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再次整編(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塞北兵團在東北取得決定性勝利之時,盟軍方麵也取得了重大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迎來了一個春天。
首先傳來的捷報的依然是蘇德戰場,斯大林是一個有魄力的領導,盡管斯大林本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在這場戰爭中斯大林本人所展現出來的魄力和毅力令人敬佩。於蘇聯的堅持相比,諾大個法國竟然在4個星期內就宣布投降就顯得有些不堪了。
在塞北兵團發起東北戰役之時,斯大林組織軍隊在東線戰場連續發動了別爾格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姆加進攻戰役(列寧格勒方向)、斯摩棱斯克進攻戰役、頓巴斯進攻戰役、chernigov-波爾塔瓦進攻戰役,幾乎是連戰連捷,打的德軍潰不成軍。
雖然還沒有解放蘇聯全境,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最重要的是蘇聯已經將德國從傳統的工業區驅趕了出去,這對於大量需要西方援助的蘇聯是一個好消息。
緊接著傳來捷報的是西歐戰場,說實話馬崢從一開始就不太關注歐洲戰場,畢竟這個時代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管其他地方的事情。
根據蘇聯方麵傳回來的消息稱,盟軍準備在44年的上半年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現在正在為這一戰做準備。
而馬崢知道,一旦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話,德國法西斯的末日就要到了。
總而言之1944的上半年不管對於中國還是整個盟軍而言,都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一年,這一年人們終於看到了戰爭結束的希望。
不過這一切都和馬崢沒有任何關係了,此事的馬崢正在為龐大的部隊而頭疼。由於部隊發展太過於迅速,所以現在塞北兵團總兵力已經超過了200萬,絕對是全中國最大的一個戰略集團。
兵員多是好事兒,但是如果一個師就有五六萬人就不大好了,因此在馬崢看來對部隊進行新一輪的整編勢在必行。
隨後馬崢以兵團司令員的名義,下令要求各軍區立即向兵團總部匯報部隊的編製以及兵力總數,而兵團總部的參謀們則是迅速對各軍區上報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很快馬崢便知道他麾下到底有多少人了。
227.6萬人,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要知道原八路軍和新四軍合並成的華北兵團此時也不過120萬部隊,沒想到塞北兵團總兵力竟然達到了227萬。
隨後馬崢致電各軍區的軍政幹部詢問部隊擴編迅速地原因,得知這段時間部隊收編了大量的偽軍土匪以及抗日小部隊,所以幾乎所有的部隊都迅速擴編了,兵員的數量自然而然的也就上來了。
有鑒於此,在請示中央之後,馬崢再一次對麾下的部隊進行了大整編。
1944年6月2日,塞北兵團師一級以上的軍政幹部在新京召開擴大會議,討論對部隊的整編問題,經過兩天的討論,最終製定了整編方案。
此次整編塞北兵團的指揮係統增加了軍一級的編製,全軍的高級指揮係統由高到低分為兵團、軍區、野戰軍三級,同時撤銷東北軍區,設立北滿軍區和南滿軍區。
經過此次整編,塞北兵團決定保留綏遠軍區、察哈爾軍區、山東軍區、熱河軍區、北滿軍區、南滿軍區,而每個軍區下轄4個野戰軍,每個野戰軍下轄3個整編師和一個軍團部。
兩天後,塞北兵團司令部下發了關於部隊整編的命令,同時也公布了新的幹部任命名單。
兵團司令員自然是由他馬崢擔任,委員依然是由老羅擔任,參謀長徐英輝、武裝部長莫少言、政治部主任沈玉龍、後勤部長王惠國、軍工部長馮安、教育及宣傳部長鄧國華、副部長陳佳穎、軍情部長徐曉林,高層幾乎沒有任何改動。
綏遠軍區司令員黃思成、政治委員邢超、參謀長王濤,所部下轄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以及直屬騎兵師、炮兵師、工兵旅、警衛旅、突擊旅等,總兵力28萬人。
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何秀林、參謀長朱長貴,所部下轄第五軍、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等部隊,總兵力29萬人。
熱河軍區,司令員馬德勝、政治委員鐵心蘭、參謀長周海,所部下轄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總兵力27萬人。
北滿軍區司令員徐虎,政治委員薛碧成,參謀長施文虎,所部下轄第十三軍、第十四軍、第十五軍、第十六軍以及部分直屬部隊,總兵力27萬人。
南滿軍區司令員劉鳳池、政治委員畢力格、參謀長吳秀達,所部下轄第十七軍、第十八軍、第十九軍、第二十軍以及部分直屬部隊,總兵力33萬人.
除此之外,塞北兵團還有直屬兵團,司令員由參謀長徐英輝擔任,政治委員王戰,所部下轄兩個軍外加兩個裝甲師和3個炮兵旅,總兵力20萬人。
另外,兵團直轄4個師以及大批技術兵種,總兵力14萬人。
唯一沒有變動的隻有山東軍區,由於山東的部隊在岡村寧次的壓製下發展並不快,到現在全軍區也不過15萬人,所以馬崢命令他們保留原有編製,等收複山東之後在進行整編。
部隊是整編完了,但是武器裝備的缺口卻體現出來了,根據各軍區上報的情況看,現在各軍區或多或少都存在武器裝備匱乏的事情。
倒不是塞北兵團拿不出那麽多的武器裝備,單單這一仗繳獲的日偽軍的武器裝備就能足足裝備一百萬人,不過這些武器裝備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日軍給偽軍裝備的槍支本身就很落後,絕大多數都是從關內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中正式、漢陽造都有,中國的、俄國的、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那叫一個齊全。
所以部隊的武器裝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繳獲的那些武器裝備臨時應應急還行,要是真上戰場那可就要要命啊,再加上之前部隊裏麵使用的部分槍支也需要換裝,所以塞北兵團的武器缺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經過統計,塞北兵團現在還缺55萬長槍、2萬輕機槍、8000重機槍、40000至手槍。另外部隊還缺120萬套軍裝被服,彈藥也是很缺乏,物資的缺口更大。
龐大的數據讓馬崢感到壓力很大,不過馬崢暫時也沒有好的辦法。
日軍雖然留下不少兵工廠,單單大型兵工廠就有8座,這些兵工廠不要說生產步槍了,最牛的時候甚至還可以生產飛機配件、坦克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炮,關內日本人一半以上的軍火供應是奉天兵工廠生產的。
不過現在日本人撤退的時候將兵工廠損毀的不成樣子了,而且裝備也絕大多數被掩埋或者直接炸毀了。
大戰結束這麽長時間了,整個東北地區恢複生產的隻有4家小兵工廠,每天的產量加起來也不夠一個步兵營,按照這個速度下去這幾十萬的武器缺口沒個5年的時間恐怕無法完成。
因此馬崢向蘇聯以及美國尋求幫助,希望派部分專家過來幫助塞北兵團修複那些被日本人損毀了的武器生產線。同時讓華夏公司在美國采購一批軍火回來。
李瀾清自然知道馬崢的難處,當即以華夏公司的名義想美國最大的軍火商杜邦公司訂購了五十萬支長槍以及配套的彈藥生產線。同時李瀾清還致電馬崢,說已經有一批庫存的武器裝備從美國的西海岸登船,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運到中國。
塞北兵團在東北取得決定性勝利之時,盟軍方麵也取得了重大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迎來了一個春天。
首先傳來的捷報的依然是蘇德戰場,斯大林是一個有魄力的領導,盡管斯大林本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在這場戰爭中斯大林本人所展現出來的魄力和毅力令人敬佩。於蘇聯的堅持相比,諾大個法國竟然在4個星期內就宣布投降就顯得有些不堪了。
在塞北兵團發起東北戰役之時,斯大林組織軍隊在東線戰場連續發動了別爾格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姆加進攻戰役(列寧格勒方向)、斯摩棱斯克進攻戰役、頓巴斯進攻戰役、chernigov-波爾塔瓦進攻戰役,幾乎是連戰連捷,打的德軍潰不成軍。
雖然還沒有解放蘇聯全境,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最重要的是蘇聯已經將德國從傳統的工業區驅趕了出去,這對於大量需要西方援助的蘇聯是一個好消息。
緊接著傳來捷報的是西歐戰場,說實話馬崢從一開始就不太關注歐洲戰場,畢竟這個時代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管其他地方的事情。
根據蘇聯方麵傳回來的消息稱,盟軍準備在44年的上半年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現在正在為這一戰做準備。
而馬崢知道,一旦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話,德國法西斯的末日就要到了。
總而言之1944的上半年不管對於中國還是整個盟軍而言,都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一年,這一年人們終於看到了戰爭結束的希望。
不過這一切都和馬崢沒有任何關係了,此事的馬崢正在為龐大的部隊而頭疼。由於部隊發展太過於迅速,所以現在塞北兵團總兵力已經超過了200萬,絕對是全中國最大的一個戰略集團。
兵員多是好事兒,但是如果一個師就有五六萬人就不大好了,因此在馬崢看來對部隊進行新一輪的整編勢在必行。
隨後馬崢以兵團司令員的名義,下令要求各軍區立即向兵團總部匯報部隊的編製以及兵力總數,而兵團總部的參謀們則是迅速對各軍區上報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很快馬崢便知道他麾下到底有多少人了。
227.6萬人,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要知道原八路軍和新四軍合並成的華北兵團此時也不過120萬部隊,沒想到塞北兵團總兵力竟然達到了227萬。
隨後馬崢致電各軍區的軍政幹部詢問部隊擴編迅速地原因,得知這段時間部隊收編了大量的偽軍土匪以及抗日小部隊,所以幾乎所有的部隊都迅速擴編了,兵員的數量自然而然的也就上來了。
有鑒於此,在請示中央之後,馬崢再一次對麾下的部隊進行了大整編。
1944年6月2日,塞北兵團師一級以上的軍政幹部在新京召開擴大會議,討論對部隊的整編問題,經過兩天的討論,最終製定了整編方案。
此次整編塞北兵團的指揮係統增加了軍一級的編製,全軍的高級指揮係統由高到低分為兵團、軍區、野戰軍三級,同時撤銷東北軍區,設立北滿軍區和南滿軍區。
經過此次整編,塞北兵團決定保留綏遠軍區、察哈爾軍區、山東軍區、熱河軍區、北滿軍區、南滿軍區,而每個軍區下轄4個野戰軍,每個野戰軍下轄3個整編師和一個軍團部。
兩天後,塞北兵團司令部下發了關於部隊整編的命令,同時也公布了新的幹部任命名單。
兵團司令員自然是由他馬崢擔任,委員依然是由老羅擔任,參謀長徐英輝、武裝部長莫少言、政治部主任沈玉龍、後勤部長王惠國、軍工部長馮安、教育及宣傳部長鄧國華、副部長陳佳穎、軍情部長徐曉林,高層幾乎沒有任何改動。
綏遠軍區司令員黃思成、政治委員邢超、參謀長王濤,所部下轄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以及直屬騎兵師、炮兵師、工兵旅、警衛旅、突擊旅等,總兵力28萬人。
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何秀林、參謀長朱長貴,所部下轄第五軍、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等部隊,總兵力29萬人。
熱河軍區,司令員馬德勝、政治委員鐵心蘭、參謀長周海,所部下轄第九軍、第十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總兵力27萬人。
北滿軍區司令員徐虎,政治委員薛碧成,參謀長施文虎,所部下轄第十三軍、第十四軍、第十五軍、第十六軍以及部分直屬部隊,總兵力27萬人。
南滿軍區司令員劉鳳池、政治委員畢力格、參謀長吳秀達,所部下轄第十七軍、第十八軍、第十九軍、第二十軍以及部分直屬部隊,總兵力33萬人.
除此之外,塞北兵團還有直屬兵團,司令員由參謀長徐英輝擔任,政治委員王戰,所部下轄兩個軍外加兩個裝甲師和3個炮兵旅,總兵力20萬人。
另外,兵團直轄4個師以及大批技術兵種,總兵力14萬人。
唯一沒有變動的隻有山東軍區,由於山東的部隊在岡村寧次的壓製下發展並不快,到現在全軍區也不過15萬人,所以馬崢命令他們保留原有編製,等收複山東之後在進行整編。
部隊是整編完了,但是武器裝備的缺口卻體現出來了,根據各軍區上報的情況看,現在各軍區或多或少都存在武器裝備匱乏的事情。
倒不是塞北兵團拿不出那麽多的武器裝備,單單這一仗繳獲的日偽軍的武器裝備就能足足裝備一百萬人,不過這些武器裝備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日軍給偽軍裝備的槍支本身就很落後,絕大多數都是從關內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中正式、漢陽造都有,中國的、俄國的、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那叫一個齊全。
所以部隊的武器裝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繳獲的那些武器裝備臨時應應急還行,要是真上戰場那可就要要命啊,再加上之前部隊裏麵使用的部分槍支也需要換裝,所以塞北兵團的武器缺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經過統計,塞北兵團現在還缺55萬長槍、2萬輕機槍、8000重機槍、40000至手槍。另外部隊還缺120萬套軍裝被服,彈藥也是很缺乏,物資的缺口更大。
龐大的數據讓馬崢感到壓力很大,不過馬崢暫時也沒有好的辦法。
日軍雖然留下不少兵工廠,單單大型兵工廠就有8座,這些兵工廠不要說生產步槍了,最牛的時候甚至還可以生產飛機配件、坦克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炮,關內日本人一半以上的軍火供應是奉天兵工廠生產的。
不過現在日本人撤退的時候將兵工廠損毀的不成樣子了,而且裝備也絕大多數被掩埋或者直接炸毀了。
大戰結束這麽長時間了,整個東北地區恢複生產的隻有4家小兵工廠,每天的產量加起來也不夠一個步兵營,按照這個速度下去這幾十萬的武器缺口沒個5年的時間恐怕無法完成。
因此馬崢向蘇聯以及美國尋求幫助,希望派部分專家過來幫助塞北兵團修複那些被日本人損毀了的武器生產線。同時讓華夏公司在美國采購一批軍火回來。
李瀾清自然知道馬崢的難處,當即以華夏公司的名義想美國最大的軍火商杜邦公司訂購了五十萬支長槍以及配套的彈藥生產線。同時李瀾清還致電馬崢,說已經有一批庫存的武器裝備從美國的西海岸登船,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運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