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到政治,就變得複雜起來。
在軍中,隻要有戰功,就可升職,但升到一定的級別之後,涉及到政治,就不再那麽簡單,需要不斷的權衡。可以說,政治這東西,雖不太好用“肮髒”這個詞語來形容,但本質上就是如此。
以前隻有會稽一郡之地,地廣人稀,職位又少,也沒什麽好爭的,但拿下丹陽之後,勢力立即翻倍增長,如何權衡利益,就是劉風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了。
周昕必然要離任的,否則還會有人看不清形勢,在會稽周家勢大,劉風也不準備把他放到會稽,準備將他安置在吳郡,統轄3縣。再說了,會稽已經有了虞家,虞翻身為郡丞,代行太守事,絕不能再把周昕弄到會稽去,否則就真被地方大族架空了。現在他們支持自己,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別的心思?
雖然劉風有信心處理好,但也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防微杜漸,還是從源頭上掐滅的好。
盛憲倒是可以,但人家還是吳郡太守,盛匡就不行了,年輕資曆淺。至於會稽的另一個大族魏家,魏滕這小子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對於劉風是不反對,也不支持,有命令就執行,還曾經在劉風平叛的時候出過力,不給劉風抓到把柄的機會,讓劉風恨得牙癢癢,但卻無可奈何。
荀攸能力是夠,資曆也夠,但劉風顯然是不會把他放走的;白建也有能力,但他長於軍事,劉風需要他來統禦大軍,不會讓他來做這個太守。其他人,都太年輕,連治理一縣之地的經驗都沒有,劉風也不放心讓他們來做這個太守。
思量好久,劉風終於還是決定,把賀齊他爹給請出山,來當這個丹陽太守。一方麵是表示自己對會稽人士的重用,另一方麵也不用太過擔心坐大的問題。
除了太守事,白建為丹陽都尉,或者說是郡尉,統掌全郡軍事。劉風給他的任務是,盡快訓練出一支丹陽精兵。
郡尉一職,是光武中興的時候被合並到太守一職中去了,反正現在世道意亂,劉風身為一方諸侯,將軍民分開也沒什麽。
劉風也沒有離開丹陽,坐鎮指揮。
之前支持吳景的大族遭到清洗,支持吳景的玩家也遭到清洗,當然這是周昕在離任之前下達的命令,劉風可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嗜殺。
得來的錢財,一部分勇於白建的練兵,一部分獎勵給支持自己的玩家,最後一部分,是劉風給賀輔準備的用來恢複民生所用。
總的來說,這一戰,他沒有什麽錢財上的收獲,但卻擴大了勢力。他相信,隻要丹陽兵練好,再下吳郡之時,就不用這麽大費周章了。
全柔被劉風調來任郡丞,輔助賀輔,周昕則被派去督吳郡三縣。而因為沒有再起戰事的意向,各個有功將領,也都在軍中兼職軍司馬的同時,分配到諸縣曆練。
現在的軍司馬,不是之前的縣兵軍司馬、郡兵軍司馬了,而是劉風所屬勢力的軍司馬,統轄部隊、兵甲訓練、職權範圍都和之前大不同。也就是劉風自己的級別太低,想要給下屬升官都沒得升,隻能壓著。
劉表身為冀州牧,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部下升為中郎將、校尉,同理袁紹身為冀州牧也是一樣,而且還身兼車騎將軍,袁術也是後將軍,但劉風自己除去會稽太守一職,就隻有平越校尉、典船校尉兩個職位,連個雜號將軍都不是,要是給部下升職太高,那還怎麽管理?
不過,他已經開始謀求升職了。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會稽平穩發展,丹陽也在逐漸恢複。但到了5月份,劉風忽然下定決心,去一趟長安。
納貢。
不錯,就是納貢。
討董歸來之後,荀攸給劉風的第一個建議尊奉天子,遣使納貢,但因為某些原因,一直拖到現在未能成行。
這次不是劉風心血來潮,而是連環計遲遲不出,本該死了的董卓,現在還活得好好的,在長安作威作福。
論壇上都已經吵瘋了,連連質問為何連環計還未發生。劉風看的心裏發虛,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把任紅昌帶走的緣故,所以決定親自去長安一趟,納貢稱臣,看看形勢。
順便,將自己的職位提高一些。
不但玩家不滿連環計不起,劉風也很是關心董卓的死活。因為就算董卓西去長安,還是代表了大義,是天下最強的諸侯,沒有之一。他要是不死,關東諸侯就會心存顧忌,不敢放手大戰。而亂不起來的話,劉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到江東。
張昭、張紘、魯肅、陳武……這些人都是因為戰亂而避禍江東,要是他們因為戰亂未波及到自己而駐足不前,劉風就真要哭了。
消息一宣布,立即遭到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原因不外乎是路途遙遠、耗日時久、不安全之類的,擔心劉風會出意外,隻有荀攸沉默的表示支持。
“諸位不必擔心,我這次又不準備帶大軍前去,帶上幾個隨從就可以了。你們也知道,我是異人,不死不滅,就算有危險也無所謂。”宛陵城太守府中,劉風安撫諸將道。
“或許對主公來說如此,但對我們來說,不能保護主公的安全,就是失職,罪無可赦。”白建正色道。
“就是,主公慎重考慮!”眾將齊聲勸道。
“我意已決,諸位無需再說,還是說說出長安之後的計劃吧!”劉風說道,“此次並不是我心血來潮,而是有目的的行動。現在長安局勢緊張,或許下一刻就會發生大的變故,我必須親臨其中,才會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軍師,你也勸勸主公吧!”白建見劉風不改主意,又想勸說荀攸諫言。
“主公已經下定決心,再勸也無用,何況,我是支持主公去長安的。”荀攸說道,“作為漢室宗親,豈能不去拜會天子?當然,在安全上還是要重視起來的。”
“軍師……”白建想不到荀攸會這麽說,覺得荀攸和他們的想法總是不同。
“白都尉,我明白你的心思,但你也要相信我。”劉風看著白建,“我這次前去,隻從史阿那裏借幾個武師貼身護衛,其他人都不帶。但是會稽盟的異人,我會帶上一些。而你,就好好的訓練。丹陽精兵天下聞名,我希望回來的時候,你已經將這一批丹陽兵訓練完畢,可以隨時發兵征伐。”
“隻要我們這裏實力強大起來,有勁旅威懾,哪路諸侯也不敢將我怎麽著!”劉風環視一周,“所以,你們隻要做好分內的事,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我等遵命,一定竭盡全力。”眾將表態道。
“公達,你還有什麽要教我?”劉風問道。
“行程安排既然主公有了計劃,那屬下就不多問了。”荀攸說道,“到了長安之後,主公隻要做到敬天子、禮大臣、傲董卓,可保無虞。”
“傲董卓?”劉風追問了一句。
“沒錯,或許主公升職的機會,就在這一句上。”荀攸說道。
“好吧,我記住了。”雖然不明白荀攸的意思,劉風還是記下了這話,“那就都回去準備吧,我回一趟山陰,麵見夷洲王之後,立刻出發。”(未完待續。)
在軍中,隻要有戰功,就可升職,但升到一定的級別之後,涉及到政治,就不再那麽簡單,需要不斷的權衡。可以說,政治這東西,雖不太好用“肮髒”這個詞語來形容,但本質上就是如此。
以前隻有會稽一郡之地,地廣人稀,職位又少,也沒什麽好爭的,但拿下丹陽之後,勢力立即翻倍增長,如何權衡利益,就是劉風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了。
周昕必然要離任的,否則還會有人看不清形勢,在會稽周家勢大,劉風也不準備把他放到會稽,準備將他安置在吳郡,統轄3縣。再說了,會稽已經有了虞家,虞翻身為郡丞,代行太守事,絕不能再把周昕弄到會稽去,否則就真被地方大族架空了。現在他們支持自己,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別的心思?
雖然劉風有信心處理好,但也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防微杜漸,還是從源頭上掐滅的好。
盛憲倒是可以,但人家還是吳郡太守,盛匡就不行了,年輕資曆淺。至於會稽的另一個大族魏家,魏滕這小子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對於劉風是不反對,也不支持,有命令就執行,還曾經在劉風平叛的時候出過力,不給劉風抓到把柄的機會,讓劉風恨得牙癢癢,但卻無可奈何。
荀攸能力是夠,資曆也夠,但劉風顯然是不會把他放走的;白建也有能力,但他長於軍事,劉風需要他來統禦大軍,不會讓他來做這個太守。其他人,都太年輕,連治理一縣之地的經驗都沒有,劉風也不放心讓他們來做這個太守。
思量好久,劉風終於還是決定,把賀齊他爹給請出山,來當這個丹陽太守。一方麵是表示自己對會稽人士的重用,另一方麵也不用太過擔心坐大的問題。
除了太守事,白建為丹陽都尉,或者說是郡尉,統掌全郡軍事。劉風給他的任務是,盡快訓練出一支丹陽精兵。
郡尉一職,是光武中興的時候被合並到太守一職中去了,反正現在世道意亂,劉風身為一方諸侯,將軍民分開也沒什麽。
劉風也沒有離開丹陽,坐鎮指揮。
之前支持吳景的大族遭到清洗,支持吳景的玩家也遭到清洗,當然這是周昕在離任之前下達的命令,劉風可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嗜殺。
得來的錢財,一部分勇於白建的練兵,一部分獎勵給支持自己的玩家,最後一部分,是劉風給賀輔準備的用來恢複民生所用。
總的來說,這一戰,他沒有什麽錢財上的收獲,但卻擴大了勢力。他相信,隻要丹陽兵練好,再下吳郡之時,就不用這麽大費周章了。
全柔被劉風調來任郡丞,輔助賀輔,周昕則被派去督吳郡三縣。而因為沒有再起戰事的意向,各個有功將領,也都在軍中兼職軍司馬的同時,分配到諸縣曆練。
現在的軍司馬,不是之前的縣兵軍司馬、郡兵軍司馬了,而是劉風所屬勢力的軍司馬,統轄部隊、兵甲訓練、職權範圍都和之前大不同。也就是劉風自己的級別太低,想要給下屬升官都沒得升,隻能壓著。
劉表身為冀州牧,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部下升為中郎將、校尉,同理袁紹身為冀州牧也是一樣,而且還身兼車騎將軍,袁術也是後將軍,但劉風自己除去會稽太守一職,就隻有平越校尉、典船校尉兩個職位,連個雜號將軍都不是,要是給部下升職太高,那還怎麽管理?
不過,他已經開始謀求升職了。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會稽平穩發展,丹陽也在逐漸恢複。但到了5月份,劉風忽然下定決心,去一趟長安。
納貢。
不錯,就是納貢。
討董歸來之後,荀攸給劉風的第一個建議尊奉天子,遣使納貢,但因為某些原因,一直拖到現在未能成行。
這次不是劉風心血來潮,而是連環計遲遲不出,本該死了的董卓,現在還活得好好的,在長安作威作福。
論壇上都已經吵瘋了,連連質問為何連環計還未發生。劉風看的心裏發虛,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把任紅昌帶走的緣故,所以決定親自去長安一趟,納貢稱臣,看看形勢。
順便,將自己的職位提高一些。
不但玩家不滿連環計不起,劉風也很是關心董卓的死活。因為就算董卓西去長安,還是代表了大義,是天下最強的諸侯,沒有之一。他要是不死,關東諸侯就會心存顧忌,不敢放手大戰。而亂不起來的話,劉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到江東。
張昭、張紘、魯肅、陳武……這些人都是因為戰亂而避禍江東,要是他們因為戰亂未波及到自己而駐足不前,劉風就真要哭了。
消息一宣布,立即遭到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原因不外乎是路途遙遠、耗日時久、不安全之類的,擔心劉風會出意外,隻有荀攸沉默的表示支持。
“諸位不必擔心,我這次又不準備帶大軍前去,帶上幾個隨從就可以了。你們也知道,我是異人,不死不滅,就算有危險也無所謂。”宛陵城太守府中,劉風安撫諸將道。
“或許對主公來說如此,但對我們來說,不能保護主公的安全,就是失職,罪無可赦。”白建正色道。
“就是,主公慎重考慮!”眾將齊聲勸道。
“我意已決,諸位無需再說,還是說說出長安之後的計劃吧!”劉風說道,“此次並不是我心血來潮,而是有目的的行動。現在長安局勢緊張,或許下一刻就會發生大的變故,我必須親臨其中,才會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軍師,你也勸勸主公吧!”白建見劉風不改主意,又想勸說荀攸諫言。
“主公已經下定決心,再勸也無用,何況,我是支持主公去長安的。”荀攸說道,“作為漢室宗親,豈能不去拜會天子?當然,在安全上還是要重視起來的。”
“軍師……”白建想不到荀攸會這麽說,覺得荀攸和他們的想法總是不同。
“白都尉,我明白你的心思,但你也要相信我。”劉風看著白建,“我這次前去,隻從史阿那裏借幾個武師貼身護衛,其他人都不帶。但是會稽盟的異人,我會帶上一些。而你,就好好的訓練。丹陽精兵天下聞名,我希望回來的時候,你已經將這一批丹陽兵訓練完畢,可以隨時發兵征伐。”
“隻要我們這裏實力強大起來,有勁旅威懾,哪路諸侯也不敢將我怎麽著!”劉風環視一周,“所以,你們隻要做好分內的事,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我等遵命,一定竭盡全力。”眾將表態道。
“公達,你還有什麽要教我?”劉風問道。
“行程安排既然主公有了計劃,那屬下就不多問了。”荀攸說道,“到了長安之後,主公隻要做到敬天子、禮大臣、傲董卓,可保無虞。”
“傲董卓?”劉風追問了一句。
“沒錯,或許主公升職的機會,就在這一句上。”荀攸說道。
“好吧,我記住了。”雖然不明白荀攸的意思,劉風還是記下了這話,“那就都回去準備吧,我回一趟山陰,麵見夷洲王之後,立刻出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