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專業的影評人,宋銘陽自然是不會錯過《阿凡達》的首映的,這可是他接下來要寫的一個重點。


    和陳婉嫻一樣,在觀影之前,宋銘陽已經習慣性地對於這部電影做出了很多猜測,其中有好的猜測,也有不好的猜測——和陳婉嫻這樣的粉絲不同,宋銘陽更習慣於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每一部電影。


    其中,好的猜測是,這部電影的下線應該很高,畢竟這部電影的投資規模這麽恐怖。


    雖然說電影質量並不是完全和投資規模成正比的,但是投資越大的電影,爛的概率、爛的程度總是要比那些投資規模小的電影小一些的,而且這部電影還是以沈歡為核心的好萊塢主創團隊進行製作的。


    因為幾年前那部《夏洛特煩惱》的緣故,宋銘陽對於沈歡在執導上的能力還是較為看好的,再有成熟的好萊塢團隊保駕護航,就算真不幸爛了,也應該爛不到哪裏去,下線應該頗高。


    這點從預告片上,也能看出一二來,鏡頭和特效都很好,應該不會很爛。


    而不好的猜測是,這部電影的上線很難說,因為這是一個跨國團隊製作的。


    好萊塢成熟的電影工業體係,那是沒得說的,沈歡的執導能力,宋銘陽也是看好的,可是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花火,那就難說了。畢竟一方代表的是西方文化,一方代表的是東方文化,文化和思想的隔閡,有可能會讓1+1的效果小於2,甚至小於1。


    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過,實際上,這樣的例子還挺多的,形式也不一:有在華國功成名就的大導遠赴好萊塢拍電影的,有國內劇組劇邀請好萊塢編劇團隊、移植好萊塢模式故事的,有國內劇組邀請好萊塢某明星出演的,等等等等,形式各樣,但是這些合作形式的結果都算不上好,拍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不東不西,弄得國外欣賞不了,國內也不知道這是個啥,最終票房慘淡,評價也很低。


    這裏麵大概也就邀請好萊塢明星出演,這樣最表麵、最不深入的合作形式是最成功的了,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像宋銘陽這樣的人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在東西方文化沒有找到合適的融合途徑的時候,兩者越是深入合作,導致的結果越是悲慘。


    而在《阿凡達》中,兩者的合作深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深入了……


    這也就難怪宋銘陽為此感到擔心了。


    不過這種擔心,在《阿凡達》開場沒兩分鍾後,就成了震驚。


    電影竟然還能是這樣的?!


    當飛翔的鏡頭逐漸黯淡、隱沒成一片漆黑的時候,這是宋銘陽腦子裏唯一的一個念頭。


    在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1896年的那部《月台》。


    那是一部總時長隻有1分多鍾的黑白默片,劇情可以說是極其簡單和無聊,就是拍攝一個一列火車進站、月台上的各種景象。


    放到今天、以當下的眼光來看,這根本就是一部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的無聊東西,連讓人看上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但是放在當年,卻是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讓“電影”這樣一個新事物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開啟了至今的電影史。


    作為專業影評人,宋銘陽自然是看過這部上古神片的,也能夠想象當時的轟動,而現在,《阿凡達》雖然隻是開場沒兩分鍾,但是已經給了宋銘陽這樣一種“它將拉開電影新時代帷幕”的感覺。


    最奇妙的是,兩者在一些小細節之處,也有一絲玄之又玄的共同之處:當年那部《月台》,火車從遠處向著鏡頭快速行駛過來的時候,似乎就要穿透銀幕碾壓過來,當時的觀影群眾就有被嚇得起身逃竄的,而在《阿凡達》中,當宋銘陽剛才在“飛翔”的時候,隨著鏡頭越飛越低,宋銘陽心裏也有一股想要縮腳的衝動。


    兩者在這一點上奇妙地有著相同之處,似乎是老天爺的一種暗示。


    接著,宋銘陽又想到了電影院。


    隨著網絡的越來越普及、藍光dvd的推出,電影院的生存狀況正受到極大的挑戰:觀眾們在網絡上、在家中電視機前就能看到電影,而且電視屏幕越來越大,格式正越來越清晰,和電影院也差不了多少,並且比起電影院來更便宜、更方便,所以為什麽還要去電影院呢?


    影院行業從業者,正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但是新的曙光似乎出現了。


    因為這部《阿凡達》的出現。


    這樣的觀影效果,要普及到大部分家庭之中,需要什麽年代才能夠實現?隻有到電影院中,才能享受到完美的觀影體驗,這樣就給了觀眾們一個必須要來電影院的理由。


    光是衝著這一點,這部電影也許就會成為院線主們的最好朋友,得到最大力、最無私的資源傾斜。


    因為它可能會是院線的救世主,而救世主,自然應該光芒萬丈,那樣才能救世。


    ……


    “但是,你總有醒來的一刻。”


    電影還在放映著,電影的男主角沈歡也終於出現在了觀眾麵前。


    沈歡的鏡頭語言幹淨利落,用很短的時間就交代了他所飾演的這位名叫“傑克”的男主角的身份背景、人物性格:這是在一個未來世界,傑克是一個下半身癱瘓、沒錢做手術、需要靠輪椅行走的退伍軍人,他很是要強,雖然下半身癱瘓了卻也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在酒吧中的一場戲,則是展現出了傑克的正義感。


    在展現傑克的過程中,沈歡也將一個未來世界以背景的方式緩緩呈現在了觀眾麵前:這裏的城市公共交通是掛在天上行駛的空中地鐵,這裏街上的廣告是立體投影形式的,這裏的人依然很多,甚至比現在這個世界更多更密集……


    和之前一樣,這些畫麵依然是細膩真實、環繞周圍,觀眾們就像是走進了屏幕中去看一樣,而不是像傳統的那些電影一樣,隔著一段距離在看。


    這種感覺令人新奇又震撼。


    而此時宋銘陽也從他的那些思緒中回過了神來,前所未有的認真觀看起這部電影來,或者說是享受。隻是在享受的同時,他依然還是避免不了習慣性地在心底做著評價。


    很棒的把控能力,做得好!


    對於絕大部分觀眾來說,這一部分劇情似乎乏善可陳,但是宋銘陽卻從中看出了許多門道、以及導演的深厚功力來,尤其是在科幻片上的功力。


    近些年來,隨著華國影視行業的騰飛,種類也在越擴越廣,開始涉及科幻片領域,隻是暫時還沒有什麽成功的科幻片。迄今為止最熱的一部科幻片,大概也就是去年的《最後的燕京》了。


    那是一部投資2億多,號稱打磨了三年半的大片,宣傳也很給力,炒出了“華國科幻片的希望”的名頭來,讓缺乏本國科幻電影標杆的華國觀眾們很是期待,上映時熱度非常高,可以說是當時最熱的電影了,但是上映後卻是遭遇了滑鐵盧,口碑慘淡,票房跳水式下跌。


    宋銘陽當時自然也是看過那部電影的,事後還發過文章,做過總結。


    在宋銘陽看來,那部電影的毛病實在是太多了:演員表演基本功不過關,故事節奏和劇情有問題,鏡頭支離破碎、表現力太差等等,而在這些問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導演不會拍科幻片。


    《最後的燕京》中,導演有很多次都在用大量的對話專門介紹一些影片中特有的所謂科幻概念物品,拍得就像是電視購物一樣,但實際上那都是一些好萊塢用爛了的概念,卻被導演當做寶,似乎這樣專門介紹一下,這就是科幻片了。


    而在《阿凡達》這裏就不一樣了。


    沈歡根本沒有專門去介紹這個未來世界,他隻是把那些科幻的未來事物以背景細節的方式,在劇情之中非常自然地“漏”出來,而他的敘事牢牢地圍繞著男主角傑克,這樣的拍攝方式,讓那些科幻概念既表現了出來,讓觀眾意識到,同時又很自然真實。


    《最後的燕京》,就像是用幾個點撐起來、導演拉著你的耳朵大聲告訴你“這是未來世界!”的“未來世界”,而《阿凡達》,則是用大量細節鋪陳構造展現在你眼前,導演不發一言讓你自己去覺得“這是未來世界!”的一個未來世界。


    光是從這一點上,兩者之間的功力差距,在宋銘陽就眼中一覽無餘。


    ……


    千裏之外的陳婉嫻,想得就沒有宋銘陽這麽多了。


    她隻是在看著眼前那個躺在地上汙水中的沈歡,心中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是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未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未滿並收藏我不是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