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陽拿了自己的衣衫,給她換了,又拿了個頭簾,給她遮住了臉。沈玉一邊走,一邊忍不住的去摸頭。


    十八娘心中暗笑,沈玉這輩子,怕是都對螞蟻又陰影了,更別說用頭油了。


    這時候,武氏終於得了信,跑了過來,抱著沈玉就喊:「我的兒啊!」


    朝華王也過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和她長得有幾分相似,衣著華貴的美人。


    十八娘悄悄一看,心下有所猜測,這時秦昭在她耳旁悄悄說道,「是安南王妃,朝華王的妹妹。」


    果不其然。


    沈玉一看親娘,姨母都過來了,哪裏還忍得住,哇哇大哭起來,她伸出手來,指著十八娘說道:「娘,就是她,送了我一個孔雀發簪,我說她這麽那麽好心,原來這發簪是有問題的!」


    武氏一下子神情嚴厲起來,朝華王也抬眼看著十八娘,像是看一隻螻蟻。


    十八娘苦笑道:「看來我這送禮,還送出問題了。玉娘得了這條孔雀裙,卻沒有首飾相配,恰好我那有一支簪子,沒有裙子相配,便贈給了她。若是不信,自可派人查驗,是否有問題。隻是這今後,怕是沒有人敢送禮給玉妹妹了。」


    朝華王的手指了指,她身後有一個婆子,立馬走了上去,撿起了地上的孔雀簪。


    這簪子適才大家都見過了,不少人都讚揚了一番,也聽沈玉炫耀過。


    那婆子三兩下,就將好好的簪子給拆開了,拿鼻子聞了聞,的的確確是一個好簪子,頗有重量,上頭也並沒有抹上什麽招螞蟻的東西。她衝著朝華王搖了搖頭。


    這下子,沈玉也啞口無言了。


    十八娘無奈的歎了口氣,站在她對麵的徐竇卻忍不住開口道:「你看吧,玉娘,人家十八娘好好的送你簪子,你還倒打一耙。剛才大家給你潑水衝頭,還是十八娘提醒大家,讓人把你圍起來呢,不然你還不被人看光了!她既救了你,又怎會害你,吃飽了沒事幹嗎?」


    秦昭也開口道:「是呀,玉娘,先頭你進來,我就聞到了,你頭上抹了很多桂花蜜的頭油吧,這頭油抹多了雖然好看,但是卻是是惹蟲蟻呐。」


    秦昭在長安城的貴女裏,極其有號召力,不一會兒,就有聽沈玉炫耀過今日的裙子和發簪的人附和起來,「是很重的香氣,我也聞到了。」


    武氏氣了個倒仰。可是她們說得沒有錯,沈玉的確是抹了很多頭油,這下子比被十八娘陷害,還要丟臉。


    全長安城的人都得知道了,她武歸的女兒,為了豔壓群芳,抹了一頭的蜜,然後惹來了一窩螞蟻……


    真的是又虛榮,又愚蠢!


    武氏也沒有臉繼續待下去了,匆匆的拉著沈玉告辭了。


    十八娘見狀,也小聲說道:「我先回去了,玉娘鬧成這個樣子,父親又要怪我了。」


    眾人想起沈澤獨寵武歸一事,同情的安慰了她一會,約好下次再一起玩,就放她回去了。


    十八娘拉著沈琴上了馬車,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啦。


    沈琴也笑了起來,那場景真的是太逗了,沈玉今兒當真是丟了天大的臉麵,連帶著朝華夫人的宴會,也被她攪和了。


    「十八娘,你的那個孔雀簪子真的沒有問題嗎?好好的一個簪子被拆掉了,真可惜。」


    十八娘搖了搖頭,「姐姐,那簪子有瑕疵,裏頭放了一顆烏沉石。這下你明白,沈玉為什麽要抹那麽多頭油了吧。」


    沈琴眼睛一亮,原來如此。


    這烏沉石表麵上看起來就是一顆平凡無奇的小石頭,跟黑炭似的,實際上卻老沉老沉的。有那起子奸商,在過秤的時候,偷偷放一顆烏沉石,稱完後又拿出來,神不知鬼不覺的就宰人一大筆。


    「那孔雀簪有機關,肚子是中空的,隻要用力一按那紅寶石眼睛,肚子就會打開,烏沉石就掉出來了。先頭裏人多,我踩了一腳,秦姐姐跟在後台把烏沉石撿走了。」


    十八娘笑著解釋道。沈玉年紀尚小,本來隻要戴著珍珠明鐺就很好看了,偏她要出風頭,恨不得把最好的戴在頭上。


    這孔雀簪如此重,插上去不一會兒就弄散了頭發,要掉下來,她隻好抹了頭油,將頭發固得緊緊的,方才戴住。


    更何況,十八娘怕頭油不夠分量,將這烏沉石用蜂蜜花粉蒸了,甜得發膩,才塞進去。


    至於仆婦拆開發現孔雀肚子是中空的?那更是一點都不怕了,因為很多大的發簪,本來就是中空或者鏤空的,不然戴上一天,還不把脖子給扭了。


    沈琴見十八娘沒有露出什麽馬腳,這才放了心,戳著她的額頭說道:「你就是太膽子大了,雖然解氣,可是若火燒到了你自己頭上,那可就不好了。」


    十八娘笑了笑,若真出了事,她自然也有應對的法子。


    馬車經過南街的時候,窗外飄來烤紅薯的香味。十八娘對西屏說道,「你去幫我買些烤紅薯,然後看看有沒有出新鮮的藕,想吃了。」


    西屏點點頭,下了馬車。


    沈琴笑道:「你這個好吃鬼,促狹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師的追妻日常 卷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子並收藏國師的追妻日常 卷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