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宛宛的父親和兩位兄長都在朝中任職,可唐家一向規矩,下朝之後從不妄議皇家之事。對於這位太後娘娘,唐宛宛除了知道她母家姓程,是今上的生母,膝下隻有這一子,除此之外再不知其它了。 太後住在慈寧宮,小轎停在後門,一旁的小丫鬟剛伸出手做出一個攙扶的姿勢,唐宛宛便自己下了轎。小丫鬟怔了一怔,看向荷賾姑姑,見對方笑著揮了揮手,輕籲口氣退到了身後。 從後門到正殿的一路挺遠,走的都是雕花遊廊,依山臨水,再配上湖中的蓮花苞,無一不透著精致。 遊廊之上掛著好多漂亮的鳥籠子,裏麵卻瞧不見一隻鳥。荷賾姑姑看唐宛宛走路都偏著頭看廊下的鳥籠,眼中滿滿都是好奇,便笑著說:“籠子裏養的都是鸚鵡,每天清晨被馴鳥的太監帶去學說話,晌午再送回來。姑娘若是喜歡,且等晌午用過午膳,老奴再帶您來看看。” 唐宛宛臉一紅,又不敢推辭,隻好細聲細氣地謝過。 又走一刻鍾便到了正殿,唐宛宛深吸一口氣,提裙跨過門檻之後頭也沒敢抬,剛往前走了兩步屈膝就往下跪,跪得離太後娘娘足有三丈遠。 太後娘娘噗嗤一聲笑了,身邊姑姑丫鬟們也跟著小聲笑。 “快起來吧,上前來讓本宮看看。” 唐宛宛這才敢稍稍抬了抬眼,用一年前剛學會的小碎步走了上前,借著起身時的一點餘光小心看了看人。 太後和她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是個挺和善的老太太,一上來就喚人上了好多茶點和時令果蔬,唐宛宛左右兩側的小桌都被擺了個滿。沒一會兒又擺了午膳。 唐宛宛也不是真蠢,到底出身官家,平日在家裏不修邊幅,可在外邊還是能撐得起台麵的,起碼多年修煉出來的餐桌禮儀沒半點可指摘的,端的是大家閨秀風範。 慈眉善目的老太後問她:“宛宛乳名叫什麽呀?……噢就叫宛宛呀……多大年紀啦?……噢十六呀……家中三個姐姐性子都怎麽樣呀……各自生了幾個娃娃呀……” 唐宛宛規規矩矩答了,太後慢騰騰地用過午膳,又領著她在禦花園逛了一圈,麵色有些乏,唐宛宛乖巧地喊她回去歇個午覺。 本以為見過太後就能回家了,誰知荷賾姑姑將她安排到了偏殿中睡午覺。唐宛宛有心問問何時才能回家,糾結半晌又開不了口,總不能問“什麽時候才放我回家”吧?隻好耐著性子裝乖巧。 床帳薄得仿佛蟬翼,一點都不遮光。唐宛宛又沒有午休的習慣,放在平時,這是她看話本子的時辰,自然睡不踏實。可連她翻個身,帳外的兩個丫鬟都要問問“姑娘可是熱得慌?要不要喝水?要不要用冰?要不要奴婢給您打扇?” 唐宛宛沒法子,隻能閉上眼平平整整躺在軟榻上,半夢半醒中想著:太後娘娘喊她進宮到底是做什麽呢?第3章 退婚 唐宛宛進宮陪太後的第一夜,她爹娘也是一夜未眠。 唐夫人心神不寧,怕閨女嘴笨不會說話,怕她惹太後生氣,更怕她招太後喜歡。心中扭成了一團亂麻,子時的更聲響過了,她仍是輾轉反側,怎麽都合不上眼。 “睡不著?”唐大人也沒睡著,睜開眼問她。 “你說太後娘娘召宛宛進宮,到底是為了什麽呀?無親無故的,又不是世家姑娘,太後見她能做什麽呀?” 唐夫人心中沒底,越想思緒越混亂,聲音發緊地問:“難不成太後從哪兒聽說了咱家宛宛嗜睡的名聲,覺得女子這般懶散不好,喊宛宛進宮訓她兩句?” 唐大人忍俊不禁:“你這想的都是什麽?太後娘娘哪有這麽閑?” 唐夫人隻能換個方向繼續猜,想到上午丈夫說那姑姑問宛宛可許了人家的事,猶豫著問:“會不會是太後想要給她家中小輩說親?” “並非如此。”唐大人眉心擰著,徐徐道來:“太後她老人家生母早逝,並無同胞兄弟,與繼母勢同水火。當年她入宮後有了今上,一年之內兩次提了位分,程國丈不說為女兒歡喜,反倒送了兩個庶女入宮,間接使得太後娘娘落了第二個孩子,虧了身子,此後再無子嗣。” “這些年陛下無子,程國丈一直都不安分,前些年傳出的那‘另立新帝’的風聲也與程家脫不了幹係。太後娘娘與程國丈幾次翻臉,鬧得一發不可收拾,與程家幾個庶兄關係也差得很。你就說她每年中秋歸寧,卻從不回程家,一向去的是她外祖懷家,對程家簡直是啪啪打臉,如何會為了家中後輩說親?何況是這壞人姻緣的事?” 唐夫人悚然一驚,先前便生出個苗頭的揣測此時徹底壓不住了,腦子裏隻剩下最差的那種可能,顫著聲說:“不會是……要給宮裏的那一位說和吧?” 這是唐夫人昨日便有的猜測,昨天她還安慰自己,興許是自己想多了。可太後今晨便喚宛宛進宮,這又留了宿,怎麽看都不尋常。 唐大人和她想到了一處去,長歎一聲:“我怕是啊。” “咱家宛宛已經定親了!三個月後就要嫁人了!”唐夫人氣得眼眶通紅:“外臣之女哪有留宿宮中的道理!太後娘娘她、她……”唐夫人不敢妄議皇家,隻好避重就輕斥道:“這不是壞咱家宛宛的名聲?” 唐大人見妻子掉了眼淚,忙溫聲安撫:“你先別往壞處想,興許太後就是閑得無聊了,想找個姑娘進宮逗逗趣,住上幾天也就回來了。” 這般輕飄飄的安慰勸不了唐夫人,見妻子仍在掉眼淚,唐大人一咬牙:“若是事情真的成了那樣,老爺我就是拚著頭上的烏紗帽不要,也得在聖旨頒下之前把咱宛宛嫁出去!” “這樣不合適吧……”唐夫人惴惴不安,一會兒覺得此法會得罪皇家,一會兒又想著女兒的幸福為重,徹底沒了睡意。索性翻身坐起,越過丈夫下了床,挑亮了燈芯,坐在燈下看了一整晚的黃曆,想著如何才能將原先定好的大喜之日往前挪挪。 * 唐大人這話說得硬氣,然而世事變幻無常,指不定哪兒就出了差錯。 次日一早,唐宛宛還沒回來,唐家人剛吃過早膳,便迎來了一位客人。來人是個約莫不惑之年的婦人,穿著一身絳紫色衣裳,打扮規矩,卻顯得有些老氣。 這家便是跟唐宛宛定親的人家,姓馮,兩家是去年定的親。 “親家母怎麽上門了?”唐夫人昨夜幾乎一宿沒睡,臉色有些差,勉強擠出個笑迎了上去。 唐宛宛及笄前兩年就時常有人上門提親了,可她的性子卻被哥姐幾個慣嬌了,又有點缺心眼,唐夫人掌家多年,知道這大宅院人情往來,做什麽都費事,不願女兒去那大戶人家拘著性子,便專門往那落魄些的書香門第挑揀。 這一來二去三般說和,便挑中了馮家。 一來這般的書香人家明禮知事,一切按規矩來,那些大宅院的醃臢事就少些;二來馮家人事簡單,跟宛宛定親的馮知簡乃是家中嫡次子,上頭隻有個嫡親兄長;三來馮夫人與唐夫人多年手帕交,各自成親後雖來往少了,可總比尋常人家親近;四來唐宛宛乃是低嫁,將來也省得受氣。 唐夫人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算準了女兒嫁去馮家不會受委屈。馮家自然也樂意,最大的原因便是一條——京城傳聞:唐家的姑娘各個福相,據說有得道真人給唐家的姑娘批過命,說她家的姑娘都是實打實的旺夫旺子旺宅相。 甭管這等傳聞是從哪兒傳出來的,也甭管是不是真的,有個喜慶的說法總是好的。再加上唐宛宛看著嬌憨可愛,跟時下流行的清冷孤高不是一個款兒,馮夫人真是越看越喜歡。 然而,這對未來兒媳的喜歡也到此為止了。馮夫人今日就是來退婚的。 剛坐下,馮夫人便做出一副為難的模樣:“淑華你也清楚咱倆的交情,若不是我實在沒了法子,也不會為了這事上門給你添堵。” “到底是何事?你直說便是了。”唐夫人忙問。 馮夫人又是為難:“我當真是想與你家結親的,可昨日有個跟知簡同歲的姑娘忽然上了門,說是老太爺過世前給知簡定下的娃娃親。十幾年前的事了,誰知道是真是假,我真是死活不想讓她進門,可當家的不同意啊!淑華,你瞧瞧這可如何是好?” 唐夫人的目光先是詫異,後又慢慢轉涼,緊緊抿著嘴角望著這個多年的手帕交。 馮夫人被她這眼光看得有點怵,可兒子的婚姻大事半點不能馬虎,有了這等決心,便梗著脖子說:“我聽聞昨日宛宛被太後娘娘傳進了宮?還留宿宮中了?這一留宿啊定是被陛下瞧上了,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不待唐夫人回話,馮夫人便劈裏啪啦說了好一通:“宛宛就要進宮當貴人啦,她被太後傳進宮是昨天,正好我家昨天也來了個跟知簡指腹為婚的姑娘,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等巧合定是天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