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研究曆史,隻能根據現存的史料,但有些時候,就算是史料,也有記載的相互矛盾的地方。比如說,《三國誌》和《九州春秋》關於勸諫袁紹迎接天子之事,說法就不同。
好吧,這話隻是為了表明,我們所熟知的曆史,在千年之前上演的時候,未必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
遊戲的劇情參照了太多的資料,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足為奇,當然更多的,是根據具體的情形智能推演,而不是既定的程序——畢竟,這是由智腦控製的遊戲。
所以,劉風在參加會盟的時候,沒有袁紹聯結韓馥等人意欲擁立劉虞為帝的事情發生;會盟的時候,大家也都匯集到了汜水關;會盟結束之後,袁紹也立即返回了渤海,而不是繼續留在河內……
荀諶和高幹怎麽說服韓馥的,玩家們不知道,隻知道見麵之後,韓馥就發布公告,將冀州牧的位子讓給了袁紹,並請袁紹如鄴城就任。
雖然早料到會有此結局,玩家們還是大罵韓馥的無能,但對於此事,他們又無可奈何。
冀州牧麾下很多人是不歡迎袁紹的,比如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以及騎都尉沮授等人,勸說韓馥據城而戰,以冀州的富庶,足以將公孫瓚拖死,何必將州事委於外人。
韓馥自身無能,更聽不進去屬下的諫言,反而對荀諶的話聽了進去。想到公孫瓚的強大實力,以及劉備可能的倒戈,這個念頭就再也揮之不去。反正自己什麽都比不上袁紹,還出身袁氏門徒,原本就是為袁紹保駕護航,把冀州還給袁紹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就不理會屬下的諫言,派人去袁紹。
領兵在外的州從事趙浮、程奐聽聞韓馥的決定,立即帶兵趕回,想要說服韓馥,讓他們領兵將正在趕來的袁紹拒之門外,韓馥又是不聽。一時間,大批韓馥屬下的從事官失望至及,棄官而去。
這下可喜壞了身在冀州的玩家們,這些官員雖然名聲不顯,但能在州牧府工作,起碼也要在5階以上才行,要是招募到一個,自己是實力就會大增。
……
時刻關注著冀州局勢的劉風,氣得直想罵袁紹無能,他都準備了這麽久了,袁紹居然還沒將冀州拿下來。
終於,袁紹率兵抵達鄴城,就在鄴城之外,耿武、閔純還想做最後一搏,想要刺殺袁紹,但有顏良、文醜兩大金剛在場,輕易就解決了二人,沒有當場擊殺,而是被關進大牢。
或許,這就是給玩家以機會,如果能將其救出的話,能得到他們的效忠也未可知。
袁紹入城,以車騎將軍代領冀州牧。韓馥帶著家裏的私兵,避居趙忠屋舍,讓他的兒子將冀州牧大印送上。至此,袁紹成為名義上的冀州諸人,昭告天下。冀州牧手下的官員,自此從屬於袁紹,最為有名的,當屬沮授和審配。
鄴城隻是個州城,想要將韓馥的勢力完全接收,袁紹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他一邊派人將留在渤海的軍隊、家眷遷來鄴城,在行兵的過程中,順便將清河國換上自己的人;另一邊派人去說服麴義,讓他罷兵投向自己。
劉備也沒有閑著,在袁紹接管鄴城的第一時間,派關羽、張郃帶兵進入中山國,開始擴張。袁紹雖然很不滿意,但對此他也無奈。
之前商定好的,中山國劃給劉備。如果袁紹完全吸收了韓馥留下的實力的話,他自然敢和劉備翻臉,現在嗎,就隻能忍下去。
州牧換人,盤踞常山國的張燕再也不去維持表麵的和諧,直接將韓馥任命的不服從自己的太守、縣令長驅逐,正式割據常山,並派人進入巨鹿和趙國,占領邊界的縣城。
公孫瓚還沒有到來,袁紹的交接雖然平穩,但是因為劉備和張燕的關係,冀州局勢再度緊張起來。
……
會稽,山陰,太守府。
袁紹代領冀州牧的消息傳來之後,劉風終於鬆了口氣,再這樣下去的話,他都要瘋了。
“公達,都準備好了嗎?”劉風問荀攸道。
“回主公,早已準備完畢,就等著動手了。”荀攸答道。
“連盟主都開始有動作了,冀州局勢又開始又混亂,我們現在動手,也沒人能說什麽了吧!那就開始吧,以會稽太守的名義發布公告,然後起兵。”劉風命令道。
“屬下遵命。”荀攸領命而去。
不久之後,山陰城就傳遍了會稽太守的檄文。
“……我大漢軍威強盛之際,匈奴遠遁,羌胡匿行,然桓、靈始,內患不絕,以致異族並起,鮮卑、烏桓起於草原,羌人興於西域,諸蠻叛於南方,山越猖獗於交揚。夫山越者,交揚之地賊寇也,入山而為匪,不事生產,勾結地方豪強,劫掠百姓,是為天下之害……”
“劉風不才,忝為會稽太守,因山越之叛,得朝廷看重,被任命為平越校尉,經年之戰,定會稽之山越禍患。然山越之禍,遍及交揚二州,一地之患平息,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身為平越校尉,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每每念及此事,隻覺辜負朝廷之期望,內心萬分惶恐。”
“今有吳郡太守盛孝章,念及吳郡山越肆掠地方而不能製,故行文請求平越校尉、會稽太守劉風出兵剿滅山越。雖然地域不同,但思及百姓受山越之荼毒,心如刀絞,故冒大不諱越界剿匪,若朝廷有所責怪,則本人一力承擔。上虞亭侯、平越校尉、會稽太守劉風宣。”
……
劉風的檄文,先是將朝廷誇了一遍,然後表明自己出兵的緣由、目的,在之後,還附有吳郡太守盛憲請求劉風出兵剿匪的公文。
這當然是二人商量好的計劃。盛憲是君子,受儒家思想影響,自然不會背叛朝廷,但是他也知道朝廷江河日下的局麵,為家族計,他選擇和劉風合作,繼續擔任那有名無實的太守一職。
劉風不是揚州之長,平越校尉一職還不足以讓他名正言順的進入丹陽,沒有合適的理由,就得不到下層民眾的支持——至於上層,誰還看不明白劉風的目的啊?
從會稽進入丹陽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從南麵的太末出發,到達丹陽的歙縣。劉風現在將大部分的軍力集中在了北部,自然不願意繞行,隻能從吳郡狹長的富春進入丹陽。正好盛憲願意合作,劉風就請他以吳郡太守的名義,以吳郡山越肆掠為由,請他這個平越校尉出兵,綏靖地方。
劉風已經和屬下商議好了,進入吳郡之後,以山越逃入丹陽為由,帶兵進入丹陽。至於周昕的反對,他自己都掌控不了幾個縣,哪有精力來管劉風的行動。
可以說,這個一直以來沒有多大作用的平越校尉一職,這次幫了劉風大忙。否則,他就隻能違逆民意,強行出兵,或者繼續等待時機。(未完待續。)
好吧,這話隻是為了表明,我們所熟知的曆史,在千年之前上演的時候,未必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
遊戲的劇情參照了太多的資料,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足為奇,當然更多的,是根據具體的情形智能推演,而不是既定的程序——畢竟,這是由智腦控製的遊戲。
所以,劉風在參加會盟的時候,沒有袁紹聯結韓馥等人意欲擁立劉虞為帝的事情發生;會盟的時候,大家也都匯集到了汜水關;會盟結束之後,袁紹也立即返回了渤海,而不是繼續留在河內……
荀諶和高幹怎麽說服韓馥的,玩家們不知道,隻知道見麵之後,韓馥就發布公告,將冀州牧的位子讓給了袁紹,並請袁紹如鄴城就任。
雖然早料到會有此結局,玩家們還是大罵韓馥的無能,但對於此事,他們又無可奈何。
冀州牧麾下很多人是不歡迎袁紹的,比如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以及騎都尉沮授等人,勸說韓馥據城而戰,以冀州的富庶,足以將公孫瓚拖死,何必將州事委於外人。
韓馥自身無能,更聽不進去屬下的諫言,反而對荀諶的話聽了進去。想到公孫瓚的強大實力,以及劉備可能的倒戈,這個念頭就再也揮之不去。反正自己什麽都比不上袁紹,還出身袁氏門徒,原本就是為袁紹保駕護航,把冀州還給袁紹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就不理會屬下的諫言,派人去袁紹。
領兵在外的州從事趙浮、程奐聽聞韓馥的決定,立即帶兵趕回,想要說服韓馥,讓他們領兵將正在趕來的袁紹拒之門外,韓馥又是不聽。一時間,大批韓馥屬下的從事官失望至及,棄官而去。
這下可喜壞了身在冀州的玩家們,這些官員雖然名聲不顯,但能在州牧府工作,起碼也要在5階以上才行,要是招募到一個,自己是實力就會大增。
……
時刻關注著冀州局勢的劉風,氣得直想罵袁紹無能,他都準備了這麽久了,袁紹居然還沒將冀州拿下來。
終於,袁紹率兵抵達鄴城,就在鄴城之外,耿武、閔純還想做最後一搏,想要刺殺袁紹,但有顏良、文醜兩大金剛在場,輕易就解決了二人,沒有當場擊殺,而是被關進大牢。
或許,這就是給玩家以機會,如果能將其救出的話,能得到他們的效忠也未可知。
袁紹入城,以車騎將軍代領冀州牧。韓馥帶著家裏的私兵,避居趙忠屋舍,讓他的兒子將冀州牧大印送上。至此,袁紹成為名義上的冀州諸人,昭告天下。冀州牧手下的官員,自此從屬於袁紹,最為有名的,當屬沮授和審配。
鄴城隻是個州城,想要將韓馥的勢力完全接收,袁紹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他一邊派人將留在渤海的軍隊、家眷遷來鄴城,在行兵的過程中,順便將清河國換上自己的人;另一邊派人去說服麴義,讓他罷兵投向自己。
劉備也沒有閑著,在袁紹接管鄴城的第一時間,派關羽、張郃帶兵進入中山國,開始擴張。袁紹雖然很不滿意,但對此他也無奈。
之前商定好的,中山國劃給劉備。如果袁紹完全吸收了韓馥留下的實力的話,他自然敢和劉備翻臉,現在嗎,就隻能忍下去。
州牧換人,盤踞常山國的張燕再也不去維持表麵的和諧,直接將韓馥任命的不服從自己的太守、縣令長驅逐,正式割據常山,並派人進入巨鹿和趙國,占領邊界的縣城。
公孫瓚還沒有到來,袁紹的交接雖然平穩,但是因為劉備和張燕的關係,冀州局勢再度緊張起來。
……
會稽,山陰,太守府。
袁紹代領冀州牧的消息傳來之後,劉風終於鬆了口氣,再這樣下去的話,他都要瘋了。
“公達,都準備好了嗎?”劉風問荀攸道。
“回主公,早已準備完畢,就等著動手了。”荀攸答道。
“連盟主都開始有動作了,冀州局勢又開始又混亂,我們現在動手,也沒人能說什麽了吧!那就開始吧,以會稽太守的名義發布公告,然後起兵。”劉風命令道。
“屬下遵命。”荀攸領命而去。
不久之後,山陰城就傳遍了會稽太守的檄文。
“……我大漢軍威強盛之際,匈奴遠遁,羌胡匿行,然桓、靈始,內患不絕,以致異族並起,鮮卑、烏桓起於草原,羌人興於西域,諸蠻叛於南方,山越猖獗於交揚。夫山越者,交揚之地賊寇也,入山而為匪,不事生產,勾結地方豪強,劫掠百姓,是為天下之害……”
“劉風不才,忝為會稽太守,因山越之叛,得朝廷看重,被任命為平越校尉,經年之戰,定會稽之山越禍患。然山越之禍,遍及交揚二州,一地之患平息,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身為平越校尉,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每每念及此事,隻覺辜負朝廷之期望,內心萬分惶恐。”
“今有吳郡太守盛孝章,念及吳郡山越肆掠地方而不能製,故行文請求平越校尉、會稽太守劉風出兵剿滅山越。雖然地域不同,但思及百姓受山越之荼毒,心如刀絞,故冒大不諱越界剿匪,若朝廷有所責怪,則本人一力承擔。上虞亭侯、平越校尉、會稽太守劉風宣。”
……
劉風的檄文,先是將朝廷誇了一遍,然後表明自己出兵的緣由、目的,在之後,還附有吳郡太守盛憲請求劉風出兵剿匪的公文。
這當然是二人商量好的計劃。盛憲是君子,受儒家思想影響,自然不會背叛朝廷,但是他也知道朝廷江河日下的局麵,為家族計,他選擇和劉風合作,繼續擔任那有名無實的太守一職。
劉風不是揚州之長,平越校尉一職還不足以讓他名正言順的進入丹陽,沒有合適的理由,就得不到下層民眾的支持——至於上層,誰還看不明白劉風的目的啊?
從會稽進入丹陽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從南麵的太末出發,到達丹陽的歙縣。劉風現在將大部分的軍力集中在了北部,自然不願意繞行,隻能從吳郡狹長的富春進入丹陽。正好盛憲願意合作,劉風就請他以吳郡太守的名義,以吳郡山越肆掠為由,請他這個平越校尉出兵,綏靖地方。
劉風已經和屬下商議好了,進入吳郡之後,以山越逃入丹陽為由,帶兵進入丹陽。至於周昕的反對,他自己都掌控不了幾個縣,哪有精力來管劉風的行動。
可以說,這個一直以來沒有多大作用的平越校尉一職,這次幫了劉風大忙。否則,他就隻能違逆民意,強行出兵,或者繼續等待時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