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三百三十七章:日軍代表到了(求訂閱、求月票)
馬錚同傅宜生之間的會談很成功,兩人就第35軍同綏察軍區的防區達成了協議,就以雙方目前實際控製區為界,互不侵犯。
作為補償,綏察軍區要在和日軍完成交易後分給第35軍3000支步槍和150挺輕重機槍。另外還要開辟一條烏拉特前旗、杭錦旗、東勝到晉西北的通道,在這條通道上晉綏軍各部隻要提前報備就可以隨意通行,不受阻攔。
這個協議看似是馬錚所部吃了虧,但是實際上馬錚和傅宜生都清楚,真正吃虧的還是晉綏軍,因為現在不管怎麽說還是國民政府當家,而晉綏軍又是國民政府承認的地方部隊,綏遠則是晉綏軍固有的勢力範圍,不管包頭是不是馬錚所部從日本人手中搶回來的,隻要晉綏軍還在,這地方就應該歸晉綏軍,說道什麽地方也是人家有理。
現在隻不過有理比不上拳頭大的,馬錚所部兵強馬壯,所以就算是綏察軍區占了包頭,別人也不敢多說什麽。但第35軍真要是鬧起來,恐怕最後讓步的很可能還是馬錚所部。
更何況馬錚早就知道國民政府上下現在早就看八路軍很不順眼了,八路軍的快速發展已經成了包括老蔣在內的很多人的心病,要是傅宜生借題發揮的話,國民政府肯定會要求馬錚所部回到自己的防區,將包頭讓出來的。
如果馬錚所部照做的話還好,如果不照做的話必然會被國民政府抨擊為違抗軍令,如此一來兩黨之間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這一點馬錚能想到,傅宜生同樣能想到,他能以武器裝備換地盤而尋找台階下,可以說已經做出了讓步,所以對於傅宜生提出的要求馬錚也答應的很爽快。
當然了,馬錚也清楚傅宜生這麽做也是有原因的,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本人深明大義。不願意和八路軍搞摩擦這麽簡單。
傅宜生出身晉綏軍,大半輩子都在為晉綏軍服務,但是他和晉綏軍大佬閻錫山的關係卻很一般,遠遠比不上楊愛源等人。之前是因為老蔣對傅宜生另眼相看引得閻老西的猜忌,而現在則是因為傅宜生對軍中的一些改革讓閻老西很不滿意,因此矛盾重重。
而引發傅、閻之間裂痕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傅宜生對八路軍的態度,在傅作義受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時,所部防區八路軍120師隔河相望。因此雙方信使往來不斷。交換情報,建立聯防。傅作義讚成共/產/黨的全民抗戰的主張,對******十分信服,多次拜會過主席,並同王若飛、南漢宸等結為知友。後來傅部移駐河曲,還邀請八路軍程子華、南漢宸及犧盟會的續範亭等舉行會談和聚餐,交流整軍抗戰的經驗。
主席甚至還贈送傅政治書籍和論述抗戰的著作,最重要的是經延安方麵決定,延安陝北公學和抗大向35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員,使傅部的抗日力量得到充實。38年年初。傅建立了北路軍政治工作委員會,仿照八路軍在軍隊各級相應設立政治工作機構,其中許多負責人由延安派遣的幹部擔任。
傅還製定了《北路軍政治工作守則》,規定廢除打罵士兵;實行經濟公開;活躍士兵文化生活;幫助勞苦百姓,提倡軍民合作;實行軍政統一等等;製定了《十項紀律》,對行軍、宿營、作戰等方麵的群眾紀律作了具體規定。這些做法,密切了軍民關係,受到老百姓的稱讚,顯示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戰的氣氛。但是這一切卻遭到閻錫山的忌恨。攻擊傅“把部隊帶****了”,“35軍已成為七路半了”。並密電******,提出要將傅作義撤換。
不久前,武漢方麵任命傅宜生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傅便借此擺脫了閻錫山控製,準備自立門戶。
但是自立門戶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自立對於閻錫山來說就意味著背叛。要知道傅宜生麾下的部隊大多數是晉綏軍出身,對於閻錫山本身就有極大的向心力,因此隻要閻錫山有意對付傅宜生的話,必然會讓35軍實力受損的。這是傅宜生所不希望看到的。
好在現在馬錚所部占領了綏東和包頭一線,甚至於還拿下了整個伊克昭,徹底截斷了河套地區和山西之間的聯係,隻要馬錚所部不鬆口,閻錫山就算是想要收拾傅宜生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從這方麵講,傅宜生對於占領包頭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
因此現在這樣的局麵對於馬錚所部和35軍來說是一個雙贏,虧的隻是日本人和閻老西。
當然了,有些事情是隻可以意會而不能言傳的,雙方就算是心知肚明但也要做到心照不宣。
馬錚同傅宜生剛剛結束會談,就接到歸綏方麵發來的電報,說日軍華北方麵軍負責談判的代表已經來了。
馬錚隨即同傅宜生告別,然後乘坐火車返回了歸綏。
下午四點馬錚乘坐的火車駛入歸綏火車站,隨後顧不上吃飯,直接到軍區總部會見了日本方麵的代表。
歸綏.將軍衙署.綏察軍區總部.
馬錚剛喝了兩口水,外麵就傳來衛兵的報告聲。
“進來!”
“報告司令員,日軍談判代表到了!”衛兵大聲報告道。
“帶進來吧!”馬錚道。
很快,在徐英輝和徐曉林的帶領下,兩男一女三個日本軍官被帶了進了馬錚的辦公室。
馬錚看了一眼這三個日本軍官,一個中佐兩個少佐,級別不高也不低。不過這三人長的實在是各具特點,左邊的那個少佐倒還好,就是有點瘦,像個麻杆兒一樣。中間那個中佐就不一樣了,又高又胖,將近一米七五的身高在這個時代絕對算的上是高個子了,但是那體重也是相當的,目測至少在兩百斤左右,遠看就像是一個加大了的油桶一樣。
而最左邊的那個女軍官則是長的太漂亮了,有點像年輕時候的日本女星酒井法子,但是卻多了一絲英武和狠厲。
不過當馬錚看到中間那個這大腦袋中佐的長相之後頗為奇怪,怎麽看怎麽熟悉。但是馬錚又幾乎可以確定自己並未見過這個家夥,著實很奇怪。
這時,這個又高又胖像個大號手榴彈的家夥開口了:“將軍閣下,大日本皇軍北支那方麵軍參謀部上村奉命前來和貴部談判,希望就釋放我部被俘人員一事達成協議。”
這位上村中佐說話的同時,他身邊的那個少佐女軍官則是用漢語進行翻譯,顯然是說給馬錚等人聽的,隻不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馬錚辦公室裏的這幾個人其實都懂日語。馬錚就不用說了,口語和書寫都是一流的,不比純正的日本人差,而徐英輝和徐曉林雖然書寫不行,但是口語卻不差,基本上可以達到日常交流之用,根本就用不著翻譯。
不過馬錚並未說破,而是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來談判的,那就請坐吧!”
“哈伊!”
馬錚突然問道:“上村中佐,我們之前見過麵嗎?”
當聽到女軍官的翻譯之後,上村臉色一變,但隨即又恢複了正常,然後說道:“將軍閣下,應該沒有,我是剛剛調入北支那方麵軍任職的,在此之前並未來過中國。”
馬錚的眉頭不由的皺了起來,他敢確定此人應該和他有某種聯係,但是現在卻死活想不起來。(未完待續。)
馬錚同傅宜生之間的會談很成功,兩人就第35軍同綏察軍區的防區達成了協議,就以雙方目前實際控製區為界,互不侵犯。
作為補償,綏察軍區要在和日軍完成交易後分給第35軍3000支步槍和150挺輕重機槍。另外還要開辟一條烏拉特前旗、杭錦旗、東勝到晉西北的通道,在這條通道上晉綏軍各部隻要提前報備就可以隨意通行,不受阻攔。
這個協議看似是馬錚所部吃了虧,但是實際上馬錚和傅宜生都清楚,真正吃虧的還是晉綏軍,因為現在不管怎麽說還是國民政府當家,而晉綏軍又是國民政府承認的地方部隊,綏遠則是晉綏軍固有的勢力範圍,不管包頭是不是馬錚所部從日本人手中搶回來的,隻要晉綏軍還在,這地方就應該歸晉綏軍,說道什麽地方也是人家有理。
現在隻不過有理比不上拳頭大的,馬錚所部兵強馬壯,所以就算是綏察軍區占了包頭,別人也不敢多說什麽。但第35軍真要是鬧起來,恐怕最後讓步的很可能還是馬錚所部。
更何況馬錚早就知道國民政府上下現在早就看八路軍很不順眼了,八路軍的快速發展已經成了包括老蔣在內的很多人的心病,要是傅宜生借題發揮的話,國民政府肯定會要求馬錚所部回到自己的防區,將包頭讓出來的。
如果馬錚所部照做的話還好,如果不照做的話必然會被國民政府抨擊為違抗軍令,如此一來兩黨之間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這一點馬錚能想到,傅宜生同樣能想到,他能以武器裝備換地盤而尋找台階下,可以說已經做出了讓步,所以對於傅宜生提出的要求馬錚也答應的很爽快。
當然了,馬錚也清楚傅宜生這麽做也是有原因的,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本人深明大義。不願意和八路軍搞摩擦這麽簡單。
傅宜生出身晉綏軍,大半輩子都在為晉綏軍服務,但是他和晉綏軍大佬閻錫山的關係卻很一般,遠遠比不上楊愛源等人。之前是因為老蔣對傅宜生另眼相看引得閻老西的猜忌,而現在則是因為傅宜生對軍中的一些改革讓閻老西很不滿意,因此矛盾重重。
而引發傅、閻之間裂痕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傅宜生對八路軍的態度,在傅作義受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時,所部防區八路軍120師隔河相望。因此雙方信使往來不斷。交換情報,建立聯防。傅作義讚成共/產/黨的全民抗戰的主張,對******十分信服,多次拜會過主席,並同王若飛、南漢宸等結為知友。後來傅部移駐河曲,還邀請八路軍程子華、南漢宸及犧盟會的續範亭等舉行會談和聚餐,交流整軍抗戰的經驗。
主席甚至還贈送傅政治書籍和論述抗戰的著作,最重要的是經延安方麵決定,延安陝北公學和抗大向35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員,使傅部的抗日力量得到充實。38年年初。傅建立了北路軍政治工作委員會,仿照八路軍在軍隊各級相應設立政治工作機構,其中許多負責人由延安派遣的幹部擔任。
傅還製定了《北路軍政治工作守則》,規定廢除打罵士兵;實行經濟公開;活躍士兵文化生活;幫助勞苦百姓,提倡軍民合作;實行軍政統一等等;製定了《十項紀律》,對行軍、宿營、作戰等方麵的群眾紀律作了具體規定。這些做法,密切了軍民關係,受到老百姓的稱讚,顯示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戰的氣氛。但是這一切卻遭到閻錫山的忌恨。攻擊傅“把部隊帶****了”,“35軍已成為七路半了”。並密電******,提出要將傅作義撤換。
不久前,武漢方麵任命傅宜生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傅便借此擺脫了閻錫山控製,準備自立門戶。
但是自立門戶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自立對於閻錫山來說就意味著背叛。要知道傅宜生麾下的部隊大多數是晉綏軍出身,對於閻錫山本身就有極大的向心力,因此隻要閻錫山有意對付傅宜生的話,必然會讓35軍實力受損的。這是傅宜生所不希望看到的。
好在現在馬錚所部占領了綏東和包頭一線,甚至於還拿下了整個伊克昭,徹底截斷了河套地區和山西之間的聯係,隻要馬錚所部不鬆口,閻錫山就算是想要收拾傅宜生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從這方麵講,傅宜生對於占領包頭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
因此現在這樣的局麵對於馬錚所部和35軍來說是一個雙贏,虧的隻是日本人和閻老西。
當然了,有些事情是隻可以意會而不能言傳的,雙方就算是心知肚明但也要做到心照不宣。
馬錚同傅宜生剛剛結束會談,就接到歸綏方麵發來的電報,說日軍華北方麵軍負責談判的代表已經來了。
馬錚隨即同傅宜生告別,然後乘坐火車返回了歸綏。
下午四點馬錚乘坐的火車駛入歸綏火車站,隨後顧不上吃飯,直接到軍區總部會見了日本方麵的代表。
歸綏.將軍衙署.綏察軍區總部.
馬錚剛喝了兩口水,外麵就傳來衛兵的報告聲。
“進來!”
“報告司令員,日軍談判代表到了!”衛兵大聲報告道。
“帶進來吧!”馬錚道。
很快,在徐英輝和徐曉林的帶領下,兩男一女三個日本軍官被帶了進了馬錚的辦公室。
馬錚看了一眼這三個日本軍官,一個中佐兩個少佐,級別不高也不低。不過這三人長的實在是各具特點,左邊的那個少佐倒還好,就是有點瘦,像個麻杆兒一樣。中間那個中佐就不一樣了,又高又胖,將近一米七五的身高在這個時代絕對算的上是高個子了,但是那體重也是相當的,目測至少在兩百斤左右,遠看就像是一個加大了的油桶一樣。
而最左邊的那個女軍官則是長的太漂亮了,有點像年輕時候的日本女星酒井法子,但是卻多了一絲英武和狠厲。
不過當馬錚看到中間那個這大腦袋中佐的長相之後頗為奇怪,怎麽看怎麽熟悉。但是馬錚又幾乎可以確定自己並未見過這個家夥,著實很奇怪。
這時,這個又高又胖像個大號手榴彈的家夥開口了:“將軍閣下,大日本皇軍北支那方麵軍參謀部上村奉命前來和貴部談判,希望就釋放我部被俘人員一事達成協議。”
這位上村中佐說話的同時,他身邊的那個少佐女軍官則是用漢語進行翻譯,顯然是說給馬錚等人聽的,隻不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馬錚辦公室裏的這幾個人其實都懂日語。馬錚就不用說了,口語和書寫都是一流的,不比純正的日本人差,而徐英輝和徐曉林雖然書寫不行,但是口語卻不差,基本上可以達到日常交流之用,根本就用不著翻譯。
不過馬錚並未說破,而是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來談判的,那就請坐吧!”
“哈伊!”
馬錚突然問道:“上村中佐,我們之前見過麵嗎?”
當聽到女軍官的翻譯之後,上村臉色一變,但隨即又恢複了正常,然後說道:“將軍閣下,應該沒有,我是剛剛調入北支那方麵軍任職的,在此之前並未來過中國。”
馬錚的眉頭不由的皺了起來,他敢確定此人應該和他有某種聯係,但是現在卻死活想不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