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心覺得這名字既不如孟昭好聽,也不如女兒的初錦有各種美好的寓意。
但誰讓妻子懷孕的時候自家確實一直在物色新宅呢,他還間接為了這小子挨了一頓板子。
找房就找房吧,趙宴平行禮朝恩師道謝,並希望恩師過兩日賞臉去家中給兒子賀洗三。
盧太公興致寥寥地應了。
家裏倆重孫子,他對男娃真沒什麽稀罕的。
傍晚回到家,趙宴平跟阿嬌說了老太公賜的名。
阿嬌一聽老太公是順著她給孟昭起的「昭」起的老三的名字,挺高興,隨即打聽「」的深意。
趙宴平看眼裏麵睡著的兒子,苦笑道「沒什麽深意,純粹是部首一樣,恩師對這孩子沒有對初錦那麽上心。」
阿嬌頓時也哭笑不得起來,並替剛出生的兒子捏了一把汗,姐姐滿月的時候有小金豬收,如今看老太公的態度,兒子大概收不到小金豬了。
到了趙滿月的時候,盧太公還是送了禮,客人們走後,阿嬌迫不及待地拆開盧太公的禮物,就看到一把金光閃閃的彈弓,連皮繩都給配好了!
阿嬌笑得肚子疼。
趙宴平看到這禮物,眉頭皺了起來。恩師什麽意思,平時總嫌盧俊、盧儀兄弟倆淘氣,怎麽還給自家孩子送彈弓了,這是鼓勵兒子調皮搗蛋嗎?
「收起來吧,別給哥兒看見。」趙宴平囑咐阿嬌道。
不用他說,阿嬌也是這麽打算的。
阿嬌母子平安,小趙也長得白白胖胖,孟氏放了心,這就準備動身北上了。
出發之前,孟氏來了一趟吉祥胡同。
「阿嬌,姑母這一去,不知道何時才回來,你表弟他們夫妻倆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姑母是一點都不擔心,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寧姐兒。你們與郡王的關係不一樣,平時你幫我留意留意寧姐兒,若她犯了錯,你及時提醒提醒她,千萬別讓她任性妄為,遭了郡王爺的厭棄。」
孟氏歎著氣道。
阿嬌明白姑母的意思,握著姑母的手道「您放心,若寧姐兒受了什麽委屈,我也會盡量開解她,郡王爺那邊能勸的我也會試著勸勸,郡王爺一直都很敬重宴平,多少還會給我點麵子。」
孟氏想聽的就是這個,然而阿嬌真的說了,孟氏反而搖搖頭,神色複雜道「算了,你隻管盯著寧姐兒,郡王爺那邊什麽都不用說。」
阿嬌看了難受,輕聲道「您真是的,就不能往好了想嗎,現在郡王爺對寧姐兒多體貼,您安心去找姑父,別在這兒說晦氣話,說不定您剛到北疆,寧姐兒那邊就傳出好消息了呢。」
孟氏笑道「真那樣就好了。」
這一笑,心情也好了起來,回府收拾收拾行囊,孟氏終於在薛敖的千盼萬盼中出發了。
盧太公對小趙昉的喜歡的確不如他對初錦,初錦小的時候,盧太公經常抱小丫頭,輪到趙昉,盧太公摸摸男娃的腦袋就算稀罕過了,雖然過年的時候他給孟昭、初錦、趙昉的壓歲紅包一樣重,可除了還什麽都不懂的趙昉,大家都看得出盧太公最偏心初錦,包括他對盧俊、盧儀兄弟倆,也是看了就皺眉,一臉不待見的樣子。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六月裏趙昉抓周,七十六歲的盧太公很給麵子的來了。
阿嬌存心哄老太公高興,將當年她送趙宴平的那套《盧太公斷案集》搬了第一本出來,取代了尋常孩子啟蒙書放在了抓周的紅布上。
「嫂子是想昉哥兒變成第二個老太公嗎?」沈櫻笑著道。
去年年底,沈櫻就與謝郢搬回京城了,謝郢在戶部做郎中,五品文官,前途大好。沈櫻一邊經營鋪子一邊照看謝子衡、謝綿綿兄妹倆。她的婆母永平侯夫人年紀大了,沒精力再與沈櫻鬥,就算有精力,沈櫻也不怕她啊。
永平侯是常年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攙和家裏女眷們的明爭暗鬥,他年紀大了,也從官場退了下來,沒事就去外麵遛鳥垂釣,過得優哉遊哉。
阿嬌看著炕上的小兒子,再看看半眯著眼睛的盧太公,笑道:「昉哥兒能學會他爹的本事我就知足了,可不敢妄想他能與師祖爺爺比肩。」
這馬屁拍的好聽,盧太公瞥眼趙宴平,笑了起來。
盧太公的孫媳婦梅氏卻不樂意了,瞪著阿嬌道:「什麽師祖爺爺,是師祖老太爺,你別想給昉哥兒抬輩分,他長大得跟俊哥兒他們稱兄道弟的。」
大人們說話,小趙昉穿著一條紅兜兜坐在炕上,誰說他就看誰。
初錦周歲時會跑會跳說話也很利索了,趙昉就不如姐姐,走路還搖搖晃晃的,說話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叫,小臉蛋倒是像極了趙宴平,長大定是個俊俏少年。
「開始吧。」趙宴平開口道。
阿嬌就哄兒子去抓樣喜歡的東西。
但誰讓妻子懷孕的時候自家確實一直在物色新宅呢,他還間接為了這小子挨了一頓板子。
找房就找房吧,趙宴平行禮朝恩師道謝,並希望恩師過兩日賞臉去家中給兒子賀洗三。
盧太公興致寥寥地應了。
家裏倆重孫子,他對男娃真沒什麽稀罕的。
傍晚回到家,趙宴平跟阿嬌說了老太公賜的名。
阿嬌一聽老太公是順著她給孟昭起的「昭」起的老三的名字,挺高興,隨即打聽「」的深意。
趙宴平看眼裏麵睡著的兒子,苦笑道「沒什麽深意,純粹是部首一樣,恩師對這孩子沒有對初錦那麽上心。」
阿嬌頓時也哭笑不得起來,並替剛出生的兒子捏了一把汗,姐姐滿月的時候有小金豬收,如今看老太公的態度,兒子大概收不到小金豬了。
到了趙滿月的時候,盧太公還是送了禮,客人們走後,阿嬌迫不及待地拆開盧太公的禮物,就看到一把金光閃閃的彈弓,連皮繩都給配好了!
阿嬌笑得肚子疼。
趙宴平看到這禮物,眉頭皺了起來。恩師什麽意思,平時總嫌盧俊、盧儀兄弟倆淘氣,怎麽還給自家孩子送彈弓了,這是鼓勵兒子調皮搗蛋嗎?
「收起來吧,別給哥兒看見。」趙宴平囑咐阿嬌道。
不用他說,阿嬌也是這麽打算的。
阿嬌母子平安,小趙也長得白白胖胖,孟氏放了心,這就準備動身北上了。
出發之前,孟氏來了一趟吉祥胡同。
「阿嬌,姑母這一去,不知道何時才回來,你表弟他們夫妻倆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姑母是一點都不擔心,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寧姐兒。你們與郡王的關係不一樣,平時你幫我留意留意寧姐兒,若她犯了錯,你及時提醒提醒她,千萬別讓她任性妄為,遭了郡王爺的厭棄。」
孟氏歎著氣道。
阿嬌明白姑母的意思,握著姑母的手道「您放心,若寧姐兒受了什麽委屈,我也會盡量開解她,郡王爺那邊能勸的我也會試著勸勸,郡王爺一直都很敬重宴平,多少還會給我點麵子。」
孟氏想聽的就是這個,然而阿嬌真的說了,孟氏反而搖搖頭,神色複雜道「算了,你隻管盯著寧姐兒,郡王爺那邊什麽都不用說。」
阿嬌看了難受,輕聲道「您真是的,就不能往好了想嗎,現在郡王爺對寧姐兒多體貼,您安心去找姑父,別在這兒說晦氣話,說不定您剛到北疆,寧姐兒那邊就傳出好消息了呢。」
孟氏笑道「真那樣就好了。」
這一笑,心情也好了起來,回府收拾收拾行囊,孟氏終於在薛敖的千盼萬盼中出發了。
盧太公對小趙昉的喜歡的確不如他對初錦,初錦小的時候,盧太公經常抱小丫頭,輪到趙昉,盧太公摸摸男娃的腦袋就算稀罕過了,雖然過年的時候他給孟昭、初錦、趙昉的壓歲紅包一樣重,可除了還什麽都不懂的趙昉,大家都看得出盧太公最偏心初錦,包括他對盧俊、盧儀兄弟倆,也是看了就皺眉,一臉不待見的樣子。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六月裏趙昉抓周,七十六歲的盧太公很給麵子的來了。
阿嬌存心哄老太公高興,將當年她送趙宴平的那套《盧太公斷案集》搬了第一本出來,取代了尋常孩子啟蒙書放在了抓周的紅布上。
「嫂子是想昉哥兒變成第二個老太公嗎?」沈櫻笑著道。
去年年底,沈櫻就與謝郢搬回京城了,謝郢在戶部做郎中,五品文官,前途大好。沈櫻一邊經營鋪子一邊照看謝子衡、謝綿綿兄妹倆。她的婆母永平侯夫人年紀大了,沒精力再與沈櫻鬥,就算有精力,沈櫻也不怕她啊。
永平侯是常年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攙和家裏女眷們的明爭暗鬥,他年紀大了,也從官場退了下來,沒事就去外麵遛鳥垂釣,過得優哉遊哉。
阿嬌看著炕上的小兒子,再看看半眯著眼睛的盧太公,笑道:「昉哥兒能學會他爹的本事我就知足了,可不敢妄想他能與師祖爺爺比肩。」
這馬屁拍的好聽,盧太公瞥眼趙宴平,笑了起來。
盧太公的孫媳婦梅氏卻不樂意了,瞪著阿嬌道:「什麽師祖爺爺,是師祖老太爺,你別想給昉哥兒抬輩分,他長大得跟俊哥兒他們稱兄道弟的。」
大人們說話,小趙昉穿著一條紅兜兜坐在炕上,誰說他就看誰。
初錦周歲時會跑會跳說話也很利索了,趙昉就不如姐姐,走路還搖搖晃晃的,說話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叫,小臉蛋倒是像極了趙宴平,長大定是個俊俏少年。
「開始吧。」趙宴平開口道。
阿嬌就哄兒子去抓樣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