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陸氏的故事卻不是從盧璿開始。
有些事傅念君很少關注過,應該說即便關注了也不曾細細想過,這些已經塵封的往事和作古的人,如今才漸漸在陸氏的嘴裏有了正形。
「本朝未建立之時,時局紛亂,四方群雄並起,哪怕到了如今,許許多多世家貴族,朝中大臣,都是由那些貴族世家演變而來,許多都曾是一方砥柱,一時豪強。」
陸氏笑了笑:「當年後周國滅,盧璿不過幾歲年紀,字都不識幾個,他是帝裔又如何,他能有如今的光景,不過是因為他養父盧琰的本事。」
傅念君也是知道盧家的,「越國公盧琰乃是玉川盧姓派係嫡支,自後漢起就是上等貴族世家,聽聞盧公更是得家族所長,人品與才能極為出眾。」
「是啊……」陸氏的神色懷著幾分恍惚,「盧琰也是二臣,侍奉了周室,又變節侍奉宋室,隻是二臣與二臣之間,卻也大不相同。」
由此陸氏講了一個傅念君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太祖皇帝周輯采用七妙計策,廢後周皇帝為王,其餘公卿大臣不改變舊職。他和一批大將奪位成功進入內宮時,發現有一個小孩,太祖查問這個小孩是誰,查問結果得知是周廢帝之庶弟,常年不受寵愛,生得畏懼羸弱。
宋太祖便環顧將領們,問該如何處置這個小孩。侍衛們揣摩太祖心意,迅將他抓起來準備處死。那小孩年紀雖小,也知自己性命難保,在大殿之中哭聲動地,幾次昏厥過去。
其慘狀在眾臣眼中,卻隻有盧琰不忍心稚兒殞命。他冒著生命危險勸諫太祖:「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周禪安得不存其後?」
這一句話,就這樣救下了盧璿的性命。
太祖生性本也不凶殘,就發令把即將被拖出大殿梟首的孩子救了回來,從此被盧琰收為養子,再不是後周宗室。
「盧琰侍奉周室時一片赤誠,侍奉宋室一樣嘔心瀝血。」陸氏歎道:「太祖曾說他有‘冰雪之清,鬆柏之骨’,當真不負。國朝之中,前朝舊臣不少,可何處再有一個盧琰?他不以變節為恥,不以二臣身份為辱,他教訓子孫,隻叮囑他們不負盧氏清名,不愧天下百姓。」
傅念君心潮激蕩,終於明白陸氏所言「天下大義」為何。
「所以,區區一個盧璿能有多少能耐?」陸氏道:「重不在他乃後周宗室,重的是,他有盧琰這樣一個養父。而他的夫人出自連家,這裏頭多少,是衝著盧琰而去。」
原來是這般道理!
傅念君終於明白過來。
帝裔好尋,名臣卻難求。
說起來盧琰的夫人連氏乃是閩國名將連重遇之後,這連重遇也算是個極有氣節之人,忠心不移,誓死護衛幼主,力戰而死。
陸氏說起連家:「當年閩國國滅,連重遇命子攜幼主逃入毗鄰的吳越國,當時中原正統乃是後周,他們幾方尋覓,也沒有再聽說過閩室王家後人的消息,後來也就作罷了。」
傅念君接口:「閩國國小勢弱,當時後周尚且處於內憂外患,恐怕沒有多餘的心思尋訪王氏遺孤了。」
當時這麽多小國林立,若個個滅了都要斬草除根,哪怕是再多兵馬也不夠用。
「不過,尋訪不到,大概是因為吳越國包庇吧。」
傅念君說道。
陸氏點頭,「不錯,吳越國在亂世之中度過了這麽多代,沒有戰亂,還占據著如此豐沃的江南土地,不得不說,錢家人很會審時度勢。」
與壽命短暫的閩國這樣的小國不同,吳越立國以來,曆時百餘年,一直十分安定,經營著名下的十三州,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宋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在藩國之中兵力雖不強,財力卻不容小覷。
「確實,當年太祖平定天下,隻有吳越王主動獻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保全一族榮耀,實乃少有英明之人。」
既避了江南戰禍,又不損自家一兵一卒,且太祖生性並非殘酷暴虐之人,錢家將兵權悉數交出之後,朝廷並未多做苛待,彼時吳越王二子更是在太祖太宗朝出仕為宦,成為文臣,在朝也算順風順水。
而錢家在江南依然被尊為吳王,朝廷雖然加的封號不同,可「王爺」之名依然跟了錢家人幾代。
到了三十年後,錢家已經幾乎無祖上恩蔭爵位在身,可依然是江南頂級世家,幾代以來累積的財貨,錢家人的富貴生活,怕是連皇室都比不上。
「錢家在杭州一帶根深蒂固,加上如此懂時務,可以說,不僅與皇室關係很穩妥,在江南百姓心中也很有威望。」
陸氏繼續說著。
這世間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錢家保全了江南,保全了自家的錢財人力,讓江南一帶在時局紛亂之中幾乎無有損失,雖被滅國,可是祖宗基業,到底是葬送了還是留下了,恐怕也很難衡量。
「最近上元節,錢家人似乎進京了。」陸氏側首,傅念君很機靈地遞上了一盞茶。
傅念君知道陸氏的消息十分靈通。
「二嬸可知來的是什麽人?有何目的?」
「目的?」陸氏嗤笑,「左不過那幾件事。要麽就是官家又要賜婚錢家,要麽就是國庫裏短了銀兩。」
錢家金山銀山,一時要搬也搬不空,朝廷在江南一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有好處,左右錢家也算是皇帝的錢袋子。
傅念君默了默,一來二去,從個魏氏竟扯到了連氏、王氏、錢氏這三個家族……
她越來越沒有把握,這個魏氏到底是個什麽來路。
陸氏卻給了傅念君一顆定心丸:「你若是覺得生疑,必然不能放過任何一處關節。」
她整了整神色,把茶杯重重放在小幾上,換了極為嚴肅的表情:「官家年紀一日比一日大了,立太子之事不能再無限期拖下去,你爹爹必然是要站隊的,他如今在這個位置上不容易,容不得他和稀泥。朝廷已經有了一位老丞相,畢相公是老臣,油滑地狐狸一樣,必然急流勇退,現在官家不肯放他歸隱,朝臣們也好望著他做風向,可也就是一兩年的事了,他退下來,接下來就是你爹爹和參知政事王永澄王相公,他們二人素來不和,往後少不得在立儲之事上多有分歧。」
有些事傅念君很少關注過,應該說即便關注了也不曾細細想過,這些已經塵封的往事和作古的人,如今才漸漸在陸氏的嘴裏有了正形。
「本朝未建立之時,時局紛亂,四方群雄並起,哪怕到了如今,許許多多世家貴族,朝中大臣,都是由那些貴族世家演變而來,許多都曾是一方砥柱,一時豪強。」
陸氏笑了笑:「當年後周國滅,盧璿不過幾歲年紀,字都不識幾個,他是帝裔又如何,他能有如今的光景,不過是因為他養父盧琰的本事。」
傅念君也是知道盧家的,「越國公盧琰乃是玉川盧姓派係嫡支,自後漢起就是上等貴族世家,聽聞盧公更是得家族所長,人品與才能極為出眾。」
「是啊……」陸氏的神色懷著幾分恍惚,「盧琰也是二臣,侍奉了周室,又變節侍奉宋室,隻是二臣與二臣之間,卻也大不相同。」
由此陸氏講了一個傅念君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太祖皇帝周輯采用七妙計策,廢後周皇帝為王,其餘公卿大臣不改變舊職。他和一批大將奪位成功進入內宮時,發現有一個小孩,太祖查問這個小孩是誰,查問結果得知是周廢帝之庶弟,常年不受寵愛,生得畏懼羸弱。
宋太祖便環顧將領們,問該如何處置這個小孩。侍衛們揣摩太祖心意,迅將他抓起來準備處死。那小孩年紀雖小,也知自己性命難保,在大殿之中哭聲動地,幾次昏厥過去。
其慘狀在眾臣眼中,卻隻有盧琰不忍心稚兒殞命。他冒著生命危險勸諫太祖:「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周禪安得不存其後?」
這一句話,就這樣救下了盧璿的性命。
太祖生性本也不凶殘,就發令把即將被拖出大殿梟首的孩子救了回來,從此被盧琰收為養子,再不是後周宗室。
「盧琰侍奉周室時一片赤誠,侍奉宋室一樣嘔心瀝血。」陸氏歎道:「太祖曾說他有‘冰雪之清,鬆柏之骨’,當真不負。國朝之中,前朝舊臣不少,可何處再有一個盧琰?他不以變節為恥,不以二臣身份為辱,他教訓子孫,隻叮囑他們不負盧氏清名,不愧天下百姓。」
傅念君心潮激蕩,終於明白陸氏所言「天下大義」為何。
「所以,區區一個盧璿能有多少能耐?」陸氏道:「重不在他乃後周宗室,重的是,他有盧琰這樣一個養父。而他的夫人出自連家,這裏頭多少,是衝著盧琰而去。」
原來是這般道理!
傅念君終於明白過來。
帝裔好尋,名臣卻難求。
說起來盧琰的夫人連氏乃是閩國名將連重遇之後,這連重遇也算是個極有氣節之人,忠心不移,誓死護衛幼主,力戰而死。
陸氏說起連家:「當年閩國國滅,連重遇命子攜幼主逃入毗鄰的吳越國,當時中原正統乃是後周,他們幾方尋覓,也沒有再聽說過閩室王家後人的消息,後來也就作罷了。」
傅念君接口:「閩國國小勢弱,當時後周尚且處於內憂外患,恐怕沒有多餘的心思尋訪王氏遺孤了。」
當時這麽多小國林立,若個個滅了都要斬草除根,哪怕是再多兵馬也不夠用。
「不過,尋訪不到,大概是因為吳越國包庇吧。」
傅念君說道。
陸氏點頭,「不錯,吳越國在亂世之中度過了這麽多代,沒有戰亂,還占據著如此豐沃的江南土地,不得不說,錢家人很會審時度勢。」
與壽命短暫的閩國這樣的小國不同,吳越立國以來,曆時百餘年,一直十分安定,經營著名下的十三州,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宋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在藩國之中兵力雖不強,財力卻不容小覷。
「確實,當年太祖平定天下,隻有吳越王主動獻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保全一族榮耀,實乃少有英明之人。」
既避了江南戰禍,又不損自家一兵一卒,且太祖生性並非殘酷暴虐之人,錢家將兵權悉數交出之後,朝廷並未多做苛待,彼時吳越王二子更是在太祖太宗朝出仕為宦,成為文臣,在朝也算順風順水。
而錢家在江南依然被尊為吳王,朝廷雖然加的封號不同,可「王爺」之名依然跟了錢家人幾代。
到了三十年後,錢家已經幾乎無祖上恩蔭爵位在身,可依然是江南頂級世家,幾代以來累積的財貨,錢家人的富貴生活,怕是連皇室都比不上。
「錢家在杭州一帶根深蒂固,加上如此懂時務,可以說,不僅與皇室關係很穩妥,在江南百姓心中也很有威望。」
陸氏繼續說著。
這世間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錢家保全了江南,保全了自家的錢財人力,讓江南一帶在時局紛亂之中幾乎無有損失,雖被滅國,可是祖宗基業,到底是葬送了還是留下了,恐怕也很難衡量。
「最近上元節,錢家人似乎進京了。」陸氏側首,傅念君很機靈地遞上了一盞茶。
傅念君知道陸氏的消息十分靈通。
「二嬸可知來的是什麽人?有何目的?」
「目的?」陸氏嗤笑,「左不過那幾件事。要麽就是官家又要賜婚錢家,要麽就是國庫裏短了銀兩。」
錢家金山銀山,一時要搬也搬不空,朝廷在江南一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有好處,左右錢家也算是皇帝的錢袋子。
傅念君默了默,一來二去,從個魏氏竟扯到了連氏、王氏、錢氏這三個家族……
她越來越沒有把握,這個魏氏到底是個什麽來路。
陸氏卻給了傅念君一顆定心丸:「你若是覺得生疑,必然不能放過任何一處關節。」
她整了整神色,把茶杯重重放在小幾上,換了極為嚴肅的表情:「官家年紀一日比一日大了,立太子之事不能再無限期拖下去,你爹爹必然是要站隊的,他如今在這個位置上不容易,容不得他和稀泥。朝廷已經有了一位老丞相,畢相公是老臣,油滑地狐狸一樣,必然急流勇退,現在官家不肯放他歸隱,朝臣們也好望著他做風向,可也就是一兩年的事了,他退下來,接下來就是你爹爹和參知政事王永澄王相公,他們二人素來不和,往後少不得在立儲之事上多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