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掌珠知道是錢媒婆又過來,也好奇的擠在人中間支起耳朵。安家有三個寡居的太太,為了防止閑言碎語,與外邊的交往並不多。偶然來個外人,都能激起她們的樂趣。
特別是錢媒婆遭到拒絕,而馮家別尋親事後,她再次登門而來,讓人浮想連翩,這一次又是為哪一位姑娘呢?
……
錢媒婆把話說完,安老太太有若有若無的笑意。餘家也相中了寶珠?這是對老太太眼光的肯定。
想想也是,三姐妹各有特點。如果有人想要個掌家大奶奶,又能忍受掌珠的暴躁,選掌珠再合適不過。
如果有人不愁房產,又需要紅袖添香伴夜讀,就選玉珠。而要媳婦的人,就選寶珠。
房外有偷聽的人,安老太太也大約知道。門簾子有時候微動幾下,隱約可以見到釵環動聲。而麵前,方姨媽也好,錢媒婆也好,眼巴巴看著自己,也在等著回話。
安老太太忽然一笑,想著把實話告訴她們吧,免得大家胡亂猜測。還沒有說話,方姨媽搶先開口。她根據安老太太的笑容,大膽地道:“餘家好,餘家公子以後必定是做官的人,前程萬裏這是不用說的,”
她說著說著,自己就笑得咕咕有聲。安老太太淡淡地笑,這是一個生活不易的人,可卻是讓生活的不易壓倒的人。有不趁心的事情,頭一件就是賴別人。她跑前跑後的忙活這幾天,為的就是寶珠丫頭的親事,真是為難她。
也真是可恨她。
“是啊,伯南是個好孩子。”老太太靜靜地笑,眸光微抬穿過房中空氣,落在雕花木梁上,而神情,卻去了悠遠的遠方。
不管她去了哪裏,反正不在這房裏的模樣。
“我就要進京了,孫女兒也一起跟著去。親事的事,回來再說吧。”安老太太恬然而道。就她而言,這不過是一句交底的話。而別人聽到耳中,不亞於晴天霹靂。
錢媒婆是不意外的,就算安老太太不說進京,她也由上一回說親的回應,而看出安老太太今年沒有為孫女兒定親的心思。她陪著笑,尋思著怎麽餘家的話,再把茶食吃上一塊。
方姨媽卻吃吃怔住,進京!
老太太因為進京而不答應,那明珠和她怎麽辦?人家是走娘家,難道把兒媳婦的親戚也一起帶去。
她強自掙紮地道:“餘家……”又道:“四姑娘……”又道:“親事……”
安老太太衝她安詳的一笑:“你若是願意,帶上明珠跟我們一起去。”
這話一落地,也是引起不小的震撼。
房門外掌珠撇撇嘴,把母親邵氏從人中間扯出來,走到廊下雕欄邊上,嬌嗔道:“是您在祖母麵前為姨媽說的吧?”
“那是我的親戚,我哪裏敢說。”邵氏到此時,不得不把對老太太舊日的怨恨拋開一大半,說不出滋味的道:“你祖母對她們本就不差。”
養了這麽些年,如今也肯帶她們進京。
丫頭們悄步散開,走到一旁去計算打賭的輸贏。張氏也悄手悄腳走開,和大家一樣,心中都有大石落定的感覺,老太太果然是打算歸寧。
而房中,錢媒婆還呆坐著吃茶。原本在她旁邊坐著的方姨媽,筆直跪到安老太太麵前淚流滿麵,幾乎泣不成聲地道謝著。
“老太太,您就是活菩薩。”
安老太太微微地笑,心裏想再不告訴你實話,天知道你要在我家裏掀起多大的風和浪。安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福氣厚的人,雖沒有丈夫兒子,手中卻有家財,娘家鼎盛,又肯照顧,無人敢欺負自己。
她因為惜福,知道自己有福氣,才更能體諒方姨媽有時候跳梁小醜的舉動。而且萬般慶幸,自己不是她。
自然鄙視的也有,如安老太太的個性就是方姨媽的際遇,也是個罵人的角色,而不是看臉色那一角。
從古到今的教育,都有一條,為人要厚道,為人要寬容。除非個性特別的差,或者是特別的不懂事,大多數的人還肯幫別人的。
安老太太,也正是這樣的人。說她有多仁慈,不見得;說她有多和氣,肯定不是。說她見到別人有難處不見得袖手,她是此類人。
方姨媽在表現感恩,錢媒婆就此告辭。出了安府的門,錢媒婆一頭走一頭想餘夫人也是的,太拿自己當碗兒菜。現在人家就說不答應,不知她聽到會什麽表情?
安老太太的話回得極妙,等回來再說吧。這麽遠的歸寧去,不住上一年兩年她肯回來?等回來也許獨身一人,一個孫女兒也不帶回來。
錢媒婆到今天才體會市井傳言是真的,安老太太有意為孫女兒在京裏尋親事。錢媒婆暗想,嘖嘖,這老太太倒是心地好,孫女兒都不是她的,她也肯成全。
她就抱著這樣的心思,冒著風雪走進餘府的門。
餘夫人壓根兒沒想到這事情不會成,就沒有多想,正在指揮丫頭們收拾過年要用的東西出來。古代辦個年貨,早的臘月前都開始進行。
見錢媒婆進來,餘夫人讓丫頭們出去,笑吟吟地道:“哦,安家定下的什麽日子?”她柳眉生春,麵頰上也無端的生出紅暈,像任何一個家有喜事的主婦一樣。
錢媒婆木著個臉:“人家說要進京,有事進京後再說。”
餘夫人正掂著瓜子在磕,“格嘣”一下,瓜子殼卡進牙裏。疼得她慘叫一聲,慌的丫頭們擁進來,拿著銀針牙簽釵子等物挑了半天,才把那個瓜子殼弄出來,也弄出幾點血絲,沾在餘夫人唇上。
接下來又是漱口,又是取傷藥。止血白藥上來時,餘夫人才明白過來,氣喘籲籲大罵道:“什麽東西,也敢回我家的親事!”
她越想越生氣,直接遷怒到安老太太身上。你早不歸寧晚不歸寧,非要等到我家提親事後你說歸寧!
幾十年了你不歸寧,這老了老了的帶著幾個孫女兒去侯府吃舍飯嗎?臉皮也忒厚!
氣著氣著,就開始罵南安侯府。侯府很了不起嗎!很有勢力嗎!很能欺負人嗎!以後等兒子中了舉,受到聖上賞識,也一舉得爵,比你侯府還要了不起,還要有勢力,到時候就好好的欺負人!
特別是錢媒婆遭到拒絕,而馮家別尋親事後,她再次登門而來,讓人浮想連翩,這一次又是為哪一位姑娘呢?
……
錢媒婆把話說完,安老太太有若有若無的笑意。餘家也相中了寶珠?這是對老太太眼光的肯定。
想想也是,三姐妹各有特點。如果有人想要個掌家大奶奶,又能忍受掌珠的暴躁,選掌珠再合適不過。
如果有人不愁房產,又需要紅袖添香伴夜讀,就選玉珠。而要媳婦的人,就選寶珠。
房外有偷聽的人,安老太太也大約知道。門簾子有時候微動幾下,隱約可以見到釵環動聲。而麵前,方姨媽也好,錢媒婆也好,眼巴巴看著自己,也在等著回話。
安老太太忽然一笑,想著把實話告訴她們吧,免得大家胡亂猜測。還沒有說話,方姨媽搶先開口。她根據安老太太的笑容,大膽地道:“餘家好,餘家公子以後必定是做官的人,前程萬裏這是不用說的,”
她說著說著,自己就笑得咕咕有聲。安老太太淡淡地笑,這是一個生活不易的人,可卻是讓生活的不易壓倒的人。有不趁心的事情,頭一件就是賴別人。她跑前跑後的忙活這幾天,為的就是寶珠丫頭的親事,真是為難她。
也真是可恨她。
“是啊,伯南是個好孩子。”老太太靜靜地笑,眸光微抬穿過房中空氣,落在雕花木梁上,而神情,卻去了悠遠的遠方。
不管她去了哪裏,反正不在這房裏的模樣。
“我就要進京了,孫女兒也一起跟著去。親事的事,回來再說吧。”安老太太恬然而道。就她而言,這不過是一句交底的話。而別人聽到耳中,不亞於晴天霹靂。
錢媒婆是不意外的,就算安老太太不說進京,她也由上一回說親的回應,而看出安老太太今年沒有為孫女兒定親的心思。她陪著笑,尋思著怎麽餘家的話,再把茶食吃上一塊。
方姨媽卻吃吃怔住,進京!
老太太因為進京而不答應,那明珠和她怎麽辦?人家是走娘家,難道把兒媳婦的親戚也一起帶去。
她強自掙紮地道:“餘家……”又道:“四姑娘……”又道:“親事……”
安老太太衝她安詳的一笑:“你若是願意,帶上明珠跟我們一起去。”
這話一落地,也是引起不小的震撼。
房門外掌珠撇撇嘴,把母親邵氏從人中間扯出來,走到廊下雕欄邊上,嬌嗔道:“是您在祖母麵前為姨媽說的吧?”
“那是我的親戚,我哪裏敢說。”邵氏到此時,不得不把對老太太舊日的怨恨拋開一大半,說不出滋味的道:“你祖母對她們本就不差。”
養了這麽些年,如今也肯帶她們進京。
丫頭們悄步散開,走到一旁去計算打賭的輸贏。張氏也悄手悄腳走開,和大家一樣,心中都有大石落定的感覺,老太太果然是打算歸寧。
而房中,錢媒婆還呆坐著吃茶。原本在她旁邊坐著的方姨媽,筆直跪到安老太太麵前淚流滿麵,幾乎泣不成聲地道謝著。
“老太太,您就是活菩薩。”
安老太太微微地笑,心裏想再不告訴你實話,天知道你要在我家裏掀起多大的風和浪。安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福氣厚的人,雖沒有丈夫兒子,手中卻有家財,娘家鼎盛,又肯照顧,無人敢欺負自己。
她因為惜福,知道自己有福氣,才更能體諒方姨媽有時候跳梁小醜的舉動。而且萬般慶幸,自己不是她。
自然鄙視的也有,如安老太太的個性就是方姨媽的際遇,也是個罵人的角色,而不是看臉色那一角。
從古到今的教育,都有一條,為人要厚道,為人要寬容。除非個性特別的差,或者是特別的不懂事,大多數的人還肯幫別人的。
安老太太,也正是這樣的人。說她有多仁慈,不見得;說她有多和氣,肯定不是。說她見到別人有難處不見得袖手,她是此類人。
方姨媽在表現感恩,錢媒婆就此告辭。出了安府的門,錢媒婆一頭走一頭想餘夫人也是的,太拿自己當碗兒菜。現在人家就說不答應,不知她聽到會什麽表情?
安老太太的話回得極妙,等回來再說吧。這麽遠的歸寧去,不住上一年兩年她肯回來?等回來也許獨身一人,一個孫女兒也不帶回來。
錢媒婆到今天才體會市井傳言是真的,安老太太有意為孫女兒在京裏尋親事。錢媒婆暗想,嘖嘖,這老太太倒是心地好,孫女兒都不是她的,她也肯成全。
她就抱著這樣的心思,冒著風雪走進餘府的門。
餘夫人壓根兒沒想到這事情不會成,就沒有多想,正在指揮丫頭們收拾過年要用的東西出來。古代辦個年貨,早的臘月前都開始進行。
見錢媒婆進來,餘夫人讓丫頭們出去,笑吟吟地道:“哦,安家定下的什麽日子?”她柳眉生春,麵頰上也無端的生出紅暈,像任何一個家有喜事的主婦一樣。
錢媒婆木著個臉:“人家說要進京,有事進京後再說。”
餘夫人正掂著瓜子在磕,“格嘣”一下,瓜子殼卡進牙裏。疼得她慘叫一聲,慌的丫頭們擁進來,拿著銀針牙簽釵子等物挑了半天,才把那個瓜子殼弄出來,也弄出幾點血絲,沾在餘夫人唇上。
接下來又是漱口,又是取傷藥。止血白藥上來時,餘夫人才明白過來,氣喘籲籲大罵道:“什麽東西,也敢回我家的親事!”
她越想越生氣,直接遷怒到安老太太身上。你早不歸寧晚不歸寧,非要等到我家提親事後你說歸寧!
幾十年了你不歸寧,這老了老了的帶著幾個孫女兒去侯府吃舍飯嗎?臉皮也忒厚!
氣著氣著,就開始罵南安侯府。侯府很了不起嗎!很有勢力嗎!很能欺負人嗎!以後等兒子中了舉,受到聖上賞識,也一舉得爵,比你侯府還要了不起,還要有勢力,到時候就好好的欺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