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親率四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南下,卻因為路強的橫插一杠,結果仗打成了這媽媽樣,他現在真連憋氣帶窩火。


    同一些空有武力而缺少智謀的草原酋長不同,拓跋珪無疑個很睿智的統帥,他深深知道,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四十萬草原鐵騎,如同蝗蟲一般,所過之處,一片狼籍,可即便變成白地,同晉朝又有什麽關係?


    中原有句老話——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現在看來,路強無疑就那個得利最大的漁翁。


    想明白這點後,拓跋珪一麵繼續保持對上黨的威壓,一麵派人去與慕容雲談判。他的條件很簡單,歸還曾經占領的燕國土地,他率軍北歸,但燕軍不得攔阻。


    在這個條件之外,拓跋珪又加上一條,就願與慕容雲簽訂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但慕容雲必須同晉朝斷絕一切往來。


    談判使者很快就派了出去,而這邊拓跋珪也沒有再組織軍隊攻城,嚴懲了散布草原被毀謠言的傳播者,再三強調他們的後方很安全,並且很快就會帶他們返回家園等等。


    一番措施下來,總算暫時安撫住了軍心。


    拓跋珪沒有立刻退兵,固然在等慕容雲的消息,也要讓士兵保持充足的體力,另外也為了不給路強偷襲他的機會。


    隨著拓跋珪的罷兵息武,鏖戰了十多天的上黨郡終於得到喘息的機會。


    路強這些天一直親臨前線,手臂上還留下兩道箭傷,對於拓跋珪的突然停戰,他起初隻以為士兵疲憊了,不過仔細觀察幾天後,就敏銳的覺出,拓跋珪怕要退兵了。


    而這個時候能逼拓跋珪退兵的,恐怕隻有鄧祥那隻奇兵了。


    隻雖然猜透了這種情況,奈何實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魏軍退兵的時候,給其致命一擊。


    那接下來的就隻有等了。


    十幾天的攻防戰,城中守軍也有近萬的傷亡,有燕**民,也有路強自己的人馬,路強借這個機會,大肆收買人心。


    因為檀道濟在來的時候,曾帶來大量物資,所以路強就用這些東西交好上黨軍民。


    燕**民無論貴賤,都與晉軍一樣待遇,傷殘的士兵百姓,甚至還可得到額外的補助。


    伴隨路強收買人心舉動的他那大漢民族至上的理論,他告訴燕**民,不論他們身在那個國家,隻要漢人,就一定會得到他的幫助和保護。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上黨的軍民徹底倒向路強,這些亂世中的浮萍,誰不願有個強勢的君主保護啊!


    就在路強忙著收買人心的時候,慕容雲君臣之間也開始鬧起了矛盾。


    慕容雲上位的大功臣馮拔立主全力反擊魏軍,他也看出來了,拓跋珪不早不晚,在這個時候要談判,顯然要挺不住了。


    而這樣一個虎狼之鄰,如果不打疼他,不準什麽時候他就又來了。


    但劉木卻不同意馮拔的觀點,他覺得應該與拓跋珪簽訂盟約,因為他也看出,路強這尊大神,怕請來容易、送走難了。


    萬一拓跋珪退走,路強卻賴著不走,而上黨那邊已經聚集了五萬晉軍精銳,恐怕他要讓朝廷割讓上黨,朝廷都不得不答應了。


    一時間,因為拓跋珪特使的到來,原本齊心協力抵抗外敵的燕國朝臣,也鬧起分裂來。


    對這種情況,慕容雲也很為難,他覺得馮拔和劉木的都對,但路強畢竟在最危難的時候幫了自己,現在自己卻轉頭與拓跋珪苟合,這讓天下人怎麽看自己?燕國的軍民會怎麽看自己?


    這時馮萬泥給慕容雲出了個主意,就派人去探一下路強的口風,如果路強隻來幫忙的,就什麽都好,如果路強獅子大開口,那就可以選擇與拓跋珪簽盟約了。


    此時在拓跋珪的命令下,圍困中山的魏**隊已經後撤三十裏紮營,所以使者出入中山非常方便。


    慕容雲深思熟慮一番後,最終采納了馮萬泥的主意,派人八百裏加急去見路強,並把拓跋珪派使者談判的事告訴路強。


    使者也馮家人,名叫馮弘,他到上黨見了路強後,首先將拓跋珪派使者去中山的事告訴路強,然後按照慕容雲的吩咐,請示路強,燕國該如何回複拓跋珪?


    拓跋珪真的要退兵了,不過這家夥主意打的挺好,居然要和慕容雲簽什麽狗屁盟約?也真虧他想的出來。


    這個念頭在路強腦海出現後,腦筋微微一轉,就明白了馮弘的真實來意。


    其實路強並不不想找慕容雲要點地盤什麽的,但這種事怎能由他這個皇帝開口?


    這時候孫護和段子長都在身邊,檀道濟則上城巡視去了。


    路強的目光在他二人身上轉了一圈後,才微笑著對馮弘道:“朕興義師來助你們燕國,並不求任何回報,馮大人可以去回複你們皇帝,魏軍撤走後,朕也會率軍返回”


    聽了路強的話,孫護和段子長的嘴都動了動,卻最終沒有開口話。


    馮弘顯然也很意外,他馮家人,當然支持馮拔的意見,尤其想想要與侵犯自己國土的敵人簽訂盟約,他都覺得丟臉。


    而對幫助自己國家的晉軍卻百般猜忌,也令他十分羞愧。


    聽了路強的話,忙道:“陛下不要誤會,我家陛下決不敢忘貴軍的鼎力相助,一定會對陛下有所補償的”


    路強笑著道:“補償就不必了,不過朕建議在兩國之間設一處緩衝區,兩國都不駐軍,百姓商人可以自由貿易往來,嗯!這就算我的條件吧!你可以回去回複你的陛下了,哦!對了,關於拓跋珪要簽盟約的事,朕倒有個建議,畢竟你們的軍隊不如人家,所以不妨先簽個盟約,待你**隊養精蓄銳好了,再行報仇也不晚”


    聽了路強的話,馮弘更覺汗顏,忙不迭口地答應下來,再向路強施禮後,才轉身離開。


    馮弘剛走,段子長就忍不住了,道:“陛下,您出了這麽大力,士兵損傷這麽多,怎能一點條件都不提?”


    “陛下,您信不信,如果您率軍離開,城中怕有一半百姓會跟您走,您可不能冷了百姓的心啊!”


    現在段子長心裏,恨不能讓路強直接把上黨劃入晉朝版圖,這個紛亂無能的燕國,他呆夠了。


    對於路強的心思,孫護倒把握的很準,隻以他目前的身份,實在不宜多什麽,畢竟現在他雖在路強身邊聽命,卻還燕國罪臣。


    沉吟片刻道:“段大人,這樣恐有損陛下威名,而且也容易讓人詬病,你還需安撫百姓,另外我覺得燕皇一定會同意陛下的提議,在兩國邊境設立緩衝區,假以時日,誰還能擋住百姓的腳步”


    段子長聽了孫護的話,頓時恍然大悟,向孫護深施一禮道:“多謝孫大人提點,先前多有得罪,還望孫大人不要記恨”


    孫護淡然一笑,道:“段大人多心了,我本一罪人,若不段大人,恐怕陛下也不會用我了”


    路強微笑著看著他們,待他們完,才道:“你們覺得洛陽如何?”


    段子長還未話,孫護已脫口道:“好主意”


    孫護曾洛陽太守,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評論洛陽了,而起這個他曾經為官的地方,他更兩眼放光。


    “陛下英明,洛陽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其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四周雄關林立,實乃天下之中,先祖也曾定都於此,陛下應早日還都那裏”


    不知不覺中,孫護已經融入晉臣的角色中去了。


    其實關於都城之,路強最早比較屬意靜修老道的長安,但經過這麽長時間後,他卻覺得站在現實的角度來,洛陽其實更適合做都城。


    隻這兩個地方現在都不屬於他的治下,所以不論定都長安,還還都洛陽,都不現實的。


    但隻要慕容雲同意將洛陽作為兩國的緩衝區,那這件事就好辦多了,到時候他自然有辦法讓慕容雲將洛陽拱手相送。


    見路強沒有應答,隻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孫護頓時醒悟過來,難得地老臉一紅,道:“陛下恕罪,罪人多言了”


    路強淡然道:“你很聰明,但你一定要記住一件事,就在我麵前不要耍心機,隻要你誠心待我,我也一定會讓你盡展所長的”


    孫護心中一陣感動,躬身施禮道:“陛下放心,罪人從前走錯了路,今後一定痛改前非,為陛下盡忠”


    路強點點頭,繼續道:“我會給慕容雲去信,向他討要你,這樣就不會有人我拐人了”


    “陛下,那、那我呢?”


    段子長有些等不及了,脫口問道。


    路強轉過頭麵向他,語重心長地道:“我之前過,我們漢人的地方,我一定都要奪回來,如果你真心歸附與我,那你現在要做的就等”


    其實段子長完就有些後悔了,因為剛剛孫護已經把厲害關係陳明白了,這麽問,也隻因為心急而已。


    待路強完,忙深施一禮道:“陛下安心,臣一定治理好上黨,恭候陛下早日北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安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半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半瘋並收藏晉安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