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俠的確機智,他很快就反應過來:“方才子明公提到煉鐵,必與此事有關。”


    “李兄所料不錯。”我沉吟道,“我有個想法,或者可以讓大宋的軍卒個個都能手持百練鋼刀,甚至是一種更先進的武器,憑這種武器,十萬大軍,足以橫掃天下。”說到後來,語氣都變得慷慨起來。


    段子介和李一俠卻深服我之能,知道我這樣講必有所恃,二人聽到血脈都漲了起來,連呼吸也變得急促了。


    段子介忍不住欺身問道:“石兄有何良策?”


    我凝視二人,半晌方道:“此事還需二位鼎力相助!”


    二人恭聲應道:“若有差遣,斷不敢辭!”


    我把玩著茶杯,笑道:“今宵酒酣,來日再議不遲。”三人相視大笑。


    我知道我遲早要走這一步,任何回到古代的同誌,無一例外的都要煉鋼鐵造火槍的。但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的火柴和玻璃還沒有造出來,那些琉璃工人花掉了我可觀的銀子,雖然我不斷鼓勵他們,但是他們卻似乎做了虧心事一樣不敢見我。有鑒於此,我也不敢肯定我就一定能煉出好鐵來。


    另一方麵,則是今年黃河決堤,雖然不是大患,卻也為禍不淺,在這樣的年頭,我並不敢明目張膽的打製兵器,否則隨便給我一個什麽罪名按上,麻煩都是不小的。我現在不願意因為任何事損害到好不容易在皇帝那裏建立的信任感。


    冬至過後,皇帝在書房詔見,順便詢問一下我對安置災民的看法。一番應對後,我發現皇帝對國庫的錢糧真的很在意,也許在這個年輕的皇帝眼裏,國庫裏錢糧的多少,每年的財政支餘,真的是證明一個國家是不是富強的唯一指標。於是順著這個話題,我開始向皇帝講起藏富於民的道理。


    我不敢確定年輕的皇帝之前是不是想到過這些,但是我當例舉漢唐的例子進行說明時,我發現皇帝的眼睛在發光。這個年輕的皇帝,真的是個很有抱負的皇帝,他沒有成功,是有點誌大才疏了。怪不得他一上任,就問當時的宰相富弼等人強國之策,那些老人們讓他二十年內不可言兵事,他馬上就把他們給罷掉了,開始啟用新人。王安石的抱負和皇帝的抱負,倒是相近的,這個皇帝一心隻想做太祖皇帝的孝子賢孫,念念不忘的就是想恢複漢唐的疆域,打敗遼國與夏國。


    也因為如此,我知道皇帝的本性是急功近利的,要他學文景,他是學不來的。人家那是幾代人幾代人的忍辱負重,換來國力的強盛,他卻連二十年也等不及。我並不指望他能夠改變王安石財政改革中斂財的本質,僅僅是希望他能夠在心裏留下一個藏富於民的印象。


    沒想到皇帝卻問我:“之前陳襄舉薦你,他卻上書陳青苗法之害,請廢青苗法,你的看法如何?”


    我到此時才知道舉薦我的人是著名的陳襄,他在今年因為陳青苗法之弊而被貶出京師,這個我是知道的。拋開我對陳襄的欽佩不談——他在舉薦後竟然當沒事發生一樣,皇帝此時特意點明,必定有他的用意。


    “臣此時方知是陳大人薦臣於陛下之前,青苗法利弊,非臣所宜言,然古人已有論述……”


    皇帝大吃一驚,古人哪有什麽青苗法呀,他很吃驚的看著我從袖子裏掏出一本書遞上,看得清了,卻是民智印書館最新印的《鹽鐵論》,我本來是想借這本書和皇帝講講煉鐵的,沒想到這時候做了道具。


    皇帝哈哈大笑,“卿欺朕不讀書嗎?《鹽鐵論》中何曾言及青苗法?”


    我故意大聲回道:“臣不敢,《鹽鐵論》中的確沒有說過青苗法,卻說過官營鹽鐵於民生之害。”


    但凡官營壟斷的東西,質量往往粗糙,給百姓造成很多困擾,這種種弊病,是當年的賢良攻擊鹽鐵專營政策的一大理由,皇帝當然不可能不知道。我這時候提出這個引子,是因為我知道新法的下一步,馬上就是要由地方官去市集賣東西賺錢了。王安石對這種計劃經濟的喜愛,真是到了變態的地步,古往今來,沒有做得這麽過份的。


    皇帝是聰明人,很快就是明白我的立場,但是卻微笑不答。


    我接著話題說道:“青苗法本是善法,然而一由官府主持,善法必成惡法,還請陛下明察。微臣以為,青苗法不必廢除,也可以去其病而成其利。”


    皇帝看我的眼光裏都有點急切了,不過他還是矜持的保持著微笑。


    “……臣以為,國家之弊,不在於歲入太少,而在於歲費太多。本朝文武官員兵丁士卒為曆朝之最,且官員致仕後又有恩寵,月俸照常,而陛下又仁愛為懷,使得國家冗兵冗官虛耗國庫。相公裁官精兵,實是良策。臣以為,如今之官吏,可減至二分之一,兵卒之數,一二十萬足矣……”


    皇帝吃驚的看著我這個比王安石還要激進的改革主張,打斷了我說的話:“一二十萬兵卒,國家秋防豈不蕩然無存?”


    我又向皇帝細細的解釋著,我可能發明一種新的煉鐵方法,並且向他描述了火槍的一些特點,希望皇帝給我一座鐵山讓我研究這些東西,至於費用可以由我自己負擔,不耗國庫一分錢,隻是怕有嫌疑,希望皇帝能批準。另外我和皇帝講到一種新的合作社體製,讓地方的士紳三老族長公議,組成合作互濟組織,由這些機構來推行青苗法,而一些被裁減的官員,可以讓他們組成觀風使,去這些合作社監督執行情況,並且和當地的父母官進行協調。我的本意是通過這種方法,把中國的行政體製推進到鄉村,讓帝國政府更有效率。


    這一番解釋,真是耗費時間。我上午進宮,和皇帝連飯都沒有吃,一直談到晚上。皇帝心思也較慎密,很多地方很問得很詳細,我也不厭其煩的慢慢解釋,力求皇帝能夠明白這種方法的好處。其實中國古代本有這種合作互濟社的雛形,宋代的常平倉就是一例,我的構想隻不過是更加精密完善而已。


    到晚上告退的時候,皇帝已基本接受我的意見了,但是他還是要我第二天上個詳細的條陳。一方麵是出於慎重,一方麵他肯定要和大臣們商議,並且征求王安石的意見。


    當天晚上,我把李一俠和段子介請來,開始詳細這份奏折的寫法。因為事先我並沒有和他們通過,所以他們聽到這個構想時,也是相當的激動。


    技術性的細節問題一向是很累人的,不過這兩人倒是真的有經世濟用之材。很多地方能夠提出不錯的補充意見,就這樣,由我構想,他們二人補充,段子介執筆,李一俠潤色,若有什麽地方有問題,馬上就派人去詢問學院裏的學生,再仔細思忖下筆。一直寫到第二天下午,這篇長達兩萬多字的奏章才算寫完。這篇奏章即是著名的《以鄉村合作互濟社推行青苗諸法劄子》,其中詳細闡述了合作互濟社的構成、地位、作用與優點,並舉出了許多的事例進行推理分析……可以說完全是不厭其煩,因為內容也並不局限於推行青苗法,還涉及到把一大批級別較低的散官改為職事官的問題,所以行文之際,更加注意嚴謹。另外在劄子中,我提出了把兩分利減為一分利的主張。


    當天晚上我即把這篇奏章遞了進去,皇帝看了,讚賞一番,賞了錦袍玉帶給我。我又請旨公開發行這篇奏章,也被恩準。


    《以鄉村合作互濟社推行青苗諸法劄子》很快以最快的速度印了出來,因為我這裏的針對冗官的地方主要是向階層較低且無職權白領俸米的散官們開刀,所以預料中受到的攻擊會比較小。舊黨對青苗法非議最多,而我這種措施被司馬光讚為“老成謀國之言”,而三朝老臣韓琦也多有誇獎,可以說是受到舊黨的一致支持。(舊黨們非常重視“祖宗家法”,我的劄子在他們眼裏,雖然有一些改革,卻和之前常平倉的本意更加相近,在舊黨眼裏,這已經是一種勝利了。)比較不利的是,這些話很傷王安石的臉麵,他對我也開始有防範之意,隻是在公開場合,他還是讚揚這一篇對策是“良策”,因為我在奏折裏也是稱讚青苗法本身是不錯的政策,算是給足了他麵子。


    結果本來我以為會受王安石強烈反對的事情,竟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在朝野受到一致的好評。而我的聲望此時如日中天,士紳們都稱讚我有經國之材,百姓們高興他們可以和熟悉的人打交道而不是麵對那有理說不清的官家……《合作社劄子》的單行本很快被大賣,甚至傳到了遼國和西夏,遼主看了這個對策,竟然半天說不出話來……凡有眼光的,都知道這份對策可以有效的緩和大宋國內的矛盾,保證青苗法起到它應有的效果。


    隻是他們卻想不到,這份對策有其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標誌中國有史以來,帝國政府第一次開始把行政之手伸到了鄉村,雖然是自治性質的東西,卻已經有了半官方的色彩。一次相當重要的變革,在無聲無息中進行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越並收藏新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