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翼墮落天使眼中,白骨不過是一尊大佛的身骨舍利,能夠存留生前多少實力還是個問題,問題出現在自己還是太過於大意了。


    右手一揮,一把精致利劍幻化而出,身後黑色羽翼輕輕扇動,下一秒十四翼墮落天使已經臨至佛龕,手中利劍對著佛龕白骨刺去,漫天劍影,連周圍的空間都被洞穿。


    “叮叮叮……”


    初代佛主的身骨強大得讓人膽寒,僅僅一指,不換不忙,指尖與劍尖一次次的碰撞,迸發璀璨火花,奏響一首驚心動魄的旋律。


    佛教徒們都看呆了,初代佛主圓寂之後留下的一具身骨竟然可以強霸到這種地步,要知道這可是真神靈級別的十四翼墮落天使呀。


    蘭絕塵眼睛微眯,他知道這一具身骨的強大,可是已經出乎了自己的預料,先前拈花一指就已經足夠驚豔,現如今這一具身骨與十四翼墮落天使之間的過招,更是精彩絕倫。


    蘭絕塵明顯的感覺到十四翼墮落天使的強大,她竟然不被天道壓製自身的修為,這有些不符合常理,不過旋即想到自家師尊在背後搞事,將所有破碎的宇宙再度融合為一個完整的大宇宙,自然是回到了以前神靈遍地走的時代。


    神靈本就是從這個宇宙離開,怎麽會有被壓製的說法,一個完整的大宇宙的天道之力,自然是能夠包容神靈的全部力量。


    十四翼墮落天使的攻伐越來越淩厲,佛塔周圍早已經麵目全非,溝壑縱橫,然而佛塔沒有絲毫的損傷,更不用說佛龕。


    白骨強絕,一最簡單的方式對抗十四翼墮落天使最華麗的攻伐,一次次都能夠完美的截招,讓十四翼墮落天使有一種無力感,讓她鬱悶得想要吐血。


    “施主,聽貧僧一句勸,苦海無涯,回頭是岸。”白骨突然開口道。


    這一句話不知道為何竟然讓十四翼墮落天使徹底的爆發了,一股股氣浪以十四翼墮落天使為中心朝著四麵八方洶湧而來,渾身黑氣繚繞,黑色羽翼閃爍淡淡幽光,雙眸紫光閃爍,戰鬥力極致升華。


    手中利劍燃起熊熊異火,黑色與紫色相嵌,神異非凡。


    “當當當當……”


    以利劍為刀,十四翼墮落天使不再施展華麗的招式,化繁為簡,招招直指初代佛主頭骨之中的靈魂之火。


    “噬魂魔焰?有點意思,這位女施主恐怕是魔族的公主吧。”初代佛主緩緩開口道。


    出手依舊慵懶,見招拆招,白骨指所點之處,必是十四翼墮落天使的破綻,手中利刃劇烈顫動,發出一陣陣翁鳴聲,震得十四翼墮落天使右手發麻。


    “女施主,你既然來了,便是緣。不如留在我身邊做我佛童好了,我保證讓你飛升西天極樂世界,成就一身光輝。”初代佛主緩緩開口道。


    聲音剛正有力,滄桑飄渺,令人有種毋庸置疑的感覺。


    十四翼墮落天使卻是露出不屑的目光,並未開口說話,噬魂魔焰已經悄然依附在白骨之上,蝕骨之火風吹不滅,強絕的火焰竟然將白骨燒得劈裏啪啦作響,開始崩裂。


    未等十四翼墮落天使放鬆過來,唯見初代佛主輕輕道一聲“阿彌陀佛”,一陣清風吹過,帶來一縷溫潤的甘霖,噬魂魔焰很快熄滅,初代佛主的身骨恢複如初。


    單手捏印,卻是如來神掌起手式,十四翼墮落天使心中升起危機感,黑色羽翼瞬間合攏環抱身體,如來神掌輕輕,威力足以蓋天。


    “砰!”一聲響,十四翼墮落天使如同一顆炮彈一般,瞬間被擊飛出了八座苦城之外,細心的蘭絕塵發現,十四翼墮落天使不偏不倚的在先前她所在的位置止步。


    “好生可怖的力量控製能力。”蘭絕塵不禁道。


    水漣漪她們並非常人,怎會看不出這種簡單的細節,她們如今擔心的卻是蘭絕塵將要麵臨的是這樣的敵人,蘭絕塵怎麽可能斬殺得了這般可怖的敵人?


    就算智取,你也沒有任何的可用資源,去地下角鬥場尋求幫助是不可能的。


    命公子則是在感概這未曾謀麵的初代佛主之強,可以想象一下巔峰時期的初代佛主是多麽可怕的一個存在,能夠創造佛國之後,又創造了這麽一條佛國的聖路。


    鬼穀對於初代佛主的來曆還是有那麽一些了解,至少知道得比蘭絕塵他們多不少,隻不過這是內部的絕禁機密,命公子自己都不知曉,唯有每一任的鬼穀子才知道。


    十四翼墮落天使並不愚笨,知道自己與初代佛主的差距還要硬拚,這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唯見十四翼墮落天使右手緊握利劍,青筋暴起,她目光閃爍,這是在下決定。


    不過片刻,身後黑色羽翼微微扇動,十四翼墮落天使消失在了原地,卻不再功法初代佛主,而是返回了歐姆斯。


    “想不到你竟然強到這種地步,我真是太小看你了。”蘭絕塵緩緩開口道。


    “終有一天,你會知道,我也不過是一介螻蟻罷了。”


    話落,初代佛主的身骨再度散開,十色功德環稍稍黯淡,再也沒有了聲息。


    兩個巨頭的離去,象征著戰鬥的結束,那一種無形的壓抑感消失,眾人不再感覺到胸悶,脖子被掐住的窒息感,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隨之而來。


    全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展開來,心往神怡,竟然有些佛教徒因此突破了一直停滯不前的境界。


    福禍相依,焉知非福。


    這一次戰鬥之中失去了生命的佛教徒並沒有被遺忘,八座苦城的得道高僧皆為他們開壇超度,希望他們能夠得到那一份安寧,進入輪回之中,重頭再來。


    蘭絕塵不知道他們這麽做有沒有效果,那些死去的佛教徒得不得到安寧,至少這些誦經的佛教徒的內心得到了安寧。


    不是嗎?


    佛教是一個其中蘊含諸多的道理,這可不是一點點機緣巧合。


    蘭絕塵站在五陰苦城上最高的建築物之一,俯視著眾生,心中不由得感慨,四大皆空,劫數將至,怕是到時候會有更多的生靈遁入空門,除了能夠找到一些庇佑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尋找到了心中的慰藉和安寧。


    精神的慰藉,精神的寄托,這是佛教由下至上滲透到每一個階層,每一個等階的生靈最為兩劑“毒藥”。


    無論怎樣,蘭絕塵至少覺得佛教主題的本質其實是好的,陽光的,包容性很強的。


    至於那些從佛教之中衍生出來的宗教,蘭絕塵不好評論,畢竟角度不同,看事情的問題也是不同。


    四大皆空,不知道究竟是那一大劫數降臨。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個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會脫口而出地告訴你:“空了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實,這與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地火水風,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風。


    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離。


    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風水四種毀滅世界的方式,使之空無一物。


    地震便是地空,火災便是火空,颶風便是風空,水災便是水空,即非常直觀的告訴世人現存的物質也是會被四大所空。


    普通人謂之天災,修行者謂之天劫。


    修行者最為常見的是雷劫,然而宇宙出現的劫數卻大多是以五行之力出現,一切皆空,一切涅槃,一切重生。


    還有另一個劫數便是人禍。


    菩薩,佛渡劫也不外乎靠修行渡過這四空,楊柳菩薩在煉獄古星得道,不無道理。四種方式都不會完全將外物,空想要跳出三界,不入輪回,隻有靠修行來得到。


    心無外物得道成佛,隻有靠修行。


    水空和火空最厲害,摧毀舊世界的時候又創造全新的世界,舊事物不留一點痕跡。


    對於紀元劫,凰女似乎最有發言權,類鬼深有感受。


    其實四大的觀念並非是佛教獨創而來的,這是生靈初步對於宇宙法則深入修行感悟而得的結果,人類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精靈古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著人心中本就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


    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比如毛發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


    但是不論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


    佛教所講的四大,也有小乘與大乘的不同。從大體上說,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


    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


    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態的現象,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麵貌。


    小乘佛教因為隻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物象看空,仍以為四大的極微質——“法”是實有的。


    不過,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論而是多元論,因為佛教的空不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蘊,四大隻是五蘊中的一蘊而已。


    什麽又叫做五蘊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識,前一屬於物質界,後四屬於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蘊。五蘊是三界之內的生死法,空去五蘊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


    同時,我們由於五蘊的提出,證明佛教不是隻講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講五蘊皆空。


    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並不以四大為主,而是以識蘊為主,至於受、想、行的三蘊也是識蘊的陪襯,乃是用來顯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廣而且大。


    這八座苦城便是囊括了五蘊,五陰便是五蘊,其餘七苦便是由五蘊而產生的苦,初代佛主早已經曆過四大皆空,終成佛身,卻不知何時被困在了五蘊之中,無法空去。


    不知是因為五蘊,使得初代佛主再度經曆了人生七苦,還是因為親身體會了人生七苦,使得初代佛主沉浸在七苦所化的五蘊之中無法自拔。


    正序還是反序,這似乎關係著初代佛主的大秘密。


    一般人因為不能了解“四大皆空”的道理,往往在生活上產生了很多痛苦。例如看到滄海桑田的變化,目睹親朋死別,就感到憂傷不已,甚至,將自身以及身外之物執以為我和我所有。


    因此為了愛惜自己的身體,追尋外在的裝飾,為了娛樂自己的六根,向外馳求聲色犬馬;為了維護既有的名位權力,不惜造下惡業,為了獲得更多的財物貨利,在五欲塵勞中備受煎熬。


    佛教普渡宣傳了“四大皆空”的真理,目的就是要讓其他生靈了知物質世界的虛幻不實,從而返觀自照,在心靈上開發無盡的財寶,在精神上尋得永恒的幸福。


    這是虛無縹緲的一個目標,卻真真實實的能夠讓不少的生靈尋求到了自己想要的心靈慰藉,卻也讓無數的生靈如同蘭絕塵眼下的這些人一般,瘋狂如癡,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正是印證了一句話,花開兩麵生,人生佛魔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槍泣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勻音早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勻音早西並收藏神槍泣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