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民國最強哥哥(九)
逆襲大BOSS:萬界打臉手冊 作者:江山入夢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周大敬敲門進來,畏地看了一眼主家桌前攤開的寫滿字的書紙,腰更低了,“老爺,您的信。”
信?安歆接過周大遞過來的信封拆開後才明白是怎麽回事。這封信是由《奉天雜聞》的趙曉鬆主編寄出,李正升轉寄給他的稿費。原來他那日在《奉天雜聞》進行連載的《奉天密室殺人案》反響很好,於是周邊幾個城市的報紙紛紛選擇了轉載,同時他們也把轉載費寄給了《奉天雜聞》報社,趙主編就把這些錢寄到了李正升那裏。
也是從趙曉鬆寄來的信裏安歆才知道,原來他走後沒多久趙主編就去李正升那裏拜訪他了,毫無疑問他撲了個空。所以趙主編就在信裏頗為急切的詢問他的落腳點,並再三熱情邀請他在《奉天雜聞》重刊連載。
有關這點,安歆恐怕隻能回絕趙主編了,他已身在北平,自然不可能在奉天重刊連載。讓他欣慰的是李正升把他的身份隱瞞的很好,趙主編顯然還不知道他的身份。
趙主編寄來的稿費無疑解了安歆的燃眉之急。因為有多家報社轉載的緣故,匯款單加起來足足有六十元,足夠他們三個月的房租了,在民國寫文果然是暴利。安歆也不由感慨民國報社們的操守,要知道放在現代,盜文者抄襲者把原作者痛罵一頓的事比比皆是。
既然暫時已經不缺錢了,安歆也就不必急著寫文,他可以好好休養了。同時另一件事就必須提上日程了。
“上學?”李淑然驚詫地望著大哥,不明白大哥怎麽突然提出了這個。
安歆點頭道:“對,我最近有一筆稿費入賬,足以送你去念個小學了。”
李淑然今年才十三歲,上學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民國時期實行的是壬子癸醜學製,分別是初小三年,高小四年,中學四年,大學三或四年。以李淑然如今的年紀,上初小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不算很晚,如今這時代,十七八歲還在念小學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民國也是有義務教育的,法律規定公民要去接受小學教育,所以政府財政對小學教育多有補貼,一般來說初小是不收費的,高小則收費很低,但是每學年幾塊大洋的學費對很多家庭來說仍然是個不小的負擔。
和後世網絡帶有些許嘲諷意味的小學生不同,民國的小學生,特別是高小生,已經算是文化人了,對普通百姓而言已經是可以拿出來說的學曆了。安歆這些日子以來雖然也抽空教過李淑然認字,但是他畢竟精力有限,而且術業有專攻,這種事果然還是需要專業的教師。
李淑然聞言明顯有些心動,但還是有些躊躇:“我……我可以嗎?我什麽也不會呀。”
安歆笑了:“就是因為你什麽都不會,才要送你去念書。”
李淑然還有些猶豫:“可是我年紀都這麽大了……”
安歆故意用吃驚費解的語氣問道:“你這樣就算年紀大了,那些十七八歲還在念小學的人算什麽?你這年紀念小學正好。”
聽到還有人十七八歲還在念小學,李淑然立刻安心許多。迎著兄長清雅的笑容,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雙頰紅紅的,是羞澀,也是興奮。通過哥哥這些日子對她的教導,她已經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了,她也喜歡學習,渴望能像哥哥那樣讀書識字寫文章,如今能在專門的學校裏進行學習,對於她來說就像做夢一般。她第一百零一次在心裏感謝哥哥帶著她逃離了李家,並真心向上天祈禱祈求哥哥平安康順。
……
在送李淑然去學校前,安歆還需要和人打聽打聽學校,北平的學校那麽多,他們初來乍到還是要跟當地人取取經才行。至於取經人,他們的房東就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他們房東叫做錢多福,舊姓葉赫那拉,和早前的那位太後有些沾親帶故的關係,後來大清沒了,那位太後也遺臭萬年,為了保平安,他們就改了名姓,表示要與過去的一切劃清關係。因為兒孫不爭氣,現如今靠典當祖產過活。
這些安歆都是從街坊鄰居的碎言碎語裏知道的,朝陽區大媽們的八卦功力可不是蓋的
那錢多福著實是個妙人,年齡三十上下,矮矮胖胖,笑容滿麵,看起來再熱情和氣不過了。聽了安歆的來意,他問道:“不知你的心裏價位是多少?”
“十元左右。”
錢多福點頭,“這錢去私立學校也是夠的,這附近便有一京城女子學院,其下設的有小學部,校風清正嚴明,是一所私立名校,你可以把妹妹送去那裏。”
安歆道:“我想送妹妹去男女混合的學校去。”身為現代人,他可沒有什麽男女大防的觀念,還是覺得男女混校比較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
錢多福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但是也沒多說什麽,“如此開明中學倒是符合你的要求,這是所公立學校,也有小學部,校長周德璋先生也是享有清名的教育家,教學成果斐然,初小學費全免,高小學費也不過五元。”
安歆眼睛一亮,他是知道周德璋,一生鐵骨錚錚,俯仰天地無愧於心,由這樣的人擔任校長的學校差不了。
安歆後來也領著李淑然去開明中學實地考察過,考察結果是十分滿意。校舍寬敞明亮,器材一應俱全,老師敦厚文雅,學生知書達理,校風很正,不愧是周德璋先生的學校。
於是三天後,李淑然穿著校服,背著書包,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
安歆也正式把寫著《鼠眼看人低》的第一個故事的稿件扔進了郵箱,收信地址他寫的是《文學報》。
早在奉天時,安歆就動過要去《文學報》投稿的心思,隻是因為沒有把握而作罷。
現如今他暫時不必為了生計發愁,有了試錯機會,所以他這次就沒有什麽心理負擔的投稿給《文學報》了。
在他看來,如果《文學報》看不上他的小說,他就去轉投其他報社,北平那麽多報社,總不至於找不到一家會刊登他文章的報紙。
所以在投完稿後,安歆就沒有再考慮後續的問題了,開始專心自己的養病生涯。
他這次的病著實傷了元氣,如今天氣已經漸暖,他還穿著厚厚的棉衣,手腳冰涼,稍微受一陣風就開始發燒、咳嗽。他找過的一名老中醫給他把完脈後扯了一通玄之又玄的中醫理論,總結說來就是他現在身體太虛,思慮過甚,虛不受補,藥石無用,隻能慢慢調養。
他還記得那名老先生最後也不知道腦補了什麽,一臉複雜的看著他,搖頭歎息道:“慧極必傷啊。”
然而安歆想要佛係,別人卻不讓他佛係。
這日午後,正坐在庭前石凳喂麻雀的他就從黃包車夫那裏聽來了一個“八卦”。
他的妹妹,今年不過十三歲的小學生李淑然,似乎有了一個熱情的追求者。
安歆並不是把李淑然送進學校就全然不管了的,考慮過民國糟糕的治安狀況,他專門請房東介紹了可靠的黃包車夫,把他包了下來,讓他每天定時拉黃包車接李淑然上下學。有人追求李淑然這件事也是這名黃包車夫告訴他的。
“小姐讓我別說,我想了想,這件事還是要先生您知道一下才行。”車夫說:“有人請小姐吃飯,似乎想要追求小姐,小姐給回絕了。”
安歆挑了挑眉,沒太驚訝。十三歲在現代看起來很小,但是在民國也是半個大人了,一個青春靚麗的姑娘有追求者再正常不過了。
“對方是什麽身份?多大年紀?”
車夫回答:“年紀比小姐大不了幾歲,看起來衣著體麵,不是那破落戶。具體家裏是做什麽的,小的就不知道了。”他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那人看起來眼神……不太正。”
安歆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就他對李淑然的觀察來看,小姑娘現在沉迷學習,還沒開竅呢。
信?安歆接過周大遞過來的信封拆開後才明白是怎麽回事。這封信是由《奉天雜聞》的趙曉鬆主編寄出,李正升轉寄給他的稿費。原來他那日在《奉天雜聞》進行連載的《奉天密室殺人案》反響很好,於是周邊幾個城市的報紙紛紛選擇了轉載,同時他們也把轉載費寄給了《奉天雜聞》報社,趙主編就把這些錢寄到了李正升那裏。
也是從趙曉鬆寄來的信裏安歆才知道,原來他走後沒多久趙主編就去李正升那裏拜訪他了,毫無疑問他撲了個空。所以趙主編就在信裏頗為急切的詢問他的落腳點,並再三熱情邀請他在《奉天雜聞》重刊連載。
有關這點,安歆恐怕隻能回絕趙主編了,他已身在北平,自然不可能在奉天重刊連載。讓他欣慰的是李正升把他的身份隱瞞的很好,趙主編顯然還不知道他的身份。
趙主編寄來的稿費無疑解了安歆的燃眉之急。因為有多家報社轉載的緣故,匯款單加起來足足有六十元,足夠他們三個月的房租了,在民國寫文果然是暴利。安歆也不由感慨民國報社們的操守,要知道放在現代,盜文者抄襲者把原作者痛罵一頓的事比比皆是。
既然暫時已經不缺錢了,安歆也就不必急著寫文,他可以好好休養了。同時另一件事就必須提上日程了。
“上學?”李淑然驚詫地望著大哥,不明白大哥怎麽突然提出了這個。
安歆點頭道:“對,我最近有一筆稿費入賬,足以送你去念個小學了。”
李淑然今年才十三歲,上學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民國時期實行的是壬子癸醜學製,分別是初小三年,高小四年,中學四年,大學三或四年。以李淑然如今的年紀,上初小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不算很晚,如今這時代,十七八歲還在念小學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民國也是有義務教育的,法律規定公民要去接受小學教育,所以政府財政對小學教育多有補貼,一般來說初小是不收費的,高小則收費很低,但是每學年幾塊大洋的學費對很多家庭來說仍然是個不小的負擔。
和後世網絡帶有些許嘲諷意味的小學生不同,民國的小學生,特別是高小生,已經算是文化人了,對普通百姓而言已經是可以拿出來說的學曆了。安歆這些日子以來雖然也抽空教過李淑然認字,但是他畢竟精力有限,而且術業有專攻,這種事果然還是需要專業的教師。
李淑然聞言明顯有些心動,但還是有些躊躇:“我……我可以嗎?我什麽也不會呀。”
安歆笑了:“就是因為你什麽都不會,才要送你去念書。”
李淑然還有些猶豫:“可是我年紀都這麽大了……”
安歆故意用吃驚費解的語氣問道:“你這樣就算年紀大了,那些十七八歲還在念小學的人算什麽?你這年紀念小學正好。”
聽到還有人十七八歲還在念小學,李淑然立刻安心許多。迎著兄長清雅的笑容,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雙頰紅紅的,是羞澀,也是興奮。通過哥哥這些日子對她的教導,她已經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了,她也喜歡學習,渴望能像哥哥那樣讀書識字寫文章,如今能在專門的學校裏進行學習,對於她來說就像做夢一般。她第一百零一次在心裏感謝哥哥帶著她逃離了李家,並真心向上天祈禱祈求哥哥平安康順。
……
在送李淑然去學校前,安歆還需要和人打聽打聽學校,北平的學校那麽多,他們初來乍到還是要跟當地人取取經才行。至於取經人,他們的房東就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他們房東叫做錢多福,舊姓葉赫那拉,和早前的那位太後有些沾親帶故的關係,後來大清沒了,那位太後也遺臭萬年,為了保平安,他們就改了名姓,表示要與過去的一切劃清關係。因為兒孫不爭氣,現如今靠典當祖產過活。
這些安歆都是從街坊鄰居的碎言碎語裏知道的,朝陽區大媽們的八卦功力可不是蓋的
那錢多福著實是個妙人,年齡三十上下,矮矮胖胖,笑容滿麵,看起來再熱情和氣不過了。聽了安歆的來意,他問道:“不知你的心裏價位是多少?”
“十元左右。”
錢多福點頭,“這錢去私立學校也是夠的,這附近便有一京城女子學院,其下設的有小學部,校風清正嚴明,是一所私立名校,你可以把妹妹送去那裏。”
安歆道:“我想送妹妹去男女混合的學校去。”身為現代人,他可沒有什麽男女大防的觀念,還是覺得男女混校比較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
錢多福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但是也沒多說什麽,“如此開明中學倒是符合你的要求,這是所公立學校,也有小學部,校長周德璋先生也是享有清名的教育家,教學成果斐然,初小學費全免,高小學費也不過五元。”
安歆眼睛一亮,他是知道周德璋,一生鐵骨錚錚,俯仰天地無愧於心,由這樣的人擔任校長的學校差不了。
安歆後來也領著李淑然去開明中學實地考察過,考察結果是十分滿意。校舍寬敞明亮,器材一應俱全,老師敦厚文雅,學生知書達理,校風很正,不愧是周德璋先生的學校。
於是三天後,李淑然穿著校服,背著書包,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
安歆也正式把寫著《鼠眼看人低》的第一個故事的稿件扔進了郵箱,收信地址他寫的是《文學報》。
早在奉天時,安歆就動過要去《文學報》投稿的心思,隻是因為沒有把握而作罷。
現如今他暫時不必為了生計發愁,有了試錯機會,所以他這次就沒有什麽心理負擔的投稿給《文學報》了。
在他看來,如果《文學報》看不上他的小說,他就去轉投其他報社,北平那麽多報社,總不至於找不到一家會刊登他文章的報紙。
所以在投完稿後,安歆就沒有再考慮後續的問題了,開始專心自己的養病生涯。
他這次的病著實傷了元氣,如今天氣已經漸暖,他還穿著厚厚的棉衣,手腳冰涼,稍微受一陣風就開始發燒、咳嗽。他找過的一名老中醫給他把完脈後扯了一通玄之又玄的中醫理論,總結說來就是他現在身體太虛,思慮過甚,虛不受補,藥石無用,隻能慢慢調養。
他還記得那名老先生最後也不知道腦補了什麽,一臉複雜的看著他,搖頭歎息道:“慧極必傷啊。”
然而安歆想要佛係,別人卻不讓他佛係。
這日午後,正坐在庭前石凳喂麻雀的他就從黃包車夫那裏聽來了一個“八卦”。
他的妹妹,今年不過十三歲的小學生李淑然,似乎有了一個熱情的追求者。
安歆並不是把李淑然送進學校就全然不管了的,考慮過民國糟糕的治安狀況,他專門請房東介紹了可靠的黃包車夫,把他包了下來,讓他每天定時拉黃包車接李淑然上下學。有人追求李淑然這件事也是這名黃包車夫告訴他的。
“小姐讓我別說,我想了想,這件事還是要先生您知道一下才行。”車夫說:“有人請小姐吃飯,似乎想要追求小姐,小姐給回絕了。”
安歆挑了挑眉,沒太驚訝。十三歲在現代看起來很小,但是在民國也是半個大人了,一個青春靚麗的姑娘有追求者再正常不過了。
“對方是什麽身份?多大年紀?”
車夫回答:“年紀比小姐大不了幾歲,看起來衣著體麵,不是那破落戶。具體家裏是做什麽的,小的就不知道了。”他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那人看起來眼神……不太正。”
安歆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就他對李淑然的觀察來看,小姑娘現在沉迷學習,還沒開竅呢。