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搖了搖頭,道:“同樣的孔聖人的得意門生,後人竟差了如此之多。”頓了頓,忽問道:“那申家的地位如何?”
問出口後,他也並未指望申亦柔如何回答。因為他明白,如果申家地位不低,怎可能出現人丁不旺,讓一個女孩子家拋頭露麵的情形。
誰知,申亦柔聞言,卻突然神傷無比,不能自己。
肖逸微感詫異,不解道:“我可是說錯了話?”
申亦柔搖了搖頭,仍未說話。
肖逸無法,繼續沿路而上。
這時,大道又寬闊了一倍,兩旁也不再是大紅高牆,視野突然開闊了起來。
道兩旁暮然出現一對石獅,形態凶惡,卻透著一股正氣。高約丈許,身形龐大,猛然見之,好似兩個高大的守門衛士,令人心頭震驚。
一踏上此處,肖逸就暗自警覺起來。那一對石獅體內靈氣充盈,給人一種無形威壓。他相信,隻要有人敢在此撒野,石獅定會發出致命一擊。
過了石獅,其後是一大個偌大的正方廣場。廣場過去,是連續向上的台階,一路通向孔廟。
這時,申亦柔道:“這裏是儒家弟子祭祀孔聖人,開智授禮的地方。孔門七十二分支以孔廟為中心,散布在四周。回申家應出左側岔道出去。”
肖逸發現廣場邊緣處東西各有一條岔道通向遠處的高牆,於是牽著馬韁走了上去。
其剛行出不久,兩座石獅之下突然顯出兩道人影來。二人亦是一老一少,皆身穿儒袍,峨冠博帶,儀表不凡。
那年輕弟子詫異道:“師叔,此人是誰?”
那年長者卻搖了搖頭,沒有說話,神情十分複雜。
那年輕弟子更為驚疑道:“既然師叔不認識此人,為何剛才不讓我動手將其拿下。此地乃孔門聖地,外人豈可隨意踏入?”
那年長者又搖頭道:“亦柔妮子在車裏呢。”
那年輕弟子神情一緩,歎道:“這申家妹子也越來越大膽了。申家本來就是非不斷,她竟有領一個外人回來。此事若讓門主知道,豈能饒過申家?”
那年長者望著馬車消失的方向,忽道:“或許,申家真的要變天了。”
那年輕弟子以為年長者欲上報此事,依此處罰申家,登時一驚,道:“師叔處罰這陌生人就是,何必牽連亦柔妹子。她已是申家最後的獨苗,她若有什麽閃失,申家可就真的完了。”剛才他還話說的厲害,一聽申家有難,登時變了語氣。
那年長者猶豫片刻,道:“茲事體大,你快去將此事報給學子監祭酒。就說,申家後人回來了。”
那年輕弟子大吃一驚,道:“申家後人?你是說那人是申家後人?”見那年長者點了點頭,又驚疑道:“我怎麽不知亦柔妹子還有一個親哥哥?”
那年長者卻道:“此人不是她的親哥哥。”
那年輕弟子更為不解道:“那此人又是誰?”
這時,那年長者沉聲道:“你可還記得,季氏別院的府邸原來是誰家的?”
那年輕弟子一臉震驚道:“申黨一支……”
◇◇◇◇◇◇◇◇◇
卻說肖逸趕著馬車離開廣場之後,一路向著高牆深處走去。
走了一陣,肖逸不禁停了下來,感到驚奇萬分,道:“障眼法?”
申亦柔道:“是丘頂護法大陣的一些迷幻手段。”
肖逸心驚道:“我進入此陣,竟毫無所覺。此陣端得厲害!”而後繼續往前走。
原來,從大丘城下望來,丘頂除了孔廟之外,並無多大地方,可是待行在其間,才發現其中地域廣闊,著實超出了想象。他沿著道路行了許久,竟連一家府邸也未走出去。以其估計,單單丘頂地域就不比大丘城小。
果然如其所想,卜家、梁家、司馬家……一路行過去,直走了一個多時辰,天光放亮後,也未到達申家府邸。
這時,肖逸對申家的認識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孔門這些分支府邸也依據丘頂地勢而建,道路不斷向上。愈往上行,其府邸也愈大,足以說明坐落在丘頂附近的府邸才是實力最大的分支。
他一路走,一路默記。已然行過了三十多座府邸,可還未見到申家府邸。
“申家竟然是儒家七十二分支中的佼佼者?”肖逸心中暗自嘀咕道,竟有些難以置信。
又行了一陣,天已大亮,離申府也漸行漸近。此時,肖逸突然莫名地緊張起來。
其實,經過天問考驗,恢複兒時記憶開始,他已然知道了自己乃是申氏之後。
可是,由於對姓氏形象不深,他又對此看得甚淡,所以心中從未過多思考過此類問題。至於和申亦柔的關係,他也未仔細去想。直以為,無論二人是否有血緣關係,自己都會將其看作親妹妹一般。
或許,到了肖逸這等心境,在其眼中,萬物平等,天下人皆是可親可敬之人。
然而,接近申府,許多現實問題都將擺在眼前,再也無法回避,他不得不思考清楚,想好應對之策。
於是,各種疑問紛至遝來,如浮光掠影般在腦海飄蕩,竟擾亂了其無為心境。
不過很快,一陣哭聲傳來,將其驚醒。再凝神細聽,那哭聲竟異常悲戚,其中還參雜著幾聲威嚇之聲。
肖逸奇怪道:“堂堂儒家之地,怎會有痛哭之聲?”
那申亦柔也是一驚,打起精神來,聽了片刻,忽然焦急道:“是冉家。”
一聽“冉家”之名,肖逸登時想起冉霖甫的音容笑貌來,忙加快步伐,向前趕去。
隻聽申亦柔說道:“冉家也是孔門大戶,可是在上一次門主大選時,冉前輩父親挑戰失敗,被季門主重傷,因傷勢太多,沒過多久就不治而亡,冉家從就此一蹶不振。不過,這些年來,在冉前輩不屑努力下,冉家雖不複以往實力,但是維持家門不倒,還是綽綽有餘。”
“冉前輩是家中頂梁柱,他死之後,其家如何維持?”聽到此處,肖逸更為著急,三步並作兩步,急忙趕路,“冉前輩因救我而死,我怎能容其家眷為他人所欺?”(未完待續。)
問出口後,他也並未指望申亦柔如何回答。因為他明白,如果申家地位不低,怎可能出現人丁不旺,讓一個女孩子家拋頭露麵的情形。
誰知,申亦柔聞言,卻突然神傷無比,不能自己。
肖逸微感詫異,不解道:“我可是說錯了話?”
申亦柔搖了搖頭,仍未說話。
肖逸無法,繼續沿路而上。
這時,大道又寬闊了一倍,兩旁也不再是大紅高牆,視野突然開闊了起來。
道兩旁暮然出現一對石獅,形態凶惡,卻透著一股正氣。高約丈許,身形龐大,猛然見之,好似兩個高大的守門衛士,令人心頭震驚。
一踏上此處,肖逸就暗自警覺起來。那一對石獅體內靈氣充盈,給人一種無形威壓。他相信,隻要有人敢在此撒野,石獅定會發出致命一擊。
過了石獅,其後是一大個偌大的正方廣場。廣場過去,是連續向上的台階,一路通向孔廟。
這時,申亦柔道:“這裏是儒家弟子祭祀孔聖人,開智授禮的地方。孔門七十二分支以孔廟為中心,散布在四周。回申家應出左側岔道出去。”
肖逸發現廣場邊緣處東西各有一條岔道通向遠處的高牆,於是牽著馬韁走了上去。
其剛行出不久,兩座石獅之下突然顯出兩道人影來。二人亦是一老一少,皆身穿儒袍,峨冠博帶,儀表不凡。
那年輕弟子詫異道:“師叔,此人是誰?”
那年長者卻搖了搖頭,沒有說話,神情十分複雜。
那年輕弟子更為驚疑道:“既然師叔不認識此人,為何剛才不讓我動手將其拿下。此地乃孔門聖地,外人豈可隨意踏入?”
那年長者又搖頭道:“亦柔妮子在車裏呢。”
那年輕弟子神情一緩,歎道:“這申家妹子也越來越大膽了。申家本來就是非不斷,她竟有領一個外人回來。此事若讓門主知道,豈能饒過申家?”
那年長者望著馬車消失的方向,忽道:“或許,申家真的要變天了。”
那年輕弟子以為年長者欲上報此事,依此處罰申家,登時一驚,道:“師叔處罰這陌生人就是,何必牽連亦柔妹子。她已是申家最後的獨苗,她若有什麽閃失,申家可就真的完了。”剛才他還話說的厲害,一聽申家有難,登時變了語氣。
那年長者猶豫片刻,道:“茲事體大,你快去將此事報給學子監祭酒。就說,申家後人回來了。”
那年輕弟子大吃一驚,道:“申家後人?你是說那人是申家後人?”見那年長者點了點頭,又驚疑道:“我怎麽不知亦柔妹子還有一個親哥哥?”
那年長者卻道:“此人不是她的親哥哥。”
那年輕弟子更為不解道:“那此人又是誰?”
這時,那年長者沉聲道:“你可還記得,季氏別院的府邸原來是誰家的?”
那年輕弟子一臉震驚道:“申黨一支……”
◇◇◇◇◇◇◇◇◇
卻說肖逸趕著馬車離開廣場之後,一路向著高牆深處走去。
走了一陣,肖逸不禁停了下來,感到驚奇萬分,道:“障眼法?”
申亦柔道:“是丘頂護法大陣的一些迷幻手段。”
肖逸心驚道:“我進入此陣,竟毫無所覺。此陣端得厲害!”而後繼續往前走。
原來,從大丘城下望來,丘頂除了孔廟之外,並無多大地方,可是待行在其間,才發現其中地域廣闊,著實超出了想象。他沿著道路行了許久,竟連一家府邸也未走出去。以其估計,單單丘頂地域就不比大丘城小。
果然如其所想,卜家、梁家、司馬家……一路行過去,直走了一個多時辰,天光放亮後,也未到達申家府邸。
這時,肖逸對申家的認識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孔門這些分支府邸也依據丘頂地勢而建,道路不斷向上。愈往上行,其府邸也愈大,足以說明坐落在丘頂附近的府邸才是實力最大的分支。
他一路走,一路默記。已然行過了三十多座府邸,可還未見到申家府邸。
“申家竟然是儒家七十二分支中的佼佼者?”肖逸心中暗自嘀咕道,竟有些難以置信。
又行了一陣,天已大亮,離申府也漸行漸近。此時,肖逸突然莫名地緊張起來。
其實,經過天問考驗,恢複兒時記憶開始,他已然知道了自己乃是申氏之後。
可是,由於對姓氏形象不深,他又對此看得甚淡,所以心中從未過多思考過此類問題。至於和申亦柔的關係,他也未仔細去想。直以為,無論二人是否有血緣關係,自己都會將其看作親妹妹一般。
或許,到了肖逸這等心境,在其眼中,萬物平等,天下人皆是可親可敬之人。
然而,接近申府,許多現實問題都將擺在眼前,再也無法回避,他不得不思考清楚,想好應對之策。
於是,各種疑問紛至遝來,如浮光掠影般在腦海飄蕩,竟擾亂了其無為心境。
不過很快,一陣哭聲傳來,將其驚醒。再凝神細聽,那哭聲竟異常悲戚,其中還參雜著幾聲威嚇之聲。
肖逸奇怪道:“堂堂儒家之地,怎會有痛哭之聲?”
那申亦柔也是一驚,打起精神來,聽了片刻,忽然焦急道:“是冉家。”
一聽“冉家”之名,肖逸登時想起冉霖甫的音容笑貌來,忙加快步伐,向前趕去。
隻聽申亦柔說道:“冉家也是孔門大戶,可是在上一次門主大選時,冉前輩父親挑戰失敗,被季門主重傷,因傷勢太多,沒過多久就不治而亡,冉家從就此一蹶不振。不過,這些年來,在冉前輩不屑努力下,冉家雖不複以往實力,但是維持家門不倒,還是綽綽有餘。”
“冉前輩是家中頂梁柱,他死之後,其家如何維持?”聽到此處,肖逸更為著急,三步並作兩步,急忙趕路,“冉前輩因救我而死,我怎能容其家眷為他人所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