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便想著回大殿看看,也欣賞欣賞諸位優秀學子的英姿。
可她剛進大殿,迎接她的便是喧天的鑼鼓聲。
明姝:???
她望著那站在大殿中央,賣力揮舞雙臂,持著棒槌一下一下敲擊在麵前那尊大鼓上的六皇子,屬實是被驚到了。
那鼓聲沉悶渾厚,極具節奏感,令聽者不由心底生出震撼之感。
明姝下意識抬眸往階上望去,卻見那坐於高位上的景帝,麵上半分表情都無,仿佛那鼓聲不存在一般。
而再看坐於席上的大慶學官,一個個麵色都算不得好看。
見此,明姝隱隱意識到了什麽,但又並不確定。
而這時鑼聲漸歇,鼓響也漸緩,直至雙槌在鼓上合力一擊後,眾聲皆消。
六皇子麵上汗水涔涔,神情卻很是快意。
他走至大鼓之前,朝景帝鞠身行禮後,揚聲道:「此曲乃是我遼國民歌,唯有以鼓樂才能還原出其中意蘊,而今以此曲獻與大慶,望大慶與遼國永結同好!」
聞言,景帝眼中看不出情緒,隻是略微頷首,沉聲說了句:「六皇子有禮了。」
此過程中,殿中眾人皆是噤聲,而那坐於裁評席上的大慶學官們更是麵露難色。
無論這六皇子本意到底是如何,他選擇以擊鼓為才藝展演的那一刻起,目的就絕不隻是為了奪魁。
鼓本身就含有戰意,更何況他選的那一首曲子,慷慨激昂,頗有鳴金之意。
最難的是,若最後沒有一個能徹底壓過他的學子,那這魁首他們是該判給這六皇子還是不該給?
這可真是折煞他們了!
而正當下一位學子猶豫著要不要上場時,席上的蘇學官說話了,她瞥了眼待在角落裏的明姝,沉聲道:「書畫組有一位學子已經完成了作品……按規矩,該是她來展示了。
聞言,眾人這才想起來,還有兩位有望奪魁的選手選了書畫。
而蘇學官這話也起到了緩和氣氛的作用,眾人皆在殿內巡看,想要看看是哪一位先行畫完了。
明姝就站在角落裏,看著眾人目光從她身上掠過,卻並不停留,仿佛她不存在一般。
這一刻,她萬分慶幸自己沒有選擇彈琴。
否則路人甲光環一開,眾人眼裏可能就隻剩琴了。
不過?蘇學官怎麽就能一眼看到她呢?
忽略這小小的困惑,明姝快步走上前,躬身問禮道:「沈明姝在此。」
接著,便有兩個書童捧著她的畫作呈至階上學官席位。
周圍的學子見明姝鎮定自若的模樣,心中頓生好奇,皆是仰首抬目,也想要窺得那畫作畫的是什麽。
畫作首先遞給了席上專精畫藝的秦學官,那學官原本還維持著淡然的神情,可在看到那畫作內容時,眼中不免露出驚色:「這畫……」
這畫上畫的不是山水花草,亦不是蟲魚鳥獸,整幅畫被分作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畫著不同的人物:一個麵帶怒色的中年男人,一個掩麵痛哭的年輕女子,一個癱軟於座的年邁阿婆和一個神色懵懂的垂髫稚童。
若是尋常的人像畫也無足為奇,可令秦學官震驚的是,這畫卻不是由墨汁所繪,而是…… 學官盯著畫作端詳良久,眉頭微微蹙起,若是他沒辨錯,這畫是用碳塊畫的。
可妙就妙在這畫作上的四個人物各個栩栩如生,就連那麵部的光影明暗、骨骼的凹凸起伏都處理得甚是精細。
男人半怒半哀的眼神、女子泛紅的眼尾、阿婆神情流露出的絕望以及那稚童眼中透出的茫然都甚是生動,仿佛真的有這樣四個人出現在了麵前。
秦學官越是細看,眼中驚色就越濃,忍不住微微搖頭,輕聲慨歎道:「像極了……」
縱然是他這樣覽盡各朝畫作、見過的畫風沒有上千也有數百的人,也是頭一回見到畫風這般寫實的作品。
就仿佛不是這畫畫出了這些人,而是這些人被框進了畫裏。
這位秦學官本就是個醉心畫藝的,幾乎忍不住當下就想追問這畫師在創作這畫時的相關事宜。
可她剛進大殿,迎接她的便是喧天的鑼鼓聲。
明姝:???
她望著那站在大殿中央,賣力揮舞雙臂,持著棒槌一下一下敲擊在麵前那尊大鼓上的六皇子,屬實是被驚到了。
那鼓聲沉悶渾厚,極具節奏感,令聽者不由心底生出震撼之感。
明姝下意識抬眸往階上望去,卻見那坐於高位上的景帝,麵上半分表情都無,仿佛那鼓聲不存在一般。
而再看坐於席上的大慶學官,一個個麵色都算不得好看。
見此,明姝隱隱意識到了什麽,但又並不確定。
而這時鑼聲漸歇,鼓響也漸緩,直至雙槌在鼓上合力一擊後,眾聲皆消。
六皇子麵上汗水涔涔,神情卻很是快意。
他走至大鼓之前,朝景帝鞠身行禮後,揚聲道:「此曲乃是我遼國民歌,唯有以鼓樂才能還原出其中意蘊,而今以此曲獻與大慶,望大慶與遼國永結同好!」
聞言,景帝眼中看不出情緒,隻是略微頷首,沉聲說了句:「六皇子有禮了。」
此過程中,殿中眾人皆是噤聲,而那坐於裁評席上的大慶學官們更是麵露難色。
無論這六皇子本意到底是如何,他選擇以擊鼓為才藝展演的那一刻起,目的就絕不隻是為了奪魁。
鼓本身就含有戰意,更何況他選的那一首曲子,慷慨激昂,頗有鳴金之意。
最難的是,若最後沒有一個能徹底壓過他的學子,那這魁首他們是該判給這六皇子還是不該給?
這可真是折煞他們了!
而正當下一位學子猶豫著要不要上場時,席上的蘇學官說話了,她瞥了眼待在角落裏的明姝,沉聲道:「書畫組有一位學子已經完成了作品……按規矩,該是她來展示了。
聞言,眾人這才想起來,還有兩位有望奪魁的選手選了書畫。
而蘇學官這話也起到了緩和氣氛的作用,眾人皆在殿內巡看,想要看看是哪一位先行畫完了。
明姝就站在角落裏,看著眾人目光從她身上掠過,卻並不停留,仿佛她不存在一般。
這一刻,她萬分慶幸自己沒有選擇彈琴。
否則路人甲光環一開,眾人眼裏可能就隻剩琴了。
不過?蘇學官怎麽就能一眼看到她呢?
忽略這小小的困惑,明姝快步走上前,躬身問禮道:「沈明姝在此。」
接著,便有兩個書童捧著她的畫作呈至階上學官席位。
周圍的學子見明姝鎮定自若的模樣,心中頓生好奇,皆是仰首抬目,也想要窺得那畫作畫的是什麽。
畫作首先遞給了席上專精畫藝的秦學官,那學官原本還維持著淡然的神情,可在看到那畫作內容時,眼中不免露出驚色:「這畫……」
這畫上畫的不是山水花草,亦不是蟲魚鳥獸,整幅畫被分作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畫著不同的人物:一個麵帶怒色的中年男人,一個掩麵痛哭的年輕女子,一個癱軟於座的年邁阿婆和一個神色懵懂的垂髫稚童。
若是尋常的人像畫也無足為奇,可令秦學官震驚的是,這畫卻不是由墨汁所繪,而是…… 學官盯著畫作端詳良久,眉頭微微蹙起,若是他沒辨錯,這畫是用碳塊畫的。
可妙就妙在這畫作上的四個人物各個栩栩如生,就連那麵部的光影明暗、骨骼的凹凸起伏都處理得甚是精細。
男人半怒半哀的眼神、女子泛紅的眼尾、阿婆神情流露出的絕望以及那稚童眼中透出的茫然都甚是生動,仿佛真的有這樣四個人出現在了麵前。
秦學官越是細看,眼中驚色就越濃,忍不住微微搖頭,輕聲慨歎道:「像極了……」
縱然是他這樣覽盡各朝畫作、見過的畫風沒有上千也有數百的人,也是頭一回見到畫風這般寫實的作品。
就仿佛不是這畫畫出了這些人,而是這些人被框進了畫裏。
這位秦學官本就是個醉心畫藝的,幾乎忍不住當下就想追問這畫師在創作這畫時的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