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嬤嬤為難:「這……回來是回來了……」
老夫人一聽就知道是怎麽回事,轉動佛珠的手停住,改為緊緊捏住,她睜大眼,厲聲問:「連業那小子,又把人趕回來了是不是?」
呂嬤嬤垂下頭,訥訥應了聲:「是。」
這些年來,他們連家派出去的人,就沒有一個能踏入連業在京中置辦的府邸。
今日這樣的結果也是習以為常了,但老夫人每回聽了,仍是會升起怒氣。
她將那串玉佛珠重重拍在桌上:「我就看六月那時,他肯不肯回來!」
老夫人是族長夫人,更是連業的伯母。
六月將滿七十大壽,連業在朝為官,最重名聲,尤其這伯母還是在他們年幼喪母後,親自將連業連弘兩兄弟拉拔長大。
於情於禮,他們兩兄弟都當回瓊州看望她老人家,以盡孝道。
呂嬤嬤知道主子心情不好,應和幾句好聽話哄她開心:「那是,老夫人大壽,兩位爺若不回瓊州,可不是說不過去?」
老夫人輕哼一聲,麵上看不出明顯的喜色,但已經將那玉佛珠拾起,重新纏回手上。
她不再進行這個話題,轉而問道:「對了,誠哥兒的生辰可確定真是十一月十三?不是十二?」
聽到十二這日子,呂嬤嬤嚇得都急忙回道:「這種事怎麽好糊弄?老奴打聽過了,確是十三沒錯,十三的子時呢!」
老夫人聞言,放下心來:「如此,那便好。」
既是十三日出生的孩子,那便是他們連家子孫,如果是十二日……
老夫人瞇起眼。
那他們連家,便留不得他了。
「行了,都下去吧。」
呂嬤嬤與彩雲垂首退了出去,行至外頭,彩雲歪著頭問:「呂嬤嬤,這若是十一月十二日出生的孩子,有什麽毛病嗎?怎地這般忌諱?」
一聽這問話,呂嬤嬤忙掩了彩雲的嘴,將人拉到一旁,隱在陰暗的牆根處,末了還左右張望了下,深怕被人聽去了一丁半點方才的話語。
彩雲眨眨眼,很是疑惑。
呂嬤嬤見周圍沒人,這才輕吐一口氣,但還是沒敢大意。
她壓低聲量,拉著彩雲說道:「這問題以後不好亂問,知道嗎?」
彩雲點點頭,說了聲「知道了」,見呂嬤嬤沒有開口的意思,等了一會,繼續又問:「那是為什麽啊?」
呂嬤嬤被她這番追問問得險些心梗,深深看著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一眼,良久,歎了口氣。
「罷了罷了,我同你說便是,聽完你明白緣由後,便不好再亂問了。」
彩雲乖巧點頭。
呂嬤嬤看著慢慢暗下的天空。
夕陽已漸漸西沉,雲朵被染成橙與紫的漸層,然後橙色慢慢被吞噬,代表暗夜的顏色幾乎鋪滿了整個空中。
她輕歎:「你不是瓊州人,不清楚三年前的十一月十二日發生何事,但有一點你要知道。」
彩雲靜靜等著呂嬤嬤說話,點點頭也不插嘴,就這麽安分等著,這沉靜樣看著倒不像是才十歲的小女孩兒。
呂嬤嬤說:「那一天出了大事,但凡在那日出生的嬰孩,那是絕對不會被容忍活到現在的!」
☆☆☆
江城無意間聽了連甄與龔嬤嬤的對話。
如果說光聽「雙麵人」一詞還聽不出端倪的話,後麵這句江城算是搞清事情始末了。
──連甄已猜到他並非連誠的事,隻是苦無證據證明。
而若要證明自己就是連誠,一句「姐姐」,便能迎刃而解。
江城抿了抿唇,表情複雜。
他輕手輕腳退了出去,眉頭緊鎖。
怎麽辦?
叫?還是不叫?
對著一個年歲比自己小的小姑娘喊姐姐?還是應當坦承自己的身分?
兩者都實在令自己頭疼,但,危機也是轉機。
江城再次走進來時,他刻意放重了腳步聲,猶豫了很久,最後牙一咬,輕聲喚道:「姐姐。」
聽見連誠的聲音,連甄與龔嬤嬤歇了談話,笑笑望著走進來的連誠:「誠哥兒已經起了啊?今日這般早?」
說完發現連誠隻是淡淡點了點頭,態度與往常不太相同。
連甄與龔嬤嬤對視一眼。
──這是沉穩的那個。
望著江城,連甄露出了困惑的神色。
她沒聽錯的話,方才連誠進來前,似是喊了她「姐姐」?
猜錯了嗎?
這個問題一直被連甄擱置在心裏,直至中午到吳氏的院裏用午膳仍是有些心不在焉。
自打兩房的關係好轉了以後,午膳連甄都會帶著連誠來找吳氏一塊兒用,今兒個也是的。
吳氏若想好教養孩子,那還是挺有一套的,畢竟她所出的連詮的確相當出色,既乖巧又懂事。
麵對連誠時,吳氏也不偏心了,把他當自己孩子般教導,該教教、該疼疼,知道他愛吃什麽,也會在心裏記下。
老夫人一聽就知道是怎麽回事,轉動佛珠的手停住,改為緊緊捏住,她睜大眼,厲聲問:「連業那小子,又把人趕回來了是不是?」
呂嬤嬤垂下頭,訥訥應了聲:「是。」
這些年來,他們連家派出去的人,就沒有一個能踏入連業在京中置辦的府邸。
今日這樣的結果也是習以為常了,但老夫人每回聽了,仍是會升起怒氣。
她將那串玉佛珠重重拍在桌上:「我就看六月那時,他肯不肯回來!」
老夫人是族長夫人,更是連業的伯母。
六月將滿七十大壽,連業在朝為官,最重名聲,尤其這伯母還是在他們年幼喪母後,親自將連業連弘兩兄弟拉拔長大。
於情於禮,他們兩兄弟都當回瓊州看望她老人家,以盡孝道。
呂嬤嬤知道主子心情不好,應和幾句好聽話哄她開心:「那是,老夫人大壽,兩位爺若不回瓊州,可不是說不過去?」
老夫人輕哼一聲,麵上看不出明顯的喜色,但已經將那玉佛珠拾起,重新纏回手上。
她不再進行這個話題,轉而問道:「對了,誠哥兒的生辰可確定真是十一月十三?不是十二?」
聽到十二這日子,呂嬤嬤嚇得都急忙回道:「這種事怎麽好糊弄?老奴打聽過了,確是十三沒錯,十三的子時呢!」
老夫人聞言,放下心來:「如此,那便好。」
既是十三日出生的孩子,那便是他們連家子孫,如果是十二日……
老夫人瞇起眼。
那他們連家,便留不得他了。
「行了,都下去吧。」
呂嬤嬤與彩雲垂首退了出去,行至外頭,彩雲歪著頭問:「呂嬤嬤,這若是十一月十二日出生的孩子,有什麽毛病嗎?怎地這般忌諱?」
一聽這問話,呂嬤嬤忙掩了彩雲的嘴,將人拉到一旁,隱在陰暗的牆根處,末了還左右張望了下,深怕被人聽去了一丁半點方才的話語。
彩雲眨眨眼,很是疑惑。
呂嬤嬤見周圍沒人,這才輕吐一口氣,但還是沒敢大意。
她壓低聲量,拉著彩雲說道:「這問題以後不好亂問,知道嗎?」
彩雲點點頭,說了聲「知道了」,見呂嬤嬤沒有開口的意思,等了一會,繼續又問:「那是為什麽啊?」
呂嬤嬤被她這番追問問得險些心梗,深深看著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一眼,良久,歎了口氣。
「罷了罷了,我同你說便是,聽完你明白緣由後,便不好再亂問了。」
彩雲乖巧點頭。
呂嬤嬤看著慢慢暗下的天空。
夕陽已漸漸西沉,雲朵被染成橙與紫的漸層,然後橙色慢慢被吞噬,代表暗夜的顏色幾乎鋪滿了整個空中。
她輕歎:「你不是瓊州人,不清楚三年前的十一月十二日發生何事,但有一點你要知道。」
彩雲靜靜等著呂嬤嬤說話,點點頭也不插嘴,就這麽安分等著,這沉靜樣看著倒不像是才十歲的小女孩兒。
呂嬤嬤說:「那一天出了大事,但凡在那日出生的嬰孩,那是絕對不會被容忍活到現在的!」
☆☆☆
江城無意間聽了連甄與龔嬤嬤的對話。
如果說光聽「雙麵人」一詞還聽不出端倪的話,後麵這句江城算是搞清事情始末了。
──連甄已猜到他並非連誠的事,隻是苦無證據證明。
而若要證明自己就是連誠,一句「姐姐」,便能迎刃而解。
江城抿了抿唇,表情複雜。
他輕手輕腳退了出去,眉頭緊鎖。
怎麽辦?
叫?還是不叫?
對著一個年歲比自己小的小姑娘喊姐姐?還是應當坦承自己的身分?
兩者都實在令自己頭疼,但,危機也是轉機。
江城再次走進來時,他刻意放重了腳步聲,猶豫了很久,最後牙一咬,輕聲喚道:「姐姐。」
聽見連誠的聲音,連甄與龔嬤嬤歇了談話,笑笑望著走進來的連誠:「誠哥兒已經起了啊?今日這般早?」
說完發現連誠隻是淡淡點了點頭,態度與往常不太相同。
連甄與龔嬤嬤對視一眼。
──這是沉穩的那個。
望著江城,連甄露出了困惑的神色。
她沒聽錯的話,方才連誠進來前,似是喊了她「姐姐」?
猜錯了嗎?
這個問題一直被連甄擱置在心裏,直至中午到吳氏的院裏用午膳仍是有些心不在焉。
自打兩房的關係好轉了以後,午膳連甄都會帶著連誠來找吳氏一塊兒用,今兒個也是的。
吳氏若想好教養孩子,那還是挺有一套的,畢竟她所出的連詮的確相當出色,既乖巧又懂事。
麵對連誠時,吳氏也不偏心了,把他當自己孩子般教導,該教教、該疼疼,知道他愛吃什麽,也會在心裏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