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諾沒想到,那位慘死家中的鄭員外,居然是至聖十八年的進士。


    雖然排名不高,但至少也能撈著一個九品正職,怎麽會淪落成商人?


    這瞬間勾起了他的好奇。


    在大夏,商人的地位並不高,而官員,哪怕隻是九品,那也是人上人上人上人,很難想象,會有人放棄功名,棄官從商。


    他看向宋哲,說道:“嶽父大人,這個鄭天興的卷宗,也拿給我看看吧……”


    吏部,案牘庫。


    兩人那盤棋還沒下完,馮令史便去而複返,有些無奈的說道:“方掌固,還得麻煩你一趟,找一位叫鄭天興的官員卷宗……”


    方掌固也略顯詫異的小聲嘀咕一句:“今天怎麽了,宋大人怎麽忽然要這麽多封存的卷宗……”


    馮令史道:“也不是宋大人,而是他的女婿要看,上次宋老夫人壽宴上,本官還見過他一麵,大理寺卿李大人的這個兒子,好像真的不傻了……”


    方掌固也沒有多問,重新拿出鑰匙,走進庫房。


    這時,那年輕掌固緩緩站起身,對著庫房裏麵說道:“方大人,本官有點事情,要出門一趟,片刻就回,這裏就交給你了……”


    空曠的案牘庫中,傳來略顯縹緲的聲音:“你去吧,這裏有我呢……”


    年輕掌固回頭看了一眼,轉身匆匆離開。


    此刻,吏部某間值房,李諾在翻閱著一份新的卷宗。


    正是鄭天興的卷宗。


    鄭天興和顧文翰一樣,都是至聖十八年進士,也都排在進士榜的末位,就連第一份差事供職的地方都一樣。


    顧文翰是東宮內直局校書郎,鄭天興是內直局書吏,都是負責太子讀書事宜的文官,兩人互相認識的可能很大,很有可能還是朋友。


    然而,自太子病故,東宮解散之後,兩人的人生則走向了不同的軌跡。


    顧文翰選擇了留在官場,從偏遠下縣的九品縣尉,一步步做到了江南富庶之地的七品縣令,經曆也算勵誌。


    可惜的是,他在官場中逐漸墮落,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淒慘結局。


    鄭天興與他不同,或許是無心官場,又或許是覺得升遷無望,離開東宮之後,就徹底棄官從商。


    他不再當官,吏部關於他的卷宗,也就記錄到這裏。


    因為親手經辦過他的案子,鄭天興成為商人之後發生的事情,李諾倒是清楚。


    能通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科舉,成為進士,哪怕是進士末位,那也是人中龍鳳。


    鄭天興的商業才能同樣出眾,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就積攢下了巨額的財富,成為長安有名的富商。


    李諾覺得,他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資本的迅速積累,應該離不開和他做官時的人脈。


    他記得很清楚,當日鄭員外五十大壽,家中就來了不少朝廷官員。


    這些人脈,或許不能讓他在官場上有什麽作為,但如果隻是想要搞錢,那真是輕而易舉。


    鄭天興的選擇,無疑比顧文翰要高明。


    官場的水,要比商場深多了。


    高端的商戰,很多采用的還是最樸素的手段。


    但高端的黨爭,卻能在悄無聲息間,將人吞的渣都不剩。


    商場輸了,無非損失點錢財。


    官場輸了,抄家滅族都是常事。


    雖然鄭天興最終的結局,也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說死的窩囊,但至少鄭家還在,比起被抄家滅族的顧家,無疑要好上太多太多。


    關於鄭天興,李諾隻是正好看到了熟悉的名字,突發奇想的了解了一下,看完之後,便將卷宗還了回去,告別嶽父大人,和娘子離開吏部。


    吳管家的馬車等在外麵,問道:“少爺,少夫人,回哪裏?”


    李諾想了想,說道:“先回家吧,搬點書去宋府。”


    宋佳人多看了李諾一眼,看樣子,他似乎是想要在宋府長住了?


    她嘴唇動了動,最終也隻是默默的上了馬車。


    就在馬車向著李府駛去時,一道年輕的身影,已經來到了長安某座衙門前。


    經門房通稟之後,名為趙河的吏部年輕掌固,緩緩的走進這座高大的官衙,好奇的打量著四周。


    雖然他身在六部之首的吏部,卻隻是一個看管倉庫的末流小官,不知道什麽時候,手中才能掌握有真正的權柄……


    穿過一道儀門,又走過幾道長廊,他來到一處高大恢弘的衙房前。


    一名官員將他帶入衙房,然後退出去,關上房門。


    趙河站在一處屏風前,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屏風後的桌案旁,坐著一道人影。


    他看了一眼便低下頭,不敢再看。


    沒過多久,屏風後傳來一道淡淡的聲音:“何事?”


    趙河抬起頭,連忙說道:“回大人,半年前,您告訴過下官,若是有人查閱清河縣令顧文翰的卷宗,就立刻來向您稟報……”


    屏風後傳來桌椅摩擦的聲音,似乎是那人離開椅子站了起來,問道:“有人查顧文翰的卷宗了?”


    趙河道:“大理寺卿李大人的兒子,剛剛去了吏部,調出了顧文翰的卷宗。”


    他望了一眼屏風後麵,心中好奇,這位大人何等身份,為何對一個已死的小小七品縣令這麽在乎?


    屏風之後,一道身影重新落座。


    今日的早朝之上,因為李玄靖兒子遇刺的事情,一年前顧文翰的案子,也被舊事重提。


    那刺客與顧文翰案有關,有人調取他的卷宗,並不稀奇。


    隻是調閱卷宗的話,倒是沒什麽好擔心的。


    顧文翰死有餘辜,又是借的李玄靖的刀,任誰都查不到他這裏,恐怕就連李玄靖都不知道自己被利用的事情。


    這時,那趙河猶豫片刻,忍不住說道:“大人,您吩咐的事情,下官一直記在心裏,下官鬥膽問一句,您什麽時候把下官調離吏部……”


    “急什麽?”


    屏風後的聲音淡淡道:“掌固雖然隻是一個小官,但也是一個磨練伱的好位置,如今大夏官場這麽複雜,處處危機四伏,不靜下心來打磨幾年,以後如何在官場生存?


    “你是本官的同鄉,本官以後還要用你,可不想你這麽快就死的不明不白,成為別人升官路上的踏腳石……”


    “可是……”


    “別可是了,你以為排名末位的進士,能留在長安很容易嗎,正常情況下,你最多領個下縣的縣尉,吏部掌固雖小,卻在朝廷核心中的核心,日後升遷調動都很方便……


    “朝中難得有一位本官的同鄉,你隻要好好為本官做事,等再過幾年,你的心性磨煉好了,本官自然會幫你,保你十年之內,至少官升五級,若非你是本官同鄉,還沒有這個機會……”


    趙河掰著手指計算,他現在是九品,再升五級,就是從六品,雖然距離他位列朝班的夢想還差一些,但往後的日子還長,隻要有靠山,飛黃騰達是早晚的事……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一天,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接連磕了幾個頭,激動道:“謝大人,謝大人!”


    屏風之後,那道人影搖了搖頭,說道:“你看,本官剛剛說什麽,你又忘了,你給我記住,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是為官者的基礎,哪怕發生了天大的事情,也不能讓別人看出來……”


    “是是是,下官謹記大人教誨……”


    趙河從地上爬起來,連連點頭,想起一事,又道:“對了大人,除了顧文翰的卷宗之外,那人還調取了宣州另外幾縣,以及一個叫鄭天興的官員卷宗……”


    “什麽!”


    屏風之後,先是傳來一道震驚的聲音,隨後便是茶杯跌落碎裂之聲,桌椅被碰傾倒之聲,以及被熱茶燙到的痛呼之聲,場麵一片混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明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小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小榮並收藏大夏明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