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袖將沈婉讓入屋內。將隨身帶來的一支長長的琴匣小心放在桌麵上


    懷袖將親手采摘的茶葉泡了一杯。輕輕放在沈婉麵前。又遞了塊溫熱的濕帕子給她擦汗。更不解道:“這麽遠的山路。你帶著琴來做什麽。”


    沈婉笑道:“裪兒與我學琴這幾年下來。我自覺已無才可授與他。記得再過三日便是他的生辰。原本想當日來與他慶生時。將這琴贈與他做賀禮。


    誰料昨日來送例銀的公公宣了口諭。傳我即日入宮。打三日的平安醮。我明日便要起身。正好與裪兒的生辰錯過。今日便先趕了來。”


    懷袖笑嗔:“裪兒於音律上經你數年指點。能得如此造詣。我已十分感激。你何苦送這麽重的禮來給他一個孝子。”


    沈婉笑道:“你亦是彈的一手好琴。自然知道這音律學會容易。精湛卻是全憑各人的悟性。我如今已無甚可教他的了。將這琴贈他。往後的習樂之途便由琴與他相伴了。”


    懷袖知沈婉說的是至理。便也沒再推卻。想起她方才說的入宮一事。好奇道:“眼下這既不是年節。也不是誰的壽辰。怎麽突然傳你入宮打醮。”


    沈婉呷了口茶道:“昨日聽那公公說。宮內近日來了位皇族內的貴客。據說此人連太皇太後都要另眼相看。那公公不便說貴客的名諱。我便也沒再多問。”


    臨近晌午時。裪兒帶著雪額回來。一進門便瞧見沈婉坐在院子裏。幫著懷袖晾曬茶葉。


    “師父。你什麽時候來的。”裪兒蹦跳著奔至沈婉身側。親昵地挽住沈婉的手臂。


    三年前。沈婉來給裪兒慶生。懷袖提及請沈婉授裪兒琴技一事。


    沈婉隻隨口應下。卻沒想到裪兒卻是個極有心的孩子。當即跪在地上。端端正正地給沈婉磕了三個頭。知道沈婉不喝酒。便親手從樹上摘了個碩大的蜜桃作為拜師禮。正式拜在沈婉門下學習琴技。


    三年下來。這個徒弟人兒雖小。卻是對這位師傅格外尊重親厚。每年桃子成熟時。必定親手采摘滿滿一籃子仙桃。親手背過兩座山頭。送到沈婉的滴水俺內孝敬師傅。


    平日裏每去俺中學琴。前一日必定央懷袖親手做些新鮮的點心帶去。從不空手前往。


    沈婉更將平生音律所長傾囊相授。沈婉待人雖和悅。卻唯獨對裪兒習琴格外嚴格。以至於朱赫塔娜第一次給裪兒捎來一張古琴。懷袖幾乎不相信那空靈妙音。竟然出自年僅弱冠的少年指尖。心下對沈婉竭力授業之恩。更兼崇重有加。


    “師父怎麽將‘錦瑟’帶來了。是要在這兒教裪兒習琴麽。”裪兒白皙修長的小手輕輕撫摸著沈婉的琴。言辭間難掩興奮。


    他特別喜歡沈婉的這張名為“錦瑟”的古琴。隻覺它的琴弦上仿佛有種天生的靈性。可與彈琴之人心神相通。總是能則更恰當的音律表達。每每在沈婉的滴水俺彈奏它時。都令裪兒愛不釋手。


    沈婉笑著撫摸了裪兒黑亮的頭發。溫和道:“裪兒如今已算習樂入了門。師父今日將這琴送與你。往後便需你自身修煉穎悟嘍。”


    裪兒聞言。小臉兒上卻並無興奮。一雙黑亮的眼睛緊緊凝著沈婉。驚訝中帶著些許的惶恐。


    “師父是不是嫌裪兒懶惰。不願意再教裪兒琴技了。”說完這話。裪兒竟然屈膝跪在沈婉身前。言語中已帶著稚嫩的顫音。


    “師父如果惱了裪兒。拒說出來。裪兒改便是。求師父將琴收回去。裪兒仍登門向師父求教琴技……”裪兒說話間。長睫毛眨巴眨巴。吧嗒一滴眼淚竟然當真淌落在胸前的衣襟上。


    懷袖在旁邊瞧得吃驚。她自是了解裪兒的個性。這孩子生下來便不愛哭。尤其當著人前。沒想到竟對沈婉如此情深。


    沈婉瞧在眼裏更是心疼的緊。伸手將裪兒由地上挽扶起來。掏出帕子小心拭去他腮邊的眼淚。親昵揉著他的頭頂。著實好言哄勸一番。


    話說開了。理講透了。講明了送琴的緣故。裪兒方才紅著眼圈兒破涕為笑。


    吃飯時候。懷袖忍不住打趣:“昨日你被夫子從學堂攆出來。也沒見你這麽難受過。今日聽說你師父不要你了。竟哭成這個樣。”


    裪兒放下碗筷。一本正經望著懷袖道:“夫子隻會講八股文和四書五經。於真正的學問。卻是一竅不通。自然與我師父不能比。師父不但會將琴法與禪理相合。且能將樂律與自然相通。教孩兒將天。地。人。樂合二為一。學問比那堂上腐朽的夫子不知高妙多少倍。”


    懷袖聽完裪兒的這番話。忍不撰目光投向對麵的沈婉。忍不仔歎:“拜一門好師父果然抵得過賺萬兩黃金。看來我需傾疽財謝你。”


    沈婉調笑道:“我一個出家人。要那麽多錢來做什麽。不過是我與裪兒於此世有這師徒的緣法。沒甚可謝的。”


    用過了午飯。沈婉不及逗留**。下午便趕回了俺內。將隨身的簡單用度收整了一個簡單的小包裹。另選了兩個俺內的女弟子隨行。次日清晨天不亮。宮中便有馬車停在寺院門前。


    沈婉並兩個弟子一同上了車。向京內的紫禁城而去。


    接沈婉的馬車隻停在了地安門前。便將沈婉等人放下了車。早有慈寧宮內的宮女等在門前。引著沈婉一行。經過禦花園直奔慈寧宮行去。


    沈婉這是第二回入慈寧宮。前一次是孝莊九十歲大壽時。來做福壽醮。


    隨著宮女由後園進了慈寧宮。一進門正遇見蘇麻喇姑帶著幾個小丫頭匆忙去取香燭銅鼎。見宮人將沈婉帶了進來。便道:“兩位老祖宗正同在房內說話兒。晚些等傳了話兒再進去吧。”


    宮人聞言。便暫將沈婉安排在後園西廂的空屋內歇息。等了約莫一個時辰。才有宮人進傳沈婉過前殿去。


    沈婉隨著宮人穿過花廳。直行至孝莊的佛堂前。隻見福堂內的佛像已披了豔紅的袈裟。堂內擺放著兩張太師軟椅。上邊各端坐了一位麵相慈和端然的鶴發老婦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將門毓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老邪的玉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老邪的玉簫並收藏將門毓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