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高塔一共有九層,每一層都是個標準的正八邊形,最底層周長有數百米,足以放得下一個標準規格的足球場。隨著層數的增加,每一層的周長也不斷縮小,整個塔呈現出一個非常好看的圓錐形。尖尖的塔頂之上,一盞耀眼的金色明燈照亮了整座高塔。
餘天剛進學院學習的那段時間裏,他曾經常去圖書館閱讀,自然知道從一層到八層是所有師生都能進入的公共借閱區,而最上麵的第九層,則是被稱為“書院”的神秘之所。
“院長應該允許你進‘書院’了吧?”鄭堂莉看向高塔說道。
“是的……學姐你進過‘書院’嗎?”餘天問道。
鄭堂莉點點頭。
“那麽,書院裏麵究竟是什麽樣子?”餘天忍不住問道。
“沒有辦法用語言形容,說實話,我並不是特別清楚‘書院’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鄭堂莉似乎在回憶自己進入“書院”時的情景,隨後說道,“等到你自己進去以後,自然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好了,現在你應該進去了,希望你能在‘書院’裏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餘天點點頭,揮手告別鄭堂莉,隨後轉身便走進了圖書館之塔。
或許是因為傍晚的緣故,要不就是因為學業的師生已經開始疏散,此時的圖書館一樓大廳中無比安靜。碩大的中庭內燈火輝煌,但除了幾個正在整理書架的管理員,幾乎看不到有一個學生或老師。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好聞的木頭氣味,似乎是從書架上傳來的。餘天邁步向圖書館的中心走去,在他的兩旁,高大的書架如同城市中心的高樓區密密地排列著,每一個書架上排列著整齊的各色書籍。
有一種說法,蘭翔學院收藏了幾乎所有的道門典籍,這種說法被很多道門權威斷然否認,因為各大道門均有自己的藏書樓,裏麵珍藏著最寶貴的道門經典,怎麽可能會輕易外傳,並被一個麵向所有修行之人的學校館藏?但不管怎麽說,蘭翔學院的藏書量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道門第一,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餘天沒有停留,他的腳步回響在空曠的大廳中,聽起來有些刺耳。餘天終於走到了圖書館一樓的最中心,在那裏有一個貫通全塔回旋樓梯。餘天拾階而上,樓梯的台階如同電梯一般自動回旋而上,很快就帶他來到了八樓。
圖書館一共有九層,但是樓梯卻隻通到八層,因為第九層便是“書院”,一個未經院長允許便不得入內的地方。
盤旋而上的樓梯在八樓的頂部便中斷了,在那裏有一扇足有五米多高的紅木大門,看起來十分厚重,從斑駁脫落的油漆看,這扇門已經有些曆史了。
餘天走到大門口,看到大門上方用隸書寫著“書院”二字。他伸出右手,按照公羊豹的說法將整個手掌貼到了大門上,隨後,餘天便聽到了一陣細微的輕響。
門開了。
獲得院長的準許後,書院毫無保留地對餘天開放了。在那厚重的紅木大門背後,餘天並沒有看到預料中的藏書和書架,在大門的背後,居然是一方小天地。這裏有藍天,這裏有溪水和竹林,最關鍵的是,這裏有“書院”。
原來圖書館的第九層,本身就是一個小世界,一個身處小世界中的小世界。盡管這個小世界不過幾百米見方,但它依然有著獨立的空間氣息,將自己與其他空間區分開來。
一座被竹籬笆圍起來的二層竹木小樓矗立在這個迷你小世界的最中央,在正門的上方懸著一塊很質樸的木匾,上書“書院”二字。餘天看著這幢小樓,突然感到十分熟悉。對了!餘天忽然想到,這裏跟天書世界中的藏經閣有幾分相似,也難怪他會覺得十分眼熟。
所謂的“書院”,真的就是一個書院。
餘天推開竹籬笆的門,沿著一條碎石小道走進了小樓。小樓內部的空間要比從外麵看起來大得多,不過按照餘天的經驗看,這裏使用了一種奇妙的空間拓展法陣,讓它比實際空間要大上許多。
小樓之中,簡單的竹架子便構成了一個個書櫃,書櫃之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個個竹簡和線裝書,清一色的都是古籍,沒有一本現代書籍。在書櫃旁,擺放著兩張十分普通的木桌和四五把木椅,桌子上還備有硯台和筆架,筆架上則擱著幾支粗細不一的毛筆,顯然是給來這裏閱讀的人準備的。
餘天走到書櫃旁,隨手拿起一個竹簡,隻見封麵上寫著《明德經》三個篆體書寫的大字。餘天展開竹簡,發現裏麵通篇都是無比艱澀的古文,哪怕經過這一年多的洗禮,餘天讀起來還是比較吃力。
如此接二連三,餘天又取出一些竹簡翻閱了一下,盡管內容並不是特別懂,但餘天驚異地發現,有好些書的內容都是跟天書中藏經閣的書籍一一對應,換句話說,“書院”內的這些藏書就像是藏經閣中藏書的補充說明,而還有些書則反了過來,藏經閣中有些莫名其妙的書反倒是書院中藏書的補充說明。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餘天陷入了沉思。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書院”跟天書中的藏經閣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難不成,這處“書院”也是葉良辰留下的遺產?餘天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但是如果這裏真是葉良辰的傑作,為何之前餘天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聽說過葉良辰這個名字?
事實上,除了餘天自己從天書中了解到葉良辰的一些情況外,他在道門的曆史中是完全空白的,似乎曆史上從未出現過這個人。這種現象顯然很不正常,餘天知道葉良辰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單憑他的天書,完全可以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縱觀道門曆史,餘天從未見過對葉良辰的任何記載,這究竟又是為什麽?(未完待續。)
餘天剛進學院學習的那段時間裏,他曾經常去圖書館閱讀,自然知道從一層到八層是所有師生都能進入的公共借閱區,而最上麵的第九層,則是被稱為“書院”的神秘之所。
“院長應該允許你進‘書院’了吧?”鄭堂莉看向高塔說道。
“是的……學姐你進過‘書院’嗎?”餘天問道。
鄭堂莉點點頭。
“那麽,書院裏麵究竟是什麽樣子?”餘天忍不住問道。
“沒有辦法用語言形容,說實話,我並不是特別清楚‘書院’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鄭堂莉似乎在回憶自己進入“書院”時的情景,隨後說道,“等到你自己進去以後,自然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好了,現在你應該進去了,希望你能在‘書院’裏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餘天點點頭,揮手告別鄭堂莉,隨後轉身便走進了圖書館之塔。
或許是因為傍晚的緣故,要不就是因為學業的師生已經開始疏散,此時的圖書館一樓大廳中無比安靜。碩大的中庭內燈火輝煌,但除了幾個正在整理書架的管理員,幾乎看不到有一個學生或老師。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好聞的木頭氣味,似乎是從書架上傳來的。餘天邁步向圖書館的中心走去,在他的兩旁,高大的書架如同城市中心的高樓區密密地排列著,每一個書架上排列著整齊的各色書籍。
有一種說法,蘭翔學院收藏了幾乎所有的道門典籍,這種說法被很多道門權威斷然否認,因為各大道門均有自己的藏書樓,裏麵珍藏著最寶貴的道門經典,怎麽可能會輕易外傳,並被一個麵向所有修行之人的學校館藏?但不管怎麽說,蘭翔學院的藏書量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道門第一,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餘天沒有停留,他的腳步回響在空曠的大廳中,聽起來有些刺耳。餘天終於走到了圖書館一樓的最中心,在那裏有一個貫通全塔回旋樓梯。餘天拾階而上,樓梯的台階如同電梯一般自動回旋而上,很快就帶他來到了八樓。
圖書館一共有九層,但是樓梯卻隻通到八層,因為第九層便是“書院”,一個未經院長允許便不得入內的地方。
盤旋而上的樓梯在八樓的頂部便中斷了,在那裏有一扇足有五米多高的紅木大門,看起來十分厚重,從斑駁脫落的油漆看,這扇門已經有些曆史了。
餘天走到大門口,看到大門上方用隸書寫著“書院”二字。他伸出右手,按照公羊豹的說法將整個手掌貼到了大門上,隨後,餘天便聽到了一陣細微的輕響。
門開了。
獲得院長的準許後,書院毫無保留地對餘天開放了。在那厚重的紅木大門背後,餘天並沒有看到預料中的藏書和書架,在大門的背後,居然是一方小天地。這裏有藍天,這裏有溪水和竹林,最關鍵的是,這裏有“書院”。
原來圖書館的第九層,本身就是一個小世界,一個身處小世界中的小世界。盡管這個小世界不過幾百米見方,但它依然有著獨立的空間氣息,將自己與其他空間區分開來。
一座被竹籬笆圍起來的二層竹木小樓矗立在這個迷你小世界的最中央,在正門的上方懸著一塊很質樸的木匾,上書“書院”二字。餘天看著這幢小樓,突然感到十分熟悉。對了!餘天忽然想到,這裏跟天書世界中的藏經閣有幾分相似,也難怪他會覺得十分眼熟。
所謂的“書院”,真的就是一個書院。
餘天推開竹籬笆的門,沿著一條碎石小道走進了小樓。小樓內部的空間要比從外麵看起來大得多,不過按照餘天的經驗看,這裏使用了一種奇妙的空間拓展法陣,讓它比實際空間要大上許多。
小樓之中,簡單的竹架子便構成了一個個書櫃,書櫃之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個個竹簡和線裝書,清一色的都是古籍,沒有一本現代書籍。在書櫃旁,擺放著兩張十分普通的木桌和四五把木椅,桌子上還備有硯台和筆架,筆架上則擱著幾支粗細不一的毛筆,顯然是給來這裏閱讀的人準備的。
餘天走到書櫃旁,隨手拿起一個竹簡,隻見封麵上寫著《明德經》三個篆體書寫的大字。餘天展開竹簡,發現裏麵通篇都是無比艱澀的古文,哪怕經過這一年多的洗禮,餘天讀起來還是比較吃力。
如此接二連三,餘天又取出一些竹簡翻閱了一下,盡管內容並不是特別懂,但餘天驚異地發現,有好些書的內容都是跟天書中藏經閣的書籍一一對應,換句話說,“書院”內的這些藏書就像是藏經閣中藏書的補充說明,而還有些書則反了過來,藏經閣中有些莫名其妙的書反倒是書院中藏書的補充說明。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餘天陷入了沉思。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書院”跟天書中的藏經閣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難不成,這處“書院”也是葉良辰留下的遺產?餘天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但是如果這裏真是葉良辰的傑作,為何之前餘天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聽說過葉良辰這個名字?
事實上,除了餘天自己從天書中了解到葉良辰的一些情況外,他在道門的曆史中是完全空白的,似乎曆史上從未出現過這個人。這種現象顯然很不正常,餘天知道葉良辰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單憑他的天書,完全可以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縱觀道門曆史,餘天從未見過對葉良辰的任何記載,這究竟又是為什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