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良心,李素真沒想刻意跟人稱兄道弟。作為後世之人,他對結拜這種事情還是很有距離感的。


    隻能說是機緣巧合,順水推舟吧。李素回頭想想,覺得劉備或許是感激他出謀救叔,所以順勢籠絡人心。


    劉備畢竟是個孝順之人,而且劉元起對他的恩德不僅僅是普通的叔侄關係,還是在劉備親爹死了之後供他讀書遊學的叔父。


    李素都幫助劉備出謀劃策、救出劉元起一家,人家還好意思拿你當下屬對待麽?


    沒正式結拜過的喊幾聲賢弟,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後來在徐州那陣子,劉備和呂布都能互相亂喊賢弟呢。


    另外,李素之所以建議讓張飛留守,一方麵是考慮到張飛是涿郡本地土豪出身,在這兒有人脈有勢力,有地頭蛇光環,容易開展工作。


    如果留下關羽這種外來戶,關羽此前幾年在本地的威望都是建立在劉備的支持上的,劉備這個有官職身份的正主走了,本地人不一定買關羽的賬,無法令行禁止。


    至於張飛在曆史上看護劉備家眷時的弗萊格劣跡光環,李素不是沒考慮到,但他覺得問題不大。


    首先是張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想到來對付劉備家人。而且張飛在本地是要招兵買馬訓練部隊的,有這點時間差,李素有把握把趙雲挖地三尺找出來——


    上次劉備南下鄴城的時候,在常山真定、井陘一代鄉間釣魚殺了幾波黑山賊的掠奪斥候,還沽恩市義地低價處理戰利品、換取當地鄉民傳頌劉縣尉功德。


    雖然那次並沒有找到趙雲,但真定就那麽大,李素覺得這種傳頌都經過七八天的發酵了,應該已經傳遍真定全部趙姓村落。這次張飛再打出劉備的旗號募集鄉勇,肯定可以把趙雲挖出來。


    有了趙雲之後,讓趙雲直接看護家眷、張飛負責統領和訓練留下的部隊,各有分工,就不怕了——原本曆史上,張飛弄丟劉備家眷,那是發生在劉備在徐州、被袁術和呂布夾擊偷襲的時候,那時趙雲還在公孫瓚那兒呢。


    說句有點神秘主義的吐槽:有趙雲這個“天下第一保鏢”的buff光環加成,絕對可以抵消掉張飛的“丟嫂子”debuff弗萊格,看人家長阪坡的時候不就合作得好好的?


    ……


    這些都不計較,可以歸途中從長計議,眼下先處理給賈琮的奏文才是正事。


    幾分鍾後,一行人就火急火燎找上了正在安排兵馬堵截的張郃。


    “你們急著回奏使君、想要某與你們一並聯名表章?”


    聽說劉備不再堅持分清“延誤追賊”的責任,而是想急著回奏賈琮時,張郃的情緒也是著實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追擊張純這事兒,他做得確實不夠細。


    雖然殺傷交換比看起來很漂亮,戰場上的成果不錯,可政治賬著實是沒算明白,導致了張純走脫。


    劉備既然肯和稀泥,他也就樂得順水推舟。


    唯一需要擔心的,隻是劉備在公文裏動手腳。


    於是,張郃略一思索,便問道:“能讓我看看,你們準備怎麽寫麽?”


    “草稿在此,張司馬自便。”書掾出身的李素立刻把已經擬好的公文遞給他。


    李素前世在外交學院念書時,就習慣了各種公文撰寫,有這方麵的專業課。


    從“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到“請xx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直到“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也”,各種文體用在什麽場合,那都是了然於胸。


    哥是經過專業訓練的。


    穿越後好歹繼承了肉身被奪舍前那段記憶,加上給督郵當書掾那兩天抓緊看了很多這個時代的公文,了解如今奏事的文體,所以寫寫應用型的公文已經非常得心應手了。


    剛才跟劉備商量好了計謀之後,李素幾乎就是讓關羽打著火把幫他照亮、他自己就在馬背上一揮而就把這份奏文寫完了。


    這文章的速度,著實讓劉關張都驚訝了一把。


    沒想到伯雅賢弟不但博覽群書,見識不凡,文筆也如此流暢便給,真是文壇奇才啊。


    張郃見了草稿,也是大吃一驚:“這是你剛才在馬背上寫完的?呃……倒也措辭公允。”


    瀏覽一遍之後,確認劉備沒有甩鍋說他的壞話,通篇隻強調張純確實謀反、而且蓄謀已久傭兵不少,張郃與劉備分離殺賊,俘獲斬殺從賊數百雲雲,最後把張純逃脫的理由也歸納為張純兵力太強大,而且有鮮卑/烏桓人接應。


    說實話,張郃是真沒遇到烏桓和鮮卑人接應,但李素肯這麽吹牛,誇大敵情,他也樂見其成。


    “沒什麽問題吧?沒問題就簽名用印吧。”李素提醒了一句。


    張郃這才醒悟,接過筆在末尾的署名欄添上了自己的名字,算是他跟劉備、李素聯署。


    而關羽和張飛,連簽名的資格都沒有。


    ……


    拿到了張郃聯署的奏文後,劉備一行飛快地收拾了一下,第二天就踏上了“往返跑”的歸途。


    這次因為有朝廷的使命,他們跑得更快,而且專挑大路走,一路還設法找地方換馬。


    李素也不得不再忍忍這種悲催的生活:穿越後前十天,從盧奴到鄴城打了個來回,後麵二十天,估計要到雒陽打一個來回……


    大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得墊個比女人的姨媽巾還厚實的護墊才能保住腿有木有!


    髀肉磨盡啊!


    第二天中午,他們就再次趕到了滹沱河畔的無極縣。


    連張飛也來了,因為按照劉備商議的計劃,張飛並不是立刻就去涿郡接兩家的家眷。


    他得先花幾天時間初步募集一些人馬、順便收攏一點被官軍打散後的中山郡兵,有了一定兵力後才能去救人。


    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反正張純現在也焦頭爛額,一時半會兒都沒工夫查問和報複劉備。


    既然要募兵,肯定需要大筆的錢糧,更需要供應商——光有錢,如果找不到大商人賣給你大筆物資,那也是白瞎。


    所以大家一合計,決定讓張飛順路護著大哥二哥一起到無極縣,跟甄家借點錢、分點功勞,讓甄家人幫忙籌措物資。


    劉備再次出現在無極的時候,本縣的王縣令和甄儼、甄堯也都是挺懵逼的。


    這不昨天上午剛見過、還火急火燎往北趕、這才一天多點功夫,今兒下午又回來了?


    不過,劉備一開口,他們瞬間就跟鵪鶉似地服帖了。


    “張純勾結鮮卑、烏桓謀反了!已經被我等與張司馬殺散!奪回了盧奴縣,但張純餘黨逃竄向幽州,已然糜爛!我們急著回鄴城回稟賈刺史、還要上奏朝廷!”


    “張……張純謀反?!”王縣令和甄儼嚇得根本不敢質疑。


    同時,甄儼也有些慶幸自己之前幫助了劉備。


    劉備也不想嚇他們,立刻拿出他和張郃聯名的奏文,那是寫在一塊絹帛上的,在王縣令和甄儼麵前晃了晃。


    “二位勿驚!我與張司馬都知郡南四縣人馬並未從賊,你們都是無辜的。其中甄少君協助我等出首、避免了過早驚動叛賊,還略有功勞!我與張司馬都是明斷之人,已經在這份給賈刺史的奏文中寫明了。”


    劉備這句話,顯然是跟李素商量過之後,才決定如此說的。


    果然此言一出,王縣令和甄儼愈發噤若寒蟬。


    張純謀反了!這是板上釘釘的。但關鍵是整個中山郡官場上,留下的這些人,哪些會被判定為之前跟張純有所曖昧?哪些才是堅決忠於朝廷、不接受張純私下籠絡的?


    這些問題,慢慢查肯定查得清,但一時半會兒倉促之間,就說不準了。


    萬一兵戈混亂之中,某個官員或者某個富商被劃定的成分劃得不好,當成了“從賊”者……


    朝廷來平叛的大軍先一頓兵過如篦的掠奪,就算事後給你昭雪冤情,已經被搶走的東西說不定也就算了。


    王縣令和甄儼連忙對劉備拱手:“劉縣尉明鑒啊!幸好劉縣尉知我等忠心,不曾與張純同流合汙!來來來,劉縣尉原來奔波勞苦,還不敬他幾碗,再送幾匹好馬路上換著騎,助他盡快趕到鄴城……”


    一夥人手忙腳亂把劉備引到甄府,當上賓款待,好酒好肉端出來,還送盤纏華服名馬。


    他們都知道,劉備目前暫時掌握了一個隱性權力:那就是可以在賈琮那兒美言幾句,暫時保住某些中山本地官商的定性,把他們定位為忠於朝廷的一方,至少躲過因為張純逃走後這段權力真空期的混亂世間。


    不光劉備被這樣熱情招待,連李素和關羽張飛,也是得到了甄家人的熱情款待。


    “賢侄不必如此,我與張司馬的奏文中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你們都是忠於朝廷,還有協助之功的。誒誒,酒夠了,真夠了。”


    劉備被甄儼甄堯兄弟倆輪流敬了七八杯最上品的中山冬釀之後,連連謙遜推拒,還拿著那份表文借著酒勁解讀。


    甄家兄弟看了表文上的美言,這才停手不再敬酒,但送東西依舊。


    劉備幾次想按計劃開口打秋風,但酒後容易流露真性情,那些敲詐的話便不好意思說出口。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