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一擺衣袖,沉聲道:「此番跟來大慶的諸位,都是我遼國未來的中流砥柱,是未來的股肱之臣……」
「可隻是為了一場比試,你們中有的人卻投機取巧、不擇手段地想要謀勝……若是遼國未來的砥柱就是這般模樣,那遼國就算是站起來了,也頃刻就要塌掉!」
六皇子放出這樣重的話,屋內人頓時跪了一片,而那肇事學子更是抖得像個篩子。
六皇子冷厲的目光在屋內掃過,一字一頓地道:「現在可還有人要為他說話?」
屋內一片死寂。
「很好。」六皇子朝著屋外比了個手勢,「將他拉下去,好生關著,待回國後再行處置。」
待那學子被拖走後,六皇子將手備在身後,昂起頭,揚聲道:「我能理解諸位想贏的心思,可有些底線卻是不能被觸碰的,學問上的比試,就要靠學問來取勝。」
他躊躇滿誌地道:「同大慶的比試,我會贏,而且會堂堂正正地贏!」
「該屬於遼國的榮耀,我半分都不會相讓!」
「不過是區區一場文試,讓了他大慶又如何?」
更何況,那最終取勝的還是個小姑娘,所造成的威脅並不大。
他就不信,在接下來的兩場比試裏,他會比不過一個小姑娘。
原本還想著苟一苟的明姝,在得知武試的具體內容後,選擇了躺平。
舉重、步射、舞劍……
沒有哪項她是能拿得出手的。
若是比個跑步之類的,她還能靠輕功搏一搏。
可舉重什麽的……恕她無能為力。
好在學官們考慮到諸位學子體質上存在差異,另安排了一門兵法,才沒讓眾學子最後的成績差距過大。
武試魁首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歸屬了遼國六皇子。
這倒也算事意料之中的事,可令不少人大跌眼眶的是——排在第二的居然是蘇延。
那個看著溫文爾雅的瘦弱少年。
更何況,眾人都有聽說,這蘇延出身不算好,又並無什麽家學可以繼承,本以為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書生,卻不想他竟於武道上頗有建樹……
再念及他的才學亦甚是不凡,便有人暗自估量,認定此子日後定然成就不凡。
至於文試魁首明姝,背負的議論卻要少上許多。
旁人的注意力皆聚焦在了六皇子毅然棄賽認輸的行徑上,認為他的舉動頗有士人風範,是兼具禮義之舉。
可相應的,便有不少人認為明姝最終奪得魁首隻是因為運氣好。
若非六皇子拱手相讓,這魁首豈能輪得到她?
畢竟,她先前匹配到的對手都算不得厲害,而在之後與蘇延的互辯中又摻著肉眼可見的水分,最後又是因六皇子的認輸而取得勝利……
這般一來,那流言也就不算好聽了,紛紛都是在言,也就是那沈明姝運氣好,才撿了個大便宜,若真正比起來,她肯定是不如其餘學子的。
對此,明姝心中甚是鬱悶,卻又無處訴說。
若是可以,她情願不要這輕易得來的魁首,而更想去與他們堂堂正正地比上一場,哪怕最終不能獲勝,也要比被那些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什麽「德不配位」的話來得好。
對於她的鬱卒,謝嘉言隻是輕聲安慰她:「所謂讀書事,遠非隻是讀書二字。」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一是一、二是二的事,即便是單純的學識上的比試,若是和政事相牽扯了,那也絕不可能再簡單。
六皇子棄了比賽,將魁首之名拱手相讓,看似是意氣之舉,然細細算來,卻發現他全然不虧。
不但及時止損了那遼國學子無禮之舉帶來的惡行影響,還贏得了一番好名聲,給自己樹立起了一個光偉正形象。
而代價,卻隻是一個本就不確定歸屬的文試魁首。
聽得謝嘉言的分析後,明姝愈發懊悔沮喪——虧她先前還覺得,這位六皇子過分意氣用事,說棄賽就棄賽,太過衝動了。
「可隻是為了一場比試,你們中有的人卻投機取巧、不擇手段地想要謀勝……若是遼國未來的砥柱就是這般模樣,那遼國就算是站起來了,也頃刻就要塌掉!」
六皇子放出這樣重的話,屋內人頓時跪了一片,而那肇事學子更是抖得像個篩子。
六皇子冷厲的目光在屋內掃過,一字一頓地道:「現在可還有人要為他說話?」
屋內一片死寂。
「很好。」六皇子朝著屋外比了個手勢,「將他拉下去,好生關著,待回國後再行處置。」
待那學子被拖走後,六皇子將手備在身後,昂起頭,揚聲道:「我能理解諸位想贏的心思,可有些底線卻是不能被觸碰的,學問上的比試,就要靠學問來取勝。」
他躊躇滿誌地道:「同大慶的比試,我會贏,而且會堂堂正正地贏!」
「該屬於遼國的榮耀,我半分都不會相讓!」
「不過是區區一場文試,讓了他大慶又如何?」
更何況,那最終取勝的還是個小姑娘,所造成的威脅並不大。
他就不信,在接下來的兩場比試裏,他會比不過一個小姑娘。
原本還想著苟一苟的明姝,在得知武試的具體內容後,選擇了躺平。
舉重、步射、舞劍……
沒有哪項她是能拿得出手的。
若是比個跑步之類的,她還能靠輕功搏一搏。
可舉重什麽的……恕她無能為力。
好在學官們考慮到諸位學子體質上存在差異,另安排了一門兵法,才沒讓眾學子最後的成績差距過大。
武試魁首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歸屬了遼國六皇子。
這倒也算事意料之中的事,可令不少人大跌眼眶的是——排在第二的居然是蘇延。
那個看著溫文爾雅的瘦弱少年。
更何況,眾人都有聽說,這蘇延出身不算好,又並無什麽家學可以繼承,本以為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書生,卻不想他竟於武道上頗有建樹……
再念及他的才學亦甚是不凡,便有人暗自估量,認定此子日後定然成就不凡。
至於文試魁首明姝,背負的議論卻要少上許多。
旁人的注意力皆聚焦在了六皇子毅然棄賽認輸的行徑上,認為他的舉動頗有士人風範,是兼具禮義之舉。
可相應的,便有不少人認為明姝最終奪得魁首隻是因為運氣好。
若非六皇子拱手相讓,這魁首豈能輪得到她?
畢竟,她先前匹配到的對手都算不得厲害,而在之後與蘇延的互辯中又摻著肉眼可見的水分,最後又是因六皇子的認輸而取得勝利……
這般一來,那流言也就不算好聽了,紛紛都是在言,也就是那沈明姝運氣好,才撿了個大便宜,若真正比起來,她肯定是不如其餘學子的。
對此,明姝心中甚是鬱悶,卻又無處訴說。
若是可以,她情願不要這輕易得來的魁首,而更想去與他們堂堂正正地比上一場,哪怕最終不能獲勝,也要比被那些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什麽「德不配位」的話來得好。
對於她的鬱卒,謝嘉言隻是輕聲安慰她:「所謂讀書事,遠非隻是讀書二字。」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一是一、二是二的事,即便是單純的學識上的比試,若是和政事相牽扯了,那也絕不可能再簡單。
六皇子棄了比賽,將魁首之名拱手相讓,看似是意氣之舉,然細細算來,卻發現他全然不虧。
不但及時止損了那遼國學子無禮之舉帶來的惡行影響,還贏得了一番好名聲,給自己樹立起了一個光偉正形象。
而代價,卻隻是一個本就不確定歸屬的文試魁首。
聽得謝嘉言的分析後,明姝愈發懊悔沮喪——虧她先前還覺得,這位六皇子過分意氣用事,說棄賽就棄賽,太過衝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