也要看是什麽時候什麽話,他跟隨肅王多年,什麽時候該閉嘴他還是很清楚的。
且說明家。
明太後心中煩悶,不僅召了明珞入宮,同時還召了明琇明瑗一起,也不隻是讓她們入宮說說話,還讓人收拾了自己的後殿,打算讓她們在宮中小住上一段日子,好陪自己解解煩悶。
另一邊廂明尚書尋自己父親說話,目的沒達到,反而心被壓得更沉了些 , 他察出自己父親隱藏的意思,他是想借著當年二弟對肅王的恩情,將侄女嫁給肅王,未嚐不是在給明家留一條後路。
從明家的角度來說,這一步自然是再對不過的 , 總好過萬一明家被滿門抄斬。
可是,這一步對明家來說是可進可退之棋,但對明尚書來說,那退路卻很可能是條死路 , 若是肅王真的篡位成功,他不覺得當年之事真的能永遠不被翻出來。
顏長史跪下,道:「王爺,微臣的確是有一要事要請示王爺。王爺您年紀已經不小,本該早就當大婚,奈何西寧偏僻,無合適淑女堪以匹配,如今王爺回京,正當擇一名門淑女,迎娶為王爺正妃,以延續天家正統嫡係血脈。」
肅王看著他。
顏長史自認滿腔肺腑皆是為了麵前這主子,滿心正義,但不知為何此時在自家王爺的目光下頭皮仍是有些發麻,不過要說的話他還是要說的,他續道,「王爺,這些時日老臣細細斟酌,特準備了一份王妃的備選名單,還請王爺過目。」
老長史說完就雙手呈上了單子,待呈了半晌,肅王終於接過展開,這才又侃侃而道,「王爺,這單子上的前兩位,一位是內閣首輔鄭成徽鄭大人家的嫡次孫女,一位則是吏部尚書洪銘遙的嫡長孫女。」
「鄭大人為文臣之首,在仕林中名望極高,若王爺能娶得鄭大人家的嫡孫女,必能讓文臣和天下學子對王爺更為親近信任,也會讓更多的能人幹事相信王爺,臣屬王爺,且這位鄭二姑娘端莊賢淑,在京中素有賢名,若為肅王妃,必能與王爺琴瑟和鳴,傳為佳話。」
「洪大人出身嶺南世家,在成武帝年間又外任為嶺南布政使司參政,在嶺南就任多年,之後因政績卓著,一路升遷,終至吏部尚書,王爺您的根基在西北,對東南嶺南一帶多有不熟,成武帝和先帝都重用洪大人,雖主要還是因洪大人才能卓著,精明能幹,但未嚐沒有籠絡南地仕人之心的意思,王爺您若是迎娶洪家嫡女為王妃」
顏長史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最終以「老臣以為,這前麵兩位皆為殿下正妃之最佳人選,後麵的幾位,殿下亦可考慮,或者待他日,聘為側妃也未嚐不可」來結束。
肅王性子冷厲,不喜多言,外人多覺他脾氣必是暴躁,但實際他耐性很強,至少顏長史叨叨叨地說了好幾盞茶的時間,他既沒打斷他,麵色更是絲毫未變。
隻待他說完之後,才道:「長史多勞了,隻是這安撫天下仕林之心,消除南北隔閡,隻想著要靠本王娶一個王妃就能解決,怕正如想著靠送一個公主去異邦和親就能解決邊疆問題一般,都是癡人說夢。顏卿您身為王府長史,知道這些問題,就當好好想想從根本上的解決之法,而不是琢磨著利用本王的婚事。」
「就算本王的王妃位子那麽有用,也隻有一個。長史還是下去好好草擬一份政令回頭我拿出去讓大家議上一議吧,至於本王的王妃,本王早已經定下,就不勞長史憂心了。」
這話可真毒,好像他們下麵這些臣子整天不琢磨著如何做正事,實事,盡想著歪門邪道,竟是想要利用王爺的婚事來解決本該他們這些做臣子該解決的事一般
顏長史性子板正,聽了肅王這話老臉一下子給憋得通紅,也不知是氣得還是臊的。
不過他心性還算堅韌,又固執得很,沒被肅王給擠兌得立馬就退下,還是頂著紅臉耿著脖子問道:「王爺,那您定下的這位王妃不知是哪個府上的姑娘?」
肅王冷著臉沒出聲。
顏長史就道:「王爺,天家家事,亦為國事,王爺娶妃,雖為王爺的私事,卻也關係到朝堂格局,不能不慎,還請王爺明示。」
肅王繼續看著他沒出聲。
顏長史腦袋上冒出汗來,但他仍戰戰巍巍堅持道:「王爺,您不會當真要娶淩家的二姑娘吧?王爺,淩二姑娘雖然是您母族的姑娘,但老臣已經著人調查過,這位姑娘品貌皆是平庸,並不適合殿下,太後娘娘唆使淩太妃和淩家,乃是不懷好意,還請殿下三思。」
肅王一哂,道:「不必思了,本王不會娶她,本王定下的王妃是承恩公府二房的嫡女,明家的三姑娘。」
顏長史先是一呆,隨即眼前就是一黑,這,這還不如娶了淩二姑娘呢!
可是此時他對著自家王爺突然轉厲的目光,再多的話就給卡在了喉嚨裏,再說不出來 , 耿言直諫也要看是什麽時候什麽話,他跟隨肅王多年,什麽時候該閉嘴他還是很清楚的。
且說明家。
明太後心中煩悶,不僅召了明珞入宮,同時還召了明琇明瑗一起,也不隻是讓她們入宮說說話,還讓人收拾了自己的後殿,打算讓她們在宮中小住上一段日子,好陪自己解解煩悶。
另一邊廂明尚書尋自己父親說話,目的沒達到,反而心被壓得更沉了些 , 他察出自己父親隱藏的意思,他是想借著當年二弟對肅王的恩情,將侄女嫁給肅王,未嚐不是在給明家留一條後路。
從明家的角度來說,這一步自然是再對不過的 , 總好過萬一明家被滿門抄斬。
可是,這一步對明家來說是可進可退之棋,但對明尚書來說,那退路卻很可能是條死路 , 若是肅王真的篡位成功,他不覺得當年之事真的能永遠不被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