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還真別不信,我們可是在山裏試過的,沒有小誌的精挑細選,那一畝也就是百十來斤的量...”孫大夫不高興了,據理力爭道。


    誌文現如今在涿鹿山的威信可是非比尋常,全山上下裏外的人,都聽不得外人說他的不是,孫大夫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糧食這事兒上,就更不容置疑了。


    “行了行了。”朱鼎渭冷哼一聲,打斷了孫大夫的話,沒有繼續爭執,接著問道,“那...你們要賣多少糧食,不,種子給我呢?”


    “王爺,我們可是一片好心...”孫大夫不忿,仍待繼續分說。


    旁邊宋才捷輕咳一聲,“孫伯,還是說正事兒吧。”


    這代王信與不信,其實關係不大,願意買種子就成,以他的性子,隻要買了,就不會堆在房裏發黴,定會全部種下去,以待獲取最高收益。


    眼下他既然鬆了口,就沒必要繼續同他爭論了。


    “那...行罷。”孫大夫心不甘情不願地說道,“我們這回帶來了二十萬斤的種子,紅薯土豆各一半,還請王爺笑納。”


    這個數量是宋獻策特意考慮好的,差不多種四千畝左右的田地,到時候能收四百萬斤的糧食,就算朱鼎渭其他田地的紅薯土豆絕收,這個收成也能幫補些。


    多了的話,朱鼎渭難免會為自己要付出的代價一口回絕,連往下談的機會都未必有,涿鹿山自己的壓力也不小。


    少了的話,收成少,用處就不大了。


    “笑納?”朱鼎渭冷笑了一下,能笑納才怪,本想再說兩句損話的,不過想想自己的把柄,終究不敢造次,“就不知這二十萬斤的種子,要本王付出多少的代價啊?”


    “五十斤能種一畝地,收成有一千斤,這個王爺是知道的,我們在保安州,一般是按二成五到三成的收獲,來算種子費用的,也就是說,五十斤的種子,需用二百五十斤到三百斤的紅薯土豆來換,如果是小麥高粱,可以酌情少些。”


    孫大夫別看平常以行醫為主,這些東西還是很熟的,涿鹿山收取種子費,向來是以糧食為主的,繼續說道,“當然了,王爺與咱們交情匪淺,這價格麽,可以再少些,兩百斤罷,兩百斤糧食換五十斤種子,王爺您意下如何?”


    “也就是說,我要花八十萬斤的糧食來換取種子了?”孫大夫話音剛落,朱鼎渭就將他的花銷給算出來了。


    孫大夫和宋獻策兩人都有些吃驚,暗暗算了一下,方才點頭道,“沒錯,王爺還真是才思敏捷。”


    “嘿嘿,這代價可不小啊。”朱鼎渭又不陰不陽地說著話,“本王雖然家大業大,可要養的人也不少,這八十萬...”


    他見今趟和自己談判之人,方正剛直,少了些圓滑市儈之氣,剛才自己話裏話外已然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不太情願買種子,實在要買,你涿鹿山也得讓點價,誰知這老家夥,每畝的種子費用隻讓了五十到一百斤,不得不把話說得再明了一些。


    “王爺無需擔心,”孫大夫笑道,“咱們此次前來,這些種子算是先賒給您,等本季的夏糧收了以後,再補交費用給我們,這點信用,相信王爺還是有的,您意下如何?”


    孫大夫實際上還是沒有聽懂朱鼎渭的意思,隻不過是把事先說好的,將種子賒與朱鼎渭的決定順著話頭說了出來,反正在保安州,一開始也是這樣做的,隻不過多了個知州的擔保,麵前這可是堂堂王爺,在孫大夫心裏,還是很有可信度的。


    “賒給我?”這下朱鼎渭有些意外了,雖然沒有將種子價格壓下去,但能拖後,延期繳付,也算是個不小的便宜。


    但這與他對涿鹿商社的看法就有了些不同,難道他們不是拿著自己把柄,想要敲詐自己的麽?這延期繳付種子費用,打的又是什麽算盤?


    算了,這幫人自己惹不起,能占些便宜就占些便宜罷,至於以後對方的盤算,等到了時候再說罷。


    想到這裏,朱鼎渭一直繃著的臉,終於擠出了一絲笑容,“多謝貴社大度,既如此,那本王就...笑納了?”


    “笑納笑納。”孫大夫笑道,“種子數量眾多,進城不便,都還在城外放著,還請王爺派人前往,與我們交接一番,也好早日入庫。”


    此行很順利嘛,接下來可以好好去逛逛藥材了,塞外苦寒之地,需要準備些什麽藥才好呢?


    孫大夫嘴裏說著話,心思已經跑到藥材上了。


    “辛苦貴社了。”朱鼎渭道,“本王稍後就安排人出城。”


    ......


    無獨有偶,遼東盛京的崇政殿內,一幹後金權貴們,也在商討與糧食有關的事宜。


    “估計用不了多久,以範氏為首的八家糧商,就要抵達盛京了。”高坐正中的黃台吉說道。


    殿內的諸大小貝勒貝子,都有些不明所以,這範氏商隊向來是一兩個月來遼東一趟,運來他們急需的糧食、青鹽、布匹、鐵器,甚至是甲胄兵刃,拉走他們在關內劫掠的金銀。


    這已算得上是慣例了,怎麽值得在崇政殿談及。


    見在座之人沒有幾個領會他話裏的意思,黃台吉暗暗搖頭,這幫子人就是沒幾個有腦子的,“糧食是運來了,就是不知諸位手中還有多少金銀珠寶,能換得多少呢?”


    此話一出,這些留著辮子的大漢們,都苦了臉,黃台吉說的沒錯,自崇禎二年,也就是後金的天聰三年,他們在大明京畿一帶打劫而來的財寶,已經開銷得差不多了。


    要說這些東西本來不至於這麽不經花,可誰知道在會審阿敏那晚,莫名奇妙地起了一場大火,將他們從中原劫來的糧食燒得幹幹淨淨,打底的糧食沒了,不得不用金銀換糧。


    偏偏整個北方連年大旱,糧價一漲再漲,而金銀卻不會自己下崽,花在糧食上的開銷越來越大,不經意間,他們從大明劫來的金銀已經不多了。


    “那...大汗,你說咋辦?要不咱們把商隊的東西全都劫了?”有人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求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身小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身小卒並收藏明末求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