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阿凡達》這部影片中一直所堅持的理性寫實,光擁有正義就能夠以弱勝強的戲劇性奇跡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發生。


    冷兵器,即使是擁有了製空部隊的冷兵器,也並沒有能夠戰勝科技發達的熱武器。


    在強大的地球科技麵前,潘多拉星球的這些土著被殺得潰不成軍,那威人所組成的聯軍已經無法阻止地球人進攻的步伐。


    幸存的娜塔莉目睹了同族被屠殺,地球人在他們的星球上肆無忌憚摧毀一切的場景,不顧傑克的阻攔想要發動自殺式攻擊,卻因為人類地麵部隊突然整齊地停下腳步而暫時停止了。


    而在人類地麵部隊方麵,則是發現了大量的異常熱能反應,所以才突然停止了前進的步伐。


    從這場戰鬥開始到現在就沒有停止過的背景音樂,也在這時戛然而止。


    怎麽了?


    電影一係列的異常表現引導著此刻正處於低情緒狀態下的觀眾們自然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而一些反應快的觀眾,馬上也猜到了這是有轉折要發生了。


    隻是這轉折來自於什麽方麵?


    又有新的那威人部落及時趕來投入戰鬥了?不過麵對著強大的地球科技,就算再來一批新的有生力量,也隻不過是再次重蹈之前的悲劇吧?


    如果不是的吧,那又會是怎樣的轉折呢?


    ……


    沈歡留給觀眾的思考時間少得可憐。


    還沒等這些反應快的觀眾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想多少,謎底就揭曉了。


    在由遠及近的樹木摧折聲中,背景音樂陡然再響,激昂、雄壯、明亮,在音樂聲中,鏡頭一轉,大量的硬甲犀從樹林中衝了出來。


    這些原本溫順的生物,現在卻如一輛輛高速行駛的坦克狂猛突進,從娜塔莉身邊擦身而過,朝著人類地麵部隊的方向義無反顧地衝過去。


    3d效果和鏡頭設計下,觀眾們腳下的地麵仿佛都被這些龐大的硬甲犀踩得震動不已,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力量感。


    人類地麵部隊也沒有愣著,立刻對這些硬甲犀發動了攻擊,隻是他們的武器對這些皮糙肉厚的外星生物造成不了多大的傷害,反而是被這些硬甲犀衝進了陣列中,將那些沉重的機甲一個個酣暢淋漓地掀翻。


    還有凶殘的鬣狗,也紛紛趕來,加入了混亂的戰場,和硬甲犀們並肩作戰,和這些地球侵略者進行戰鬥。


    鏡頭再轉到天空,背景音樂在地麵的這一段鏡頭的鋪墊之後,情緒也到了最高點,通過詠歎調般的弦樂拉長整個爆了出來。


    而在觀眾們眼前,則是看到,在瑰麗似仙境的哈利路亞山天空中,鋪天蓋地的伊卡蘭組成幾條長龍,從遠處飛來。


    套用沈歡寫過的一首詩,這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真實意境寫照,再配上背景音樂,浪漫主義色彩爆出屏幕,讓人看得心情激蕩,又如癡如醉,眼睛一眨都不想眨。之前被不斷壓到最低點的憋悶情緒,也在此刻通過這個畫麵終於得到了徹底的釋放,別提有多舒暢了。


    ……


    真是一個廢鏡頭都沒有。


    宋銘陽心中如此想到。


    不管是硬甲犀,還是這些鬣狗,都是傑克剛以阿凡達的身份踏入原始森林中就出現過的生物,現在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在這裏,並不會讓人覺得陌生和突兀。另外,之前格蕾絲博士對於潘多拉星球神經網絡的研究介紹在這裏也銜接上了,和娜塔莉呐喊的那句“艾娃聽到了你的祈禱!”一起,解釋了這些生物會出現的原因:就像格蕾絲博士所研究出來的那樣,潘多拉星球上外露著大量的神經網絡,就像是無數的生物網線,潘多拉星球的神、艾娃,就是通過這些神經網絡將它們召喚了過來幫助那威人們抵抗侵略者。


    當然,這也少不了傑克前一天晚上去向艾娃進行的請求和說明,否則的話,艾娃有可能意識不到放任地球人入主這個星球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


    也少不了之前傑克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這些那威人視其他生物為夥伴、就算逼不得已為了獲取食物而要殺生,也要進行祈禱和感恩的習俗:如果不是那威人有這種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風俗,而是和地球人一樣進行毀滅性的統治的話,那就算有艾娃的號召,這些生物可能也不會來幫助那威人。


    這所有的所有都是在前麵的故事自然進行中就已經一點一點埋下的伏筆,正是有了前麵的這所有,這段劇情才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


    在潘多拉星球的這些生物的幫助下,戰況發生了逆轉。


    人類地麵部隊被數量龐大的硬甲犀和鬣狗聯軍打得潰不成軍,天空戰場方麵,如潮水般的伊卡蘭也往往是五六隻、七八隻、乃至於十隻對付一架戰機,以數量彌補質量,以龍海戰術將人類的戰機紛紛淹沒,摧毀了一架又一架戰機。


    而觀眾們的情緒也在這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被沈歡成功地引導轉向,這讓他們看到同為人類的那些雇傭兵們被硬甲犀和鬣狗殺死,看到戰機上的戰士們被伊卡蘭一口吞下,並沒有生起同為人類的同情心,反而是感到極為痛快。


    再看到傑羅德上校竟然沒有死,反而是憑借著自己的果斷和戰術修養乘坐著一架機甲成功降落逃生後,觀眾們也沒有為同類的逃生感到慶幸,反而是更加又緊張了起來。


    還好,又經過了一段緊張的叢林肉搏後,傑克和娜塔莉最終合力擊殺了傑羅德上校。在戰鬥中肉身安全環境被破壞、身處險境的傑克也及時被娜塔莉救了下來。


    到了這裏,觀眾們在整個武戲過程中一直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終於有了邪惡被戰勝、正義得到了伸張的暢快感,情緒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


    在影片的最後,傑克接受了蘇泰的遺願,接任了奧卡蒂亞的族長,礦業公司的地球人們大部分也被遣返回了地球,隻有少部分被允許留了下來。


    至於傑克,他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完成了他的最後一篇科研日誌,然後選擇了前往聖地,通過儀式真正成為了一位那威人。


    影片就在成為那威人的傑克,所睜開的雙眼大特寫中,結束了。


    ……


    影片已經結束,大銀幕上,黑屏字幕還在放送著各色名單,許多觀眾已經起身離場,宋銘陽卻是坐著沒動,還戴著眼鏡,兀自出神。


    這對於他來說可是破天荒頭一遭。


    而他現在正想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影行業的發展方向問題。


    談到電影行業的方向上,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商業片和藝術片的兩大方向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高層麵的方向,那就是故事和製作技術的方向之爭。


    製作技術的發展曆史,可謂是源遠流長,“電影”這種事物的誕生源頭,其實就是製作技術所導致的。正因為有了相應的製作技術,才有了電影,而之後,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真人實拍到特效製作,從2d到3d,每一次都是製作技術的發展。


    故事的發展方向上,也是同樣曆史悠久:從一段實拍片段就能稱為電影,到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從粗糙的電影劃分,到正劇、喜劇、愛情片、恐怖片等等的詳細劃分,從故事,到商業片、藝術片的的兩大陣營劃分……


    這兩者一為表,一為裏,是構成了電影的兩大要素,在整個電影曆史上兩者也是互為補充,螺旋形交替支撐發展的。


    在宋銘陽看來,這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但是近幾十年來,有這樣一種趨勢和現狀,那就是,對於電影好壞的評價,更傾向於故事方麵,再近些年,更是傾向於“深度”方麵——在這方麵,各種電影獎項的設立以及引導“居功至偉”。


    這點在幾年前的華國體現得尤為嚴重:在幾年前乃至於十幾年前的華國,隻要你有一定的專業功底,抓一個看起來很沉重的社會話題去拍,那就是所謂的好電影。即使拍得糙,那也是原生態,真實,是好電影。要是肯拍得灰暗一點,那就更好了,要被吹上天,是要去到處拿獎的節奏。


    近些年來的華國,這方麵倒是稍微好轉了一些,老老實實拍電影的多了不少,但是想要收獲大眾好評,想要被吹起來,還是要有所謂的“深度”。


    宋銘陽知道,這是電影工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快速成長、處於話語權主導地位的一部分“先進”的華國人正處於一個尷尬階段:他們已經脫離了簡單看一個電影故事的境界,有了更多的追求,但是本身電影知識的半吊子水平,又讓他們看不出很多專業的東西來,無法全麵地認識一部電影,隻能從容易看得到的“深度”來判斷一部電影的水平高低。


    同時,這也和華國的電影工業發展狀況有關:華國目前的電影工業,學外國的技術還沒學全呢,更別提自我創新了。在電影工業上不領先,自然就隻能先從故事方麵入手著重打出優勢來了。


    兩方麵因素結合影響之下,導致現在華國的這樣一種電影評價大環境。


    對於《阿凡達》這部電影,宋銘陽在今天這一通觀影下來,對其綜合評分可以說是相當高的,滿分有10分,他可以打到9.8分——他這是從最全麵綜合的方向去打分的,涵蓋了表裏兩大方向以及兩者下屬的各種細分性項目。


    他認為這部電影,絕對稱得上“偉大”兩字,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電影。


    可是在國內的這種大環境下,《阿凡達》這部電影,在宋銘陽看來很可能得不到他認為的應有的“公正評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是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未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未滿並收藏我不是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