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明兄,你這是什麽意思?朝廷對你信任,這才讓你擔任丹陽太守,牧守一方。值此關鍵之時,你卻要推卸責任。”雖然知道周昕有很大可能是真心讓出丹陽,但是姿態還是要做的。再說了,他也不知道周昕在這裏麵有沒有別的心思。
“不錯,因為職責的原因,小弟帶人進了丹陽,因為不忿有人對小弟持到來不滿,所以占據了幾個縣城。但隻要泰明兄說句話,小弟立即就撤出丹陽,絕不多留一天。”
周昕一聽這話就心裏吐槽,你丫要是會聽我的,在於潛的時候就撤走了。明明就是貪圖丹陽之地,卻非要裝出一副一心為公的模樣。
不過話說回來,誰不是打著正義的旗號來行事呢?就連吳景這個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來奪自己這個正牌的朝廷任命的太守,不也是打著“救丹陽民眾於水火之中”的旗號嗎!
“致遠誤會了,不是為兄要推卸責任,實在是力不從心啊!”周昕恢複了正常的語氣,“為兄學儒家經典,為的是治國安民,可大漢江河日下,以致亂象叢生,實在應付不來,隻好將丹陽委於致遠。”
“為兄孤身赴任,兩三年間,也隻將周圍6縣控製在手,而且還有許多潛藏的敵人,不服為兄,實在羞愧。兩個弟弟也是不堪大就,被人驅逐。隻有致遠兄,在這江東4郡,實力雄厚,可檔次重任。”周昕解釋道。
“泰明兄的心意,我明白了,隻怪這個亂世,荒廢了泰明兄一身的才學。”劉風感慨道,“隻是小弟不明白,吳景也在丹陽,用兵如神,為何泰明兄不將丹陽交給他?”
“致遠既然這麽說,那我也就直說了。之所以放棄吳景,有幾個原因。”周昕說道,“第一,就是吳景是為袁公路來的,而致遠你知道,我看好的是袁本初,本初與公路決裂,就算如今他遠在河北,我也不能為袁公路的擴張提供助力,平白將丹陽讓給吳景。”
“第二,吳景此人,為了占據丹陽,不惜窮兵黷武。他渡江之時隻有50萬人,現在就能拉出300萬大軍攻伐,給北部6縣的民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體恤生民,我又怎麽放心把丹陽交給他。”
“第三,你有膽識、有魄力,敢於親身前來。要是你不來或者帶著大軍到來,我是不會做這種決定的。”
“最後,當然是你和本初、孟德他們的關係不錯,所以我還有一個條件,隻要你答應,我就立刻把還控製在手中的幾個縣交給你。”
“好,你說。”要是真沒條件,劉風才不放心呢。
“剛才我也說了,看好的是袁本初,要是你能同意,如果有一天袁本初打到江南,我希望你能把丹陽讓出來。雖然我也知道,這幾率不大,但還是心存僥幸。”周昕說道。
“這是什麽意思?”劉風心裏直犯嘀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簡直就跟白送差不多,期望袁紹打到江南,還不如期望我北伐中原呢!周昕這麽說,難道袁紹真有那種可能?”
“不,不,一定不會,那樣的話,曹操怎麽辦?劉備又怎麽辦?現在的袁紹形勢遠不如曆史上,難道還能翻盤不成?不會,一定不會,就算袁紹下江南,也絕對是被人逼來,倉皇逃命的。對,一定是這樣。”劉風心裏想道。
“致遠,你覺得怎麽樣?”見劉風沉默不語,周昕又追問道,“我已經沒有別的要求了。”
“啊,對不起,走神了。”劉風回過神來,“我可以答應泰明兄,但是僅限袁本初本人,而且,還必須是他攜大勢而來。若是他逃命至此,乞求庇護,泰明兄就不要怪我不講情麵。”
“好,我答應你就是。”周昕心想,袁本初被袁家本家拋棄,就算是南下,也一定是一種炫耀的姿態來的,要是他真的落魄,絕不會下江南的。
“我還有一個條件。”劉風又說道。
“致遠盡管說。”周昕口上如此說,心卻懸了起來。
“我希望泰明兄繼續擔任太守之職,直到戰爭結束。”劉風說道,“此外,就算將吳景擊退之後,我也希望賢昆仲繼續留下來幫我。”
“原本我們兄弟想著,將丹陽交給致遠之後,就回鄉閉門著書,但既然致遠這麽說,那我們就再為大漢盡一份力。”周昕放下心來。
“那好,我這就聯係部下,盡快趕來,阻擋吳景的進攻。”劉風站起來,沉聲道。
……
收到劉風的消息,白建和荀攸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故鄣的事情,帶著150萬大軍開赴宛陵。花了20天的時間,才進駐宛陵城,接手宛陵的防務。
“白校尉,你帶上80萬人,立即出發,前去蕪湖支援。以守為主,等我這邊整合完畢,匯合之後,再行反攻。”劉風下令道。
蕪湖的大戰持續了近月,依舊僵持著,但城裏士兵的損失非常大。要不是站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以及周昂親自守城鼓舞士氣,隻怕早就被吳景攻破了。
劉風可不想讓吳景拿下已經屬於他的縣城,當即派出最強的將領前去支援。至於宛陵城裏,他相信有荀攸和一眾將領在,絕對能搞的定。
但可惜還是耽誤了太多是時間,白建還未趕到蕪湖,吳景就已經破城,周昂帶著僅剩的20萬人匆匆撤退,半途遇上白建的大軍,直接被白建收編。分析下形勢,白建考慮良久,讓分兵一半,以淩操為主,讓他和周昂一起去防守溧陽。而自己,則帶著大軍馳援春穀。
溧陽是周昕的重點屯兵地之一,也有100多萬大軍,再加上這次的50萬援軍,守住是不成問題的。而春穀,也是被抽調了一批軍隊離開,正規軍就隻剩幾萬人,要是吳景先趕到的話,說不定直接就投降了。
好在這次,白建趕在了吳景之前,提前進駐春穀,接管了防務,同時下令就地征兵。丹陽民風彪悍,青壯是最合適兵員,稍加訓練,守城不是問題。
在周昕的配合下,劉風很快就掌控了宛陵,有不配合的大族,在劉風殺了幾家殺雞儆猴之後,也變得老實起來,知道這位新來的管事者,不像之前的太守那麽好說話。
接管了宛陵的周昕的士兵之後,劉風親自掌管的軍隊達到130萬人,留下了50萬守城之後,劉風和荀攸帶著其餘大軍趕赴春穀,準備和吳景作戰。
不錯,就是春穀,吳景在攻破蕪湖之後,大肆泄憤兩天,立即帶人出征春穀。想要以兵貴神速,拿下春穀縣,可惜被白建擋在城外。劉風次來,就是要和吳景正麵作戰,以決定丹陽最後的歸屬。(未完待續。)
“不錯,因為職責的原因,小弟帶人進了丹陽,因為不忿有人對小弟持到來不滿,所以占據了幾個縣城。但隻要泰明兄說句話,小弟立即就撤出丹陽,絕不多留一天。”
周昕一聽這話就心裏吐槽,你丫要是會聽我的,在於潛的時候就撤走了。明明就是貪圖丹陽之地,卻非要裝出一副一心為公的模樣。
不過話說回來,誰不是打著正義的旗號來行事呢?就連吳景這個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來奪自己這個正牌的朝廷任命的太守,不也是打著“救丹陽民眾於水火之中”的旗號嗎!
“致遠誤會了,不是為兄要推卸責任,實在是力不從心啊!”周昕恢複了正常的語氣,“為兄學儒家經典,為的是治國安民,可大漢江河日下,以致亂象叢生,實在應付不來,隻好將丹陽委於致遠。”
“為兄孤身赴任,兩三年間,也隻將周圍6縣控製在手,而且還有許多潛藏的敵人,不服為兄,實在羞愧。兩個弟弟也是不堪大就,被人驅逐。隻有致遠兄,在這江東4郡,實力雄厚,可檔次重任。”周昕解釋道。
“泰明兄的心意,我明白了,隻怪這個亂世,荒廢了泰明兄一身的才學。”劉風感慨道,“隻是小弟不明白,吳景也在丹陽,用兵如神,為何泰明兄不將丹陽交給他?”
“致遠既然這麽說,那我也就直說了。之所以放棄吳景,有幾個原因。”周昕說道,“第一,就是吳景是為袁公路來的,而致遠你知道,我看好的是袁本初,本初與公路決裂,就算如今他遠在河北,我也不能為袁公路的擴張提供助力,平白將丹陽讓給吳景。”
“第二,吳景此人,為了占據丹陽,不惜窮兵黷武。他渡江之時隻有50萬人,現在就能拉出300萬大軍攻伐,給北部6縣的民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體恤生民,我又怎麽放心把丹陽交給他。”
“第三,你有膽識、有魄力,敢於親身前來。要是你不來或者帶著大軍到來,我是不會做這種決定的。”
“最後,當然是你和本初、孟德他們的關係不錯,所以我還有一個條件,隻要你答應,我就立刻把還控製在手中的幾個縣交給你。”
“好,你說。”要是真沒條件,劉風才不放心呢。
“剛才我也說了,看好的是袁本初,要是你能同意,如果有一天袁本初打到江南,我希望你能把丹陽讓出來。雖然我也知道,這幾率不大,但還是心存僥幸。”周昕說道。
“這是什麽意思?”劉風心裏直犯嘀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簡直就跟白送差不多,期望袁紹打到江南,還不如期望我北伐中原呢!周昕這麽說,難道袁紹真有那種可能?”
“不,不,一定不會,那樣的話,曹操怎麽辦?劉備又怎麽辦?現在的袁紹形勢遠不如曆史上,難道還能翻盤不成?不會,一定不會,就算袁紹下江南,也絕對是被人逼來,倉皇逃命的。對,一定是這樣。”劉風心裏想道。
“致遠,你覺得怎麽樣?”見劉風沉默不語,周昕又追問道,“我已經沒有別的要求了。”
“啊,對不起,走神了。”劉風回過神來,“我可以答應泰明兄,但是僅限袁本初本人,而且,還必須是他攜大勢而來。若是他逃命至此,乞求庇護,泰明兄就不要怪我不講情麵。”
“好,我答應你就是。”周昕心想,袁本初被袁家本家拋棄,就算是南下,也一定是一種炫耀的姿態來的,要是他真的落魄,絕不會下江南的。
“我還有一個條件。”劉風又說道。
“致遠盡管說。”周昕口上如此說,心卻懸了起來。
“我希望泰明兄繼續擔任太守之職,直到戰爭結束。”劉風說道,“此外,就算將吳景擊退之後,我也希望賢昆仲繼續留下來幫我。”
“原本我們兄弟想著,將丹陽交給致遠之後,就回鄉閉門著書,但既然致遠這麽說,那我們就再為大漢盡一份力。”周昕放下心來。
“那好,我這就聯係部下,盡快趕來,阻擋吳景的進攻。”劉風站起來,沉聲道。
……
收到劉風的消息,白建和荀攸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故鄣的事情,帶著150萬大軍開赴宛陵。花了20天的時間,才進駐宛陵城,接手宛陵的防務。
“白校尉,你帶上80萬人,立即出發,前去蕪湖支援。以守為主,等我這邊整合完畢,匯合之後,再行反攻。”劉風下令道。
蕪湖的大戰持續了近月,依舊僵持著,但城裏士兵的損失非常大。要不是站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以及周昂親自守城鼓舞士氣,隻怕早就被吳景攻破了。
劉風可不想讓吳景拿下已經屬於他的縣城,當即派出最強的將領前去支援。至於宛陵城裏,他相信有荀攸和一眾將領在,絕對能搞的定。
但可惜還是耽誤了太多是時間,白建還未趕到蕪湖,吳景就已經破城,周昂帶著僅剩的20萬人匆匆撤退,半途遇上白建的大軍,直接被白建收編。分析下形勢,白建考慮良久,讓分兵一半,以淩操為主,讓他和周昂一起去防守溧陽。而自己,則帶著大軍馳援春穀。
溧陽是周昕的重點屯兵地之一,也有100多萬大軍,再加上這次的50萬援軍,守住是不成問題的。而春穀,也是被抽調了一批軍隊離開,正規軍就隻剩幾萬人,要是吳景先趕到的話,說不定直接就投降了。
好在這次,白建趕在了吳景之前,提前進駐春穀,接管了防務,同時下令就地征兵。丹陽民風彪悍,青壯是最合適兵員,稍加訓練,守城不是問題。
在周昕的配合下,劉風很快就掌控了宛陵,有不配合的大族,在劉風殺了幾家殺雞儆猴之後,也變得老實起來,知道這位新來的管事者,不像之前的太守那麽好說話。
接管了宛陵的周昕的士兵之後,劉風親自掌管的軍隊達到130萬人,留下了50萬守城之後,劉風和荀攸帶著其餘大軍趕赴春穀,準備和吳景作戰。
不錯,就是春穀,吳景在攻破蕪湖之後,大肆泄憤兩天,立即帶人出征春穀。想要以兵貴神速,拿下春穀縣,可惜被白建擋在城外。劉風次來,就是要和吳景正麵作戰,以決定丹陽最後的歸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