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翁心想:“你和我已鬥了數十招,始終是個平手,三招之內要想取勝,哼,那是夢想。”怒喝一聲:“看招!”右掌劈出,向著楊過擊去。
楊過和樊一翁鬥了許久,早已認出樊一翁所用掌法是方誌興曾經提過的鐵掌神功。當日方誌興在華山絕頂完善鐵掌、綿掌之後,知道他功力偏向剛猛,便著重傳授了鐵掌,又敘述了這套掌法的由來。楊過間見樊一翁所用鐵掌和自己所學頗有相似之處,自然知道了對方功夫來路。
隻是樊一翁掌法剛猛,胡子輕柔,剛柔相濟之下,竟無絲毫破綻。楊過熟習獨孤九劍之後,習慣於尋找對方破綻取勝,一時竟而無法取勝,直到看到樊一翁不斷搖頭晃腦,才想起胡子左甩,腦袋必先向右,胡子上擊,腦袋必先低垂,以此推導,知道了對方破綻所在,心中定下了擊首割須之計,因此聲言三招割他胡子。
眼看對方掌法擊來,楊過左手斜格,右劍刺出,擊向對方左額。他身子高,擊敵頭臉時劍法自上而下,樊一翁側頭閃避,不料楊過左掌跟著落下,劈他右額。這一劈勢道凶猛,樊一翁忙又偏頭左避,敵招來得快,他這一偏也極為迅捷,長胡子跟著甩起。楊過的軟劍早已守在右方,微微一抖,已然將他胡子斷去了一尺有餘。這幾下不多不少,正好便是三招。
樊一翁一呆。見自己以半生功夫留起來的胡子一絲絲落在地下,又痛惜,又憤怒。一個起落,將鋼杖搶在手中,怒喝:“今日不拚個你死我活,你休想出得穀去。”楊過笑道:“我本就不想出去啊!”樊一翁鋼杖橫掃,往他腰裏擊去。
公孫綠萼見此,忍不住叫道:“楊公子,你不及我大師兄力大。何必再鬥?”言語之間,是要勸楊過離去了。
公孫止見女兒一再維護外人。怒氣漸盛,向她瞪了一眼,隻見她一臉的關切焦慮之狀,再向程英之時。卻見她神色淡然,竟不以楊過的安危縈懷,當即轉怒為喜,暗想:“原來她對這小子並無情意,否則眼見他身處險境,何以竟不介意?”卻不知程英知道楊過智計、武功均在樊一翁之上,劍法更是當世少有,二人相鬥,他是有勝無敗。是以絕不擔心。
樊一翁對楊過咬牙切齒,手上又加了三分勁力,展開了九九八十一路潑水杖法。向著楊過猛擊。杖法號稱“潑水”,意謂潑水不進,可見其招數嚴密。
不過這套杖法看似威猛,對於楊過來說卻著實不夠看了。他在華山絕頂觀看洪七公和歐陽鋒棒杖相鬥,又得方誌興指點,對於如何破去杖法其實最為在行。不過數招。便已覷到了樊一翁的杖法破綻,刺中了他的手腕。
樊一翁腕部中劍。手中勁力一鬆,鋼杖再也拿捏不住,隨即脫手而出。見此,他不由呆了一呆,深吸一口氣,寧定心神,轉過身來,突向師父跪倒,拜了幾拜,磕了四個頭,一言不發,猛向石柱上撞去。他見楊過這幾招輕描淡寫,遠非自己所及,知道自己此生再也無法勝過對方,想起師門受辱,竟要以死明誌。
旁觀眾人見此,都是大吃一驚,萬想不到他竟如此烈性,比武受挫竟會自殺。公孫止叫聲:“啊喲!”急從席間躍出,伸手去抓他背心,但相距遠了,而樊一翁這一撞又極為迅猛,一抓卻抓了個空。
樊一翁縱身撞柱,使上了十成剛勁,突覺額頭所觸之處竟軟綿綿地,抬起頭來,隻見楊過伸出雙掌,站在柱前,說道:“樊兄,比武勝敗,算得什麽?我一生之中,不知給人打敗過多少次,若是每次都像你這樣,豈不早就沒命了?”他見樊一翁向師父跪拜,已知對方將有非常之舉,已自全神戒備,眼看對方撞柱,竟搶在頭裏,出掌擋了他這一撞,於絕無可能之中救了他一命。
樊一翁聞言一呆,還未想明白,便聽公孫止厲聲道:“一翁,你再生這種傻念頭,那便是不遵師令。你站在一旁,瞧為師收拾這小子。”樊一翁對師命不敢有違,退在廳側,瞪目瞧著楊過,自己也不明白對他是怨恨?是憤怒?還是感恩佩服?
公孫止見楊過勝的如此輕鬆,著實摸不清他的底細,想了一下,雙手擊了三下,叫道:“將這小子拿下了。”兩旁的綠衫弟子齊聲答應,十六人分站四方,突然間呼的一聲響,每四人合持一張漁網,同時展開,圍在楊過身周。眼見女兒公孫綠萼向楊過連使眼色,腦袋微晃,示意他盡快出外,公孫止心想:“女生外向。這漁網陣必須人人盡力,若有人不盡全力,便生漏洞。”叫道:“萼兒,你退下歇歇!十四兒,你來替綠萼師姊!”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應聲而前,接替了公孫綠萼的位置。
楊過見這漁網陣奇異,一時無法應對,隻得展開輕功,想要盡快脫離重圍。見此,公孫止雙手又連擊三下。十六名綠衫弟子交叉換位,將包圍圈子縮小了幾步。四張漁網或橫或豎、或平或斜,不斷變換。每張漁網張將開來丈許見方,持網者藏身網後,要破陣法,定須先行攻倒持網弟子,但隻要一近身,不免先為漁網所擒,竟無從著手。
十六人愈迫愈近,楊過在大廳中奔馳來去,斜竄急轉,縱橫飄忽,令對方難以確定出手方位。他四下遊走,十六名弟子卻不跟著他轉動,隻逐步縮小圈子。楊過腳下奔跑,眼中尋找陣法破綻,見漁網轉動雖極迅速,四網交接處卻始終互相重疊,不露絲毫空隙,
楊過見這漁網陣變幻無方,極難抵擋,陣法之精,與全真教的天罡北鬥陣可說各有千秋。心想:“我要仔細看的話,說不定能找到其中破綻。但時間一長,說不定便要被這些人圍的就無法動彈了,而且如今要救程姑娘和陸姑娘出來,不便多有耽擱,還是盡快破去陣法為好!”想到此處,他手中紫薇軟劍向四方連揮幾下,刷刷幾劍,割向周身漁網。
紫薇軟劍鋒利之極,這漁網又如何能當。不過數劍,十六人所持漁網便已支零破碎,再也不成樣子。而那十六個弟子也是吃了一驚,被楊過趁機鑽出了重圍。眼見眾人錯愕之色,他心中暗自慚愧:“師父常說不要依仗兵器之利,今日迫不得已,以後可不可如此了。”
公孫止萬沒料到楊過手中軟劍如此鋒利,不過幾下,便已割斷穀中精心搓製的繩索,心中大是惱怒,卻也知道這些弟子就是齊上,也對付不了楊過。看到一旁程英臉現欣喜之色,仿佛高興於楊過輕易破去了自己陣法,心中更是妒火中燒,轉頭向女兒說道:“取我兵刃來。”
眼見公孫綠萼遲疑不答,公孫止厲聲道:“你沒聽見麽?”公孫止綠萼臉色慘白,隻得應道:“是!”轉入內堂。
公孫止欲要和楊過用兵器相鬥,楊過卻不願耽擱,舉起長劍,說道:“在下隻為帶走兩位故人,還請穀主成全。”他見這絕情穀中詭異難測,想要盡快解決。
“小子,你想仰仗兵器之利在絕情穀撒野,那可小瞧了我,敢不敢和我用兵器比試一下,或者較量一下掌上功夫。”公孫止被楊過用劍指著,神色不動,大聲喝道。他見楊過寶劍鋒利,劍法又著實精絕,想要以掌製服對方。他修練鐵掌神功,手掌並不懼普通刀劍,但麵對楊過所持的這種寶劍,那可就力有不逮了,是以便想要激楊過放棄寶劍,以拳腳對敵。
公孫止的算盤固是打的極好,但楊過也不是傻子,他聽到公孫止所言,已然明白對方盤算。不過想到剛才樊一翁所用的鐵掌功夫,卻又心中癢癢,收起軟劍,笑道:“好!小爺就領教一下你的鐵掌神功,看看是不是和傳聞中一樣厲害。”他這幾個月功力進展頗快,掌法也大有進步,想起師父所說自己所用鐵掌是從鐵掌神功中化來,便想要和對方比試一番。
程英聞言,心中吃了一驚,她知道公孫止功力深厚,遠遠勝過楊過。而且楊過擅長劍法,拳腳功夫卻從未見他用過,自然頗為擔憂,想要阻止楊過。
孰料公孫止見她臉現擔憂之色,心中更是確信楊過掌法遠遠低於劍法,再不耽擱,向前踏出一步,大聲道:“出手吧!”說著還向樊一翁使個眼色,讓他看住程英,免得她來搗亂。
楊過凝神戒備,眼見公孫止雙眉越豎越高,到後來眼睛與眉毛都似直立一般,不知這又是那一派的厲害武功。他自出江湖一來,多以劍法對敵,如今麵對這掌法大家,實不敢有絲毫怠忽。
公孫止繞著楊過緩緩走了一圈,楊過也在原地慢慢轉頭,眼睛始終不敢離開他眼光,知他越遲不動手,出手越淩厲。眼見他雙手向前平舉三次,雙掌合拍,錚的一響,錚錚然如金鐵相擊,心中更是一凜,知道此人掌法內外兼修,實已達到了極高境界。(未完待續)
楊過和樊一翁鬥了許久,早已認出樊一翁所用掌法是方誌興曾經提過的鐵掌神功。當日方誌興在華山絕頂完善鐵掌、綿掌之後,知道他功力偏向剛猛,便著重傳授了鐵掌,又敘述了這套掌法的由來。楊過間見樊一翁所用鐵掌和自己所學頗有相似之處,自然知道了對方功夫來路。
隻是樊一翁掌法剛猛,胡子輕柔,剛柔相濟之下,竟無絲毫破綻。楊過熟習獨孤九劍之後,習慣於尋找對方破綻取勝,一時竟而無法取勝,直到看到樊一翁不斷搖頭晃腦,才想起胡子左甩,腦袋必先向右,胡子上擊,腦袋必先低垂,以此推導,知道了對方破綻所在,心中定下了擊首割須之計,因此聲言三招割他胡子。
眼看對方掌法擊來,楊過左手斜格,右劍刺出,擊向對方左額。他身子高,擊敵頭臉時劍法自上而下,樊一翁側頭閃避,不料楊過左掌跟著落下,劈他右額。這一劈勢道凶猛,樊一翁忙又偏頭左避,敵招來得快,他這一偏也極為迅捷,長胡子跟著甩起。楊過的軟劍早已守在右方,微微一抖,已然將他胡子斷去了一尺有餘。這幾下不多不少,正好便是三招。
樊一翁一呆。見自己以半生功夫留起來的胡子一絲絲落在地下,又痛惜,又憤怒。一個起落,將鋼杖搶在手中,怒喝:“今日不拚個你死我活,你休想出得穀去。”楊過笑道:“我本就不想出去啊!”樊一翁鋼杖橫掃,往他腰裏擊去。
公孫綠萼見此,忍不住叫道:“楊公子,你不及我大師兄力大。何必再鬥?”言語之間,是要勸楊過離去了。
公孫止見女兒一再維護外人。怒氣漸盛,向她瞪了一眼,隻見她一臉的關切焦慮之狀,再向程英之時。卻見她神色淡然,竟不以楊過的安危縈懷,當即轉怒為喜,暗想:“原來她對這小子並無情意,否則眼見他身處險境,何以竟不介意?”卻不知程英知道楊過智計、武功均在樊一翁之上,劍法更是當世少有,二人相鬥,他是有勝無敗。是以絕不擔心。
樊一翁對楊過咬牙切齒,手上又加了三分勁力,展開了九九八十一路潑水杖法。向著楊過猛擊。杖法號稱“潑水”,意謂潑水不進,可見其招數嚴密。
不過這套杖法看似威猛,對於楊過來說卻著實不夠看了。他在華山絕頂觀看洪七公和歐陽鋒棒杖相鬥,又得方誌興指點,對於如何破去杖法其實最為在行。不過數招。便已覷到了樊一翁的杖法破綻,刺中了他的手腕。
樊一翁腕部中劍。手中勁力一鬆,鋼杖再也拿捏不住,隨即脫手而出。見此,他不由呆了一呆,深吸一口氣,寧定心神,轉過身來,突向師父跪倒,拜了幾拜,磕了四個頭,一言不發,猛向石柱上撞去。他見楊過這幾招輕描淡寫,遠非自己所及,知道自己此生再也無法勝過對方,想起師門受辱,竟要以死明誌。
旁觀眾人見此,都是大吃一驚,萬想不到他竟如此烈性,比武受挫竟會自殺。公孫止叫聲:“啊喲!”急從席間躍出,伸手去抓他背心,但相距遠了,而樊一翁這一撞又極為迅猛,一抓卻抓了個空。
樊一翁縱身撞柱,使上了十成剛勁,突覺額頭所觸之處竟軟綿綿地,抬起頭來,隻見楊過伸出雙掌,站在柱前,說道:“樊兄,比武勝敗,算得什麽?我一生之中,不知給人打敗過多少次,若是每次都像你這樣,豈不早就沒命了?”他見樊一翁向師父跪拜,已知對方將有非常之舉,已自全神戒備,眼看對方撞柱,竟搶在頭裏,出掌擋了他這一撞,於絕無可能之中救了他一命。
樊一翁聞言一呆,還未想明白,便聽公孫止厲聲道:“一翁,你再生這種傻念頭,那便是不遵師令。你站在一旁,瞧為師收拾這小子。”樊一翁對師命不敢有違,退在廳側,瞪目瞧著楊過,自己也不明白對他是怨恨?是憤怒?還是感恩佩服?
公孫止見楊過勝的如此輕鬆,著實摸不清他的底細,想了一下,雙手擊了三下,叫道:“將這小子拿下了。”兩旁的綠衫弟子齊聲答應,十六人分站四方,突然間呼的一聲響,每四人合持一張漁網,同時展開,圍在楊過身周。眼見女兒公孫綠萼向楊過連使眼色,腦袋微晃,示意他盡快出外,公孫止心想:“女生外向。這漁網陣必須人人盡力,若有人不盡全力,便生漏洞。”叫道:“萼兒,你退下歇歇!十四兒,你來替綠萼師姊!”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應聲而前,接替了公孫綠萼的位置。
楊過見這漁網陣奇異,一時無法應對,隻得展開輕功,想要盡快脫離重圍。見此,公孫止雙手又連擊三下。十六名綠衫弟子交叉換位,將包圍圈子縮小了幾步。四張漁網或橫或豎、或平或斜,不斷變換。每張漁網張將開來丈許見方,持網者藏身網後,要破陣法,定須先行攻倒持網弟子,但隻要一近身,不免先為漁網所擒,竟無從著手。
十六人愈迫愈近,楊過在大廳中奔馳來去,斜竄急轉,縱橫飄忽,令對方難以確定出手方位。他四下遊走,十六名弟子卻不跟著他轉動,隻逐步縮小圈子。楊過腳下奔跑,眼中尋找陣法破綻,見漁網轉動雖極迅速,四網交接處卻始終互相重疊,不露絲毫空隙,
楊過見這漁網陣變幻無方,極難抵擋,陣法之精,與全真教的天罡北鬥陣可說各有千秋。心想:“我要仔細看的話,說不定能找到其中破綻。但時間一長,說不定便要被這些人圍的就無法動彈了,而且如今要救程姑娘和陸姑娘出來,不便多有耽擱,還是盡快破去陣法為好!”想到此處,他手中紫薇軟劍向四方連揮幾下,刷刷幾劍,割向周身漁網。
紫薇軟劍鋒利之極,這漁網又如何能當。不過數劍,十六人所持漁網便已支零破碎,再也不成樣子。而那十六個弟子也是吃了一驚,被楊過趁機鑽出了重圍。眼見眾人錯愕之色,他心中暗自慚愧:“師父常說不要依仗兵器之利,今日迫不得已,以後可不可如此了。”
公孫止萬沒料到楊過手中軟劍如此鋒利,不過幾下,便已割斷穀中精心搓製的繩索,心中大是惱怒,卻也知道這些弟子就是齊上,也對付不了楊過。看到一旁程英臉現欣喜之色,仿佛高興於楊過輕易破去了自己陣法,心中更是妒火中燒,轉頭向女兒說道:“取我兵刃來。”
眼見公孫綠萼遲疑不答,公孫止厲聲道:“你沒聽見麽?”公孫止綠萼臉色慘白,隻得應道:“是!”轉入內堂。
公孫止欲要和楊過用兵器相鬥,楊過卻不願耽擱,舉起長劍,說道:“在下隻為帶走兩位故人,還請穀主成全。”他見這絕情穀中詭異難測,想要盡快解決。
“小子,你想仰仗兵器之利在絕情穀撒野,那可小瞧了我,敢不敢和我用兵器比試一下,或者較量一下掌上功夫。”公孫止被楊過用劍指著,神色不動,大聲喝道。他見楊過寶劍鋒利,劍法又著實精絕,想要以掌製服對方。他修練鐵掌神功,手掌並不懼普通刀劍,但麵對楊過所持的這種寶劍,那可就力有不逮了,是以便想要激楊過放棄寶劍,以拳腳對敵。
公孫止的算盤固是打的極好,但楊過也不是傻子,他聽到公孫止所言,已然明白對方盤算。不過想到剛才樊一翁所用的鐵掌功夫,卻又心中癢癢,收起軟劍,笑道:“好!小爺就領教一下你的鐵掌神功,看看是不是和傳聞中一樣厲害。”他這幾個月功力進展頗快,掌法也大有進步,想起師父所說自己所用鐵掌是從鐵掌神功中化來,便想要和對方比試一番。
程英聞言,心中吃了一驚,她知道公孫止功力深厚,遠遠勝過楊過。而且楊過擅長劍法,拳腳功夫卻從未見他用過,自然頗為擔憂,想要阻止楊過。
孰料公孫止見她臉現擔憂之色,心中更是確信楊過掌法遠遠低於劍法,再不耽擱,向前踏出一步,大聲道:“出手吧!”說著還向樊一翁使個眼色,讓他看住程英,免得她來搗亂。
楊過凝神戒備,眼見公孫止雙眉越豎越高,到後來眼睛與眉毛都似直立一般,不知這又是那一派的厲害武功。他自出江湖一來,多以劍法對敵,如今麵對這掌法大家,實不敢有絲毫怠忽。
公孫止繞著楊過緩緩走了一圈,楊過也在原地慢慢轉頭,眼睛始終不敢離開他眼光,知他越遲不動手,出手越淩厲。眼見他雙手向前平舉三次,雙掌合拍,錚的一響,錚錚然如金鐵相擊,心中更是一凜,知道此人掌法內外兼修,實已達到了極高境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