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多智近妖,如今也隻能天人兩隔!
三國第一毒士,曹操勸我冷靜 作者:一筆長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我不將其擊潰,實在難以平複我心頭之恨。”
夏侯惇更是沒有任何的思索,便直接答應了曹丕的授意。
首先他們對顧澤本身就充滿了恨意,博望坡之火慘虐夏侯惇,這已經成為了夏侯惇內心無止境的傷痛。
若是顧澤不死,那這傷痛將會永遠伴隨著他。
再加上曹丕本為世子,曹丕之命自然可以代表丞相之命。
即便沒有丞相的軍令,不敢擅自返回兵營,但他們也願意試一試。
便試探性的看一下曹丕。
而司馬懿又在這時煽風點火,雖然什麽都沒說,卻僅僅給了曹丕一個眼神,便讓這兩兄弟看在眼中。
曹丕更是裝模作樣,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自然讓這二位將軍更加確信了曹丕來此的目的。
看來在他們的判斷當中,方才的那一個舉動就能足夠證明,公子此次前來是帶著丞相的軍令前來。
夏侯惇自作聰明,還以為此任務是秘密任務,更不可與任何人受益。
便迅速上前自告奮勇。
“世子請不必擔憂,此事我二位兄弟已然知曉。”
“既然已有此軍令,我二位兄弟定當萬死不辭,公子且先等待我們勝利的喜訊。”
“待到功成名就之時,自然向公子報備。”
曹丕大笑,如今計策已定,再次起身行禮。
“二位將軍果然是奮勇,更是義氣當先,這可是曹丕極為敬佩呀!”
四個人就在軍帳當中密謀了此事。
夏侯惇還以為曹丕是奉了丞相的軍內的前來。
因此心中的戒備自然不必有任何存在。
“公子請放心,我兄弟二人自帶三千兵馬前往襄陽。”
“若是察覺趙雲有不軌之心,便迅速將其捉拿。”
“若是見得他帶了什麽人要返回赤壁,我等便將其攔路截殺絕,不留一活口。”
夏侯惇下了狠心,丞相將令一出,他的心裏倒是有了懷疑。
趙雲是顧澤的心腹,此事又是丞相的軍令。
那便意味著顧澤在丞相的心中也沒有很重要啊。
甚至此人已經讓丞相產生了猜疑之心,因此丞相才秘密授予自己做的此事才對。
一切講的通了。
自然順理成章。
“好,既然如此,二位將軍理當即刻動身,否則夜長夢多,我等將無法下手啊。”
夏侯惇和夏侯淵二位兄弟立刻乘起快馬,即刻動身。
更是秘密調動了三千兵馬,準備即刻前往襄陽,一邊是奉曹丕的命令,其實另一邊又是奉了丞相的命令。
可馬上,夏侯淵心裏產生了一絲疑惑。
“兄長,若此事為丞相密令,顧澤卻仍然是長相的軍師,我等貿然殺害趙雲,自會遭到顧澤問罪。”
“若是如此,我等豈不是又會遭到丞相的論罪嗎?”
可夏侯淵聽到這話倒是不慌不忙,不緊不慢。
“賢弟多慮了,以我對丞相的了解,丞相智慧責備於我,可為何卻又要發此秘令?”
“自然要借公子之手發布如此命令而已,無非是為了在顧澤責問之時尋找說辭而已。”
“事後丞相雖會怪罪於我,我等隻需提及公子即可,丞相自不會把我們怎麽樣。”
這話確實,反正提起公子,公子又是丞相的兒子。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命令。
無論是成還是敗,丞相都有說辭,一切都是公子之令,自然不會過分問責於他們。
夏侯淵一聽,好像還確實有些道理。
因此自然沒有過多的懷疑,便迅速準備好了兵馬,動身前往襄陽。
曹丕和司馬懿二人則是暗自發笑,如今可借夏侯淵,夏侯惇之手,除掉顧澤的心腹。
側麵削弱顧澤的力量所在的軍營當中的影響力。
又可以保證鐵索連舟的工程如期進行,幫助丞相共同擊破周瑜。
簡直兩全其美。
另外一頭。
曹軍大帳之外。
兵馬遷徙,飛揚的塵土席卷大地。
這一變化則是遭到了龐統的懷疑,龐統站在賬外便已察覺到東南方向煙塵四起,大地轟鳴。
心中便產生了一絲預感:“難道曹操又派人前往襄陽催促鐵索連舟的打造工程了嗎?”
他一邊質疑又一邊擔憂,因為鐵索連舟雖然計策精妙,但是卻有一個特殊的依賴。
便是特殊的時節。
“沒有這幾天才能有東南風啊……”
另外一頭顧澤心中也在暗自設想,他的心裏默默計算著時日。
且等待著那幾天的到來。
心中也存留其他想法。
“怪了怪了,如果荊州士族扛不住曹營的施壓,而過早完成了鐵索的打造,若是完成連接,丞相自毀領兵前往江東之地進行全方麵的打擊。”
“一旦到了那時,東南風起,大火席卷江麵,豈不是壞了大事嗎?”
顧澤在一邊推算,一邊抬頭望向天空。
現在還仍然是西北風起之時,尚且不必有任何擔憂。
即便心中再有悖論,也隻等那幾天過後再看這天地之變化。所謂辯證法又應當如何解釋?又應該如何破解?
諸葛孔明才略出眾,近乎妖人,若鐵索連舟之計策當真能成,東吳周瑜必定引火攻於江船之上。
當真到了那時,一切準備就都已經晚了。
顧澤心裏有這樣的計算,但實際上也有後續的準備。
他早已經將一切都算計到了骨子當中,他諸葛孔明當真聰明。
自然要將自己也算在其中。
若是忽略自己想要直接破曹,那就說明死人也不過如此,更無需擔憂。
無論向前還是向後,此計策對於顧澤來說都算天衣無縫。
隻等他諸葛亮用計和自己完成一場真正的博弈吧。
龐統心中也在推測,倘若東南風起,一切可行?
若是周瑜主動出擊,到那時十萬大軍順著江麵湧向南岸。
那鐵索連舟之計策豈不是傷了自己,若是沒有求風之本意,那此計根本不可行。
自己提出鐵索連舟,不過就是要讓著曹軍有所收斂,甚至大敗。
而十萬大軍順江麵湧向南岸,江東難保,曹兵百萬大軍整個代打隨時都可以踏平江東。
真到那個時候,自己所提鐵索連舟的計策,卻深深的反噬到了自己。
那豈不是讓自己成為了弄巧成拙的罪人?
唯有那幾天才有東南風,丞相仍然在繼續催促,當真使得此工程提前完成,戰爭提前開始。
鐵索連舟可就成為了助曹破吳的妙計了。
那龐統之名在這亂世當中還怎麽混啊?傳出去的可就成為了千古的罪人啊!絕對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可自己僅僅身為謀士,曹營之內又沒有實權,他又怎能處理得了?
沒有實權,想要脫身更極為困難。
如今的自己看似是曹操將自己奉為謀士,可實則卻是被幽禁在了這曹營當中。
自打自己進來開始,直到現在便與了荊州之地沒有任何往來。
想要和中國恐龍,想要和劉皇叔聯絡,他卻沒有任何機會,隻能靜靜站在曹營眺望荊州的方向,內心也在暗自祈求諸葛孔明的計策能成。
更暗自祈求。曹操施壓的鐵索連州工廠是如期完成而並非提早,並非拖延。
他無法了解荊州情況,也值得細細等待消息。
“劉皇叔,希望你能成就大業,光複漢室,我等力所能及,僅此而已,日後再有任何變故,有你,我有緣我們還會見麵。”
“可若是你我無緣,恐怕你我隻能天人兩隔了。”
龐統心中暗自憂歎,但雖有如此心情,他卻仍然堅信以諸葛孔明之才能,自然會為此計成功。
他若當真有借東風之法,便是天助劉備而已,天助東吳而已。
他的鐵索連舟之際,孔明必能心領神會。
當真知曉其內部存在的含義,就會明白火攻才是上策。
鐵索連環的計策,看似助曹,實則滅曹而已。
待到一切功成名就,他便可深藏功與名了。
眺望荊州的方向,龐統也在暗自祈禱,祈禱諸葛亮能夠看穿自己的想法。
即便不能和自己保持聯絡,但僅憑鐵索連舟之計,諸葛亮便能看穿自己的用意,這個才是他內心真實所想。
……
荒野,趙雲正快馬加鞭朝著襄陽之地趕去,隻等完成了顧澤先生的命令,他便可以迅速回報。
然而現在他卻不知危險也在逐漸靠近。
夏侯惇更是沒有任何的思索,便直接答應了曹丕的授意。
首先他們對顧澤本身就充滿了恨意,博望坡之火慘虐夏侯惇,這已經成為了夏侯惇內心無止境的傷痛。
若是顧澤不死,那這傷痛將會永遠伴隨著他。
再加上曹丕本為世子,曹丕之命自然可以代表丞相之命。
即便沒有丞相的軍令,不敢擅自返回兵營,但他們也願意試一試。
便試探性的看一下曹丕。
而司馬懿又在這時煽風點火,雖然什麽都沒說,卻僅僅給了曹丕一個眼神,便讓這兩兄弟看在眼中。
曹丕更是裝模作樣,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自然讓這二位將軍更加確信了曹丕來此的目的。
看來在他們的判斷當中,方才的那一個舉動就能足夠證明,公子此次前來是帶著丞相的軍令前來。
夏侯惇自作聰明,還以為此任務是秘密任務,更不可與任何人受益。
便迅速上前自告奮勇。
“世子請不必擔憂,此事我二位兄弟已然知曉。”
“既然已有此軍令,我二位兄弟定當萬死不辭,公子且先等待我們勝利的喜訊。”
“待到功成名就之時,自然向公子報備。”
曹丕大笑,如今計策已定,再次起身行禮。
“二位將軍果然是奮勇,更是義氣當先,這可是曹丕極為敬佩呀!”
四個人就在軍帳當中密謀了此事。
夏侯惇還以為曹丕是奉了丞相的軍內的前來。
因此心中的戒備自然不必有任何存在。
“公子請放心,我兄弟二人自帶三千兵馬前往襄陽。”
“若是察覺趙雲有不軌之心,便迅速將其捉拿。”
“若是見得他帶了什麽人要返回赤壁,我等便將其攔路截殺絕,不留一活口。”
夏侯惇下了狠心,丞相將令一出,他的心裏倒是有了懷疑。
趙雲是顧澤的心腹,此事又是丞相的軍令。
那便意味著顧澤在丞相的心中也沒有很重要啊。
甚至此人已經讓丞相產生了猜疑之心,因此丞相才秘密授予自己做的此事才對。
一切講的通了。
自然順理成章。
“好,既然如此,二位將軍理當即刻動身,否則夜長夢多,我等將無法下手啊。”
夏侯惇和夏侯淵二位兄弟立刻乘起快馬,即刻動身。
更是秘密調動了三千兵馬,準備即刻前往襄陽,一邊是奉曹丕的命令,其實另一邊又是奉了丞相的命令。
可馬上,夏侯淵心裏產生了一絲疑惑。
“兄長,若此事為丞相密令,顧澤卻仍然是長相的軍師,我等貿然殺害趙雲,自會遭到顧澤問罪。”
“若是如此,我等豈不是又會遭到丞相的論罪嗎?”
可夏侯淵聽到這話倒是不慌不忙,不緊不慢。
“賢弟多慮了,以我對丞相的了解,丞相智慧責備於我,可為何卻又要發此秘令?”
“自然要借公子之手發布如此命令而已,無非是為了在顧澤責問之時尋找說辭而已。”
“事後丞相雖會怪罪於我,我等隻需提及公子即可,丞相自不會把我們怎麽樣。”
這話確實,反正提起公子,公子又是丞相的兒子。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命令。
無論是成還是敗,丞相都有說辭,一切都是公子之令,自然不會過分問責於他們。
夏侯淵一聽,好像還確實有些道理。
因此自然沒有過多的懷疑,便迅速準備好了兵馬,動身前往襄陽。
曹丕和司馬懿二人則是暗自發笑,如今可借夏侯淵,夏侯惇之手,除掉顧澤的心腹。
側麵削弱顧澤的力量所在的軍營當中的影響力。
又可以保證鐵索連舟的工程如期進行,幫助丞相共同擊破周瑜。
簡直兩全其美。
另外一頭。
曹軍大帳之外。
兵馬遷徙,飛揚的塵土席卷大地。
這一變化則是遭到了龐統的懷疑,龐統站在賬外便已察覺到東南方向煙塵四起,大地轟鳴。
心中便產生了一絲預感:“難道曹操又派人前往襄陽催促鐵索連舟的打造工程了嗎?”
他一邊質疑又一邊擔憂,因為鐵索連舟雖然計策精妙,但是卻有一個特殊的依賴。
便是特殊的時節。
“沒有這幾天才能有東南風啊……”
另外一頭顧澤心中也在暗自設想,他的心裏默默計算著時日。
且等待著那幾天的到來。
心中也存留其他想法。
“怪了怪了,如果荊州士族扛不住曹營的施壓,而過早完成了鐵索的打造,若是完成連接,丞相自毀領兵前往江東之地進行全方麵的打擊。”
“一旦到了那時,東南風起,大火席卷江麵,豈不是壞了大事嗎?”
顧澤在一邊推算,一邊抬頭望向天空。
現在還仍然是西北風起之時,尚且不必有任何擔憂。
即便心中再有悖論,也隻等那幾天過後再看這天地之變化。所謂辯證法又應當如何解釋?又應該如何破解?
諸葛孔明才略出眾,近乎妖人,若鐵索連舟之計策當真能成,東吳周瑜必定引火攻於江船之上。
當真到了那時,一切準備就都已經晚了。
顧澤心裏有這樣的計算,但實際上也有後續的準備。
他早已經將一切都算計到了骨子當中,他諸葛孔明當真聰明。
自然要將自己也算在其中。
若是忽略自己想要直接破曹,那就說明死人也不過如此,更無需擔憂。
無論向前還是向後,此計策對於顧澤來說都算天衣無縫。
隻等他諸葛亮用計和自己完成一場真正的博弈吧。
龐統心中也在推測,倘若東南風起,一切可行?
若是周瑜主動出擊,到那時十萬大軍順著江麵湧向南岸。
那鐵索連舟之計策豈不是傷了自己,若是沒有求風之本意,那此計根本不可行。
自己提出鐵索連舟,不過就是要讓著曹軍有所收斂,甚至大敗。
而十萬大軍順江麵湧向南岸,江東難保,曹兵百萬大軍整個代打隨時都可以踏平江東。
真到那個時候,自己所提鐵索連舟的計策,卻深深的反噬到了自己。
那豈不是讓自己成為了弄巧成拙的罪人?
唯有那幾天才有東南風,丞相仍然在繼續催促,當真使得此工程提前完成,戰爭提前開始。
鐵索連舟可就成為了助曹破吳的妙計了。
那龐統之名在這亂世當中還怎麽混啊?傳出去的可就成為了千古的罪人啊!絕對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可自己僅僅身為謀士,曹營之內又沒有實權,他又怎能處理得了?
沒有實權,想要脫身更極為困難。
如今的自己看似是曹操將自己奉為謀士,可實則卻是被幽禁在了這曹營當中。
自打自己進來開始,直到現在便與了荊州之地沒有任何往來。
想要和中國恐龍,想要和劉皇叔聯絡,他卻沒有任何機會,隻能靜靜站在曹營眺望荊州的方向,內心也在暗自祈求諸葛孔明的計策能成。
更暗自祈求。曹操施壓的鐵索連州工廠是如期完成而並非提早,並非拖延。
他無法了解荊州情況,也值得細細等待消息。
“劉皇叔,希望你能成就大業,光複漢室,我等力所能及,僅此而已,日後再有任何變故,有你,我有緣我們還會見麵。”
“可若是你我無緣,恐怕你我隻能天人兩隔了。”
龐統心中暗自憂歎,但雖有如此心情,他卻仍然堅信以諸葛孔明之才能,自然會為此計成功。
他若當真有借東風之法,便是天助劉備而已,天助東吳而已。
他的鐵索連舟之際,孔明必能心領神會。
當真知曉其內部存在的含義,就會明白火攻才是上策。
鐵索連環的計策,看似助曹,實則滅曹而已。
待到一切功成名就,他便可深藏功與名了。
眺望荊州的方向,龐統也在暗自祈禱,祈禱諸葛亮能夠看穿自己的想法。
即便不能和自己保持聯絡,但僅憑鐵索連舟之計,諸葛亮便能看穿自己的用意,這個才是他內心真實所想。
……
荒野,趙雲正快馬加鞭朝著襄陽之地趕去,隻等完成了顧澤先生的命令,他便可以迅速回報。
然而現在他卻不知危險也在逐漸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