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


    劉備將馬刀塞入刀鞘,從董軍驚恐的叫喊聲裏,他捕捉到一個名字。


    正是十八路諸侯討董時,遇到的第一個西涼悍將。


    此人曾率領五萬步卒,阻攔諸侯大軍,連斬鮑忠、俞涉和潘鳳三員大將。


    一時間挫敗諸侯聯軍的士氣,直到他的二弟關羽出馬這才扭轉頹勢。


    果然不如演義裏厲害嗎?


    劉備搖搖頭,隻當是話本的過度誇張,他望向四散而逃的董軍騎兵方向,發現伴隨著董軍騎兵的崩潰敗逃,膽怯的情緒傳遍個又一個的董軍士卒。


    “使君,如今我等怎麽辦?”有劉備在,霍篤自然以劉備為主心骨。


    劉備拽緊韁繩,言傳身教,“追,兩軍交戰士氣是決定勝敗的重中之重。”


    不遠處,肩披甲胄,魁梧高大的中年男人身騎戰馬奔赴而來。


    剩下的兩千多騎齊聲呐喊,就連胯下戰馬都被他們的情緒感染,戰馬們揚起頭顱發出嘹亮的嘶鳴,承載著騎士們飛奔而出,速度之快仿佛將風都甩在身後!


    這一幕幕是令董軍步卒難以置信,他們眼睛瞪大最大,嘴巴也驚得張開,攻城的腳步竟然暫時停了下來,有的士卒就算是兵刃跌落在地,發出一聲悶響都置若罔聞。


    “幸不辱命!!!”


    “投降不殺!隻誅惡首!”近萬名五溪蠻齊刷刷的咆哮,嗓音之大仿佛撼動了山川,震顫了大地。


    偏偏在這個時候,異變突生!


    “什麽?!”


    站在軍侯身旁的步卒都聽見軍侯的聲音,他們一時間都忘記在攻打城池,想要繼續追問下去時,人群中又有人出聲


    陽城雖然是座小城,圍住陽城的步卒也有上萬之巨,即便這道聲音再怎麽嘹亮,都不可能傳遞到戰場的各處,但是架不住董軍步卒們本就躁亂的心。


    “投降不殺!隻誅惡首!”


    “使君!”


    更有一波五溪蠻族嗷嗷叫的殺出。


    輕騎兵,追著他們的重騎兵打?


    為何如此魔幻?


    “董將軍?!”


    “對方精騎敗走,若被對方步卒看到想必會令對方大軍士氣跌落。”


    身披鐵甲董軍精騎朝著戰馬瘋狂抽動鞭子,不斷的提速提速再提速。


    “不不能投降!兄弟們,他是在誆騙你們!”


    咬在他們後麵死死不放的則是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輕騎兵。


    然而卻沒有多少步卒響應他,他們不過臨時被招募的步卒,如何追得上騎兵?又為何要白白送死啊?!!君不見行營裏的精銳都攔不住那人麽?!!!


    士氣在這一瞬間跌到穀底。


    原來他們精騎竟然不如輕騎?


    霍篤感激的點點頭:“原來如此,篤受教了。”


    恐懼的情緒在步卒之間瘋傳。


    就連華將軍都身隕


    何況他們?


    他麵前的馬背上還在馱一人,那人被綁的嚴嚴實實,橫在馬背上,似乎是喪失了意識,腦袋無力的垂下。


    董旻被俘虜的消息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連指揮全軍的行營都被攻破,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敵軍數量之多,兵員之精銳超乎他們想象!


    董軍軍中的軍侯校尉之流見此,不由得是頭暈目眩,惡首?除去董旻以及他們還有誰是惡首?


    “諾!!!”


    “篤,各位同袍,隨我衝鋒。”


    在他們心生疑慮之時,輕騎兵高舉的旌旗落入眼底,華雄身死的消息飄進耳裏。


    場麵瞬間逆轉,就在所有人惶恐之際,那位俘虜董旻的中年壯漢,鼓起通身的氣力,聲嘶力竭


    “我乃西鄉侯麾下校尉黃漢升,董旻已被我生擒活拿!”


    “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就像是五花大綁的彘!


    不過為何這盔甲如此眼熟?


    步卒中的一軍侯越看越眼熟,突然他想起什麽,幾乎是出於脫口而出


    “董將軍!”


    皇天在上後土在下!


    “兄弟們隨某至於救回董將軍!”軍侯聲嘶力竭。


    莫非他們還在睡夢中!


    為何為何他們的騎兵不反擊?


    劉備的步卒早就做好發起衝鋒的準備,手持刀盾的刀盾兵頂在最前方,手握長矛的長矛兵緊隨其後,位於最後方的是拉弓搭箭的弓手。


    距離聲音方向最近的步卒們下意識望去。


    “屆時我等再擂響反攻的戰鼓,一鼓作氣,陽城之圍自然而然就能解除。”


    原因無他


    實在是太奇怪太奇怪太奇怪了。


    鼓聲猶如雷鳴般炸響,本就是驚弓之鳥的董軍步卒更是心頭一緊。


    就在下一刻,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平地突然響起嘹亮的嗓音


    “是董將軍!我不會認錯董將軍的鎧甲!”


    可惜他們的話,全然不頂用,一個又一個步卒丟下武器選擇投降。


    陽城之圍,自此解除!


    站在城牆上的亭長望向城下投降的步卒,遲遲沒有回過神來,他感覺就像是在做夢一樣,說有援兵就來了援兵,而且援兵很能打,一出手就便挫敗董軍。


    縣民們更是喜出望外,相互慶祝著劫後餘生,更有甚者痛哭流涕,以此來表達躲過一劫的喜悅。


    然而亭長出聲了


    “且慢”


    眾人的目光被亭長的聲音吸引過去,亭長抵抗董軍的行為他們都看在眼裏,相較於不知在何處的縣令和縣尉,眾人更願意聽從亭長的吩咐。


    “方才那人說什麽?”


    亭長指著黃忠問向身旁的荀彧。


    荀彧回道:“投降不殺,隻誅惡首.”


    “不是這句,是上上句,黃將軍說是誰的麾下?”


    “西鄉侯”


    亭長麵露驚喜之色,“竟然是西鄉侯!西鄉侯急公好義,海內名望!快開城門迎西鄉侯進城一敘!”


    說著說著亭長似乎想起來什麽,他望向眾人


    “不知各位是何意?”


    “亭長,我不同意。”


    一白發蒼蒼的杵著拐杖老者站了出來。


    這讓亭長感到詫異,他急忙說道:“老丈,西鄉侯救了你我,我等應當好好招待西鄉侯”


    眾人紛紛頷首,亭長說的對。


    “亭長,老夫的意思是你太小家子氣了。”


    亭長:“啊?”


    “依老夫看不如宴請全軍將士!”


    老者的用拐杖敲地麵。


    亭長和眾人紛紛鬆了口氣。


    老丈又說:“不過我等應當派誰去邀請西鄉侯呢?”


    亭長毛遂自薦,“我!我來!”


    不給老丈反駁的意見,亭長當即領了幾人直衝城外劉備的臨時陣地。


    不一會兒,亭長歸來了。


    眾人蜂擁而上,七嘴八舌,伱一句我一句詢問著情況。


    亭長歎道:“西鄉侯說,他們尚且還有大事要做,不便停留,不過他想請你我指出方才殘害百姓的儈子手.”


    “這”眾人麵麵相覷,他們聽說過劉玄德,世人都說劉玄德是君子,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劉玄德會前來救援,有的縣民嘴上不說,但心底卻暗暗琢磨著劉玄德為何會來陽城?應該是要些好處的吧?


    卻不料,劉玄德竟然都拒絕進城。


    慚愧,慚愧,慚愧啊。


    他們低下腦袋,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竟然去懷疑玄德公


    其餘縣民心情複雜,他們商討許久沒有結果,隻得望向亭長。


    亭長歎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不去打擾西鄉侯了。”


    眾人紛紛點頭。


    就在這時,荀彧拍了拍褲腳,走出人群


    “諸位我有一些頭緒,不如讓我去看看?”


    “使君。”


    “軍師。”


    霍篤提著壺溫水走進臨時搭建的營帳。


    “篤,放在桌上便可。”


    捧著紙張的劉備頭也不抬,這還是他第一次處理如此之多的降卒。


    數量高達萬人。


    身旁能夠幫他安置這些降卒的也就徐庶和向朗,但是向朗被他留在梁縣負責輜重糧草的轉運。


    徐庶的話


    用後世仙鄉的話來說,就是玩遊戲時技能點全部點在謀略上,內政隻能說平平無奇。


    劉備知道這並非是徐庶的真正的水平,他來荊州似乎來的有點早,徐庶似乎偏科的厲害,出征前徐庶還在跟隨司馬徽學習內政.


    突然有些思念文和了.


    劉備放下紙張,揉了揉發酸的眼睛。


    若是涼州的舊部在此也好些,為了救援陽城,劉備在梁縣特意挑選軍中輕騎和行軍速度較快的五溪蠻,軍中能寫能讀的將士便是他帶來的三千騎兵和一千白毦兵,戰鬥減員了數百人,剩下的或是輕傷或是重傷,狀態較好者也不過兩千


    結果就是缺人極其的缺人,就連霍篤都時而作為傳令兵,時而作為親衛,兩條腿忙上忙下。


    “使君。”


    耳畔再度蕩起霍篤的聲音。


    “何事?”劉備問道。


    “陣地外,有人求見。”


    劉備問道:“求見?如此之快?是周邊村落幸存的百姓麽?要來指認朝著惡首?”


    “使君”徐庶揉了揉酸麻的手腕,朝著劉備笑道:“還請寬心,這裏暫且交給我負責吧。”


    “元直,你一個人如何忙的來?”劉備選擇拒絕。


    霍篤補充道:“使君,那人姓荀名彧。潁川人士。”


    “什麽?!”


    劉備坐不住了,他望著霍篤,一時之間他都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荀彧是誰?


    潁川荀氏出身。


    南陽名士何顒稱他為‘王佐之才’。


    是日後曹孟德的肱骨之臣,數次為曹孟德力挽狂瀾,甚至是製定前期大局的走向。


    最終因不能接受曹孟德僭越稱王,便與曹孟德分道揚鑣,後在曹孟德的暗示下,服毒自盡。


    不過為何荀彧在陽城?


    劉備這番變化被徐庶和霍篤看在眼裏。


    徐庶心中暗道:荀彧?應當不是主公的應夢賢臣,我觀主公反應,想必此人身懷異才。


    霍篤心道:怎麽又來個仙人托夢的?


    “篤”


    劉備的聲音將霍篤的思緒拉回當下。


    “速速帶我前去見見此君!”


    “彧,拜見西鄉侯。”


    荀彧朝著劉備作揖,劉備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握住荀彧的手臂,硬生生打斷荀彧的行禮,他笑道:“先生乃潁川名士,無須多禮無須多禮。”


    來之前荀彧還好奇劉備的模樣,畢竟在城牆上看的不太真切,能夠憑借眼睛得到的信息不過是騎白馬的是劉備。


    現今一瞧,果然名不虛傳,有人主之相。


    “荀先生,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隨我進營帳一敘?”


    “西鄉侯請”


    “請”


    荀彧跟在劉備和霍篤的身後,朝著一營帳走去,途中他見到來來往往的士卒,發現劉備軍中將士不太正常,最多的是蠻族,少數是漢人,漢人奔走相告,忙的腦門綴滿汗珠。


    本就對劉備好奇的他心中的求知欲更深了。


    在他看來,陽城亭長帶回的消息中,劉備拒絕進入陽城原因,除去大事以外,恐怕還有擔憂不能約束麾下蠻族,從而導致蠻族劫掠城中百姓。


    至於所為是何大事.


    荀彧從見到劉備起,就在思考劉備為何會出現在此地。


    劉備的部曲輕裝簡從,多是速度快,擅長跋涉的將士,沒有後續的輜重。


    如此行軍就算是趙括都不會這麽做,更何況是天下聞名的劉備?


    顯然劉備是一開始便朝著某個方向進發,定然是中途得知有隻軍隊想要攻城,這才改變目標星夜趕至陽城。


    自荊州出發,中途改道.


    徐州會盟?


    腦袋裏浮出這四個字的瞬間,就被荀彧給否決。


    眾所周知,何進主掌大權,權傾朝野,打擊袁氏門生故吏,招致天下士人義憤填膺。


    偏偏劉備沒有任何動靜,顯然在劉備眼裏自閹豎亡後,士族的力量過大,對於大漢也是不利因素。


    本就身為天下最頂級士族之一的荀彧哪裏不清楚其中的條條框框,士人相對閹豎來說略勝一籌,士人中有誌之士不在少數,但.更多的卻是蠅營狗苟之輩,他們表麵上滿口道德,扯出的是為了大漢為了天下百姓的虎皮,實際上全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家族更進一步。


    在荀彧看來,與這些人為伍又怎麽能匡扶大漢?


    於是乎,在何進掌權時,他沒有像同宗的荀攸選擇逃跑。


    可惜何進過於激進.


    不過黔首的生活卻也好轉不少.


    結合劉備此前的所作所為。


    答案自然而然浮出水麵。


    北上討董。


    為了一個城百姓的安危,毫不猶豫馳援的人。


    又怎麽能夠眼怔怔看著董卓霍亂百姓呢?


    聽著劉備訴說前因後果的荀彧心緒發散


    與劉使君為伍,不是勝過那些蟲豸麽?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季漢眾人穿越到三國劇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化石采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化石采集並收藏當季漢眾人穿越到三國劇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