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曠野,天高雲淡,黃河邊的官道上,逃難人群熙熙攘攘,正絡繹不絕地向南而去。
一匹駿馬帶著煙塵自南而來,難民們遠遠見到,早早地讓開一條通道,馬匹連同鞍上的騎士,仿若劈波斬浪,奔行之中未受絲毫阻礙,一路向北而去。
“小誌,小誌!”馬二遠遠看見人群中那顯眼的幾輛馬車,和林立的白蠟杆,還未到跟前,就迫不及待地大聲喊道。
“怎麽了?”誌文正坐在其中一輛馬車上,等馬二進前,到了身旁,這才開口問道,看他神色如此興奮,難道有什麽了不起的新發現?
自黃河壺口瀑布二次招人,殮屍人家達到一百五十戶,共計六百多人後沒多少天,誌文又再次擴大了招人的規模。
現在直接或間接給誌文幫忙的人約有兩千左右了,殮屍消毒的進程大大加快,趕路的速度也不斷提升。
其中最親近的人計有十八人,包括逃難之初,連上誌文自己的七人,孫氏父子二人,定國一人,小林一夥兒七人,李智一人。
招收的孤兒一百二十五人,六人和誌文、小捷和小英娘他們組成了挖寶小分隊,十一人和小林他們七人組成兩個九人小隊,專門負責趕馬車和警戒,可旺和定國各帶四十四人,各自組成五個九人小隊,分別做為先鋒和後衛,還有二十人的預備人員居中策應,以備意外。
殮屍的人家就固定為一百五十戶,有掉隊或者其他情況減少的,再臨時補足,現在有六百一十二人。
以上共計七百五十五人,都是直接從誌文他們這兒領口糧的,隻不過誌文他們自己十七人和孤兒,是直接保證口糧的,而那一百五十戶人家則是根據他們的殮屍數量發放的。
對了,馬二和他的手下十人有些特殊,是基本口糧加額外獎勵。
至於剩下的一千多人,算是外圍人員,是間接從誌文他們這兒討活路的人。
要說這招兒,誌文還是從張嬸兒兩口子(花花父母)身上學來的。
他二人被定國救出來後就跟著幫忙殮屍,口糧自然是按他倆每天完成的多少發放,一戶就他兩人,人少,幹的活兒不多,一開始拿到手的口糧不太夠。
不想沒幾天張嬸兒就開了竅,沒被選上的難民那麽多,她自行找了兩戶人家給她幫忙,這樣一來,幹的活多了,他夫婦二人拿的糧食也就水漲船高了,至於私下裏怎麽分給這兩戶人家就不得而知了。
看在花花的份兒上,誌文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去管,知道張嬸兒肯定會克扣部分糧食,否則沒有點利益,她圖啥?不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誌文犯不上管。
其他人家看在眼裏,都覺得這是因為張嬸兒和誌文他們相熟,不敢效仿。
而誌文在黃河壺口宣布二次找人時,想起了張嬸兒的這招兒,決定下次需要人手時,就這麽做,人手增加了,卻隻增加了很少的工作量,統計工作主要還是麵對這一百五十戶人家,而糧食的二次分配則成了這一百五十戶人家的事兒。
等誌文覺得可以第三次增加人手時,先暗地裏讓人慫恿兩戶人少的人家跟著張嬸兒那樣做。
有了這三個榜樣,而又沒人因此受到懲處,這一百五十戶人家有樣學樣,很快都各自找了人手幫忙,隊伍的規模就這樣一口氣擴大到兩千人左右。
隻不過這些幫忙的人,一是不太固定,二來沒有統計,也就隻能估個大概數字。
現在這前後左右兩裏的範圍,不是誌文他們的人也和他們很熟,所以見到馬二騎馬飛奔而來,都主動讓道。
至於孫大夫擔心的石灰問題,被第二次招收的幾十戶會燒石灰的人家找了座石山,用了五天功夫就輕鬆解決了,連誌文收藏的石頭和木柴的私貨都沒用上。
而孫鬆齡,人們對他的稱呼,已經從“孫大夫”上升到了“孫神醫”,雖說鼠疫他沒有太好的辦法,可其他病卻基本上是藥到病除。
再加上由他主導的,明麵上以李智為首的殮屍、消毒的行為,使得鼠疫病患漸漸減少,死屍密度與鼠疫初發時相比也大大降低—而這也是誌文不得不增加人手,擴大範圍的原因之一。
孫大夫威望空前提高,加上他又姓孫,難民們堅定地相信他是唐朝藥王孫思邈的後人,貫之以“神醫”的尊稱。
“小誌,快到了,快到了!”馬二的聲音裏,是壓抑不住的興奮。
“慢慢說,快到哪兒了?”
“快到渡口了,有船的渡口,好家夥,怕有上百條船。”
“還有多遠?”
“嗯,以咱們的腳程,再有個三四天的工夫,趕在中秋節前,怎麽都能到了。”
“大家聽到了嗎?渡口快到咯!”小林在旁邊嚎了一嗓子。
紛亂的嘈雜聲,由近而遠地傳了開去,很快,遠處也傳來了陣陣的歡呼聲。
有船的渡口,那是難民們的希望維係所在,隻要乘船東渡黃河,就能離開這個地獄般的所在了。
在難民們的心裏,河那邊就是天堂,就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哪怕沒了田地,還可以投靠親友,可以做工,可以討飯,就算是剝樹皮、挖野菜,恐怕也要比這邊更容易活下去。
......
是年崇禎二年,中秋節的前一天,誌文一行終於趕到了馬二口中所說的,有船的大渡口邊。
通向渡口的隻是條小道,誌文起先還有點將信將疑。
又走了一會兒,這才信了。
未見到河水,尚隻聞嘩嘩的流水聲,入目所見,小道兩旁的曠野,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和亂七八糟的窩棚,要是過不了河,沒道理這麽多人聚在這兒。
“吱吱”作響的馬車行進聲,將成千上萬雙目光吸引了過來,待看見誌文他們的馬車以及車上的糧食,麻木呆滯的目光瞬間帶上了隱隱的瘋狂。
不好!誌文被這些目光一盯,心中充滿了不安,不由得想起了解救囡囡大雪紛飛的那一晚,白天混在張府隊伍中出城時,那些難民的目光,和眼下這些人的目光,何其相似。
念頭剛轉到這兒,站在馬車上的誌文就看見前方煙塵滾滾,似乎已經出事了。
而做為前鋒開路的,正是可旺和他的五個九人隊。
一匹駿馬帶著煙塵自南而來,難民們遠遠見到,早早地讓開一條通道,馬匹連同鞍上的騎士,仿若劈波斬浪,奔行之中未受絲毫阻礙,一路向北而去。
“小誌,小誌!”馬二遠遠看見人群中那顯眼的幾輛馬車,和林立的白蠟杆,還未到跟前,就迫不及待地大聲喊道。
“怎麽了?”誌文正坐在其中一輛馬車上,等馬二進前,到了身旁,這才開口問道,看他神色如此興奮,難道有什麽了不起的新發現?
自黃河壺口瀑布二次招人,殮屍人家達到一百五十戶,共計六百多人後沒多少天,誌文又再次擴大了招人的規模。
現在直接或間接給誌文幫忙的人約有兩千左右了,殮屍消毒的進程大大加快,趕路的速度也不斷提升。
其中最親近的人計有十八人,包括逃難之初,連上誌文自己的七人,孫氏父子二人,定國一人,小林一夥兒七人,李智一人。
招收的孤兒一百二十五人,六人和誌文、小捷和小英娘他們組成了挖寶小分隊,十一人和小林他們七人組成兩個九人小隊,專門負責趕馬車和警戒,可旺和定國各帶四十四人,各自組成五個九人小隊,分別做為先鋒和後衛,還有二十人的預備人員居中策應,以備意外。
殮屍的人家就固定為一百五十戶,有掉隊或者其他情況減少的,再臨時補足,現在有六百一十二人。
以上共計七百五十五人,都是直接從誌文他們這兒領口糧的,隻不過誌文他們自己十七人和孤兒,是直接保證口糧的,而那一百五十戶人家則是根據他們的殮屍數量發放的。
對了,馬二和他的手下十人有些特殊,是基本口糧加額外獎勵。
至於剩下的一千多人,算是外圍人員,是間接從誌文他們這兒討活路的人。
要說這招兒,誌文還是從張嬸兒兩口子(花花父母)身上學來的。
他二人被定國救出來後就跟著幫忙殮屍,口糧自然是按他倆每天完成的多少發放,一戶就他兩人,人少,幹的活兒不多,一開始拿到手的口糧不太夠。
不想沒幾天張嬸兒就開了竅,沒被選上的難民那麽多,她自行找了兩戶人家給她幫忙,這樣一來,幹的活多了,他夫婦二人拿的糧食也就水漲船高了,至於私下裏怎麽分給這兩戶人家就不得而知了。
看在花花的份兒上,誌文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去管,知道張嬸兒肯定會克扣部分糧食,否則沒有點利益,她圖啥?不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誌文犯不上管。
其他人家看在眼裏,都覺得這是因為張嬸兒和誌文他們相熟,不敢效仿。
而誌文在黃河壺口宣布二次找人時,想起了張嬸兒的這招兒,決定下次需要人手時,就這麽做,人手增加了,卻隻增加了很少的工作量,統計工作主要還是麵對這一百五十戶人家,而糧食的二次分配則成了這一百五十戶人家的事兒。
等誌文覺得可以第三次增加人手時,先暗地裏讓人慫恿兩戶人少的人家跟著張嬸兒那樣做。
有了這三個榜樣,而又沒人因此受到懲處,這一百五十戶人家有樣學樣,很快都各自找了人手幫忙,隊伍的規模就這樣一口氣擴大到兩千人左右。
隻不過這些幫忙的人,一是不太固定,二來沒有統計,也就隻能估個大概數字。
現在這前後左右兩裏的範圍,不是誌文他們的人也和他們很熟,所以見到馬二騎馬飛奔而來,都主動讓道。
至於孫大夫擔心的石灰問題,被第二次招收的幾十戶會燒石灰的人家找了座石山,用了五天功夫就輕鬆解決了,連誌文收藏的石頭和木柴的私貨都沒用上。
而孫鬆齡,人們對他的稱呼,已經從“孫大夫”上升到了“孫神醫”,雖說鼠疫他沒有太好的辦法,可其他病卻基本上是藥到病除。
再加上由他主導的,明麵上以李智為首的殮屍、消毒的行為,使得鼠疫病患漸漸減少,死屍密度與鼠疫初發時相比也大大降低—而這也是誌文不得不增加人手,擴大範圍的原因之一。
孫大夫威望空前提高,加上他又姓孫,難民們堅定地相信他是唐朝藥王孫思邈的後人,貫之以“神醫”的尊稱。
“小誌,快到了,快到了!”馬二的聲音裏,是壓抑不住的興奮。
“慢慢說,快到哪兒了?”
“快到渡口了,有船的渡口,好家夥,怕有上百條船。”
“還有多遠?”
“嗯,以咱們的腳程,再有個三四天的工夫,趕在中秋節前,怎麽都能到了。”
“大家聽到了嗎?渡口快到咯!”小林在旁邊嚎了一嗓子。
紛亂的嘈雜聲,由近而遠地傳了開去,很快,遠處也傳來了陣陣的歡呼聲。
有船的渡口,那是難民們的希望維係所在,隻要乘船東渡黃河,就能離開這個地獄般的所在了。
在難民們的心裏,河那邊就是天堂,就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哪怕沒了田地,還可以投靠親友,可以做工,可以討飯,就算是剝樹皮、挖野菜,恐怕也要比這邊更容易活下去。
......
是年崇禎二年,中秋節的前一天,誌文一行終於趕到了馬二口中所說的,有船的大渡口邊。
通向渡口的隻是條小道,誌文起先還有點將信將疑。
又走了一會兒,這才信了。
未見到河水,尚隻聞嘩嘩的流水聲,入目所見,小道兩旁的曠野,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和亂七八糟的窩棚,要是過不了河,沒道理這麽多人聚在這兒。
“吱吱”作響的馬車行進聲,將成千上萬雙目光吸引了過來,待看見誌文他們的馬車以及車上的糧食,麻木呆滯的目光瞬間帶上了隱隱的瘋狂。
不好!誌文被這些目光一盯,心中充滿了不安,不由得想起了解救囡囡大雪紛飛的那一晚,白天混在張府隊伍中出城時,那些難民的目光,和眼下這些人的目光,何其相似。
念頭剛轉到這兒,站在馬車上的誌文就看見前方煙塵滾滾,似乎已經出事了。
而做為前鋒開路的,正是可旺和他的五個九人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