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文暗自搖頭歎息,周承允其心可佩,隻是這想法嘛,未免有些過於武斷了。
這個時代的整個世界,包括正在轟轟烈烈進行工業革命、殖民大開發的歐陸,國家民族的概念都尚未完全定形,君不見意大利人哥倫布,卻是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發現的美洲大陸,為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率先殖民美洲立下了汗馬功勞。
西歐尚且如此,更遑論此時的華夏大地了。
建州女真能順利入主中原,執神州三百年牛耳,除了自身的實力和進取,漢人中的帶路黨功不可沒,前期的李永芳,中期的尚可喜,後期的洪承疇、吳三桂等人,都為他們的主子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些人的行為固然可鄙,但當時並沒有國家、民族這樣明確的概念,在當時大部分人的心裏,誰做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上接受漢文化,對下,能讓大部分人有口飯吃,那就無礙。
多爾袞推行剃發令,不管他當時的目的是什麽,其後的成效如何,但在當時確實是一大敗招,“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禁令一出,激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要不是漢人中缺乏那麽一個統領全局的大才,而女真人運氣又好了那麽一點,說不定就此被趕回東北去了。
吳三桂等人的心中,或許並不認為自己背叛了國家民族,而是良禽擇木而棲罷了。
當然,不是說周承允這類人先進到已經有了國家民族的概念,而是他們的內心始終忠於大明,視外族為“其心必異”的仇寇,隻是如此一來,誌文要想說服他,就有些難辦了。
“周大哥,俺答汗前後的蒙人變化,不知你是否留意過?”誌文想了一下,決定還是以史說今,其實他本來對這段曆史並不熟悉,不過在達林台部的時候,與林遠接觸不少,從他口中了解到了很多俺答汗時期蒙人的狀況。
“俺答汗?我自然知道,蒙古右翼的雄主,將蒙人宗主插漢部都逼迫到遼東,兵鋒一度直抵京師。”說到這個,周承允就熟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
畢竟晉南鹽商的崛起,要歸功於張王兩家的先人-張四維與王崇古,是他二人力主與俺答汗通商,方才開創了晉商的大好局麵。
“咳...”誌文連咳幾聲,打斷了周承允的話,“周大哥如此學識,不進學真是可惜了。”
周承允麵色微紅,“臭小子又埋汰我,是不是?”說起來這也是他心中的一個梗,周承允天資聰穎,本來是有誌於科場的,隻是老父早亡,他又是家中獨子,才不得不放棄學業,轉而經商。
“別誤會,周大哥,我可沒有取笑你的意思。”誌文急忙解釋,“你說的這些,我大致了解,當然了,比不過你,不過請教嘛,咱們改天再說,今日提這俺答汗,我是想請周大哥仔細想想,在俺答汗前後,蒙人到底是變強了,還是弱了?”
周承允聞言,腦子裏飛速轉動,自俺答汗受封明廷順義王,雙方先後於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甘肅等近邊地區開設馬市十一處,互市貿易之後,似乎...好像...明蒙邊境就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
又前後這麽捋了一下,周承允不得不承認,明蒙互市之後,的確是北疆無戰事了,要是誌文不這麽提,不唯他,恐怕沒人會做這種前後對比的。
那麽問題來了,這蒙人到底是強了,還是弱了呢?周承允一時顧不上說話,低頭苦苦思索。
按常理來說,蒙人有了中原的物資,特別是糧食和鐵器後,實力有增無減才對,然後嘛,自然是厲兵秣馬,興兵南下才對,可為什麽自隆慶之後,北疆反而平靜下來了呢?
“小誌,那你說說看,蒙人是強還是弱了呢?”周承允沒想通,幹脆也不再糾結,把問題拋給了始作俑者。
“周大哥,從經濟上...不,從錢糧上看,蒙人實力無疑是增強了,不過,若是從戰心上來看,他們的實力卻是減弱了。”誌文答道。
“從戰心上看實力減弱了?”周承允喃喃自語,似有所得。
“沒錯,之前他們沒有糧食,沒有青鹽,有馬匹牛羊想換,卻沒有途徑,光吃肉喝奶可活不下去,隻能拿刀去搶,不唯普通牧民,就是貴族牧主,都是如此,故此上下齊心,能一呼百應,這才頻頻犯邊。”誌文說道。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無所有之人,又不能通過自身的勞動換取生存之資,走投無路之下,搶劫就成了唯一的活路,不止蒙人,漢人、女真皆是如此,流匪就是這麽起來的,剿不勝剿,歸根結底,就是流民們沒有活路,隻有剿撫結合,方為正道,隻是大明後期已無力安撫了。
“等咱們大明開了邊市,不用流血死人,就能換來糧食茶磚,若是勤快些,多養些牲畜,還能收獲更多,誰願意再提著腦袋去玩命?”誌文接著問道,“當然了,普通牧民牛羊不多,所得自然就少,但是至少牧主們是不愁吃穿了,沒有這些人帶頭,普通牧民即便為生活所迫,想要提刀上馬犯邊,也成不了什麽氣候。”
更多的,諸如剛才所說的國家民族的概念,蒙人們就更沒有,這個誌文就沒有詳說了,其實神州周邊的這些人,更多的,是仰慕中原文化,恨不得身為漢人才好,明軍中的蒙人士兵大將不少,就是明證,即便後金,也是一邊鄙視著漢人的孱弱,一邊羨慕著中原的花花世界。
這些人,隻要給他們一個渠道,讓他們能夠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也能成為中原文明中的一員,他們不但不會生事,反而會成為中原文明的基石,甚至是向外擴張的爪牙。
像盛唐,異族的將領和士兵,就為大唐萬國來朝的威風立下了赫赫功勳,隻是朝廷與地方藩鎮之間的實力關係沒有處理好,釀成安史之亂,這才一落千丈。
ps:蒙人戰力的下降,除了通商之外,藏傳佛教的傳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了不被河蟹,就不在小說內討論了。
這個時代的整個世界,包括正在轟轟烈烈進行工業革命、殖民大開發的歐陸,國家民族的概念都尚未完全定形,君不見意大利人哥倫布,卻是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發現的美洲大陸,為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率先殖民美洲立下了汗馬功勞。
西歐尚且如此,更遑論此時的華夏大地了。
建州女真能順利入主中原,執神州三百年牛耳,除了自身的實力和進取,漢人中的帶路黨功不可沒,前期的李永芳,中期的尚可喜,後期的洪承疇、吳三桂等人,都為他們的主子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些人的行為固然可鄙,但當時並沒有國家、民族這樣明確的概念,在當時大部分人的心裏,誰做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上接受漢文化,對下,能讓大部分人有口飯吃,那就無礙。
多爾袞推行剃發令,不管他當時的目的是什麽,其後的成效如何,但在當時確實是一大敗招,“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禁令一出,激起了漢人的激烈反抗,要不是漢人中缺乏那麽一個統領全局的大才,而女真人運氣又好了那麽一點,說不定就此被趕回東北去了。
吳三桂等人的心中,或許並不認為自己背叛了國家民族,而是良禽擇木而棲罷了。
當然,不是說周承允這類人先進到已經有了國家民族的概念,而是他們的內心始終忠於大明,視外族為“其心必異”的仇寇,隻是如此一來,誌文要想說服他,就有些難辦了。
“周大哥,俺答汗前後的蒙人變化,不知你是否留意過?”誌文想了一下,決定還是以史說今,其實他本來對這段曆史並不熟悉,不過在達林台部的時候,與林遠接觸不少,從他口中了解到了很多俺答汗時期蒙人的狀況。
“俺答汗?我自然知道,蒙古右翼的雄主,將蒙人宗主插漢部都逼迫到遼東,兵鋒一度直抵京師。”說到這個,周承允就熟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
畢竟晉南鹽商的崛起,要歸功於張王兩家的先人-張四維與王崇古,是他二人力主與俺答汗通商,方才開創了晉商的大好局麵。
“咳...”誌文連咳幾聲,打斷了周承允的話,“周大哥如此學識,不進學真是可惜了。”
周承允麵色微紅,“臭小子又埋汰我,是不是?”說起來這也是他心中的一個梗,周承允天資聰穎,本來是有誌於科場的,隻是老父早亡,他又是家中獨子,才不得不放棄學業,轉而經商。
“別誤會,周大哥,我可沒有取笑你的意思。”誌文急忙解釋,“你說的這些,我大致了解,當然了,比不過你,不過請教嘛,咱們改天再說,今日提這俺答汗,我是想請周大哥仔細想想,在俺答汗前後,蒙人到底是變強了,還是弱了?”
周承允聞言,腦子裏飛速轉動,自俺答汗受封明廷順義王,雙方先後於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甘肅等近邊地區開設馬市十一處,互市貿易之後,似乎...好像...明蒙邊境就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
又前後這麽捋了一下,周承允不得不承認,明蒙互市之後,的確是北疆無戰事了,要是誌文不這麽提,不唯他,恐怕沒人會做這種前後對比的。
那麽問題來了,這蒙人到底是強了,還是弱了呢?周承允一時顧不上說話,低頭苦苦思索。
按常理來說,蒙人有了中原的物資,特別是糧食和鐵器後,實力有增無減才對,然後嘛,自然是厲兵秣馬,興兵南下才對,可為什麽自隆慶之後,北疆反而平靜下來了呢?
“小誌,那你說說看,蒙人是強還是弱了呢?”周承允沒想通,幹脆也不再糾結,把問題拋給了始作俑者。
“周大哥,從經濟上...不,從錢糧上看,蒙人實力無疑是增強了,不過,若是從戰心上來看,他們的實力卻是減弱了。”誌文答道。
“從戰心上看實力減弱了?”周承允喃喃自語,似有所得。
“沒錯,之前他們沒有糧食,沒有青鹽,有馬匹牛羊想換,卻沒有途徑,光吃肉喝奶可活不下去,隻能拿刀去搶,不唯普通牧民,就是貴族牧主,都是如此,故此上下齊心,能一呼百應,這才頻頻犯邊。”誌文說道。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無所有之人,又不能通過自身的勞動換取生存之資,走投無路之下,搶劫就成了唯一的活路,不止蒙人,漢人、女真皆是如此,流匪就是這麽起來的,剿不勝剿,歸根結底,就是流民們沒有活路,隻有剿撫結合,方為正道,隻是大明後期已無力安撫了。
“等咱們大明開了邊市,不用流血死人,就能換來糧食茶磚,若是勤快些,多養些牲畜,還能收獲更多,誰願意再提著腦袋去玩命?”誌文接著問道,“當然了,普通牧民牛羊不多,所得自然就少,但是至少牧主們是不愁吃穿了,沒有這些人帶頭,普通牧民即便為生活所迫,想要提刀上馬犯邊,也成不了什麽氣候。”
更多的,諸如剛才所說的國家民族的概念,蒙人們就更沒有,這個誌文就沒有詳說了,其實神州周邊的這些人,更多的,是仰慕中原文化,恨不得身為漢人才好,明軍中的蒙人士兵大將不少,就是明證,即便後金,也是一邊鄙視著漢人的孱弱,一邊羨慕著中原的花花世界。
這些人,隻要給他們一個渠道,讓他們能夠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也能成為中原文明中的一員,他們不但不會生事,反而會成為中原文明的基石,甚至是向外擴張的爪牙。
像盛唐,異族的將領和士兵,就為大唐萬國來朝的威風立下了赫赫功勳,隻是朝廷與地方藩鎮之間的實力關係沒有處理好,釀成安史之亂,這才一落千丈。
ps:蒙人戰力的下降,除了通商之外,藏傳佛教的傳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了不被河蟹,就不在小說內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