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文明白了,孫氏父子不僅是餓的,還缺鹽了。
想想也是,這天氣本來就熱,還要在這個大火爐旁燒石灰,必然會出很多的汗,從而帶走體內的鹽分。
所以光有吃的都不行,如果不及時補充鹽分的話,一樣會頭暈眼花,沒有力氣,甚至危及生命。
實際上鹽吃不了多少,但少了它還真不行。
“放心,你和孫伯有鹽吃的。”八千這是擔心他們沒鹽,或者有鹽也不願意給他們吃。
誌文暗自慶幸還在縣城的時候,手上有錢,他就隔三岔五地買了好多鹽囤積起來,當時限購糧食,鹽倒是不限。
雖然鹽的質量他不太看得上,不過總比沒鹽吃要好,現在還剩很多。
“八千,燒著窯你怎麽就睡著了?”趁著小英娘做飯的工夫,大柱大大咧咧地問,“不用看著窯嗎?
“哦,這窯石灰已經燒了四天了,不用人再一直盯著了,一個時辰加回炭就行。”聊起這個,八千的臉上又恢複了些神采。
“燒了四天了?那還要燒幾天?”誌文有點可惜,前四天怎麽做的就不知道了。
“還有兩天,就加加炭,扒扒灰就行。”八千回答。
扒灰?誌文耳朵聽見這個詞,腦海裏出現的卻是與這土窯全無關係的畫麵。
急忙甩了甩頭,把這畫麵驅散,前世被汙得可以啊,到現在都還能被帶歪。
可惜了,誌文心裏暗歎,後麵兩天基本沒什麽技術含量了,不過還是跟著學學吧,特別是大柱。
“八千,那我們就在這兒多呆兩天了啊,順便給你們打打下手,幫幫忙。”誌文連忙說道。
“啊,這個......”八千一時接不上話,他內心裏是願意有人來幫忙的,這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的,多幾個人至少能騰出手去找點吃的。
可他父親還沒醒過來,他這當兒子的能擅自做主嗎?
“來來來,吃飯了!”正當八千左右為難之際,小英娘端著兩碗湯過來了。
“八千,你和你爹怕是餓傷了,不敢給你們吃幹的,先吃點稀的墊墊。”小英娘遞給八千一碗湯,怕他以為舍不得糧食,專門解釋了一下。
另一碗遞給小捷,示意他端去給孫大夫,那可是讀過書的人,小英娘有點敬畏,再說身為女子,也不好和其他男人過於親近。
“一起吧。”誌文和端著碗的小捷一起走到孫大夫身邊,一人扶著一人負責喂。
好在孫大夫人雖然不清醒,不過進食的本能還在,隻要把勺送到他嘴邊,自會張嘴吞咽。
至於八千,剛才接過碗就兩眼放光,這會兒正吃得狼吞虎咽的,顧不上這個本應是他身為人子的義務。
“呣。”一碗湯喝了大半,孫大夫的汗水漸漸收了,嘴裏輕哼一聲,眼睛緩緩睜開。
“小誌,你們來了。”孫大夫的語氣說不出的疲憊。
“哎?孫伯,你一個人都沒看,怎麽知道是我們呢?”大柱也來幫忙扶著孫大夫。
“嗨,我就是睜不開眼身子動不了,周圍的動靜我可都聽得見。”孫大夫喝了口小捷喂的湯說道,“多謝你們了。”
看著孫大夫灰敗的臉色,被烤得發黃發焦、而根部卻又發白的胡須和頭發,回想初見時他那還稱得上矯健的身形,誌文心裏驀地發酸,還帶著敬佩和感動。
“孫伯,你燒這石灰是要把自己燒沒了啊?”誌文嘴裏故意開著玩笑,不想把氣氛搞得太凝重。
“哎,別說了,沒想到這吃的這麽難找,始料未及,始料未及啊。”孫大夫不勝唏噓。
不想繼續談論這有點難堪的事,孫大夫主動轉移了話題,“你這湯裏是剁碎的山藥吧?小誌。”
“厲害,不愧是大夫。”誌文順手送了他一頂高帽。
“嗯,”孫大夫點點頭,“山藥,古稱薯蕷,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說到這兒歇了口氣,把碗裏最後一口湯喝完,接著說道:“我父子二人此時倒是正合吃它。”
服侍他喝湯的誌文三人被孫老先生這番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言辭弄得不敢出聲,太高端了,這是在背書麽?
就連已經吃完的八千也尷尬地在旁邊咳了一聲。
“嗯?你們有人受傷了?”不愧是醫者,眼睛就是與常人不同,才稍稍恢複,就看見了另一棵樹下躺在擔架上的大成。
“大成啊,昨晚被狗咬了。”大柱滿不在乎地回答。
“被狗咬了!傷口處理了沒有?怎麽處理的?”一提到傷病,孫大夫刹那間滿血複活,連聲追問大柱。
“誌文!”大柱連忙求救。
“孫伯,傷口我用清水衝洗過了。”誌文如實回答,至於細節,比如用煮過的剪刀把傷口弄大了才清洗,他沒有提,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應該如此的,卻是忘了此時還沒有嚴格消毒殺菌的概念。
“那有沒有上藥?”孫大夫雖然這樣問,其實心裏是不抱什麽希望的,他不認為誌文這家人有誰懂,而且哪來的藥?
孫大夫希望的是現在上藥還來得及。
“呃,我用剩下的石灰給敷上了。”誌文回答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既忐忑又無奈。
忐忑的是,在昨晚那種情況下,用石灰消毒包紮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不知道現在會不會被這古代的醫者視為笑話,猛批一頓。
無奈的是,逃難前他本想買點藥材,以備路上急用,可進了藥店卻是傻了眼。
原因很簡單,誌文既不認識中藥,更不知道常見病痛的對症藥材有些什麽。
上輩子專業學的是中西醫結合,聽上去中西兼修,實際上兩頭都沒學好,西醫還好,營養學方麵他差不多吃透了,其他的也就開個消炎藥和維生素的水平,更深的?請去其他專業。
中醫嘛,不說了,現在就隻記得麻黃湯和桂枝湯這兩個湯頭的名字,連配藥組cd忘了。
所以誌文就隻備了甘草和黃連這兩味藥,甘草被譽為國老,能調和諸藥,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黃連就不用多說了,他記得能止瀉。
想想也是,這天氣本來就熱,還要在這個大火爐旁燒石灰,必然會出很多的汗,從而帶走體內的鹽分。
所以光有吃的都不行,如果不及時補充鹽分的話,一樣會頭暈眼花,沒有力氣,甚至危及生命。
實際上鹽吃不了多少,但少了它還真不行。
“放心,你和孫伯有鹽吃的。”八千這是擔心他們沒鹽,或者有鹽也不願意給他們吃。
誌文暗自慶幸還在縣城的時候,手上有錢,他就隔三岔五地買了好多鹽囤積起來,當時限購糧食,鹽倒是不限。
雖然鹽的質量他不太看得上,不過總比沒鹽吃要好,現在還剩很多。
“八千,燒著窯你怎麽就睡著了?”趁著小英娘做飯的工夫,大柱大大咧咧地問,“不用看著窯嗎?
“哦,這窯石灰已經燒了四天了,不用人再一直盯著了,一個時辰加回炭就行。”聊起這個,八千的臉上又恢複了些神采。
“燒了四天了?那還要燒幾天?”誌文有點可惜,前四天怎麽做的就不知道了。
“還有兩天,就加加炭,扒扒灰就行。”八千回答。
扒灰?誌文耳朵聽見這個詞,腦海裏出現的卻是與這土窯全無關係的畫麵。
急忙甩了甩頭,把這畫麵驅散,前世被汙得可以啊,到現在都還能被帶歪。
可惜了,誌文心裏暗歎,後麵兩天基本沒什麽技術含量了,不過還是跟著學學吧,特別是大柱。
“八千,那我們就在這兒多呆兩天了啊,順便給你們打打下手,幫幫忙。”誌文連忙說道。
“啊,這個......”八千一時接不上話,他內心裏是願意有人來幫忙的,這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的,多幾個人至少能騰出手去找點吃的。
可他父親還沒醒過來,他這當兒子的能擅自做主嗎?
“來來來,吃飯了!”正當八千左右為難之際,小英娘端著兩碗湯過來了。
“八千,你和你爹怕是餓傷了,不敢給你們吃幹的,先吃點稀的墊墊。”小英娘遞給八千一碗湯,怕他以為舍不得糧食,專門解釋了一下。
另一碗遞給小捷,示意他端去給孫大夫,那可是讀過書的人,小英娘有點敬畏,再說身為女子,也不好和其他男人過於親近。
“一起吧。”誌文和端著碗的小捷一起走到孫大夫身邊,一人扶著一人負責喂。
好在孫大夫人雖然不清醒,不過進食的本能還在,隻要把勺送到他嘴邊,自會張嘴吞咽。
至於八千,剛才接過碗就兩眼放光,這會兒正吃得狼吞虎咽的,顧不上這個本應是他身為人子的義務。
“呣。”一碗湯喝了大半,孫大夫的汗水漸漸收了,嘴裏輕哼一聲,眼睛緩緩睜開。
“小誌,你們來了。”孫大夫的語氣說不出的疲憊。
“哎?孫伯,你一個人都沒看,怎麽知道是我們呢?”大柱也來幫忙扶著孫大夫。
“嗨,我就是睜不開眼身子動不了,周圍的動靜我可都聽得見。”孫大夫喝了口小捷喂的湯說道,“多謝你們了。”
看著孫大夫灰敗的臉色,被烤得發黃發焦、而根部卻又發白的胡須和頭發,回想初見時他那還稱得上矯健的身形,誌文心裏驀地發酸,還帶著敬佩和感動。
“孫伯,你燒這石灰是要把自己燒沒了啊?”誌文嘴裏故意開著玩笑,不想把氣氛搞得太凝重。
“哎,別說了,沒想到這吃的這麽難找,始料未及,始料未及啊。”孫大夫不勝唏噓。
不想繼續談論這有點難堪的事,孫大夫主動轉移了話題,“你這湯裏是剁碎的山藥吧?小誌。”
“厲害,不愧是大夫。”誌文順手送了他一頂高帽。
“嗯,”孫大夫點點頭,“山藥,古稱薯蕷,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說到這兒歇了口氣,把碗裏最後一口湯喝完,接著說道:“我父子二人此時倒是正合吃它。”
服侍他喝湯的誌文三人被孫老先生這番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言辭弄得不敢出聲,太高端了,這是在背書麽?
就連已經吃完的八千也尷尬地在旁邊咳了一聲。
“嗯?你們有人受傷了?”不愧是醫者,眼睛就是與常人不同,才稍稍恢複,就看見了另一棵樹下躺在擔架上的大成。
“大成啊,昨晚被狗咬了。”大柱滿不在乎地回答。
“被狗咬了!傷口處理了沒有?怎麽處理的?”一提到傷病,孫大夫刹那間滿血複活,連聲追問大柱。
“誌文!”大柱連忙求救。
“孫伯,傷口我用清水衝洗過了。”誌文如實回答,至於細節,比如用煮過的剪刀把傷口弄大了才清洗,他沒有提,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應該如此的,卻是忘了此時還沒有嚴格消毒殺菌的概念。
“那有沒有上藥?”孫大夫雖然這樣問,其實心裏是不抱什麽希望的,他不認為誌文這家人有誰懂,而且哪來的藥?
孫大夫希望的是現在上藥還來得及。
“呃,我用剩下的石灰給敷上了。”誌文回答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既忐忑又無奈。
忐忑的是,在昨晚那種情況下,用石灰消毒包紮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不知道現在會不會被這古代的醫者視為笑話,猛批一頓。
無奈的是,逃難前他本想買點藥材,以備路上急用,可進了藥店卻是傻了眼。
原因很簡單,誌文既不認識中藥,更不知道常見病痛的對症藥材有些什麽。
上輩子專業學的是中西醫結合,聽上去中西兼修,實際上兩頭都沒學好,西醫還好,營養學方麵他差不多吃透了,其他的也就開個消炎藥和維生素的水平,更深的?請去其他專業。
中醫嘛,不說了,現在就隻記得麻黃湯和桂枝湯這兩個湯頭的名字,連配藥組cd忘了。
所以誌文就隻備了甘草和黃連這兩味藥,甘草被譽為國老,能調和諸藥,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黃連就不用多說了,他記得能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