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混進東宮當寵妃 卷二 作者:卿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是杜家嫡女,盛京士族女子典範,儀容舉止,絕不可有半點差池。
抓著母親的手卻微微發抖。
回到家中,杜茵立刻命侍婢找出所有青藍顏色、哪怕是有一點相似的衣裙,統統剪爛!
在婢女們驚慌不已的動作中,她撲進母親懷裏,恨道:「他這是打我的臉!」
夫人摟著女兒的背,蛾眉緊蹙,也是一臉不虞。
杜茵淒淒落下淚來,「從八歲開始,你們便告訴我,我會是毓明太子的正妻,大昭的太子妃殿下,未來的皇後,世間最尊貴的女子。」
她幾乎是咬牙切齒,「可事到如今,娘,你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麽?爹爹在朝被陛下駁斥,哥哥被調離金吾衛,放在個高不成低不就的位子上。
如今東宮及冠,太子妃不立,卻先冊一個內人為昭媛!這又是什麽規矩?尋常官家子弟,也沒有納過妾後,再娶嫡妻的!」
說到最後,她的聲音有些哽咽,隱隱似指責:「難道,太子是故意借此羞辱女兒,羞辱我們杜家麽?」
說完便隻顧嗚嗚地哭泣。
見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兒如此傷心,夫人心疼得不得了,當夜便坐馬車進宮拜見皇後。
皇後顯然也在考慮此事。
她不待見杜廣,與他夫人卻還薄有情分。安撫了杜夫人,皇後便至禦書房,與陛下商議冊立太子妃一事。
杜家雖然不厚道,杜茵這個嫡長女,她看著長大,還是滿意的。
陛下卻道,太子大婚是大事,不可草率決定。需得著禮部細細斟酌,重新擬定備選名單。
皇後一怔,這是要換掉杜茵的意思了。
她知道,杜家最近很不得陛下喜歡。
在忍無可忍,強硬地駁斥了杜廣請求處斬筇王的奏疏以後,陛下便對杜家動手了。
幾個入仕子弟,調動職位,明升暗貶。杜家雖未動搖根本,可也元氣大傷。
朝堂暗湧,似在重新洗牌。
陛下有他自己的考量。
必須扶植新秀,以與杜家對抗。
太子妃人選,他屬意世代都有功勳卻一向低調的魏家,雲洲剛升任的征北將軍,家中有個小女兒,一直養在雲洲,鍾靈毓秀,素有才名。
可這一番換人,就得走程序。
又要出名冊,又要辦選秀,又要籌大典,沒個三五月是下不來了。
皇後回到殿中,陷入沉思。
一邊是丈夫,一邊是母族。可女子出嫁從夫,何況杜廣與她隔有親仇,這一次,她自然要站在夫家與兒子這邊。
太子成人不娶妻,先立侍妾,雖然也不是沒有過,除開太行皇室的高祖,大昭幾位宗親都有先例,但是近年來,那些文臣愈發講究複禮那套,倦兒越過太子妃,直接冊嬪妾,確實比較出格……
然,皇後最憂心的,並不在他先冊妾室,她更關注的是,
為什麽隻有一位昭媛?
皇後迷惑不解。
她覺得那個矮矮的,臉圓圓的小姑娘也很不錯,看起來是個好生養的。
可是為什麽隻有一位昭媛呢?
她有點擔憂。
崔常侍眼觀鼻鼻觀心:殿下隻有八個字,侍妾太多,擾他讀書。
皇後一想,倒也確實。
她生的兒子她了解。反正肯定不是會被妖姬禍國的那種人。那個白內人看著也不像妖姬對吧。
說那個海棠像,她還信,橫豎就是個不安分的,那次宴會,她還沒瞎呢,那個賤婢,就敢當著她的麵勾引她的兒子。
一想到這個,皇後就不高興。
也沒多少興致去想昭媛的事兒了。
其實,太子雖然是她親生,卻自幼離母,那幾年,並未由她親自教養過。
等她身子好些,兒子大了,性子也穩了下來。
親政以後,皇後對他更是沒了多少約束力。
此事木已成舟,也隻能隨他去了。
遂揮揮手,道她乏了。
崔常侍樂得去跟太子邀功。
聽主子跟下臣嘰裏呱啦了那麽多天,大概明白是怎麽回事。
禦史中丞杜廣排除異己,或者說攬權心切,令陛下心生忌憚。
抓著母親的手卻微微發抖。
回到家中,杜茵立刻命侍婢找出所有青藍顏色、哪怕是有一點相似的衣裙,統統剪爛!
在婢女們驚慌不已的動作中,她撲進母親懷裏,恨道:「他這是打我的臉!」
夫人摟著女兒的背,蛾眉緊蹙,也是一臉不虞。
杜茵淒淒落下淚來,「從八歲開始,你們便告訴我,我會是毓明太子的正妻,大昭的太子妃殿下,未來的皇後,世間最尊貴的女子。」
她幾乎是咬牙切齒,「可事到如今,娘,你看看,他們都做了什麽?爹爹在朝被陛下駁斥,哥哥被調離金吾衛,放在個高不成低不就的位子上。
如今東宮及冠,太子妃不立,卻先冊一個內人為昭媛!這又是什麽規矩?尋常官家子弟,也沒有納過妾後,再娶嫡妻的!」
說到最後,她的聲音有些哽咽,隱隱似指責:「難道,太子是故意借此羞辱女兒,羞辱我們杜家麽?」
說完便隻顧嗚嗚地哭泣。
見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兒如此傷心,夫人心疼得不得了,當夜便坐馬車進宮拜見皇後。
皇後顯然也在考慮此事。
她不待見杜廣,與他夫人卻還薄有情分。安撫了杜夫人,皇後便至禦書房,與陛下商議冊立太子妃一事。
杜家雖然不厚道,杜茵這個嫡長女,她看著長大,還是滿意的。
陛下卻道,太子大婚是大事,不可草率決定。需得著禮部細細斟酌,重新擬定備選名單。
皇後一怔,這是要換掉杜茵的意思了。
她知道,杜家最近很不得陛下喜歡。
在忍無可忍,強硬地駁斥了杜廣請求處斬筇王的奏疏以後,陛下便對杜家動手了。
幾個入仕子弟,調動職位,明升暗貶。杜家雖未動搖根本,可也元氣大傷。
朝堂暗湧,似在重新洗牌。
陛下有他自己的考量。
必須扶植新秀,以與杜家對抗。
太子妃人選,他屬意世代都有功勳卻一向低調的魏家,雲洲剛升任的征北將軍,家中有個小女兒,一直養在雲洲,鍾靈毓秀,素有才名。
可這一番換人,就得走程序。
又要出名冊,又要辦選秀,又要籌大典,沒個三五月是下不來了。
皇後回到殿中,陷入沉思。
一邊是丈夫,一邊是母族。可女子出嫁從夫,何況杜廣與她隔有親仇,這一次,她自然要站在夫家與兒子這邊。
太子成人不娶妻,先立侍妾,雖然也不是沒有過,除開太行皇室的高祖,大昭幾位宗親都有先例,但是近年來,那些文臣愈發講究複禮那套,倦兒越過太子妃,直接冊嬪妾,確實比較出格……
然,皇後最憂心的,並不在他先冊妾室,她更關注的是,
為什麽隻有一位昭媛?
皇後迷惑不解。
她覺得那個矮矮的,臉圓圓的小姑娘也很不錯,看起來是個好生養的。
可是為什麽隻有一位昭媛呢?
她有點擔憂。
崔常侍眼觀鼻鼻觀心:殿下隻有八個字,侍妾太多,擾他讀書。
皇後一想,倒也確實。
她生的兒子她了解。反正肯定不是會被妖姬禍國的那種人。那個白內人看著也不像妖姬對吧。
說那個海棠像,她還信,橫豎就是個不安分的,那次宴會,她還沒瞎呢,那個賤婢,就敢當著她的麵勾引她的兒子。
一想到這個,皇後就不高興。
也沒多少興致去想昭媛的事兒了。
其實,太子雖然是她親生,卻自幼離母,那幾年,並未由她親自教養過。
等她身子好些,兒子大了,性子也穩了下來。
親政以後,皇後對他更是沒了多少約束力。
此事木已成舟,也隻能隨他去了。
遂揮揮手,道她乏了。
崔常侍樂得去跟太子邀功。
聽主子跟下臣嘰裏呱啦了那麽多天,大概明白是怎麽回事。
禦史中丞杜廣排除異己,或者說攬權心切,令陛下心生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